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夏天,一個能詩會賦、面容清秀的男孩子,在《神奇的漢字》舞臺上過關斬將,肆意綻放,最終登上冠軍的頂峰,他就是來自浙江大學物理學系的2017級物理學專業學生劉虎賁。
要知道這檔節目可不只是考驗漢字的基礎,外延非常豐富,必須要有豐富的古詩詞和古代文學的國學積累。可以說劉虎賁的出現打破了大眾對於理科「學霸」的刻板印象。
他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其實也說不出來是什麼時候與國學結緣,也許是啟蒙時期父母帶著他背誦的《千字文》在心裡種下了種子,也許是小學課本裡面的幾篇古文讓種子發了芽。在他看來國學帶給他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而是在其中汲取人生前行的力量。
前段時間大火的《中國詩詞大會》,仿佛一股清流一般的氣韻引發了強烈關注,從漢語言文學專業大神級的導師,到主持人董卿,再到每一位參加比賽的選手,每一個人都可謂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來自復旦大學的武亦姝,氣質溫婉,出口成章,從小就進行國學啟蒙的她可謂是滿足了對「古代才女」的所有想像。
13歲的初一學生葉飛,從小學習古詩詞,善於用文言文寫作,曾獲作文滿分。
上海文來中學學生侯尤雯,2歲牙牙學語時就開始讀詩,成為從百人團刷入挑戰賽年齡最小的選手。
這種種的「學霸」人物,不論是在詩詞上還是各自的專業,都有著不俗的成績,這都是因為家人在他們的小時候就沒有忽略非常重要的一項教育——國學啟蒙。
2017年語文教材改版後,更換了約40%的課文,改版後的文言文佔課本的51%,與之前的人教版教材相比之下,小學6個年級總的古詩文量增加了80%,初中3個年級的古詩文總篇幅也提高至51%。
不僅如此,2020年全國1卷的高考作文題目,也同樣難倒了一批國學基礎差的考生:
分析這道題我們不難發現,假使考生不了解這三位歷史人物的關係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想要寫好這篇作文取得高分,就很難了。
從這些種種的事例之中我們不難發現,國學可以說是越來越重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華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
因此從小學習國學對於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不僅能夠幫助孩子了解中華傳統文化,領悟「仁、義、禮、智、信」的道理,更是讓寶貝了解自我、發展智力、提高修養和認識社會的途徑。
在孩子國學啟蒙教育中,家長如何做?相關啟蒙專家這樣建議:
「科學適齡」
國學經典比較講究的一點是「適齡適宜」,在3歲之前的國學啟蒙主要以「聽」為主,比如一些《唐詩三百首》、《三字經》、《弟子規》等,都可以放給孩子聽。
誦讀經典在3歲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主要還是以親子的方式進行。進行啟蒙教育的時候專家建議家長在帶領孩子誦讀經典的時候,可以通過故事、結合圖片等有趣的方式為孩子做講解,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識字。
讀經典也要講究順序,建議按照:《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孝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的順序安排孩子進行誦讀。
「言傳身教」
其實說到國學經典,我們很多家長在這方面也許都是欠缺的,所以在對孩子進行國學啟蒙的時候,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進行,這樣不僅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也方便家長身體力行的給孩子做榜樣。
「邊玩邊學」
對於國學啟蒙這項教育,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讓孩子產生學習國學的興趣,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死記硬背,這樣只會讓孩子厭煩國學,那豈不就「得不償失」?
所以建議家長可以找一些兒歌版本的經典給孩子聽一聽,讓孩子隨著音樂動一動;或者利用國學經典繪本閱讀的方式,繪本中有著卡通可愛的配圖和有趣的遊戲環節,完全可以加深孩子對於國學經典的記憶和興趣。
在家裡兩個孩子學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中,有這樣的一套國學經典繪本《兒童經典國學啟蒙全書》深受兩個孩子的喜愛,當年大寶就喜歡,我沒捨得扔就特意留下來,沒想到二寶在眾多的國學經典繪本裡,最愛的也是這套書。
這套書一共包括了6冊,《百家姓》、《弟子規》、《成語故事》、《千字文》、《論語》、《三字經》,幾乎可以說是滿足了家長對於6歲前寶貝的國學啟蒙要求,內容豐富,涵蓋面廣。
兩個寶貝喜歡這套書主要也是因為裡面的配圖非常好看,孩子閱讀起來就不會枯燥,裡面還進行了拼音標註,文字大小適中,剛好適合孩子閱讀。
而且在文章中還包括了譯文,我帶孩子讀的時候就不用了自己想著解釋了,有時候還怕自己解釋錯了,這套書每篇的譯文也都淺顯易懂,十分適合6歲左右年齡段的孩子。
這套書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特點就是,裡面還加入了「故事連結」和「趣味常識」的版塊,不僅幫助寶貝加深對於內容的理解,也提升了閱讀經典的興趣,增長了知識。
就比如《三字經》的這一段,原文、關鍵字詞的注釋、譯文、圖片、故事連結都包含在裡面,不僅孩子更感興趣,家長在指導孩子親子閱讀的時候也會更省力!
小小的一套書就能幫助孩子國學啟蒙,這種氣質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