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愛媽媽」安全用藥科普促進行動項目,旨在聯合廣大藥學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深入研究和推廣針對婦女的安全用藥科普技術和資源,組織開展適宜農村婦女的健康科普活動,普及安全用藥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促進婦女科學素質和健康水平雙提升。
本期嘉賓:重慶市婦幼保健院主任藥師 陳琳
光明網:懷孕期間是任何時候用藥都對胎兒有影響嗎?
陳琳:在懷孕過程中,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是有差異的。一般在受孕後的兩周內,是屬於胚胎的早期,胚胎主要變化是卵裂、配泡形成以及配套的植入。此時的胚胎雖然容易受到刺激因子影響,但是很少發生畸形,因為炎症受損的胚胎均死亡而流產,所以說胚胎早期它不是屬於畸形的易發期。受精後的第三周起,特別是從第四周初到第八周末,是胚胎器官發育分化最重要的時期,組織分化迅速,對藥物最為敏感,受到有害藥物作用後,即可出現形態異常而導致畸形,而且任何異常都是不可修復的。所以說這個時期是導致先天畸形危險性最大的時期,之後便進入胎兒期,是在受精後的八周至足月分娩,這個時期藥物可以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的生長和發育,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或者是胎兒生長受限等,而往往並不導致嚴重的結構畸形。
光明網:女性懷孕了是任何藥物都不能用?比如一些正在服用的治療藥物也應該立即停藥?
陳琳:一般有這樣的誤區,認為懷孕以後什麼藥物都不能吃,孕齡期或者是妊娠期女性用藥確實應該謹慎,但並不是任何藥物都不能使用。首先孕期女性有一些必須要補充的藥物,如葉酸、鈣劑、鐵劑,這些藥物對孕婦和胎兒是有明顯益處的,可以減少出生缺陷以及孕期的併發症,按照醫生的醫囑,按時按量的服用。另外有些疾病,妊娠期如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加重,如哮喘、抑鬱等疾病。以哮喘為例,未控制的哮喘與母親和胎兒的併發症有關,包括高血壓、難產、胎兒生長受限、早產等。如果哮喘在整個妊娠期得到很好的控制,則發生孕婦和胎兒不良併發症的風險很少,總的來說用於治療哮喘的藥物在妊娠期的使用是安全的。有大型研究表明,在懷孕前或者是懷孕期間,接受哮喘治療,所生嬰兒的主要先天畸形沒有增加。因此對於慢性病在孕前一直服用的治療藥物,發現懷孕以後建議要諮詢相應的醫生,是否要停止藥物或者是更換其他的藥物,同時評估已使用的藥品的安全性,切忌善自停藥。
光明網:妊娠期哺乳期藥師門診接診過程中比較常見諮詢的藥物是哪些?
陳琳:妊娠期、哺乳期用藥諮詢門診開始已經快三年,這三年當中我們一共接診7000餘例患者,根據我們今年年初對數據的整理分析發現,大家諮詢的問題排名前三位的藥品主要是中成藥、抗菌藥以及感冒藥。而最常見諮詢問題是因為吃感冒藥,然後發現懷孕了,讓我們看看有沒有影響,所以感冒應該算是孕期非常常見的伴發疾病。
光明網:經常會有孕婦覺得感冒是小病,隨便吃點感冒藥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確實是這樣嗎?
陳琳:孕婦真正知道自己懷孕後選擇感冒藥是非常謹慎的,但是往往是在不知道的情況下,服用感冒藥。因為目前市場上的感冒藥的種類非常複雜,比如含有幾類中成藥,包括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收血管的藥物,比如說偽麻黃鹼;鎮咳藥,比如說右美沙芬以及抗病毒藥;比如說金剛胺。目前的數據表明,這些成分當中大多數對胎兒的影響都有一定的影響,那麼偽麻黃鹼在一些研究中發現,可能會增加破裂,或者是減少肢體的這麼一些出生缺陷。金剛烷胺在大鼠當中做實驗的時候發現,如果大於50毫克每天每千克,可能會引起大鼠的不良妊娠結局。而這個藥在妊娠期當中的數據的個案報導中,有使用金剛烷胺導致畸形的這麼一些病例。因此建議孕婦不能隨便在藥店購買感冒藥,在社區診所就診時也應該要謹慎。因為診所可能還有一些目前已經不實用的感冒藥,比如說嗎啉胍以及氨基比林等。
光明網:大家普遍認為中藥是比較安全的,那中藥在孕期服用是否有影響?
陳琳:根據我們數據顯示,在妊娠期使用中藥是是非常多的。孕婦認為中藥是比較溫和,沒有什麼副作用。但是中藥或中成藥在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信息是非常不足的,說明書當中大多數標註為尚不明確。除了藥品說明書以外,目前中成藥有妊娠期的安全信息,還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獲得,一是來自古今的典籍,可以根據中藥的一些性味、功效以及毒性,對妊娠的禁忌進行一些分級的信息。第二,利用現代實驗技術方法,對中藥生殖的發育毒性進行研究的一個結果。那麼傳統的妊娠禁忌的藥分為禁用和慎用兩種,禁用都屬於拒服藥,可能對胚胎有影響。比如說雄黃、斑蝥、麝香等。而慎用的藥則主要是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可能會導致流產,比如說紅花、大黃、附子等。但不同的古籍記載妊娠的禁忌信息它是互不統一的,而且藥品說明書和中國藥典之間也存在一些藥物的安全性信息不一致的問題。所以妊娠期間使用中成藥必須要謹慎,不建議自行到藥店進行購買。同時在妊娠期不小心服用了中成藥中禁用的一些成分,可以到專門的藥師或者是醫師進行諮詢。
出品:中國藥學會 光明網
策劃:施陽 張蕾 彭亞楠
監製:戰釗 趙清建
剪輯:田陽 孫守玉
拍攝、記者:張夢凡
[ 責編:蔡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