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不起」,並非承受不了挫折,而是家長忽略了失敗教育

2020-08-28 強勢媽咪總動員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可也不無道理,因為通往成功的道路是黑暗的。從孩童時代開始,每個人都會經歷無數次的失敗,而這些失敗都會一點點的成為我們成功道路上的基石。

表姐的女兒今年四歲,還沒學會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她表達情緒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尖叫,尤其是不開心的時候,磕了碰了會尖叫,得不到喜歡的糖果也會尖叫,讓家裡人十分頭疼,為了避免她尖叫,家裡人事事順著她,寵成了「混世小魔王」。

可家裡人還沒有意識到這樣是有問題的,上幼兒園之後孩子忽然變「乖」了,開始變得沉默了,一開始家裡人還覺得安靜了很好,孩子長大了,可時間長了家人才發覺孩子不對勁,似乎總是不開心。

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都不會順著她,還因為她尖叫而不喜歡她,小朋友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大家不像家裡人一樣喜歡她,慢慢變得心情抑鬱,覺得自己不被愛了。孩子在幼兒園裡遭遇到的是她從未遇到過的,她第一次經歷了「失敗」。

「失敗教育」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是人盡皆知的,是什麼使得芬蘭的教育如此優秀呢?這其實是與芬蘭人民對教育的態度有關的,在芬蘭有一個特殊的日子——「國際失敗日」,他們致力於把「失敗教育」滲透到芬蘭人的日常生活中,並普及到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每年10月13日,芬蘭人都會鼓勵全世界人民「自曝己短」,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擺脫對於失敗的恐懼。他們甚至在官網上列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失敗指南」,教人們如何「失敗」。

失敗本身就是教育和成長的一部分,恰當合理的失敗教育有利於孩子釋放內心的壓力,心理健康教育也要重視起來,再重要也重要不過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接觸到失敗,並懂得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這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和發展,很多孩子不是害怕失敗,無法接受失敗,他們無法接受的是來自於父母的心理上的壓力。

家長該如何看待孩子的「失敗」

愛因斯坦說:「A person who never made a mistake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 只有從不嘗試新事物的人,才能永遠不犯錯。)作為家長,家長不必太過於為孩子的承受能力擔憂,我們應當鼓勵孩子去嘗試各種新鮮事物,而不是因為害怕孩子會失敗,以要保護孩子的心態而阻止孩子嘗試新鮮事物,不想讓孩子經歷失敗,並不是為了孩子好,家長應該持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小挫折,孩子像花骨朵兒一般嬌嫩,可孩子也有小草一般頑強的意志力,因此,家長不必為孩子擔憂。

面對失敗家長該怎麼做

英國心理治療師尼克·盧克斯摩爾曾說:「無休止地從失敗的經歷中保護孩子們,對他們是有害無益的,當失敗再次發生時,孩子們就會覺得很羞恥、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接受。」孩子害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害怕不被喜愛, 「你不好好學習我就不喜歡你了」 這句話很多家長都跟孩子說過,類似於「如果你不好好XX,我就不喜歡你了」這樣的話說的多了,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在心理上覺得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是有條件的,我只有做到爸爸媽媽期望的那樣,才會得到他們的愛。

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在孩子想嘗試新鮮事物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他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並提醒他注意,但不必告訴孩子這件事有多困難,會失敗等問題,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不要讓孩子害怕失敗。比如,孩子想要參加比賽時,家長只需要告訴孩子「我相信你可以的!」在孩子猶豫時給予他鼓勵,如果孩子有「如果我失敗了怎麼辦?」的疑惑時,作為家長,我們要給予孩子正面的肯定的回答,告訴他「喜歡就去嘗試,不用考慮結果是什麼樣,就算失敗了,我們也可以積累經驗啊,有了足夠的經驗就可以獲得更好的結果。」

孩子自身該如何看待「失敗」

泰戈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痛哭時,你便錯過了滿天繁星。」 人生由黑夜與白天共同組成,如果成功是白天的暖陽,那失敗就是就是黑夜裡的漫天繁星。孩子應該坦然面對失敗,將失敗的經歷當作成長的財富。

於歆傑教授指出:「挫折教育是每位清華新生都必須上的一課。遭遇失敗不可怕,失敗說明你在追求進步,屢遭失敗,是你一直在追求進步。」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應該如此,不要害怕失敗,積極的去探索。

面對失敗孩子該怎麼做

《成功心理學》裡有這樣一句話:成功的要訣,你有可能失敗,但你絕不是一個失敗者。

失敗並不丟臉,遭遇失敗的人也不意味著就是失敗者,別為自己一時的不足而自尋煩惱,只要盡了最大努力,勇敢地爬起來就好。由此可見,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才正真可怕,孩子應該明白,失敗很正常,失敗也是一件如同吃飯喝水一般的平常事,父母不妨給孩子講講自己曾經失敗的經歷,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大人也有許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爸爸媽媽都曾經失敗過。

失敗並不可怕,讓孩子敢於去面對失敗,接納自己的失敗,父母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去體驗新鮮事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學會接納自己,孩子在失敗後可以多做幾次嘗試,也儘可能的去與父母溝通,告知父母自己的心理感受和自己的擔憂。

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承受不了挫折,極其脆弱,其實不是孩子脆弱,「輸不起」,而是怕「不被愛」,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支持,他們將會一往無前。

相關焦點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不僅僅是給予,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近年來,青少年輕生事件屢見不鮮,且有低齡化趨勢。和父母爭執、被老師訓斥、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甚至是「爸爸不讓看電視」「老師沒收手機」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和父母爭執、被老師訓斥、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甚至是「爸爸不讓看電視」「老師沒收手機」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感嘆生命教育缺位之時,也必須看到其中不容忽視的因素——我們的孩子亟待補上挫折教育課。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
    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我曾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小學生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是班長,上四年級時競選班長落選,內心接受不了,乾脆不去學校,甚至絕食,後來休學一年,接受心理治療。
  • 受不了委屈、輸不起…孩子的挫折教育,做對了嗎?
    「看他這樣子,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勸他,我也怕一聊這方面的事他會更不高興。」林女士有些無措。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浙江省首屆中小學學校心理督導師、台州學院椒江附屬中學老師張靈芝表示,抗挫折能力差在學生群體中是一個共性問題,很多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成績下滑後就精神萎靡,沒有鬥志,常常會出現「輸不起」的狀況。疫情期間,學生們都宅在家上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網課。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我曾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小學生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是班長,上四年級時競選班長落選,內心接受不了,乾脆不去學校,甚至絕食,後來休學一年,接受心理治療。
  • 輸不可怕,輸不起才可怕—四招教你讓孩子輸得起
    以後漫長的成長路,很多時候都會失敗,學會面對失敗比享受成功似乎更重要。劉墉老師在一節親子教育課上也講到要讓孩子輸得大氣。聽了老師的課我才意識到培養孩子輸得起能力的重要性。特別是女兒跳跳,自尊心強,跳舞跳得不好,畫畫畫得不好,她都會難過地哭,感覺比別人快樂少了很多,大多數原因是她太看重結果,而沒有真正在過程中享受到快樂,這完全違背了我讓她學跳舞學畫畫的初衷。
  • 孩子輸不起、總耍賴?問題出在這兒,家長必看
    正是基於這階段的自我評價需要,最終目的是滿足成長的需要,所以這階段的孩子表現的輸不起,輸了就耍賴。孩子每次都能輕輕鬆鬆地贏得大人,並且大人時不時地給予孩子誇張隨意的表揚:好厲害!真棒!聰明!能幹!結果孩子缺失了生活中本來該經歷的挫折體驗,對自己的實際能力自信過度,一旦獨立行動中發生挫折,就很難承受。
  • 孩子害怕失敗,輸不起?學會這兩招,讓孩子知道失敗的意義和價值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發現孩子,無論是幹什麼都特別在乎輸贏,玩任何遊戲都要贏,如果是輸了的話,孩子就會開始更改遊戲規則,而如果沒有受到老師或家長的讚揚,孩子會感到非常難過,甚至是不去上學。l 關於孩子「輸不起」的幾個你不知道的事實1.「輸不起」是孩子的天性其實「孩子的輸不起」父母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而大哭大鬧是一種正常現象。
  • 孩子失敗了一次就不願意再嘗試,家長要懂得這個教育技巧
    適當地經歷挫折,能讓孩子輸得起,巧妙把握挫折教育的度很多時候孩子的勝負欲是大於家長的,他們對於自己能贏這件事非常執著,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除了贏之外更多的是失敗和挫折,要想要讓孩子輸得起,就要讓他們經歷適當的挫折才行。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教訓的,雖然過程會痛苦,但是只有經歷了痛苦才能夠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 孩子「一輸就哭」?父母巧用「挫折教育」,輕鬆培養輸得起的寶寶
    孩子「一輸就哭」?父母巧用「挫折教育」,輕鬆培養輸得起的寶寶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子女的各個方面都比同齡人卓越,可以說想讓孩子比自己更優秀,容不得一點點失誤,這樣的心理一方面是為了孩子好,另一方面也導致家長帶孩子更累,孩子也得不到全面發展。
  • 競選班委失敗就絕食,養了一個輸不起的孩子怎麼辦?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抖音上,一位育兒師分享了一個心理脆弱、禁不起批評的孩子的案例。小朋友王暢是個典型的「輸不起」的孩子,比賽輸了就暴跳如雷,甚至在溜冰比賽中,結果還沒出來,只是感覺到會輸了就開始大喊大叫。
  • 受不了委屈、輸不起:孩子的挫折教育,做對了嗎?
    挫折教育為什麼重要?抗挫力,也稱心理彈性能力,指的是人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應對能力。心理研究發現,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是抗挫力的高低。抗挫力強,可增強個人的生命力,提升個人直面挫折和挑戰的勇氣與智慧。而挫折教育就是提高孩子抗挫力的教育方式。
  • 孩子輸不起,家長應該怎麼辦?
    引子據說,「漢削藩之亂」,起源於一盤輸不起的棋。在我們身邊,像漢景帝劉啟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少,這些孩子只愛贏,卻輸不起。當孩子在玩遊戲、參加比賽、競賽等情況下輸了的時候,情緒失落是正常現象,此時家長應該理解並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和孩子一起面對失敗。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
    起因是和父母吵架、被老師訓斥、甚至是爸爸不讓看電視等等,竟然因為這種小事造成了一個個鮮活生命的凋零。感嘆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應該提升。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是愛的本質不僅僅是家長一味地給予,也不是家長的遷就,更不是讓孩子感受「快樂」。人生的生離死別,開心和痛苦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
  • 孩子「玻璃心」、「輸不起」,遇挫折就哭鬧?可能源於你的兩句話
    其實孩子「輸不起」的情況很普遍,國內外的娃都一樣個。想要讓娃建立起「平常心」,父母首先要正確的認識娃的「玻璃心」。這在我們眼裡就成了明顯的「玻璃心」、「輸不起」。我們都知道,孩子從小的行為是和家長平時的教育、傳遞的信息密不可分的,同樣,孩子的「玻璃心」很多時候都是家長的言行不當造成的。
  • 孩子輸不起,贏不了就哭鬧,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各位家長深思
    導讀:孩子輸不起,贏不了就哭鬧,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各位家長深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輸不起,贏不了就哭鬧,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各位家長深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總是不能抓好時間來好好的應用起來,總是讓時間白白的流逝過去,到後面又來後悔,這是讓我很不開心的。——方同學挫折教育被許多人誤解堅強意志的核心,就是應對失敗和挫折。有學者提出挫折教育的概念,但很遺憾的是,這個概念從提出來開始,就被許多人誤解了。
  • 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你最想讓孩子擁有什麼品質?懂事?勇敢?學習好?......在眾多答案當中,「抗挫折能力」經常被家長所忽略,卻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抗挫折能力就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稱為「逆商」,是指一個人面對逆境時的挫折承受能力與反逆境的能力。逆商對一個人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孩子輸不起?學會"接納失敗"是關鍵
    本文接下來的內容將大致分為三部分:導致孩子輸不起的自身和父母因素孩子輸不起對自身的不良影響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34;01 孩子輸不起的原因導致孩子輸不起的原因有一定的自身因素,但絕大部分跟父母的養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