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3年,3次考研,三跨,從二本到211,值得與否交給時間

2020-08-22 指尖說教育

網上有很多傳奇勵志的帖子,譬如三個月逆襲985,零基礎跨考211,看上去熱血沸騰,好像考研這件事就如囊中探物。

可是你想要的,歲月憑什麼給你,所有逆襲,都是有備而來,所有幸運,都是努力埋下的伏筆。

我們喜歡看別人輕鬆就成功,以為可以類比自己,複製別人的經驗,人總是存在僥倖心理,總覺得那些小概率事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我考研考得很狼狽,三跨,跨專業跨學校跨地區,考了三次,估計是全網考研混得最差的研究生。

我三年來的考研故事,關於學業,關於友情,關於就業創業,很多畢業生都要面對,希望後來的人避開一些坑。

為什麼考研?很簡單,本科學校一般,學的專業又是勸退專業,生材環化其中之一,我還是女生,這些因素疊加,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難於上青天。

一戰盲目樂觀,流了血

大三的時候,大家都在討論就業和考研的問題,我們專業本科畢業想找對口工作是很難的,三分之二的同學都選擇了考研,大家主要是考的本專業,我呢?數學不行,而工科類必須考數學,而且我對文科方面感興趣,所以盲目決絕的選擇了考文科類專業,這樣既避開數學,又和自己興趣相符合。

因為決定了跨考,本著對資訊的收集,我開始跑各種考研宣講會,現在看來,這些宣講會真正給我的有用信息很少,倒是忽悠我報了他們的培訓班。

我去問宣講會的老師,我說我要跨考又沒有基礎,難度大嗎?他反問我,你覺得你本科期間學的專業學到了什麼東西嗎?我一想對啊,本科學的太皮毛更沒學有什麼區別。他又說大多數本科生都是這個情況,其實你跨考和其他同學是同一起跑線的。

就這樣我更加堅定了我跨考的決心,並且迅速報了他們的培訓班報的英語政治公共課。

專業課一點基礎都沒有,找了一個當年剛剛考上研的學姐,學姐的確厲害,現在已經在讀博了,她是工作後辭職考研,準備不到三個月就考上了,並且還考上了四百多分。

我希望將她的傳奇複製到自己身上,並且還會拿自己的優勢和她比,畢竟她辭職都能考上,況且自己大三真是黃金時期,她教給方法的確不錯,但並不是一劑藥服下就見效。

一戰考研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獨,當時我們宿舍還有一個姑娘準備和我一起考研,並且也報了班。放寒假的時候,我們補習班有個集訓營,請了各科名師集中給我們訓練半個月,訓練的地方偏遠。

第一天,我室友和我去集訓,但是聽著課累了就和她男朋友出去玩了,我一個聽完課,冬天天黑得很快,出了教室,我路盲找不到方向回學校,大家都成群結隊走,我孤獨感襲來,悄悄抹著淚,跟著人群走,人群散去,最後只能打車回學校。

放寒假了,學校的前一周還供熱水供電,後面水電氣都停了,宿管阿姨都要回去,怕水電氣出事故。

越到後面天氣越惡劣,下起了雪,每天去上課的人越來越少,我座位越來越向前。因為太冷,我的腳踝皸裂了,裂口出的血和襪子粘在一起,脫襪子時就疼得不行,舍友都回去了,晚上人生寂寞如雪估計就是那感覺。

上完集訓營的課回家,我媽心疼得不得了,煉了新鮮的豬油擦拭皸裂的腳踝,效果比藥膏好。

十月報名,我是少數民族,考研有「少數民族骨幹」計劃,報了該計劃的好處就是錄取分數低,壞處就是如果沒考上調劑幾乎不可能,如果考上了以後也只能在生源地工作。

分析之後,覺得報少幹是不錯選擇,只要進了複試百分百錄取,目標院校少幹是一比一錄取。缺點就是目標院校是少幹生扎堆報的地方,而名額少,如果不能考到前幾名,那麼就沒有後續可言。

最後的衝刺階段除了睡覺的幾個小時在宿舍,其餘時間都在自習室,每天早上走的時候室友還沒起床,晚上回來她們都睡下了,最高記錄連著兩個周沒見到面講講話,那段時間和室友關係也很微妙。

我考試的時候出了點問題,公共科目還行,專業課是300分,一張試卷,每道題分數很高,結果沒把握好時間,我大學是工科,考文科還是不太順手,導致兩個大題沒做。

成績出來我考了341,國家線是320左右,國家的少幹線是245左右。目標院校的統招線是370,目標院校劃的前幾名少幹線是345。四分之差,無緣面試,少幹又不好調劑,一戰算失敗了。

東野圭吾說過,世上莫名其妙走黴運的人多得是,都在一邊為命運生氣,一邊化憤怒為力量地活著。

二戰不肯認輸,流淚

二戰比一戰難,沒有了複習時間,並且還要掙錢養活自己。總希望在一個全新的平臺與這個世界交手,一展抱負,而不是被迫謀生。

七月份畢業,出來找了份工作做中小學生教育培訓類的,工作到了九月份,攢了幾千塊,又拖著行李去學校。

到了學校,發現當時同屆的好幾朋友都來複習考研,在他們的幫助下找到了房子,找到了自習室的座位,一切都很順利。

第一次考研我考的學碩,我覺得專業試卷每道題的分值太高,這一場我準備考專碩,專碩有兩門專業課,需要在第一年的基礎上重新學一門課程,九月份回來到十二月份考試,只有三個多月的時間。

這次我沒報少幹了,怕萬一又連調劑的餘地都沒有,三個多月的時間,按部就班地複習,況且還有幾個大學的朋友也在複習,沒那麼孤獨,整體比較順遂。

12月24日考完,自我感覺還行,成績要春節後才會出來,投靠了一個朋友,找了份培訓班教務的工作,晚上就住在我朋友家。

工作20天左右放春節了,但是公司一共就只放了7天,放完假又來上班,朋友去另外一個城市投奔親戚了,把房租幫我交兩個月。

工作強度大,每個月都有業績要求,但自己考了研,總覺得能考上,有盼頭,再加上交了一個好朋友,並且她是研究生剛畢業,我們一起吐槽學生,一起吐槽難纏的客戶,一起吐槽領導,雖然工資低到冰點,年輕無畏感覺還是過得下去。

一段時間後成績出來了,分數可真難看啊!比預估少了一大截,查到成績的那一刻忍住不哭,辦公室小夥伴看我臉色不好,問我怎麼回事,但不能告訴她們我考研失利,生活的瑣碎,吐出來矯情,咽下去辣嗓子

下午下班後,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個人回到出租屋,一天的強裝鎮定抽走了所有精神,蒙著頭就開始哭,淚腺的酸澀直達手心,哭到痙攣。

第二天跟沒事兒的人一樣上班,成年人的殘酷之處在於不管晚上經歷了怎樣撕心裂肺的痛,第二天還是要正常回歸自己的崗位。

心中壓了一塊石頭,讓人喘不過氣,連續哭了三天,才將情緒穩住,長大後的崩潰不是爆發的,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痛定思痛我懷疑給我分數加錯了,申請複查分數,需要去目標院校查,剛好有個朋友離那裡比較近,寫了份委託書讓他代查,最後結果是審核無誤,只能加分數,不能在答題上做計較。

開始了漫長煎熬的調劑之路,這次沒報少幹,以普通身份報考,的確還是可以調劑,但是我打的每一調劑電話幾乎都拒絕了我,兩個原因,第一分數雖然過了國家線,但是不高,第二,是跨專業,都想收本專業學生。

第二次考研也夭折了,人總要活下去,不能找家裡要生活費吧,兩個月後,我和工作時交的這個朋友找了房子,她幫我一起搬家。

那天是周五,加完班後已經晚上十一點多了,教育培訓類周五晚上要準備幾百份資料,周六周天來上課學生要用。

搬家捨不得喊搬家公司,再說太晚了也喊不到,就叫了一輛滴滴,師傅來了看見我們是搬家,臉色極其難看,好巧不巧又下起了大雨,小巷裡不好倒車,整個過程師傅說話不好聽,太晚了又是兩個女孩子,我一直在賠禮道歉,最後多收了我們十塊錢。

後面的日子想起考研這件事,比較遺憾,難過,可惜,所有的痛苦都得咬牙咽下,躺著流眼淚,從左眼流到到耳朵裡。

想想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留下,也會收起來。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因為,我有長長的一生。

三戰不為讀書,只為一股執念

在這個機構工作到了九月份,偶然發現大學時做兼職認識的一個校友也在做培訓班,並且正是初創階段,他誠意邀請一起創業搞事,我和我朋友就在這邊辭職了,無縫連接到那邊創業招生。

小機構沒有大機構那麼累,並且都是給自己掙錢,只要不會心累就不會覺得身體累,招生、教學、回訪、管理都親力親為,熬了很多夜,討論了很多方案,效果比較好,一段時間學生都招滿了。

培訓班主要是下午上班,上午沒事兒,我又拿起了考研的複習資料。

上班整體還是不錯,每天中午吃完飯休息後三點開始接學生,然後輔導,學期的前半段相對輕鬆,每天學生作業不是很多。輔導完學生,再回家做飯洗漱。

只有見識過世界真正狠厲的人才會明白,所謂學習的「苦」,在生活面前只是小小的摩擦,連道傷口都算不上。

真正難熬的是11月份,這是學生們到了期末階段,每個學生每天兩張試卷,還有其他複習事項,有些學生寫作業效率低,也需要慢慢給他們講懂。

每天晚上回來都快十一二點了,吃完飯洗漱完就是零點後,這時候考研複習也到了最後階段,翻看一會兒書,匆匆睡覺,第二天六點起來複習,那段時間身體消耗到了極限。

這次考研我是偷偷考的,除了家人知道,沒有告訴其他朋友,怕被笑話,人們更喜歡看結果,很少去真正在乎你經歷了什麼

成績出來了分數還不錯,但目標院校錄取分又漲了,快接近400分,照樣無緣面試。

可能因為有事業做底氣,心智也稍稍成熟些,抗擊力較強,倒是真沒有那麼難過。

又走上了調劑之路,比備考還難,備考有確定的考試時間,而調劑就是鈍刀殺人,慢慢受折磨。填了很多調劑信息,都被拒絕,鼓足了勇氣打電話,還是被拒絕,慢慢的自己就佛了。

偶然一次看調劑系統,順手填了幾個自己感覺都沒有任何希望的學校,最後居然收到了複試通知。

並且順利通過複試,成功錄取,我終於考上研究生了!

複試記憶很深,因為是跨考,沒有系統學習,我抽到的題有個我不會,我就直接承認了不會,在教授面前瞎說簡直班門弄斧,理論這塊兒我很吃虧。

但是我的實踐很多啊,我從大學開始帶家教,畢業後都是教育相關的工作,聊起每一個學生,都是生動的例子,老師覺得我實踐中的很多做法可取,最後複試成績還不低,把我初試提上來,總分還不錯。

那些熬過的夜、刷過的題、背過的單詞,終將帶你穿越狹窄黑暗,去往你想去的遠方

沒有一步是白走的,你的努力會在合適的時候回饋給你,現實中也沒有那麼多奇蹟,不放棄才有機會,功夫到了自然成。

小結:

目標要合適,最好找到目標院校的導師師兄師姐,以及近五年的錄取數據,不盲目自信,有清晰可見的規劃。別隨便聽輔導機構的話,他們只希望你掏錢。

對於跨考,考慮清楚,不建議跨考,特別是跨得太遠,招生辦不喜歡,導師會覺得你沒有基礎難帶,自己複習起來也費力。每一個專業都有其難度,換了之後要花更多時間精力。

不輕言放棄,不放棄就會有機會,可能轉折點就在下一秒,運氣也是在不放棄後才會出現,你努力的每一步都算數,大仲馬說過,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兩個詞語中:等待和希望。

對於執念,最好沒有,因為執念傷人,但性格決定命運,跟著自己心走就好。對於孤獨,你要學會和她相處,前進路上都是孤獨。這世上,從來沒有逃離這一說,我們都是用今天的磨礪,換未來的坦途

要會及時調整,考研不要賭氣,你是在給自己爭取未來,如果真是二戰三戰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最後,如果找到好的工作,就不要考研,畢竟我們最後都要歸於工作。

莫泊桑在《人生》中寫過,生活永遠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無論是好的,還是糟的時候,都需要堅強。

「世界上大多數人是平凡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成就自己。」

相關焦點

  • 我用了3年,3次考研,三跨,從二本到211,踩過很多坑,你要避開
    但我考研考得很狼狽,三跨,跨專業跨學校跨地區,考了三次,估計是全網考研混得最差的研究生。我三年來的考研故事,關於學業,關於友情,關於就業創業,很多畢業生都要面對,希望後來的人避開一些坑。為什麼考研?我希望將她的傳奇複製到自己身上,並且還會拿自己的優勢和她比,畢竟她辭職都能考上,況且自己大三真是黃金時期,她教給方法的確不錯,但並不是一劑藥服下就見效。一戰考研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獨,當時我們宿舍還有一個姑娘準備和我一起考研,並且也報了班。
  • 我從「三流」二本讀到「211」博士
    復讀的那兩年,正逢江蘇省高考年年改革:2000年採取的是「3+2」模式;2001年變為「3+X」模式,分為文綜和理綜;2002年又採取了「3+文理大綜合」模式,不分文理科,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歷史全都要學。而我的復讀「戰績」也並不理想:第一年,我連大專都沒考上;第二年才勉強考上個新建二本,也被一些人稱為「三流」二本。2002年,能考上二本,於我來說也是萬幸。
  • 普通一本學校,考研想考到二本,值得嗎?
    降維考研值得與否需要結合自身綜合能力,如果平時成績就不錯,可以獲得獎學金,甚至名次較好,那麼在考研報考的時候可以嘗試報下211院校,雖然平時的考試和研究生考試有所區別,但是既然是考試,考的就是你的學習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點的記憶與背誦。平時考得好,說明學習能力也是靠前的。
  • 三本學生考研985/211失利,能調劑到二本院校,該調劑還是二戰?
    小編專注高考、大學及考研的研究歡迎關注:考研大家三本學生考研,認真進行了備考,但依然沒有考上985/211的話,但可以有機會調劑到二本院校去讀研基於個人情況和當前的考研形勢,小編認為,最好優先選擇調劑到二本院校去讀研。
  • 二本考研,目標院校985,211現實嗎?
    最近有好多剛高考結束的同學在學姐的後臺留言,說自己只考上了二本,想通過考研實現自己的學歷提升可以嗎?首先學姐想跟你們說,完全有可能的好嗎?學姐本人就是二本考研到211院校的,而且我每年都可以見到可多二本三本的學生考上名校,考研本身就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其實考研學生中的77.40%都是雙非院校的,當然包含二本、三本的學生,如果這個機會都給雙非考研學生堵上了,還怎麼活?
  • 為什麼好多985和211的學生,考研考不過雙非及二本的學生?
    最近有學生在社交平臺提問了一個問題,引發同學們熱議:某211學校獎學金獲得者,拿了各種比賽獎項,卻沒有考過一眾雙非跨考學生,故而作問:為什麼好多985,211的學生考不過雙非及二本的學生?985,211高校的推免生比例,即保研率( 保研率=推免人數/學生總數)很高。一般來說,保研名額是教育部按需求計劃分配到每個學校的,按照應屆本科生人數的15%上下確定具體名額。
  • 她是二本師範生,成功跨考清華研究生,為什麼要考研她說了三點
    劉曉豔本科就讀的是商丘師範學院,這所大學既不是「985工程」院校,也不是「211工程」類院校,並且還是一個普通二本 她本科就讀的是英語專業,可是她當初給自己定下的考研院校是清華大學這所國內最頂尖的大學,並且選擇的專業還是法學專業,跨地區、跨專業、跨學校,「三跨」考研難度是最大的,更何況學校還選的是清華,這在外人看來無疑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其實這也很正常,畢竟這樣的難度確實太大了。
  • 「考研報名」就要開始,這個省的非211高校最值得二本學生選擇
    現在,二本大學生的就業難度其實並不小。一方面,二本學生所在的高校實力本來就比較弱,另一方面,近些年,很多專科學校陸續升級為本科院校,這意味著二本畢業生越來越多。眾所周知,考研是大學生再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為了能夠在找工作時更有優勢,很多二本學生都會選擇考研。
  • 考研:從二本院校考研到985、211名校,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2021年考研報名即將啟動,由於很多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不理想,打算繼續深造的高校畢業生人數有望繼續攀升,預計今年考研報名人數將會再創新高,這對於基礎相對薄弱的二本院校畢業生來講壓力不小,因而選擇報考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要環節。
  • 二本學校的學生想考研到985、211學校現實嗎?
    而那些沒有考好的學生就在只能夠去一些普通的院校,包括一些二本、專科。但是,在很多只能夠讀二本的考生眼中,他們希望在大學四年中通過認真學習考研985、211院校。01二本考研上985、211院校現實嗎?然而卻有一個疑問阻擋在眼前,從二本考研到985院校現實嗎?
  • 二本學生想考研到211、985學校,現實嗎?
    在歷年的考研中,二本、三本是考研的主力軍,其報考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從而考研的難度也在不斷的增加,那二三本的學生想要考入名校的話,成功的機率大嗎?二本大學考研學校上是沒有限制的,沒有任何985大學有相關規定說不要普通二本大學學生的,二本大學學生在考研的時候可以正常報考自己想要去的985院校或者211院校,考研的話任何985大學或者211大學上對於普通二本生都是沒有限制的,正常報考的,在初試複試通過之後也是正常錄取的,考研能否成功考上和你的分數有關,如果進入複試被刷下來後還可校內調劑
  • 三本跨考985/211,會有機會嗎?
    大家好,這裡是願意陪你日落看資訊的【考研指鹿】,我還是大家那個一枝獨秀的鹿鹿學長!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三本跨考985/211,有機會嗎? 沒有一個學校的招生簡章會專門說明不接收二本、三本院校的學生。 如果你是來自三本院校的小鹿們,不用擔心!
  • 2020考研:跨考如何跨和考?全方位解答在這裡
    東南的土木專業在全國都是排得上號的,儘管比起前些年來基建和房地產有所降溫,但是土木工程專業的職業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另外南京作為省會城市的地區優勢和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   (3)一般院校跨考211、985,目標是好學校。考生從普通一本甚至二本、三本跨考211和985學校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因為它是211或者985。至於專業,當然能好是最理想的,專業不好問題也不大。
  • 普通二本專業的學生考研211需要付出多大努力?這4個建議請收好
    寫在前面,一旦決定了要考研的同學,就不要在乎自己原來的院校是三本、二本還是重點大學甚至更好,在考研這條需要刻苦努力的道理上,大家都為著同一個目標所行動。也許出身重點大學能讓考研有所優勢,但沒有人是可以輕易不用努力就可以考研成功的!
  • 二本學校的學生想考研到985、211學校現實嗎?
    2020年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了,不少省份的錄取結果已經出爐了,幾家歡喜,幾家愁。因為每一年的高考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稍有不慎就會與理想的院校失之交臂。而那些沒有考好的學生就在只能夠去一些普通的院校,包括一些二本、專科。
  • 考研調劑到二本院校,有必要讀嗎?為何很多人去讀研卻後悔了?
    考研調劑到二本院校,有必要讀嗎?為何很多考生去讀研卻後悔了?2020年研究生調劑即將結束,對於那些沒有進入一志願學校複試的考生來說,通過調劑讀研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多少人羨慕不來。但是,考研調劑到二本院校有必要讀嗎?
  • 考研很容易的「211大學」盤點,二本考生適合報考,機會比較大
    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後,都要經歷一個比較艱難的抉擇,要不要考研。其實考研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了,當本科畢業生的含金量越來越低的時候,普通本科生的就業優勢並不比專科生大太多,尤其是二本或者三本的畢業生。不過小編要分享的這幾所211大學保研率是211大學中比較低的,所以對於普通本科生,尤其是二本考生來說報考優勢和機會是比較大的,也很適合報考這些學校。
  • 考研:二本、三本同學考985、211大學,難度大嗎?碩士學姐告訴你
    前段時間在社交網絡上看到一個學妹留言說:說自己高考考的很不理想,只讀了一個普通的二本,想考研,目標是211類院校。但是之前看到有一種說法是說大多數985/211高校,更青睞於保研的學生,對於二本和三本考研的大學生,卻極為歧視,真的是這樣嗎?不知道難度有多大?
  • 考研時,為什麼211畢業生「考不過」二本學生?學姐說出三點原因
    可是,在研究生考試時,很多初試成績相對靠前的考生都是來自於「雙非」高校,甚至有一大批考生本科院校是二本、三本大學。為什麼高考成績「名列前茅」的211大學畢業生,在研究生考試時反而沒有二本學生考的分數高呢?學姐說出三點原因。
  • 考研四站上岸末流211高校,值得嗎?網友:浪費了三年的工作時間
    考研考了四次才上岸末流211高校,值得嗎?網友:浪費了三年的工作時間我們都知道,目前的考研人數已經超過了340萬,下一年的考研人數可能突破400萬。而在眾多的考研學子中,有很大比例的考生是二戰、三戰甚至四站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