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

2021-01-08 中國網

10月3日,一篇名為《海蝽科在中國的首次記錄及新種羚羊礁海蝽的描述》的論文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權威期刊《ZOOTAXA》上發表。該論文是中山大學科考隊的研究成果。文章指出,該科考隊在我國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一種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並根據其分布地點將其命名為羚羊礁海蝽。這是海蝽科昆蟲在我國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昆蟲新記錄科。



羚羊礁海蝽正在捕食海寬肩蝽。(中山大學昆蟲學博士後陳華燕提供)


2018年至2019年,中山大學南海研究院組織了數次南海科學考察活動,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強在隨隊赴西沙群島考察期間採集了多種海生昆蟲樣本。「全世界已知昆蟲物種約100萬種,其中嚴格海生(僅在海洋中生活)的種類只有100餘種,而體型嬌小、遊弋在珊瑚礁周圍的海蝽科昆蟲又是最引人入勝、同時最缺乏了解的類群。」謝強介紹,海蝽科昆蟲早在我國鄰近海域被發現,因此曾有學者指出其在中國分布的可能性,所以考察過程中他非常留意這類昆蟲的蹤跡。

2018年7月,謝強就在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了海蝽科昆蟲。「此類海蝽科昆蟲的體長只有3毫米至4毫米,生活在海洋表面,有時躲藏在珊瑚石的細小孔洞中,靠捕食小型節肢動物為生。」謝強告訴記者,由於此類昆蟲的運動非常迅速,捕捉難度很大,第一次他僅在礁石上採集到十幾頭昆蟲標本。

2019年5月,謝強再次登島,在羚羊礁採集到更多此類昆蟲的標本。由於第二次採集到的標本質量非常高,後經謝強課題組對標本進行解剖、研究,發現此類昆蟲同已發現的海蝽科昆蟲具有顯著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在前足、後胸腹板上,是海蝽科昆蟲新種。此次發現,意味著世界海蝽科昆蟲種類從12種增加至13種。

對於為何以羚羊礁的名稱為新物種命名,謝強解釋說,他第二次登上西沙群島時,在永樂環礁進行了廣泛的考察,但在羚羊礁之外的島礁上都沒有發現這種昆蟲成種群規模的分布,因此可基本認定羚羊礁是它們的主要分布地。同時,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以南海單一島礁的名稱為動物新物種命名,對於維護國家南海權益具有特殊意義。

此外,考察活動中,中山大學科考隊成員、昆蟲學博士後陳華燕還拍攝到了羚羊礁海蝽捕食海寬肩蝽的照片,首次為海蝽科昆蟲的食性提供了影像記錄。

謝強認為,海生昆蟲對於海洋環境具有特殊的適應機制,羚羊礁海蝽的發現為中國在未來開展相關的海洋生物學、進化生物學、行為學等方面的研究開闢了廣闊空間。

 

相關焦點

  • 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我國南海四大群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開發好後遠勝馬爾地夫。今天我們來談談四大群島中東沙和西沙群島的最新情況。但是,環礁並非連續不斷,而是有「門」和外海想通,礁盤上也有小沙洲和沙島形成,正是島,洲,礁,門都具備的典型環礁形態。東側礁體呈弧形,礁寬1-2海裡,長35海裡,礁體已長到海面附近,東北部礁盤出露海面。NO.3 南、北衛灘東沙島西北面45海裡處,在珠江口大陸架前緣的大陸坡上(水深200米-500米)有兩個水底上升的珊瑚暗灘,在南的為南衛灘,在北的為北衛灘。
  • 西沙群島旅遊明年開放淡水島 啟用新遊輪仍限制12-65歲
    西沙群島資料圖  西沙旅遊推薦會近日首次來上海路演。澎湃新聞記者獲悉,由於目前僅有的一艘前往西沙群島的遊輪將於明年退役,全新的「海絲公主」號遊輪預計將於2015年年底試航。屆時,更多島嶼將被開放。儘管如此,要想實現西沙旅遊仍不容易——遊客年齡限制在12-65歲,因為不能造碼頭,遊客必須「涉水上岸」。  累計超過萬人遊覽過西沙  西沙群島距海南島約180海裡,是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永樂群島是最先開放的西沙旅遊目的地,目前正式開放的旅遊觀光島嶼包括鴨公島、全富島和銀嶼島三個島嶼。
  • 中國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無可爭辯
    三國時代(公元二二〇年至二六五年)萬震的《南州異物志》和康泰的《扶南傳》,就已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地形地貌特徵作了描述〔注一〕。中國人民在發現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後,克服種種困難,陸續來到這兩個群島,辛勤開發經營。
  • 西沙群島遊火熱上線
    12月9日、12月10日,海南省兩艘西沙航線郵輪「南海之夢」「長樂公主」先後復航運營。風景比肩馬爾地夫、峇里島,擁有秘境風情的西沙群島,一時間成為熱衷海島遊遊客的視線焦點。圖說:銀嶼島七色海 來源:IC西沙景色迷人西沙群島,是中國南海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像灑落在南海上的顆顆珍珠,由45座島、洲、礁、沙灘組成,位於海南島東南約310公裡處。
  • 海南探索三沙島礁生態系統特有物種資源修復
    新華社海口6月25日電(記者 夏冠男)記者從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近日組織進行了西沙群島西沙洲及附近海域大型經濟海藻的資源修復活動。該院還將對三沙島礁生態系統特有物種資源修復進行研究和實踐。
  • 我國南沙群島的永暑礁,為什麼新聞上說是礁,網民卻說是島
    我國南沙群島的永暑礁,為什麼新聞上說是礁,網民卻說是島,部分露出水面的暗礁和礁陸逐漸形成沙洲,沙洲上有了植物和海鳥,最終形成陸地,變成島嶼。現在說說永暑礁,永暑礁位於南沙群島中部偏西位置,是南沙群島一座獨立的大型環礁。環礁呈西南至東北走向,東西最寬處8公裡,南北長28公裡,環礁面積高達108平方公裡,是美濟島礁盤面積2倍多。永暑礁環礁中間有一潟湖,呈長橢圓形,南北長約12公裡,東西寬約2-5公裡,水深14至40米,可建大型港池。
  • 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本文介紹了西沙群島這句話是本文的中心句,概括地寫出了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全文就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2、大龍蝦全身披甲,划過來,划過去,樣子挺威武。3、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裡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並不是真的水和魚各佔一半,而是強調西沙群島海裡的魚多。作者故意言過其實、誇大其詞,這種修辭手法叫作「誇張」。
  • 南海史話|孫毓斌與「瓊崖保衛西沙群島的運動」
    1901年,日本商人西澤吉次遇風漂到東沙群島中最大島嶼東沙島,發現東沙島上存在豐富的磷礦資源。1902年,西澤吉次率人入東沙島,竊取磷肥回臺灣出售。西澤吉次等人對東沙島資源盜採的行為,雖然伴隨著1909年中日交涉終止,但日本對南下尋找資源的腳步並未停止。1911和1914年,日本政府為保護本國漁業資源,在其領海劃定禁漁區,鼓勵遠洋捕撈,將漁船趕到中國海域。
  • 水肺潛水貝里斯堡礁
    貝里斯堡礁可能尚未獲得澳大利亞大堡礁的全球認可。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綿延190英裡,佔560英裡的中美洲珊瑚礁(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一,後者是世界第二大珊瑚系統。到目前為止,它還是貝里斯的頭號旅遊勝地,每年吸引約13萬遊客。
  • 自然|紅腳鰹鳥:西沙群島的「掌上明珠」
    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方向。為保護和發展這裡的島嶼,我國於2012年6月批准設立海南省三沙市。在西沙群島過往的鳥有成百上千,唯有紅腳鰹鳥,是這裡的掌上明珠。它長得英俊嬌巧,背腹均白色,錐型有力的嘴成為捕魚的刀叉,而豔紅色的腳靴更是漂亮無敵。
  • 終於等到你,只接待中國公民的西沙群島。
    課本上和現實中的西沙群島。圖一/知乎@香小菜,圖二/中國三沙2013年,西沙群島正式開放旅遊。圖/紀錄片《秘境神草》西沙群島還擁有著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有著「南海之眼」之稱的三沙永樂龍洞,深邃而神秘。也難怪,西沙群島會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我國最美海島。沒有之一。
  • 西沙群島旅遊,玩轉全世界最純美、最滌蕩人心的中國南海海域!
    西沙群島旅遊西沙群島是中國公民的私享海島群,專屬郵輪已經復航!南海之夢號郵輪2020年12月9日,三亞鳳凰碼頭-西沙群島 【南海之夢號】郵輪復航;12月10日 三亞鳳凰碼頭-西沙群島 【長樂公主號】郵輪復航!
  • 礁鹿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礁鹿
    礁鹿,拉丁學名是Odocoileus virginianus clavium,白尾鹿佛羅裡達群島亞種、佛羅裡達群島白尾、礁島鹿、西班牙鹿科,屬於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空齒鹿屬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Florida Key White-tailed Deer,
  • 西沙群島簡介,歷史,景點,交通,以及遊覽建議攻略大全
    今天我們開始介紹關於小學三年級課本中的涉及的理由景點,今天是三年級語文課本中的第十八課《富饒的西沙群島》《富饒的西沙群島》作者褚嬌娜,通過七個自然段,540個字,利用總分總的記敘順序寫出來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通過簡短的文字告訴孩子們西沙群島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島上物產豐富,一半水一半魚,也表現出來自己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
  • 綠海龜:我們出生在西沙
    在此期間,海南日報記者多次到西沙群島,觀察、記錄大海龜築巢、產卵、孵化和小海龜回歸大海的過程。陸海生態優化,保護措施到位,人工孵化,增殖放流,使得今年登陸西沙群島沙灘產卵的海龜媽媽,數量大幅增長。據統計,每隻海洋龜類每年多次產卵,數量約300到600枚。——編者按海龜地理分布一般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
  • 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願你的明天更美好
    西沙群島是我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在古代被稱為「千裡長沙」。這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海面上五光十色的海水相互交錯,海裡各種各樣的魚兒來回穿梭,海灘上撿不完的貝殼千奇百怪……本文按照「總—分—總」的方式安排結構,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群島進行了介紹和說明:先講西沙群島的位置,再按海水、海底、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最後寫西沙群島將會被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讚美之情。
  • 旅日學者在日本史料中發現西沙、南沙屬於中國新證據
    新華社東京7月13日電(記者劉秀玲 沈紅輝)旅日中國學者、日本東洋學園大學教授朱建榮近日從日本史料中發現,日本政府在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無論公開場合還是內部資料都曾承認西沙群島屬於中國,另外還有日方承認南沙群島屬於中國、歷來有中國漁民在南沙群島生活居住的重要證據。
  • 50多年前西沙群島剛設郵局 便有英國人求郵戳(圖)
    然而昨天,寧波海曙的趙先生風塵僕僕從深圳回來,給家人帶來了一份新年禮物——1959年7月1日的西沙群島求戳封。  這或許是目前市面上見到的最早的西沙群島郵戳。這封求戳信,還牽出了一位英國人和國家郵政總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