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的變遷

2020-09-04 豐潤歲月

家訪是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小時候母親在村校任教,學生家長都是農民,白天在地裡幹活,很晚才回家,因此母親家訪都在晚上進行。忙碌了一天的母親,吃過飯,洗完澡,帶上手電筒,約上兩三個教師開始家訪,有時母親也邀我做伴。山路崎嶇,走著走著夜幕降臨,月亮升起來了,滿天繁星調皮地眨著眼睛,耳邊不時傳來蛙叫蟲鳴聲,如果是夏天,田野裡,草坪上,山谷中到處都是螢火蟲,那飄飄悠悠的螢火很美,我一邊走,一邊追逐著螢火蟲,這也是我童年一樂趣,母親也會捉幾隻給我玩,放在預先準備好的玻璃瓶裡。那個年代,我們都沒有玩具,這也是大自然賜給我們最好的玩具。我看著玻璃窗瓶裡的螢火蟲,感覺到那一閃一閃的螢光妙不可言。無論多晚,母親都要把這個村的學生家訪完。每次家訪都要兩三個小時,雖然每村只有三五個學生,但每個學生的家相隔比較遠,所以每次家訪完都是晚上十點左右了,有時太晚了,父親不放心也會迎接我們,我們回到半路就遇見父親。純樸憨厚的家長都很好客,每次家訪完,這家給一把剛從地裡拔回來的還帶著泥土香味花生,還帶上一捧捻子,那家送一些黃豆,有的送幾條番薯或幾個小蘿蔔,送幾根蔥,幾根蒜,一棵大芥菜的都有。如果你不要,他們會不高興,認為你看不起他們。我對這些可愛的農民家長記憶猶新,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尊敬老師,敬畏知識。那時的家訪很辛苦,山路凹凸不平,坑坑窪窪,交通工具缺乏,教師生活清貧,很少有買得起自行車的,家訪都是走路。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的知識水平不斷提高。家訪的方式不斷的變化,有了信訪,電訪,現在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每個班主任都建立了家長群,家訪工作便利高效,家校聯繫更加緊密,學生更加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家訪為何這麼難?|關注
    以前,家訪是學校的一項常規工作,受社會變遷、觀念變化、人口流動、學生數量巨大等影響以及現代通信工具的普及,電話、網絡溝通逐漸取代傳統家訪成為家校聯繫的主要方式。對於教師來說,去不去家訪其實存在很多顧慮,那麼家訪存在的必要性是什麼,希望這位老師的反思也能給您啟發,歡迎在後臺和我們留言互動。
  • 村口家訪、「雲端」溝通…… 老師開始不一樣的家訪了
    楊慧彥老師與家長通過電話進行家訪。時代變遷,老師上門家訪少了。不過,今年暑假,家訪又回來了,還成為本市中小學的「必修課」。北京市教委明確,這個假期要開展一對一的線上家訪活動。暑期的家訪回來了,形式也非常豐富,有些是到村口「一米家訪」,和家長站在樹蔭下聊聊孩子的趣事兒;有些是通過「群訪」的方式集中把脈親子關係;還有些學校在雲端搭建起「溝通室」,向家長開通心靈溝通熱線。
  • 青島受訪學生覆蓋率達100%,今天你被家訪了嗎? 探訪小家訪裡的大學問
    對此,專家認為,家訪可以說是「因材施教」的一種延伸,家訪方式也可以「因材而定」,家校合作做好家訪工作,才可以更好促進孩子成長。此次省教育廳出臺的規定中,也提出了要根據實際、尊重家長意願,靈活確定家訪方式,採取集中家訪與日常家訪、全面家訪與重點家訪、個體家訪與分組家訪、線上家訪與線下家訪相結合等方式。實際上,在省教育廳出臺政策前,市教育局就已先行一步。
  • 家訪 - 檢察日報--家訪
    「明天上午我們去家訪,你抓緊把兩位司法救助申請人的材料準備一下。」下午剛上班,控申檢察業務負責人張楊對剛進院不久的小劉囑咐道。  「咱又不是學校老師,怎麼也要家訪?」小劉一臉疑惑。「沒錯,檢察院也要搞家訪。」張楊笑著介紹,家訪是指社會調查走訪,是檢察機關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的重要一環。「眼見為實嘛。」
  • 以家訪為目的的家訪,還是算了吧!
    家訪,是老師與家庭溝通的重要方式。每個學校都很重視家訪,教育主管部門也是如此,這不昨天接到學校安排,要求家訪,周五交上。當老師已經二十幾年,當班主任也有十幾年了,個人感覺學生並不希望家訪,家長也不希望家訪。
  • 教師家訪遇尷尬:實現全員家訪應首先考慮教師家訪中的困難
    教師家訪遇尷尬:全員家訪應首先考慮教師家訪的困難家訪,是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的一項任務。家訪的作用,在於讓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特別是其成長環境、家庭狀況、課外生活等,同時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教育鋪路。一些學校希望通過家訪,來實現教育學生的目的,因此很重視家訪工作。有些學校明確提出要實現實地家庭「全覆蓋」,也就是「全員家訪」。
  • 家訪進考核,難道讓老師去學生家溜圈打卡不丟分嗎
    教師家訪不是新鮮事,一直存在著。過去,很多老師在沒有學校和上級要求的情況下,主動家訪,了解學生和家庭的情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和困惑,讓學生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家庭是「好孩子」。孩子輟學了、犯錯誤了、情緒異常了、家庭發生變故了,甚至聊天、話家常,反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了解孩子在家庭的情況,都可以看到老師家訪的身影。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變遷、工作方式的變動以及孩子、家長、老師本身發生的巨大變化,「教師家訪」變成了稀缺事,很少有「主動家訪」的老師了。
  • 家訪——期末家訪送暖意,花開無聲架心橋
    期末考試結束後,我校開展了家訪活動。我與幾位老師同行,完成了我的家訪,在家訪過程中感動頗多。家訪期間,我每到一個家庭,都能看見家長一張張熱情的笑臉,我們都能在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和家長進行親切的交流。家訪中,我對家庭具體在哪不熟悉,家長主動提出說我到了附近就電話聯繫他們,然後來接我。有些家長知道我們要去家訪,還早早準備了飲料、水果等,家長的熱情溫暖著我們的心。
  • 家訪時這個新生為何全程哭到老師走?今年家訪創新形式,「雲家訪...
    因為疫情關係,今年不少學校的家訪除了傳統線下家訪,還推出「視頻雲家訪」。疫情期間,老師提供個性化家訪溝通,不採用「一刀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訪新形式,有哪些不同?
  • 學校組織家訪,調研網課效果,怎麼做才能讓家訪有效?
    有網友問:學校準備組織教師家訪,目的是調研當前網課效果,並關注學生心理,怎樣才能使家訪更有效呢? 我認為疫情之下學校組織教師實地家訪並不可取。
  • 家訪八條!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看這裡
    家訪方式應根據實際,尊重家長意願靈活確定,注重集中家訪與日常家訪、全面家訪與重點家訪、個體家訪與分組家訪、線上家訪與線下家訪相結合。每學期班主任要採用電話或網絡的方式主動溝通每位學生的家長至少1次,班主任和其他教師都要每年入戶家訪一定數量學生。四、科學設計內容。
  • 南京老師家訪了?
    幼升小第一槍——家訪!今年的疫情會讓家訪與往年有所不同,大家最關心的是:時間、形式、要做的準備。往年南京小學的家訪時間在3-5月,這兩天家長和我們說,幼兒園老師已經在2月家訪過了!怎麼回事?今天就給即將幼升小的娃爸娃媽們分享往年家訪的必知事項!南京各公辦小學家訪時間集中在3月到5月之間;一般只有熱門小學才會家訪,普通小學不家訪。
  • 家長為什麼不喜歡家訪?教師應該怎麼家訪好?
    2016年7月暑假開始,不少學校會安排家訪。可是班主任和家長聯繫,發覺願意接受家訪的人很少,那麼為什麼家長不喜歡老師來家訪呢?
  • 南陽家長注意:公辦學校要家訪了!附家訪攻略
    中小學報名後,一般學校都會組織老師對部分學生家庭進行抽查家訪,據南陽家長們反映,已有陸續接到家訪電話通知,進行家訪工作。在家訪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事情?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一、家訪時間:據大家的反饋,各種時間都有,可能是每所學校的安排不一樣吧。上午下午晚上均有。
  • 幼兒園新生家訪全攻略來了!(附家訪記錄表)
    最近很多幼兒園老師都開始做開學前的準備,忙著做環創,忙著做家訪。家訪作為開學前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之一,怎麼做才是最有效的呢?都有哪些準備呢?小豆苗給大家整理了新生家訪方面的攻略,幫助大家輕鬆應對。家訪前事先預約,老師先與家長約定一個合適的家訪時間,最好提前一周致電家長,讓家長早做準備,以免突然登門拜訪讓家長覺得唐突。老師必須在家訪前弄清如何到達幼兒家裡,路上大約花費多少時間,保證家訪不迷路,不遲到。
  • 「家訪進萬家,滿意在教育」—孫集鎮高仙莊小學舉行家訪活動!
    「家訪進萬家,滿意在教育」把初心落實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孫集鎮高仙莊小學落實濟南市教育局《關於開展「家訪進萬家,滿意在教育」全員家訪活動推進家校協調育人工作的通知》要求,認真制定學校家訪活動方案,積極推進家訪活動的有序進行。
  • 林春嬌|特殊的家訪
    特殊的家訪南安市南昌小學 林春嬌
  • 家訪成老師考核要求 你覺得家訪有必要嗎?
    近日,上面出了關於家訪的一些要求,比如說對於中小學的老師來說,要有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繫納入了老師的考核當中。而這個規定也可為一石激起千層浪,家訪都要考核,不只是家長感覺心累,連老師也是瑟瑟發抖:最怕家訪的不是學生,是老師!
  • 家訪讓我感動著
    「老師你好,這條路不好走,讓我送送你吧」、 「老師,這麼晚了,你路上要小心啦」、「謝謝老師對我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你的這次家訪讓我對孩子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是我在今年開學初在家訪中聽到的最多的話語。一句句溫馨的話語,一個個親切的眼神,家訪讓我感動。開學不久,我就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大型家訪活動,好多年沒有個這麼大的家訪動作,這次家訪會怎麼樣?家長和學生對老師和學校怎麼看?
  • 家訪如何訪、訪什麼?山東中小學「家訪八條」來啦
    但是,一些地方還沒有部署開展家訪工作,部分地方和學校在推行家訪過程中,還存在簡單化、形式化的問題,引起家長和教師的不滿;對於為什麼訪、訪什麼、誰來訪、怎麼訪等問題認識還比較模糊。山東省教育廳近日印發了《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進行了系統規範,要求對於重點家訪對象,每學期至少入戶家訪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