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啟蒙怎麼做?看完這篇終於一目了然

2021-02-19 丹媽讀童書
一直以來,後臺都有讀者說想了解下國學啟蒙這塊的內容。確實,國學在語文學科分量的變重,大家有目共睹。國學啟蒙這塊內容,我還需要多學習。所以今天我邀請了好友刀媽來分享她的心得和經驗。她是一位自由撰稿人,現任全國百強報刊《課堂內外》小學低幼版古詩詞專欄作者。作為過來人,她和我們一樣,非常注重親子閱讀,她女兒今年10歲,5歲半開始獨立閱讀全文字書籍;

兒子今年6歲,3歲時通背《三字經》全本、《千字文》前半部分。她家書櫃長這樣:

全是國學書啊!這還只是一部分,不愧是超級接地氣的國學啟蒙「實操媽」。來,今天的版面就交給她啦。

大家好,我是刀媽。感謝丹媽信任,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聊國學的話題。有點小惶恐哈,丹媽讀者都藏龍臥虎,真怕一開口就鬧笑話。

不過丹媽說,別怕,都自己人,你大膽寫,我們大膽看。哈哈。

今天分享的文章較長,沒耐心看完的話建議收藏:

(文中關於國學、蒙學的基本觀點,授權來自首都師範大學徐健順教授古詩文吟誦課程,在此特別感謝!)
從狹義來說,它是指古代文化經典的學習,按年齡大致可分為:

0-3歲的嬰幼兒時期,在家接受父母指導,基本生活常識和禮儀規範

3-6、8歲,在私塾開蒙,主要學習內容為禮教+樂教等

6、8-12、15歲,正式上學館,又叫「小學」,讀經+習字+練武等

12、15-20、25歲,真正學習歷代文化經典,又叫「大學」

20、25-30、35歲,有時甚至到40歲,專業學習+行萬裡路

羅列下來有點多,但對我們來說,只需關注3-7歲「蒙學」階段就行了。蒙學,對現在爸媽來說,則是指3-7歲孩子的中國傳統經典文化啟蒙教育,簡稱國學啟蒙。市面上較常見教材有《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但現在,3-6歲孩子被送到幼兒園,絕大部分接受西式教育或不中不西教育。所以,這個國學啟蒙的任務就落到了家長自己頭上。假設我們的孩子,依照古人的流程,在適當的時候學到適當的內容,那麼,到了小學、初中、高中,高高在上的古詩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他不但能學懂,甚至能欣賞和享受——就像從小讀童書的孩子,一旦識字量達標,他就能獨自享受閱讀世界裡的美。話說回來,國學不是萬能鑰匙,一學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要幻想國學讓孩子變神童、變孝子、變超級文化人,這個和「學了鋼琴就變成朗朗」一樣,是最好的結果,卻不是最好的目標。它最基本的作用,是給孩子打開一扇門,看到另外一種財富——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精神財富。這是做為一個中國人的底氣,是對全世界兼收並蓄的基礎,更是對孩子未來最好的祝福。來看看市面上的主流國學啟蒙教材了。在我看來,這些教材可以分為兩大類:

下面我會簡單做個介紹,以便你們更好地理解第五部分的實操方法。

我們常說,國學啟蒙「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在古代,把一個作品叫做「經」,代表最高地位和榮譽,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像《詩經》《易經》,它一叫「經」,就再不會有同類能當「經」。所以,《三字經》絕對是古今蒙學第一書,它三字一句,句腳帶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看著簡單,背後卻是非常體系化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歷史,是作者對整個中華文化高度濃縮的精華。比如《三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後面,是關於人性本質的哲學問題。中國古人認為「性本善」,西方文化則認為每個人都有原罪,「性本惡」——開篇第一句話就定了中華文明的基調。

乍一看,《百家姓》挺無釐頭的。504個姓,4字一句,湊個韻腳,拼一起,完了。哪能呢,中國人的東西,永遠都是化繁為簡,變化無窮。站在《百家姓》後面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天下大同」思想,每個姓氏後面,都有自己的來龍與去脈。比如我姓林,百度百科說: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夷一支稱林方,南遷後稱「郴」。我們家過年貼的大門對聯,從來都是:九龍世澤,十德家聲。村子裡有宗祠,每家人的族譜關係理的清清楚楚,延綿不絕。由「國」到「姓」到「家」,這背後的東西太豐富了,爸媽們想一想、查一查,就能給孩子展現最立體的中國。

話說當年,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周興嗣,奉梁武帝之命,要從王羲之寫的書法作品裡,選出1000個字編少兒識字教材。在我看來,它就是在講一件事——古代高級文人是怎樣煉成的。借識字機會,周興嗣把天文地理、道德修養、人生抱負、歷史政治、生活態度,一股腦寫進去。比如,第三句「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中國是農業文明,根據四季變化種糧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印象中,文人「五穀不分」,但人家育兒教材裡,第三句就講種田,這是基礎知識,人家懂的比我們現代人多多了。看透這點,也就明白為什麼《三字經》是「經」,而文採更厲害的《千字文》只能做「文」,以及《百家姓》為什麼能當老二了。

如果說「三百千」側重思想內容,那麼,《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做的就是純外在工作:培養對漢字之美的感受力。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網上也有不少品質不錯的音頻朗誦,找來一個給大家感受下這美感:

純享版:趙照《聲律啟蒙》

中文日常生活中也有「語感」,而《聲律啟蒙》,正是中文「培養語言美感」首選。如果我們的娃,從小就聽、讀這種精華,《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高度相似,據說就是仿照《聲律啟蒙》寫的。在我看來,《聲律啟蒙》整體用字「雅」一些,《笠翁對韻》相對「俗」一些。蘿蔔青菜,任選一本。這塊進入今天最最重要的主題:爸媽如何幫孩子國學啟蒙呢?

▌聽:

給娃播放音頻資源

▌讀:

帶娃一起讀蒙學教材

▌講:

給娃講文字後面的故

思想建設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儘量聽、讀、講三招兼用。語感培養類:《聲律啟蒙》或《笠翁對韻》以聽為主、讀為輔。讀:儘量大聲地、抑揚頓挫地讀出來,甚至帶著好玩表情,吸引娃注意力。(有機會和大家講講古人的「吟誦」讀書法,能把讀書變唱歌,特別管用。)具體怎麼操作呢?下面分享些我的經歷給大家作為參考吧:考慮到使用方便、質量可靠,我推薦兩個APP音頻資源。相信大家對凱叔都很熟悉了,打開APP後,直接搜索書名。他家有《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的內容,凱叔+童音配合,非常用心,我聽有部分內容應該是用了吟誦規則,韻律感特別強,質量槓槓的。價格也不貴,可作為首選。牛聽聽是個開放平臺,收集了很多別人家的音頻資源,有免費也有收費。優點是「選擇很多」,缺點是「還得選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全部都有,每個都有幾種音頻。如果遇到挑剔的娃,可以把音頻一一打開,看到底喜歡哪一種。打開嘴巴,大聲帶娃讀國學,是件很快樂的事。可以專門騰出15-30分鐘,也可以借用一點原來給娃讀繪本的時間——它本來就是「親子閱讀」的一種嘛。《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文字少,都可印在一張紙上做掛圖。建議買來掛在床上、牆上、門上,增加孩子接觸率,看到就能讀兩句。我帶兒子在3歲時背完《三字經》,用的就是掛圖。不過圖太破,早清理掉了,只好網上找了個還不錯的給大家參考下:也有那種有聲掛圖,按一下文字,就會讀出聲音來。如果家裡的孩子在2-3歲左右,可以買來玩一玩。國學啟蒙教材畫風大多辣眼睛,這套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的國學系列繪本,我覺得算是看起來稍微順眼點的了。在國學啟蒙這件事上,爸媽做到長期讓孩子 「聽」和「讀」,就非常厲害了。不過,作為「丹媽讀童書」的粉絲,我覺得各位可以跳一跳,實現更高目標——講故事。在這裡給爸媽們推薦幾本適合家長看的書,如果能夠讀完,那給娃講故事就是小菜一碟啦。我們已經知道,《三字經》的背後是整個的中國文化體系,所以要講好它非常不容易。看過很多讀本,大部分均流於表面的文字翻譯、故事集錦,給孩子略作了解沒問題,但對爸媽來說,太散了。錢文忠老師學識淵博,真正吃透了《三字經》,又有絕佳的文字表達能力,所以,他能把《三字經》串起來講,讓人一邊看一邊說:啊,原來是這樣!在一開始,他介紹《三字經》的思想體系和撰寫背景,我前面說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是引用他這書裡的。他能夠把知識點講透,比如「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這些觀點,在長時間的傳承裡,出現一些歪曲,錢文忠老師歸本溯源,講清它本來的意思。他的故事也講的妙,看著順手拈來,背後卻是對經文的深刻理解。相信我,讀透這本《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你就是孩子老師了。如果想了解《百家姓》,可看《錢文忠解讀百家姓》,優點同上。可惜錢文忠老師沒有繼續寫《千字文》,所以,我翻遍全網,買了好多本書,才終於淘到一本比較理想的《千字文讀釋》。作者解濤老師不是什麼名家,他是山西運城某中學的老師,為了帶學生學好《千字文》,自己努力寫出這本「教材的教材」。解濤老師對原文的解釋非常精細。引經據典,深入淺出,還有一些發散的知識,對讀者非常友好。除了原文解讀,解濤老師還專門針對文中的某些觀點寫文,講自己的觀點。每個人對經典都有自己的理解,解濤老師單獨行文,是對原文、原義的尊重,同時讓經典直面時代的變遷——有些東西已經並不那麼合適了。作為中學老師,解濤老師還會從一些很有趣的角度去看《千字文》。比如,在介紹國都宮殿描寫「圖寫禽獸,畫彩仙靈」時,他說「腦子裡要像看電視劇一樣」,跟著鏡頭從遠方看到近處。嘿,一下子明白作者的寫作手法,這幾段原文也就好理解了。我前後買了好幾個版本的《聲律啟蒙》,左邊那本畫風有點辣眼睛,大家將就看吧。在我家也被翻的很爛了,請忽略。《笠翁對韻》我家也買過一本,隨便在書城買的,不值得推薦,這裡就不上圖了。希望丹媽給大家找到更好的版本。這兩年隨著我家兩娃漸漸長大,對國學啟蒙的關注就少了些,現在說的都是基於以前的經驗,歡迎指正,也歡迎交流分享,特別是好的書和資源,歡迎大家補充、推薦。謝謝刀媽的分享,再次感嘆我們當父母的,壓力山大,需要學的東西真多啊。國學啟蒙教材,其實也是「童書」的一種,涉足國學,走向大語文,以後我們會陸續分享相關的內容,比如大家很關心的唐詩宋詞等古詩詞內容。昨天劉先生還嘚瑟地分享了「獨自」假期帶娃心得,然後昨天就給娃打趴下了,叮噹昨天患了皰疹性咽頰炎,反覆高燒,吃藥也不見好轉,醫生說至少要一周才能痊癒,劉先生開玩笑說:娃只要生病,再好帶的娃也很有壓力了。秋季是孩子得手足口、皰疹性咽頰炎的高峰期,大家一定要給孩子多注意洗手(用肥皂洗)、多注意衛生哦。

相關焦點

  • 一套頂四套的《國學經典誦讀》,國學啟蒙這樣做才能物超所值
    因為它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三字經》、《聲律啟蒙》裡的內容,也有《論語》、《道德經》裡的內容,更有84首經典詩詞、84個國學典故、60篇小古文,從名言佳句到詩詞對聯,從國學故事到趣味遊戲,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孩子體驗優美的國學文化。
  • 國學啟蒙:如何在生活中融入傳統文化?
    為什麼說漢語啟蒙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英語啟蒙,也有對應的國學啟蒙,或者還有些觀點認為,我們就是中國人,每天講中國話,中文環境這麼強勢,說漢語啟蒙真是很奇怪的感覺。這篇攻略,我更願意稱為漢語啟蒙而不是國學啟蒙,首先是因為國學的範圍非常廣泛,而且「國學」被一些機構濫用成讀經班,還有些宣傳封建餘毒思想的女德班,都影響了「國學」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 第二十篇 論語者,二十篇《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點擊播放音頻)20.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啟蒙讀物01:31來自欣欣說國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分為二十篇,連重出二百五十三章,共計一萬五千九百一十七字,皆是孔子弟子所記之善言也。又有《齊論》,亦分為二十二篇,其次第章句多與《魯論》同。今齊論不見於世,取士出題,只用《魯論》。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譯文】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輿。遵母之教,從學子思,遂成大儒。
  • 幼兒園國學啟蒙教育價值理念與路徑探析
    正如章太炎所說:「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國學教育最重要的價值理念就在於文化傳承。在幼兒園開展國學啟蒙教育,通過學習原始經典,將傳統文化根植於幼兒的內心,讓幼兒深處國學的魅力之中,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認同感,這將與他們一生形影相隨,融合生長,並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孩子的啟蒙教育怎麼做?可以參考這幾點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孩子的啟蒙教育怎麼做?2、品格篇——以身作則,讓孩子親眼看見,親身體會,比說教管用古代啟蒙教育更多的是傾向於孩子的品格教育,現代家庭也是一樣。3、學習篇——多讀書籍,讓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古代的啟蒙教育,大多數都是靠從書中獲取的,古代兒童的最常用的啟蒙書籍就是《詩經》,裡面有很多描寫動植知識,十二節氣還有天文數學的詩歌,朗朗上口
  • 高考風向標,國學經典成為熱門,幼兒國學啟蒙該如何進行?
    分析題目我們可以發現,想要寫好這篇作文我們需要知道這三位歷史人物的關係,當時的背景。以班級讀書會的形式討論然後寫發言稿,這是讓學生能夠引經據典,挖掘歷史,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寫好寫篇作文需要多麼大的閱讀量,也是從另一個方面告訴我們讀和寫要同步進行。
  • 國學啟蒙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所以國學啟蒙教育對於幼兒發展是很重要,國學啟蒙教育,可以在幼兒發展階段為其形成正確思想的指導,符合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幼兒發展重要的精神食糧。接觸國學啟蒙教育可以滿足幼兒精神世界的發展,還可以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為幼兒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 給孩子做國學啟蒙,只知道三字經唐詩宋詞?中華最美童謠了解一下
    自2017年9月開始,全國中小學的語文教材改版,文言文的比例大幅提高,這對於孩子們綜合學習能力的要求也就提高了,可以看出國家也在大力支持發展國學教育。學習國學,不僅能讓孩子了解中國文化的淵源,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禮、義、仁、智、信」等傳統美德。
  • 加盟雅韻國學教育啟蒙,文化的路上沒有寒冬
    基於這樣的大環境下,雅韻國學啟蒙借勢而生,成為新生代最具實力的啟蒙教學先導,在行業內擁有較高的人氣和良好的口碑,等到學生家長及國學權威學者的一致認可。小孩最好的啟蒙老師,就是用國學把整個人生的基調都奠定好,才能在殘差不齊的文化洪流中茁壯成長。
  • 被國學滋養的孩子會一生受益,國學啟蒙,來借鑑聰明媽媽的好方法
    國學啟蒙該如何進行呢?一起來借鑑聰明媽媽的好方法。死記硬背這種啟蒙法不可取,單純的背就可能讓孩子淪為記憶的機器,那到底該如何進行國學啟蒙呢?看看聰明媽媽的好方法吧!對於孩子也是一樣,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安全、飲食、好習慣養成的兒歌讓寶寶們跟著唱跟著學,這就是為了加速孩子的記憶。音樂本身可以開發孩子的右腦,如果跟著旋律邊唱邊學,那真是一舉兩得,優美的國學句子伴隨著動聽的旋律,不僅僅會讓孩子記住還能夠讓孩子感受美好。現在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的關於唱詩的app和課,不過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看仔細了。
  • 國學啟蒙成新趨勢?叫叫閱讀、河小象、瓜瓜龍中的國學課程如何?
    最近,國學啟蒙開始走進家長們的視野中。國學,國學,何為國學?簡單來說,國學就是中國的學問,泛指傳統中華文化與學術,與西學相對。那麼又有哪些課程涉及到國學啟蒙呢?此外,家長們還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更好地進行國學啟蒙呢?首先,家長們在選擇讀物時,最好選圖片精美、字體大些的讀物,這比較符合小年齡段孩子的視覺特徵。如果已經學習拼音了,可以儘量給孩子選擇帶有拼音的讀物。其次,家長們應該儘可能做到親子共讀。
  • 娃6歲前,為什麼要國學啟蒙?這些「學霸」的經歷,建議家長一看
    他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其實也說不出來是什麼時候與國學結緣,也許是啟蒙時期父母帶著他背誦的《千字文》在心裡種下了種子,也許是小學課本裡面的幾篇古文讓種子發了芽。在他看來國學帶給他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而是在其中汲取人生前行的力量。
  • 為什麼要進行英語啟蒙?看完這篇文章就懂了
    相信很多媽媽都經歷過,孩子拒絕看英文動畫/繪本,甚至極端到排斥英語,排斥媽媽說任何英語單詞等……最終的結果,要麼是經過一段漫長的煎熬娃接受了英語學習;要麼是媽媽直接放棄,甚至讓孩子對英語充滿排斥和牴觸心理。
  • 國學啟蒙,增廣賢文有話要說
    提到國學啟蒙,很多人想到的便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除了這三本之外,其實還有一本更通俗易懂的國學啟蒙讀本—《增廣賢文》。《增廣賢文》,又名《古今賢文》,是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讀物。全書彙編了從古至今的各種格言、諺語,還有歷史典故。
  • 國學幼教:記北師大幼兒國學研修班|幼兒園|教學|教育|啟蒙_網易訂閱
    果雪兒國學幼兒園聯盟邀請了國內幼兒園的園丁們聚在一起,召開了一次國學幼兒課程探討的分享交流會。  朱子輝教授的啟蒙吟誦則是誘導孩子們在抑揚頓挫的誦讀中入耳入腦入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結合以上緊湊而又詳實的課程,邵進錦老師介紹了果雪兒系列幼兒國學用書、教輔、音頻、視頻、字卡、掛圖等的設計研發過程、應用實例及效果分析,與會的老師們大受鼓舞,紛紛誇讚。
  • 赫赫有名的《弟子規》,你有在給孩子們作為國學啟蒙嗎?
    國學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似傳統文化的星火逐漸有了燎原的趨勢。國內各大幼兒園跟上這股「時尚」的潮流,紛紛開設了學習國學經典的課程。從小學習傳統文化經典,這是好事兒。學習國學經典,當然離不開經典的啟蒙國學讀物。
  • 啟蒙國學,也許你給娃啟蒙了個寂寞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說明我們是現代人,現代人的頭腦,已經接受了現代的成熟的學科分類。雖然你未必都研究過,但是整個社會,是按這套類別在交流,發掘規律,處理事情。而且,是行之有效的,除非三體人入侵,讓我們發現這套分類的不足。但是,當你翻開《四庫全書》,這可是正宗的「國學」。
  • 媽媽必備的國學啟蒙指南
    出口成詩詩百篇,她的那份大氣、穩重、勤奮好學驚豔了時光。她又以613分的好成績進入清華大學,這個被養在詩詞中的姑娘,再次向世人證明了腹有詩書氣自華!還記得《中國詩詞大會》第3季冠軍—雷海為嗎?從外賣小哥到詩詞大會冠軍,到全職教師、全球華人國學公共傳播獎,喜歡讀國學詩詞的習慣讓他的人生發生逆襲!
  • 弘揚國學文化,眾樂童樂重磅推出國學教育新動畫,三大特色看不夠
    從耄耋之年到青年孺子,國學文化影響廣泛據一點資訊發布的《國學青年閱讀大數據報告》顯示,90後、00後學習國學的人數在調查總人數中的佔比已經過半,且內容多以古詩詞為主。中國古詩詞濃縮了漢語的精華,用其特有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繼中老一代之後,新一代青少年終於也成為了國學的忠實擁躉。
  • 二胎媽媽回頭看:3-6歲的數學啟蒙該怎麼做?
    四歲半的圖圖痴迷華容道,最好成績22秒現在回頭看,至少圖圖在數學的興趣和起步上是最省心的一門學科,也是他最自信的地方。我也曾經分享過不少理念和做法,還有學習規劃、課程評測等等。所以,我先把過去寫過的很多精華總結再梳理一遍,有需要的讀者可以更一目了然,想看所有相關數學啟蒙文章的話,可以點擊開頭的「數學乾貨」話題。梳理完之後,我也把對於小樹弟弟的數學啟蒙規劃做了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