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學生主體性的「好」學校——國際學校圈專訪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國際部校長莊勝利博士、IB課程室主任林宇澔博士

2022-01-05 國際教育圈

國際教育圈之國際學校家長圈致力於幫助未來的國際學校家長了解 國際教育機構 | 國際課程 | 國際學校,我們專心研究主流【國際課程】,並只推薦符合優質國際學校方法論的學校。


莊勝利博士: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國際部校長

曾任:臺北康橋雙語學校國際部副校長/臺灣空中大學嘉義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學歷:臺灣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美國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教育領導研究所碩士


林宇澔博士:華東康橋國際學校IB課程室主任

曾任:IB國際文憑組織課程發展研究經理/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

學歷:英國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教育領導與管理博士/英國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英語教學碩士

莊校長先給我們介紹下我校的淵源吧。

莊校長:康橋是一所跨越海峽兩岸的學校。在臺灣,臺北康橋的教育理念受到很多家長的認同。隨著康橋畢業生進入海外大學,我校也受到越來越多國外知名大學的認可。基於與臺北康橋相同的辦學理念,我們受崑山市政府之邀來到花橋成立了第二所學校。為了更好地適應大陸教育特點,讓每個孩子都能夠適性發展,在相同的課程架構下,我們為華東康橋做出了「本土化」的調整。英文教學是康橋的一大特色。以高中為例,沿用美國加州的課程標準,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對於能力較高和對某一單科課程有興趣的孩子,特別開設了IBDP(國際大學預科課程)和AP(美國大學預科課程)。臺北和華東康橋分別在今年四月拿到了IB組織的授權。在華東康橋,為了讓IB課程能夠順利實施,我們特別成立了IB課程室作為學校的一級單位,並聘請曾在IBO總部負責課程發展研究工作、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的林宇澔博士,擔任部門主管。從學校籌備到獲得IB認證,經歷了十四個月的時間,這也創造了獲得IB學校授權的國際記錄。因為一般的IB學校申請是需要二至三年的時間。同時可以想像得出,我們的同仁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努力。當然,這只是華東康橋從呱呱墜地到成長中邁出的第一步。我們的同仁像撫育嬰兒一樣,讓學校越來越完善成熟。

您覺得大陸和臺灣的學生在接受IBDP時有什麼差異性?把臺灣的辦學經驗移植到這裡,是否有調整思路?

莊校長:康橋一個重要辦學理念就是適性教育。我們的學生有三分之一來自臺灣。

國際教育圈:這些臺灣學生是從小在大陸長大的嗎?

莊校長:不一定哦!一些學生是在從臺灣轉學過來,但是這種類型比較少;大部分是隨父母在大陸生活多年,原來就讀於公辦學校或本地的國際學校。但正如我之前所言,康橋非常注重學生的適性發展,我們不會為孩子分類,在這裡沒有陸籍班、臺籍班或外籍班等等。我們為孩子提供共同成長、交流的平臺,同時他們又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課程。這一理念正是為了培養學生國際化情懷所做的準備。我認為單從「成績」上對學生進行比較不公平。大陸學生從小接受公立基礎教育,在數理方面有比較高的水平;但正因以應試為目標的教育,使得學生的英文發展受到了制約。在臺北校區很多學生是在學校創校伊始,從幼稚園一路伴隨康橋成長,所以更具有康橋特色——具有雙語和多元特長。我相信,隨著華東康橋的成長,兩岸學生在各方面的水平會越來越相近。

們學校新創建,同時傳承了在臺灣辦學的經驗,臺灣校區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莊校長:同為華夏兒女,而且隨著兩岸聯繫日益加深,大陸和臺灣的教育理念也日趨接近。現任華東康橋的張啟隆校長,也正是臺北校區的創校校長。華東校區大部分的主管都是跟隨張總校長在臺北服務多年,我本人也在哪裡服務了七年。不僅管理團隊是這樣,我們也將最精英的教學團隊帶到這裡。目的就是希望將臺北康橋最有特色的精英課程、校本課程帶到大陸並繼續發展。

包括IBDP課程,可能都需要和本土課程融合,在我們這邊有沒要求IBDP學生參加會考等舉措?

莊校長:沒有,我們學生現在不用參加會考。

我們平時怎麼和家長溝通?

莊校長:班主任制度是家校聯絡的基礎。班主任除進行學生在校的日常生活行為管理外,還通過建立微信群與家長時刻保持有效溝通。家長的建議、學生的學習生活動態、學校的最新信息都會通過這座橋梁相互連接,使得家、生、校三者之間零距離。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就是林博士,我們請她介紹一下。

林博士:我們的IBDP家長群,班主任、行政專員都在群裡面,學生生活上的事項,家長有問題都可以通過群來宣導。因為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IBDP課程事宜,在智慧型手機使用率日增的趨勢下,人們也更多使用APP軟體而非登錄網站。所以我們籌備建立了IBDP微信平臺,一方面IB教育理念和課程的宣導可以幫助不了解IB且對項目感興趣的家長,另一方面我們團隊的專業教師也會定期推出最新的學科研究報告,豐富內涵及增強學術性交流。

莊校長:剛才說的是以班級為單位的情況。在學校方面我們還設有微校通、校長意見信箱等。每位家長都愛子心切,我們能理解家長對於孩子的「過度保護」,但同時也在慢慢糾正他們的這一想法。尤其是進入高中後,孩子需要家長「放手」,需要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一直在跟家長說,有問題請孩子直接來找我,而不是由家長代勞,有些家長甚至是打國際長途過來。經過多次的嘗試和溝通,近期都有孩子主動來到校長辦公室反應問題和表達他們的期許。學生的聲音一定會被聽到,學生的勇敢也同樣會被看到!他們可以這樣直面困難獨立解決問題,才是學校培養學生的真正宗旨。

莊校長:另外我們也定期在不同年級針對不同主題舉辦『校長咖啡時間』活動。這也是我校師生溝通的特色活動之一。我會讓秘書把學生的問題記錄在最重要的位置,慢慢地孩子敢走進師長的辦公室,主動反饋,無論他們講什麼,首先我都會為他們鼓掌,因為這份勇氣是我最看重的。另外在學校的每個部門,也都會把孩子的問題當做最重要的問題來解決,並且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而非上對下的關係上。

莊校長:當人說這個學校以是學生為中心的時候,不僅是指在學習面上更多的學生參與,包括生活面,學生的主體性上,都彰顯出來才可以。所以希望家長在孩子長大的時候,捨得放手,讓孩子勇敢去做,做錯沒關係,做錯了可以再來,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不然的話,孩子在美國上大學,要獨立生活怎麼辦呢?

莊校長:有意思的是,今年我們把原來的班級打散,重新分到不同的班級裡。我們是讓孩子在陌生的班級裡,學會怎麼開始和新的同學相處。孩子學會適應後,再到美國去,家長就可以放心了。到美國孩子面對的可能不僅是陌生人,還有文化背景、種族完全不同的群體,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希望孩子先學會適應。這個能力不是講了孩子就會,這需要孩子自己來體驗,很多有重要教育價值的東西,都需要孩子親身經歷,才能學習到。

家長在選擇學校時,總喜歡比較很多學校,想找到學校的比較優勢,當然這個比較優勢有個前提是學校要和自己的孩子相適應,我們怎麼和家長溝通?

林博士:IBDP的理念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先,這也正好與康橋『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這一理念相符。所以我們不會像一些學校把IBDP當成應試教育去準備。比如像高考,考什麼學什麼,不考就不學,單方面地只針對考試,就狹隘了教育的內涵。教育不應該是這樣,而是要切實落實對孩子的全面培養。

林博士:您剛才提到一個「好」字,我常會問我們的老師、家長和學生,怎麼去定義「好」,所謂的「好」是什麼?是高分就是好嗎?還是申請到最好的學校是好?還是孩子有能力是好?還是整個IBDP課程提供的學習經驗……我今年去香港拜訪四所IB學校,其中有IBDP協調員我問他們,你們學生是怎麼選出來的(因為我們通常認為IBDP是最難的,要選最精英的學生),他說他們學校的IBDP學生不一定是最優秀的,有的學生學術表現很一般,可想接受IB教育,我們就接受,這樣孩子會有不一樣的學習動機和歷程。我們第一屆的學生也不是每個學生都特別優秀,我們還是願意提供這樣一個平臺,雖然我和老師們在後面抓得很辛苦。

我們的學生有什麼校際交流活動?

林博士:以IBDP課程為例,我們非常希望和其他學校進行交流互動。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走出去是一方面;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利用信息技術交流更加便利。比如近期,學生在English B 課程中與日本名古屋的一所學校師生進行網絡視頻通話交流,討論中式英文和網絡語言使用的問題。同時我們會陸續與上海的IB學校、本土學校舉辦活動,在慢慢創建溝通互動的平臺。不僅是讓學生走出去,也要讓老師多走出去。除了校內老師之間的交流外,踏出校門與校外交流也是非常必要的,這就需要學校給予我們機會和資源。

入校之後家長比較關注選課、升學等問題,這方面是否可以分享下看法?

莊校長:就升學方面,學校專門設置有升學輔導室。其中分別包含升學輔導和心理輔導兩個方面。學生進入學校後,首先要參加性向測驗,了解其發展傾向。然後再根據整個學期的課程表現,與學生和家長共同商討將來可能適合的大學並以此為選課依據。在此過程中,我們會不斷調整,讓學生的目標更明確、精準。因為每個國家、每所大學皆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們的輔導更具有針對性,而非外面中介的「包裝」。

林博士:IB組織非常積極地與全球優秀大學進行合約認證,這些學校也非常明確IBDP畢業生所具備的優秀能力。我們的升學輔導老師針對面談時學生感興趣的學校進行資料分析,同時了解這些學校針對IBDP學生有哪些具體要求。因為國外大學對我校還不了解,我們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一些遊學活動深入國外大學進行了解;在我校完善大學資料庫的同時也打造出了自己的口碑。

剛才提到了和校長喝咖啡時間,我個人覺得校長對學校的影響很大,您可以談下您對康橋國際學校的管理嗎?

莊校長:我們辦學的一個核心,就是不管課程怎麼安排,老師要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這樣做對學生真的好嗎?」還是我只是為了行政方便?你所謂的「好」是不是符合我們的理想?這是我們學校的理念。剛才我們談了「好」的定義有很多,你的「好」和我的「好」是不一樣的,對學生有益的「好」融入了我們的教學理念。

莊校長:我們的管理很簡單,最上面的是讓學生擁有國際社會競爭力,下面是目標,再下面是更多的子目標,最後落實到老師的教學層面,把抽象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可以觀察、考核、掌握的教學活動,這些活動老師必須一直問,我這樣做是真的符合上面的目標嗎?如果符合就是有效教學,如果不符合就無效,不管教學多精彩。

莊校長:我們學校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的主體性是要被重視的。所以我們的老師無論在做什麼,都要回到我這樣做究竟能給學生帶來什麼上來。比如剛才說到給學生建不同的發揮舞臺,讓學生展現自己的能力。學生在任何一個學科上有優勢,學校就要去培養他。從學校成本上來說,是花了一些錢,但是從教育的角度,由於這麼一點投資,可能這孩子以後對社會的貢獻會有千百倍的效益,我們的教育不就是為此而做嗎?

莊校長:我看課程設計,很多學校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九年級的課程設計,打破了年級界線,來選修的各年級都有,和大學一樣,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功課表,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

莊校長:我們是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待辦學,董事長花很多錢,每年的寒暑假,把老師帶到世界各地去培訓,因為他認為老師的成長最終受益的是學生。比如最近有一位3D動畫教學的老師說需要設備,我後來才知道那個設備貴到將近一百萬人民幣,學生喜歡、有選修,學校就花這個錢。

莊校長:從校長的角色來講,我最重視的是學生的主體性,要具體落實到每個學生的差異上並去珍惜。學校的任務就是創建各式各樣的舞臺,給學生探索的機會,一旦學生有興趣深入進去,就會著迷於學習沉醉於學習——樂在其中;孩子的潛能是超乎我們想像的。所以我們希望孩子們能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林博士:很多家長看見我名片上的『博士』,就說我小時候一定成績很好。可是並沒有。我在臺灣國中畢業時,一所高中都沒有考上。

國際教育圈:那怎麼後來可以讀博士呢?

林博士:後來我出國,在國外遇到了好老師,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讓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當然這是題外話,我想說的是,我校的IBDP讓我最自豪的就是校本課程。眾所周知,PYP和MYP只是課程框架,可以套用於中國課程或美國課程。可是在IBDP的十八個月中,所有內容都已經列出,老師只要照做就可以。可是,在我們學校卻沒有這樣!首先我讓老師們把每個單元設計出來,然後討論是否與TOK、CAS、全球視野、學生實際能力等方面緊密結合,並且如何與其他學科相關聯;並有老師專門負責審核每個學科的教學計劃。因為我曾工作於IBO,以前我以為這在每個學校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來到上海後,發現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我們也有從上海其他IB學校來的老師,可對於他們這些卻都是很新的東西。我認為IB教育理念需要堅持,課前準備充分,才能明確課堂到底要給學生什麼,緊扣目標。

學生是我們的根本,學生在進入學校後,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有沒出現典型的問題以及如何去處理的?

莊校長:學生本身的問題,大概是這個年齡段各學校的普遍問題。第一個就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這個階段重要的議題,學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所以要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學校心理輔導老師這樣做:開始進行普測,發現哪些孩子在學業、異性交流等方面有壓力。比如通過讓各位同學先寫五個最喜歡的朋友的活動,開始孩子們都寫寫寫,可是後來你會發現有個現象,裡面有兩三個學生,沒有人選他,我們就很清楚這兩三個是我們關注的對象。我們會對這些孩子實施一些措施,包括從班主任層面、家長方面進行約談,討論用什麼方式可以解決。比如會故意讓孩子做一些為班級服務的事情,讓孩子自然地融入到他的團體裡面。當然極端的我們會請家長過來,比如男女交往問題,不是不好,不是不對,而是不適合,是在不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要講清楚如何交往,如何尊重對方。這些都是在這個年齡的重要教育課題,它的意義不亞於具體學科的教學。

林博士:首先從學習方面來看,學術誠信是中國學生、亞洲學生相對較容易被忽視的一個概念。我們學校非常重視這一問題,所有國際部老師也都在課程中與學生共同討論這一話題。除此之外,時間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對IBDP學生而言,課業壓力很大,時間不足,晚上常要學習到12點。如何整合併合理安排時間,也是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

學生要進入我們的IBDP或AP課程,有沒什麼準備需要提醒的?

林博士:學生的學業態度、能力和理念是學校比較看重的。所以在入讀課程之前,學校會與學生和家長做一系列的面談。從九年級開始,會先有IBDP的說明會,總體介紹課程框架;到了十年級,會以班為單位進行詳細地說明;對於課程真的感興趣的同學,我們會邀請參加「學長姐咖啡時間」,就像「校長咖啡時間」一樣,讓這些學生與IB在讀的學長姐、授課教師,針對各種細節問題面對面交流。最後,和申請大學差不多,正式申請IBDP的學生需要撰寫自傳、提交學術誠信書和教師推薦信。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每位學生選擇課程的理由、學習的出發點、可能遇到的困難、對自己的認同度和反思能力等。辦學理念能夠被家長了解和認同是我們最大的期望。就像人們選擇美食一樣,相同食材,經過不同廚師之手,味道就大有不同。IBDP學校眾多,基於不同學校的不同理念,每所IB學校的授課方式也不盡相同。雖然沒有一所IB學校會說「我是以應試為中心」,但如何將IB核心理念保持如一,正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我們也相信這才是工作的意義。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國際教育圈九宮格,更多國際教育乾貨。

搜索微信公眾號,一鍵關注【國際教育圈】。

相關焦點

  • 百強名校訪談|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校長莊勝利
    2020遊美「百強名校校長談國際教育」專訪活動,本期特邀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校長莊勝利,對於中外教育的價值及意義、未來國際教育的發展方向、2020疫情期間孩子如何擇校......等系列問題展開訪談。2012年,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受崑山市政府之邀,在崑山花橋經濟開發區建置了一所從幼兒園至高中十五年一貫制的國際化學校。
  • 百強名校訪談 |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校長莊勝利
    2020遊美「百強名校校長談國際教育」專訪活動,本期特邀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校長莊勝利,對於中外教育的價值及意義、未來國際教育的發展方向、2020疫情期間孩子如何擇校......等系列問題展開訪談。學校佔地面積約215畝,分為南北兩大校區。2015年,學校正式獲得由國際文憑組織總部頒發的IB世界學校授權證書,IB國際組織正式認可華東康橋國際學校為IB世界學校的一員。並於2018年5月,正式獲得官方IBMYP課程認證。
  • 國際學校|華東康橋國際學校
    值得期待的是,學校已獲得AQA授權,將在明天開設A-level課程,供學生選讀。2012年,受崑山市政府的邀請,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正式入駐崑山。幼兒園部結合教材研發與課程發展兩大優勢力量,為孩子提供以國際教育為藍圖的雙語學習環境。
  • 探花橋名校: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國際雙語學校的臺灣經驗
    這所學校採用幼兒園至高中的十五年一貫制,初中部畢業生可選擇參加中考或直升高中國際部,畢業後留學世界知名大學。華東康橋國際學校的創辦方臺灣康軒文教集團,是臺灣第一家專業中小學教材出版企業,「康軒」也是臺灣最有影響力的中小學教材領導品牌。
  • 華東康橋:遠行是為了更好的回家 | 小蝌蚪遊訪國際學校
    下期預告:上海協和雙語高級中學(古北校區)約訪聯繫:349134812@qq.com華東康橋校長:莊勝利博士高雄師範大學畢業,美國WesternMichigan University教育領導碩士,臺灣政治大學教育行政博士。
  •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攜寶島優質教育理念席捲家長圈
    2012年受大陸方面之邀,華東校區——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正式入駐大陸,這是一所由幼兒園到高中十五年一貫制的學校。在高中階段,華東康橋設立國際部,將依據學生個別的志願及生涯規劃,指導學生研修課程。除了提供美國高中課程外,學校還提供美國大學先修課程(AP)及IBDP課程供學生選讀。
  •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 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社會菁英
    據教育部門統計,今年上海參加中考的學生約為7.7萬人,為近10年最少。是選擇體制內的普通高中,未來參加高考,還是選擇國際高中,讓孩子提前做好語言、學習準備,順利銜接歐美大學,成為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議題之一!從今年起,滬上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國際高中時又多了一個絕佳的選擇,那就是華東康橋國際學校。
  •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開學啦!
    8月29日上午,華東康橋國際學校2016~2017第一學期開學典禮分別在音樂廳和體育館隆重舉行。
  • 國際學校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沙龍
    林小青 30、上海光華學院劍橋國際中心(光華劍橋) 陳莉 31、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主任 王淑豔 32、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副主任 辛玉霞 33、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班主任 武迪 34、王府學校副校長 王魯英35、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國際部校長 莊勝利 36、華東康橋國際學校IB課程室主任
  •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 「硬體夠硬,軟體夠軟」的學校
    熟悉中國臺灣教育的人想必對「康橋」這個校名絕不會陌生,在臺灣,臺北康橋雙語學校可是一所家喻戶曉且升學率一流的私立學校。這兩年,這所來自寶島的名校逐漸將優秀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辦學理念輻射至大陸,致力於讓更多家長和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據了解,「康橋」擁有華東和臺北兩大校區。
  • 探校|對話華東康橋國際部校長:許孩子一個美麗的未來
    今天我們很榮幸的來到了位於江蘇崑山花橋的華東康橋學校,與華東康橋國際部校長莊勝利博士進行面對面訪談!莊校長簡介莊勝利博士莊勝利校長來自中國臺灣,從事教育事業40多年,擁有臺灣政治大學的教育學博士學位和美國西密西根大學的教育領導碩士學位
  • 華東康橋學校國際部 「慈善貴州支教來碧捐贈暨英語活動交流」
    >貴州網訊:近日,由華東康橋學校國際部組織的「慈善貴州支教來碧捐贈籤約儀式暨英語交流活動」在銅仁市逸群小學和銅仁市第十小學圓滿舉行。  出席本次捐贈籤約儀式的有銅仁市碧江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孫道尋、銅仁市碧江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長印,銅仁市碧江區教育局局長陳秀國、銅仁市碧江區政府正科級督學潘碧花,銅仁市碧江區資助中心主任楊梅,華東康橋學校國際部校長莊勝利一行八人。
  • 探校|對話華東康橋國際部校長:許孩子一個美麗的未來
    今天我們很榮幸的來到了位於江蘇崑山花橋的華東康橋學校,與華東康橋國際部校長莊勝利博士進行面對面訪談!莊勝利校長來自中國臺灣,從事教育事業40多年,擁有臺灣政治大學的教育學博士學位和美國西密西根大學的教育領導碩士學位。莊校長致力於探究學校領導與績效,倡導中小學校領導新思維,積極推動兩岸教育發展並躬行實踐。
  • 華東康橋:每個孩子都是多才多藝的菁英
    「康橋」是一所跨越海峽兩岸的的十五年一貫制國際學校,目前在大陸擁有崑山、西安、合肥、台州、常熟、盛澤六大校區,臺灣擁有秀岡、青山、康軒、林口、新竹、內湖六大校區。自2002年創校以來,已是臺灣地區頗具盛名的國際學校。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於2012年受崑山市政府之邀正式入駐內地。
  • 「國際學校,不是專為國外培育人才」| 華東康橋如何培養國際化的中國學生?
    而他成長的學校,想必也是堅實的後盾。事實上,受崑山政府邀請,「康橋」的創始團隊從2012年,就在內地籌備「華東康橋國際學校」。2014年建校以來,華東康橋也培養出許多姚舒瀚同學一樣的「多面手」,吸引了大批上海、江蘇、浙江等國際教育一線地區家長的青睞。這所學校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 「國際學校,不是專為國外培育人才」 | 華東康橋如何培養國際化的中國學生?
    而他成長的學校,想必也是堅實的後盾。 事實上,受崑山政府邀請,「康橋」的創始團隊從2012年,就在內地籌備「華東康橋國際學校」。 2014年建校以來,華東康橋也培養出許多姚舒瀚同學一樣的「多面手」,吸引了大批上海、江蘇、浙江等國際教育一線地區家長的青睞。
  • 華東康橋校長莊勝利專訪 | 建校不到10年卻瘋狂收割名校Offer,這所學校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康橋」自創校以來,已經擁有臺北、華東、西安曲江、合肥四大校區,其中臺北校區——臺北康橋雙語學校已經是臺灣地區頗具盛名的國際學校。值得一提的是,華東康橋往屆畢業生們也有許多做出了相對小眾的選擇,例如羅德島設計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等知名藝術院校。 那麼能夠瘋狂收割名校Offer的華東康橋國際學校,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我們特意採訪了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校長——莊勝利博士,並找到了答案。
  • 從臺北到上海: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張校長深談國際學校那些事
    -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張天恩校長為大家開講! 4月19日,華東康橋國際學校的副校長張天恩將與各位家長分享國際學校的擇校,課程類型區別等實用乾貨信息。並可現場接受2015屆初、高中新生報名!主講人:張天恩 先生華東康橋國際學校 副校長「康橋」是一所跨越海峽兩岸的學校,擁有華東和臺北兩大校區。臺北校區——臺北康橋雙語學校,自2002年辦學以來,已是中國臺灣地區頗具盛名的私立學校。
  •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簡介
    臺北校區——臺北康橋雙語學校,自2002年辦學以來,已是臺灣地區頗具盛名的私立學校。2013年康橋臺北校區高中畢業生,100%錄取國外知名大學本科,92%錄取美國百大名校,48%錄取世界百大名校,成績斐然。
  • 對話華東康橋校長,認識有鄉土情懷的國際學校
    近幾年來,這所來自寶島的名校逐漸將優秀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辦學理念輻射至大陸,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2012年,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正式入駐江蘇崑山,這是一所由幼兒園到高中十五年一貫制的學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所名校,聽聽張啟隆總校長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