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專注高考、大學及考研的研究
歡迎關注:考研大家
三本學生考研,認真進行了備考,但依然沒有考上985/211的話,但可以有機會調劑到二本院校去讀研,該調劑還是二戰,或者是放棄讀研之路,直接去工作呢?
基於個人情況和當前的考研形勢,小編認為,最好優先選擇調劑到二本院校去讀研。道理有幾點,如下:
1、如果作為一名三本學生,當年並不是因為高考嚴重失誤,發揮得很不好,本來可以考入一個很不錯的大學的,結果只能進入三本就讀,也就是說,當年的個人成績也就三本水平的話,那麼,個人的學習能力,相比於985/211的學生,還是有一些差距的,這個真不能否認。
2、經歷四年大學生活,無論承認還是不承認,大概率來說,三本學生很難在綜合能力方面與985/211學生匹敵,即便從應試能力的角度來看,那個差距也未必有縮小。
3、從實際情況看,三本學生考研,雖然參與人數不少,但能過國家線的人並不多,能第一志願考研成功的人更是寥寥無幾,這個從一些三本院校自己每年考研成功的統計數據不難看出。即便在三本院校裡面屬於比較優秀的學生,實際也不過屬於普通水平,還真未必能和985/211學生相比,更難以與他們同臺競技,雖然有這個機會,但基本不具備這個實力,何必死磕985/211呢?
4、這兩年考研這麼熱,競爭這麼大,而且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幾年內,不大可能降溫,尤其是,2019年的考研,明顯有「淡化初試,強化複試」的趨勢,考研複試在整個考研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三本考生真能有機會在越來越重要的複試中脫穎而出?這個真的太難了。我們倒是不難看到這樣的考生歷經艱辛終於進入複試,但在複試中輕易出局的情況。如果考研二戰,真的有把握比今年考得更好?真的有較大機會進入985/211?很難。
5、既然很難,為何不去把握住自己可以把握的機會?調劑去二本院校,就是一個可以把握的機會。實際上這個機會也未必那麼有把握。調劑二本,從最近兩年的情況看,特別是2019年的考研調劑來看,三本學生能被調劑成功的,還真不多,你考慮學校是否值得讀,學校還在考慮你是否值得收,因為那些有調劑名額的普通院校也有足夠的調劑生源。作為一名三本生,如果能調劑二本院校成功,那也是比較幸運的了,不應該輕易放棄這種其實還不錯的機會。
6、因為三本起點較低,進入二本院校讀研,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提升了,所以,如果是我,我就會抓住這種學習提升的機會,獲得一次寶貴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機會,而不是立馬去參加工作。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情況,都有自己的起點,需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看待和分析事情,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而不是盲目去盯著985/211,而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
這裡順便說兩個例子。
小編有一個親戚A,是一所很普通的二本院校的學生,今年參加了考研,並且考上了一所普通一本院校。根據親戚的講述,他所在的那個學院,今年有不少人考研,但報考985/211的考生,似乎全軍覆沒了,只有幾個考生成功考上了普通一本院校,另外有幾個學生調劑成功。這就是因為起點較差,很難有人脫穎而出,能考研成功的,往往寥寥無幾。
另外還有一個親戚B,就讀於一所很不錯的211大學,情況就完全不一樣,班上有四分之一的人保研成功,剩下的人,基本上都參加了考研,這些考研的學生,有一半以上考上了985/211,其中不乏北大、復旦這樣的頂尖名校。這就是因為起點較高,考研成功就容易得多,很容易上985/211。
說這樣兩個例子,只是說明,有時候,人與人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得承認,得實事求是,而不是好高騖遠,更不能盲目比較。
當然,作為青年學生,能朝氣蓬勃,充滿激情,本身是好事,在對自身做出過合理認知和充分評估的基礎上,在有一定勝率的情況下,能下定決心突破自我,去爭取二戰985/211,自然是可以的,而且,不管是什麼背景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能拼搏奮鬥的人,都值得尊重與支持。
這樣的情況,你覺得該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