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許渾《途經秦始皇墓》
中國上下五千年,皇帝的數量多如過江之鯽,有位皇帝很重要,他就是秦始皇。秦始皇他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備受世人稱讚。不過,他同時也做過一些讓人心寒的事情,他施行了"焚書坑儒",他"殺人不眨眼"。當然,不管如何,他依然是一位在歷史上十分重要的皇帝,有功,也是有過的。
秦始皇登基後不久,就急著為自己的後事著急,開始建陵。可以說,他的陵墓極盡奢華,從出土的兵馬俑就可以看出一二。據了解,秦始皇為了害怕後人盜取他的陵墓,在其墓穴裡面做了無數的機關,陵墓裡面還放了很多水銀。很多人問,秦始皇陵究竟隱藏了多少水銀呢?大家只要看陵墓旁邊的石榴樹就可以得知一二了,真相讓人不敢相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02秦始皇的成就
《史記》中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秦始皇出生於公元前259年,他的出生對於全中國,甚至是世界的影響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這一年也註定不平凡。當然,嬴政出生的時候,並沒有享受多少榮華富貴,但也正是由於童年"不堪回首"的經歷,磨練了他的意志,讓他精神變得十分強大!他後來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貨幣等,他開創了歷史之先河,令其在中國的歷史上贏得了響噹噹的名號!
嬴政13歲即位,22歲的時候正式親政,他可以很隱忍,也可以很自負,他對未來有著非常長遠的計劃和戰略目標。嬴政39歲那年,中國正式統一了,他的歷史地位也因此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當然,史官在評價秦始皇的時候是有褒有貶的,他統一六國,是對他的褒獎,但是他"焚書坑儒",製造了無數人死亡,這是他的敗績,也因為這些,他被人罵了幾千年!
03秦始皇陵修建39年
古代人對於自己死亡之後的陵寢是非常重視的,因為他們認為陵寢是他們死後安息的地方,生前過得好還不夠,死後也要過得好。所以,秦始皇13歲登基那一年,他就開始安排修建自己的陵墓,花費了整整39年才正式建成。為了修建陵墓,秦始皇動用了72萬勞工,他們沒日沒夜的幹活,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和體力,這才創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在《史記》中亦記述一二,傳言,秦始皇為其他之人不堪其擾,為了讓自己死後可以在陵墓裡安息,他在自己陵墓裡面放了大量的水銀,如此便可以讓後人不敢闖進他的陵墓。至於,水銀數量的多和少,其實史料上並無記載,因為直到現代,秦始皇陵也並沒有被完全挖掘,所以,沒有人可以知道非常精確的數量。但,可以預見秦始皇陵的奢華和背後的危險。
04皇陵到處都是機關
秦始皇既然敢動用這麼多資源,去修建自己的陵墓,其中必然是機關重重。畢竟皇陵是他安息的地方,他怎麼可能讓後人去打擾他的清夢呢?《史記》當中說,秦始皇陵裡面暗藏著殺機,暗弩是其中之一,如果劇集演繹一般,只要誰進去了,就會變成"箭靶子"。當然,這個機關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現在是不是還有用,這個還不得而知,我覺得最可怕的是水銀!
是的,秦始皇陵中其中一個機關是水銀。現代人都知道,水銀沒有什麼味道,而且含有劇毒,稍有不慎小命就會丟了。當然,很多人說,這是一種猜測,畢竟誰都沒有打開陵墓,真實狀況並不知曉。不過,《史記》當中是有記載的,兵馬俑也被記載在《史記》中,可見真實性還是可以相信的。所以,如果按照秦始皇陵的規模來看,裡面的水銀很多,可是究竟多少呢?
05水銀究竟有多少?
雖然,沒有真實見到過,不過,專家通過土質估算過,皇陵中應該含有不少水銀!有一件事,挺神奇的,即便在這樣土質的情況下,秦始皇陵周邊還有幾顆石榴樹,它們依然存活著,就算連植物也是熱愛和追求生命的,這真的很偉大!專家為了做測試,發現石榴當中也含有水銀,而且含量很高,於是,這便讓人越來越信服,秦始皇陵中含有大量的水銀,可致人死地!
也許你看石榴樹長得還可以,殊不知,它裡面早已經是千瘡百孔了!有很多人提出疑問,既然科學家已經確定秦始皇陵的確切位置了,為什麼現在不開陵呢?我想,安全性問題應該也是考量的因素之一吧!秦始皇陵中對於我們來說是未知的,裡面有大量水銀應該非常危險,所以,至今還沒有打開墓室!不過,未來科學家們究竟是怎麼操作的,我們現在也不得而知。
06結語
《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中說:"秦王騁奇觀,不憚阻且脩。萬裡走轍跡,八荒開囿遊",秦始皇曾經創造過豐功偉績,他是中國歷史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殺伐果斷,他推行了很多先進的制度,不過,他也殘害知識分子,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情。評價一個人,肯定是要從多方面去考量的,秦始皇功過都有,但不管如何,他是一個成功的帝王。
秦始皇曾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造自己的陵墓,不過,直到現代也僅是發現了兵馬俑,並未真正打開過秦始皇的陵墓。至於有人問,為何不打開秦始皇的陵墓呢?我想,墓中充滿著未知性,以及墓中大量隱藏的水銀,從安全的考量上來說,也並不適合現在打開墓室吧!也許,秦始皇陵永遠都不會被打開,但不管如何,這個墓室集合了中國無數人的智慧和結晶。
參考文獻:
《途經秦始皇墓》《史記》《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秦始皇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