文/紅豆媽媽育兒日記
樂樂是一個活潑可愛的男孩,平時在生活中愛笑愛鬧,十分惹人疼愛。可是,隨著樂樂的成長,媽媽發現樂樂身上有一些不好的缺點。比如說,樂樂和小夥伴一起堆積木,小夥伴堆的積木比較高、比較好看、比較快,樂樂就會一氣之下推翻積木,開始嚎啕大哭。還有的時候,樂樂在幼兒園的運動比賽中輸了,他也會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看起來十分委屈的樣子。
面對生活中的的一些挫折,樂樂的表現總是不盡人意,他總是不能很好地接受自己失敗這個事實。對於小孩子來說,成長路上的一些失敗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學會接納失敗,接受自己才是人在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
一、孩子不能接受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長要求過高
雖然說人天生都有一顆好勝心,但是後天環境對於孩子的好勝心影響也是十分重大的。比如說,一個在世俗眼中比較成功的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會有相應比較高的要求。因為自身比較成功,所以這樣的父母一般不會讓自己的孩子顯得太笨。因此,在生活中他們總是喜歡把孩子與別人比較。
比如:鄰居家的小姑娘繪畫比賽得了第一,自己的孩子自然也要不甘落後;周叔叔家的兒子成績名列前茅,如果自己的小孩子在班級吊車尾,自己的面子自然也就掛不住。諸如此類的比較數不勝數,孩子如果一直在家長的這種比較下成長,也會在潛意識中給自己很多壓力,不允許自己失敗。因為自己失敗,就意味著父母會不高興。
2.孩子盲目自信
人天生是自戀的,也是好勝的,這兩種因素導致人類有時候會盲目自信。小孩子一生下來就得到了來自於父母以及其他人的呵護,有的家庭只要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所以孩子就會產生一種錯覺:這個世界上沒有我得不到的東西。
在這樣一種思想的引領下,孩子慢慢地就會變得有一些盲目自信。孩子一旦盲目自信,就很容易看不清楚真實的自己,也不容易準確地估量自己的實際水平。因此,一旦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或失敗,他們就會難以接受這個結果。
二、抗挫折能力差有什麼危害?
1.影響人際關係
一個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會在遭遇失敗之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比如說,有的孩子一旦失敗,就會採用大哭大鬧大叫的方式去肆意宣洩自己的情緒。這種行為雖然讓自己比較舒坦,但是卻會給別人的生活造成一些困擾。因此,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可能會因為自己這個原因使自己的人際關係受損。
2.不能準確評估自己
有一部分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因為盲目自信,所以不容易準確地評估自己。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著各種明規則和潛規則的世界,很多條條框框束縛著我們的生活,所以準確的認識自己是我們順利生活的一個重要前提。如果一個孩子不能準確評估自己,就會在未來的生活中受到一些阻礙。
3.不容易成功
古語有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些大道理告訴了我們成功需要積累,需要磨難。如果一個人不能夠在成功之前摸索成長,那麼他永遠都不會用量變達到質變,最後抵達成功的彼岸。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挫折和失敗,也不會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那麼它永遠都不會成功。
三、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家長應該怎麼做?
1.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
對於一些小孩子來說,如果自己表現良好,成績優秀,那麼父母就會笑臉相迎,積極誇讚自己。可是如果自己考試成績差,或者在其他方面表現不突出,家長可能就會瞬間換成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家長這種態度的切換,會讓單純的孩子在心裡產生這樣一種感覺:爸爸媽媽只會喜歡優秀的自己,不優秀的自己是會被厭棄的。
因此,如果一些父母想讓孩子學會接受失敗,那麼父母自己也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給孩子一個溫暖的穩定的港灣。不論孩子成功與否,家長都要做孩子最堅實的後盾,積極地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孩子看到父母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那麼他就會有很多的安全感,他也就會更加有底氣去接受失敗。
2.幫助孩子塑造成長型思維
與成長型思維相對的就是固定型思維。成長型思維,強調人的天賦和能力都是可以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而固定型思維學認為人的天賦和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後者這種思考模式會在思想上阻礙人的進步,而前者卻能開拓人的視野,鼓勵人的自信。因此,家長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學會接受失敗,就要在生活中向孩子灌輸成長型思維。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一次的失敗不算什麼,只要不斷努力,不斷改進,就會把失敗轉化為成功。
3.幫助孩子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反思的力量是巨大的,學會反思就是學會成長。家長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就要教會孩子如何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有句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這種轉變並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需要反思作為一種轉化劑才可以成功。如果孩子能夠從失敗中反思自己,那麼他也會為下一次行動奠定基礎。
生活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失敗,但這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我們不能夠接受失敗、不能夠正視失敗。家長朋友們,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學會反思,學會接納失敗,這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