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

2020-12-22 不勞而獲勞小姐

一、太宰治:「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曾塑造了一個帶著虛假面具生活的主人公。

男主人公葉藏,生性怯懦、討厭虛偽,卻不得不終日帶著面具生活。他在現實中痛苦掙扎,卻又無力改變,最後厭世、消極度日,離開了這個世界。

葉藏的消極和悲觀源於敏感脆弱的內心,也源於對生活的無力抵抗。他從來都不相信自己會成功,或有擁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所以開始產生「不再抵抗」和「不再改變」的想法,繼而開始感到虛無,就算連幸福真正到來之際也不敢相信,看到棉花也不敢觸碰。

作家三島由紀夫曾批評太宰治「氣弱」,人也很討厭。

而所謂「氣弱」,某一程度就是「悲觀和喪氣」。

這種「悲觀和喪氣」,不僅是日本戰後社會的產物,放置在今天,也同樣適用。有許多因為社會壓力感到無助,從而對生活感到悲觀和喪氣的人。大家開始不再相信社會,也不再相信自己。

在壓力面前,更是習慣棄械投降,逃之夭夭。

既然無力改變,何苦努力拼搏?

積極心理學學校校長,久世浩司,在研究世界500精英的職業生涯時發現:只有在精神上具有耐高壓的精英們,才能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柔韌有餘,取得非凡的成績。「石頭心」的精英會比「玻璃心」的精英更能正視職場困境,在職業道路上所向披靡。

《抗壓力:逆境重生法則》一書封面

在《抗壓力》一書中,久世浩司提供了大量職場精英抗壓事例,為我們總結了抗壓的7個小竅門,啟發我們在應對困境時,應該如何直面逆境、壓力和麻煩。他提出,不管是人生,還是事業,成功和幸福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抗壓力。而抗壓的關鍵,在於正確地應對挫折和失敗過後的負面情緒。

精英們不是從沒有經歷過失敗、悲觀和沮喪,他們只是比一般人更懂得去處理。

二、失敗為什麼會給人帶來無力感?

大部分的壓力都容易引起自我的無力感,而無力感所產生的根源來自於失敗。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先把狗關在籠子裡,每當開啟蜂音器,就開始對狗進行電擊。塞利格曼最後發現,當多次反覆實驗後,就算蜂音器響起,籠門打開,狗還是沒有第一時間逃離籠子,而是直接倒在地上,一副和被電擊之後的表情。

在逃生機會的面前,狗選擇相信「無力抵抗的疼痛」,而不是「逃出生天的可能」。

這種虛無的悲觀,在心理學上也稱為「習得性無助」。

不管是喪文化的流行,還是《寒門無貴子》等文章的火爆,某一程度上都說明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自我能力的質疑,以及對未來感到沮喪和迷茫。

比起雞湯,喪文化更合大部分人的口味。生存壓力、生活壓力、房價壓力、婚育壓力,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覺得,未來是不能靠努力而改變的,於是懶散、消極,甚至得過且過地過完一天又一天。

在大部分人的個人體驗裡,越努力,並沒有越幸運。因為就算努力了,也不能賺到更多的錢,完成階層的躍遷。

反而是,越努力,越受打擊。

受打擊的次數多了,自己也開始接受自己「無力改變」的事實了。

沒有成功過一次的人,是很難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功的。

因此,如何處理失敗後的消極情緒,在於你有沒有能力去相信,並作出改變。

三、失敗到底是如何給人帶來無力感的?

久世浩司在他的《抗壓力》一書中指出,出現無力感的五個步驟:

有不愉快的體驗認為自己有無法掌控的情況悲觀地以為不愉快的體驗會持續下去認為自己也無法掌控將來的情況習得無力感我來給大家舉一個職場的例子。比如說,你是一個剛入職的新人,在工作中,你的領導長期都給你安排超負荷的工作量。

完成額外的工作量(讓你有了不愉快的工作體驗)因為他是你領導,所以你不敢得罪他(不得不處於自己無法掌控現在的情況)你才剛入職,身負房貸、車貸,一時半會不可能辭職,只能繼續忍耐下去。(悲觀地以為不愉快的體驗會持續下去)領導的事業如日中天,自己和領導都不可能被調離這個部門,所以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還需要你繼續忍受這種超負荷的工作量(認為自己也無法掌控將來的情況)迫不得已繼續忍耐下去,慢慢開始習慣超負荷的工作(不做抵抗,習得無力感)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自己開始慢慢地在工作中感到無力,同時失去對工作的熱情。漸漸的,你開始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比如消極、沮喪,最後身心疲憊,選擇離職。

更可怕的是,這種負面情緒還會遷移至個人的生活,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負面情緒沒有及時排解,那麼不愉快的消極情緒會不斷的循環和加重。

久而久之,當他們對自己的處境無能為力時,產生了無力感,形成思維定勢。

就像塞利格曼實驗中放棄抵抗的狗一樣,失去自信、情緒低落,難以振作。就算在機會來臨之際也無法把握。

四、擺脫無力感的關鍵,在於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

好了,既然我們已經知道,擺脫無力感的關鍵,在於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

那麼,在失敗面前,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自己擺脫無力感呢?

首先要先做的,是復盤。

復盤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楚,到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只有準確知道了原因,才能夠有效的應對失敗帶了的負面情緒,並且規避下一次的失敗,獲得成功,重建個人自信。

在《抗壓力》一書中,久世浩司根據不同的原因,將失敗分為三種類型:可預知的、不可避免的和智慧型的失敗。

(1)可以預知的失敗

「可預知型」的失敗一般都是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所導致的。失敗的原因在於該做的事情沒有完成。如果做得仔細嚴謹,完全可以避免這類的麻煩。

解決方法:需要用失敗的慘痛體驗所產生的消極情緒為跳板,將失敗轉換為學習的動力。讓其在經歷過後的慘痛教訓後,領悟到的知識和經驗印在大腦裡。

(2)不可避免的失敗

「不可避免型」的失敗,多半發生在處理超出本人能力範圍內的工作的時候,裡面的原因比較複雜,也許是因為準備的不足、決策的不全,也有可能跟個人的執行力有關。

解決方案:不需要感到內疚或者自責,因為這個失敗的原因是大家無法掌控的。不必要讓自己莫名地去背負這種不理性的罪惡感。

面對這類型的時候,不要在這種罪惡感中循環。不要要自己陷入下意識的內疚中。

(3)智慧型失敗

「失敗是成功的母親」講的就是「智慧型」的失敗。

「智慧型」的失敗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必不可缺的一段寶貴的人生路徑。

我們可以從這種失敗中吸取教訓,從而轉化為經驗,促進個人的進步和成長。在職場中,很多新人都是通過這個方式,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最後成為企業中堅的。

失敗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我們面對失敗後的負面情緒,始終無法崛起。

每一段艱難的時光,都會有它成長的意義。

我們總是在經歷感到煎熬。卻在經歷過後收穫成長。

相關焦點

  • 《Victory》這首勵志音樂告訴我們:失敗並不可怕!
    特別是在情緒低落,遇到失敗和打擊的時候,聽完Victory這首音樂之後,感覺全身的血液都在沸騰,全身都滿滿的都是自信的力量,失敗了又能怎麼樣呢?就算做一件事情,失敗999次,又能怎麼樣呢?人生中,誰的成功不是從無數次失敗中經歷過來的呢,只要對自己信仰的東西一直堅持下去,哪怕是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也要爬起來堅持戰鬥下去,總有一天自己能成功的,勝利就在不遠的前方。
  • 失敗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認定自己是個失敗者
    有時候仰望天空,甚至覺得連天空都是灰色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為此,我也失敗過很多次,曾消沉沮喪了很長一段時間。即使我再怎麼消沉沮喪下去,內心總有個聲音在呼喚:我不能逃避,我不是懦夫,我不能失敗,即使我失敗了我也一樣坦然微笑面對!
  • 失敗不可怕,不敢挑戰才可怕,我們要勇於向「不可能」挑戰!
    今天的小虎姐姐說生活要和大家講的是:失敗不可怕,不敢挑戰才可怕,我們要勇於向「不可能」挑戰!這世界上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有時候,僅僅一念之差,就能將「不可能」轉化為「可能」。有一位工程學家,他自己曾經說過:「不可能只在你的心中存在,只要你能打破自己的心理界限,你就會發現做任何事情都是手到擒來。」他能成為一位有名的西點人,與其堅持不斷挑戰自我的觀念密不可分。
  • 不能接受失敗的心理比失敗本身可怕,家長這樣做,讓孩子接納失敗
    1.影響人際關係一個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會在遭遇失敗之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比如說,有的孩子一旦失敗,就會採用大哭大鬧大叫的方式去肆意宣洩自己的情緒。這種行為雖然讓自己比較舒坦,但是卻會給別人的生活造成一些困擾。因此,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可能會因為自己這個原因使自己的人際關係受損。
  • 成大事者必讀: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開始
    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失敗過,有的人鼓起勇氣,猶如古詩裡寫的那樣臥薪嘗膽,最終「三千越甲可吞吳」;也有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開始害怕失敗,一蹶不振! 可是在人生的旅途之中,我們會不斷的被人拒絕,也不斷地拒絕別人。 正如劉備三顧茅廬,在被拒絕兩次之後,最終得到臥龍輔佐,成就霸業。
  • 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恥感」和「自我汙名化」
    :我應該能掌控我自己的心理、情緒、想法等。抑鬱者的主要特徵是:情緒低落,對自己的評價很低。這種自我評價偏低和自我汙名化是有密切聯繫的,同時,這也體現了抑鬱者對自己的不接納。抑鬱者會想:「我現在情緒如此地低落,是我調控自己、管理自己的失敗;我不能夠讓自己有效地工作學習是我管理自己的失敗。」這種自責,其實是「過多地賦予自己責任」,這與自我汙名化有密切聯繫。
  •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很多心理追求也在變化,出現心理問題的逐漸增多,其實面對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恐懼心理,恐懼行為本身是正常的
  • 9歲孩子用拼音寫下遺書:不能承受失敗的孩子,有多可怕?
    但是這個女生的簡歷之中,卻並非如此,她講述了自己考研失敗的故事,說自己如何從失敗之中走出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並且加倍努力終於考上研究生。對於這段經歷,白巖松有感而評,「只有受到過很多表揚,卻也能經歷很多挫折的人,才能去面對前程未卜的人生。」1、不能承受失敗的孩子,有多可怕?
  • 你的負面情緒!比老虎更可怕.
    雖然具體真相我們並不十分清楚,但是我們藉此想說的是,情緒這個東西,一定要懂得控制,否則後患無窮,甚至搭上性命……一般人想到情緒總是往負面的方向想。你看,又鬧情緒了。好像情緒都是不好的。其實不是這樣的。情緒沒有什麼好壞,情緒是我們對環境的一種反應。那什麼叫環境?以前我們只知道外界,諸如事物、山水、風雲是環境,好像自己就不是環境。其實這是錯誤的。我們自己對自己也是一種環境。比如我們的心情變動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 孩子失敗,家長的做法更加重要
    這樣的情況很好理解,孩子被老師表揚過後,對自己的要求自然也就增高>當孩子遇到失敗,他是渴望能夠把心中的委屈、不甘、難過等情緒宣洩出來的,並期望能夠得到他人的理解。孩子不情願說出口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說出口後得到家長的指責、打罵,因此父母要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並鼓勵孩子把想法說出來,而且要給孩子傳達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不會因為這次失敗得到爸爸媽媽的懲罰或失去爸爸媽媽的愛的態度來。
  • 摔跤並不可怕(圖)
    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人生就是一種承受,一種對於碰壁、摔跤和失敗的承受。  摔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記摔跤時的疼痛。失敗並不可悲,可悲的是失去了奮起的勇氣。人生道路上,人人都難免會摔跤,但應該儘可能少摔跤。女兒摔跤的經驗使我堅信:一個人只有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摔跤之後,才能掌握生活所需的本領,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穩、更快。
  • 失敗並不可怕,家長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才是面對成功的途徑
    不要害怕失敗,失敗也不是全沒有好處,是為了成功鋪下墊腳石現在孩子內心特別脆弱,一旦打擊孩子內心就堅持不住家長就會孩子不要害怕失敗,勇敢的接受失敗,這樣孩子內心會變得強大,不會因為一次失敗就會否決自己,感覺無法面對父母,從而出現自殘事件。這樣孩子在生活中學習上遇到困難,就不會出現退縮,從而勇敢的解決它。
  • 自殺會傳染,遠離負面情緒陷阱
    創業失敗負債纍纍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情緒陷入低谷,進而導致抑鬱,失去生活的底氣,變得頹廢而茫然。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負債、年過四十失業,創業失敗等關鍵詞,跳出了很多相關文章和雞湯,甚至有人組織了失敗者聯盟,出發點當然是好的,本意是為了讓大家抱團取暖,可是群裡每個人發布的信息,都是自己負債多少,自己怎麼困苦,這樣的信息看得多了,會讓人在得到短暫的心理慰藉後(原來自己不是最慘的那個),情緒進一步低落。
  • 孩子害怕失敗,輸不起?學會這兩招,讓孩子知道失敗的意義和價值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孩子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困難,在面對無數的挫折與困難時肯定會遭遇失敗,因此會產生各種的負面情緒圍繞著孩子。但是還是會對孩子的失敗產生不滿和介意的情緒,這會讓孩子在下次遊戲中,不允許自己失敗,而一旦失敗孩子就會難以承受,或者是因為害怕失敗,從而不與他人遊戲,選擇逃避,退縮。
  • 這3種陰影比失敗更可怕,你遇到過嗎
    大家只知道在工作中比失敗更可怕的是什麼呢?就是某些人或某件事給你留下的時刻都籠罩著你的陰影。想想你在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當你要做某件事,或跟某個人交往的時候,內心就會泛起一點點的不舒服?其實這種不舒服對自己來說就是一種陰影,當這種陰影在你內心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讓自己的情緒和行動受到巨大的影響,它們能為你帶來的結果如下:一、表達無果---被冷落後的不情願,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就是你熱情無限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最後卻沒有得到任何人的認同和支持。
  • 勇敢地迎接挑戰,坦然地接受失敗,微笑著面對生活
    坦然地接受失敗 假如我們失敗了,也不要緊,因為我們在失敗的過程中也一定吸取了一些經驗教訓,當再次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就知道怎麼樣處理和解。愛迪生發明燈泡,總共用了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積累。終於他發現鎢絲最適合。最後,他給人類帶來了光明。
  • 抑鬱症究竟有多可怕?
    一旦一個人陷入抑鬱的魔圈之中,即使有時感覺良好,似乎情緒回歸了正常,但它仍然有可能捲土重來,這就是抑鬱症的可怕之處。它特別容易反覆襲來,不斷困擾自我的內心。它最終給人帶來的是絕望和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受抑鬱之苦的人,情緒長時間低落,想掙脫它走出來,卻越陷越深,直到抑鬱的心魔把自己吞沒。抑鬱症可怕的這兩點之處,是造成很多人患有抑鬱症,最後選擇自殺的原因。
  •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失敗,更不是缺錢,而是這兩件事
    一個人最可怕的是什麼,有人說是失敗,失敗會帶來很多的煩惱和困難;有人說是缺錢,要是有錢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很多事情;還有人說是缺乏能力,有能力就不會有那麼多挫折和沮喪了。但當我們放大自己的視野和格局,我們就會發現,這世界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往往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都不多,失敗卻時常碰到,失敗是常態,而成功就是一瞬間;一個人事業做得越大,能力越強,遇到的失敗,經歷的麻煩往往更多。就像馬雲和俞敏洪這些我們所謂的「成功人士」經常講的一樣,他們經歷的失敗比常人想像的要多得多。
  • 多少人「廢」在負面情緒上!戒掉這五種負面情緒,學會和自己和解
    長期處於負面情緒,容易「廢掉」一個人!多少人就是「廢」在了負面情緒上!尤其是以下這五種負面情緒,要努力戒掉,學會和自己和解。一、憤怒情緒。在初次接觸時,情緒狂躁的人,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很有活力的錯覺,可一旦接觸久了,就會發現這種情緒的巨大危害。情緒狂躁的人,言談一般都是沒有深度的,行事一般都是缺乏條理地,做事則一般都是不夠認真的。狂躁是急躁的升級,急躁本身就是一種危害巨大的負面情緒,狂躁更甚。最可怕的是,情緒狂躁的人往往還容易自我陶醉,自我感覺良好,從而產生與實力不匹配的野心,其實本質上還是自負自大。
  • 高適: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後選擇放棄
    他的爺爺高偘(高侃),出身於渤海郡(今河北景縣)高氏, 「儉素自處,忠果有謀」,曾打過突厥、平過高麗,是守土名將,逝世後,獲贈檢校左僕射、渤海郡王、左武衛大將軍,都是品級很高的文職和武職,還有郡王的爵位,賜諡號「威」,陪葬乾陵。 他的爸爸高崇文,當了一輩子小官,最大的官就是任韶州長史,是輔助韶州刺史幹活的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