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學者在日本史料中發現西沙、南沙屬於中國新證據

2021-02-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東京7月13日電(記者劉秀玲 沈紅輝)旅日中國學者、日本東洋學園大學教授朱建榮近日從日本史料中發現,日本政府在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無論公開場合還是內部資料都曾承認西沙群島屬於中國,另外還有日方承認南沙群島屬於中國、歷來有中國漁民在南沙群島生活居住的重要證據。

  這是中國學者首次在日本發現有關南海問題的第一手原始資料。既為中國對南海的主權提供了歷史鐵證,也是對日本政府出爾反爾介入南海問題的巨大諷刺。

  上世紀三十年代,法國先後入侵中國南沙九小島和西沙群島。當時日本也企圖染指南海,日本政府決定以承認南海諸島歷來屬於中國、並否定法國有先佔權的方式來牽製法國。

  此次發現的有關南沙群島的史料主要有兩個。1933年,法國侵佔南沙群島九小島。一開始誤傳法國佔領的是西沙群島,中國政府立即聲明西沙屬於中國,日本政府也立即採取行動。在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所藏的一份「關於南海諸島礁歸屬關係」的史料中記載,1933年7月19日,日本駐南京總領事日高給外務大臣內田發電報稱:「報紙報導的法國最近在菲律賓群島與西貢(今胡志明市)之間佔領的九個小島屬於支那(當時日本對中國的稱呼)主權下西沙群島的一部分,」要求予以重視。

  在被法方告知九個小島並非屬於西沙群島而是屬於南沙群島後,日本政府並未就此打住,而是借一篇報導表明日本關於南沙群島肯定不屬於法國、中國早已利用的事實。

  此報導刊於1933年7月21日《讀賣新聞》,題為「法國靠軍力無法真正佔有佔領島嶼——來自長岡大使的報告」。其中披露,在法國侵佔並宣布對南沙群島九小島主權後,日本駐法大使長岡根據外務大臣內田的要求對此事進行了調查,長岡向外務省報告稱,南沙群島九小島其中一個島上有中國人早就居住的痕跡。而在中業島上則一直居住著來自海南島的中國人。

  朱建榮還找到不少日本政府承認西沙群島屬於中國的檔案材料。根據這些史料,不論是在法侵佔西沙群島之前或之後,甚至在日本謀劃直接出兵侵佔西沙群島之前,日本外務省都一直承認,西沙群島為中國領土。

  這一立場在1938年7月8日《讀賣新聞》報導中體現得尤其明顯。1938年,法屬印度支那當局派人佔據了西沙群島。《讀賣新聞》1938年7月8日早報頭版頭條以「我方向法遞文書表達嚴重關切,不承認法佔領西沙島」為標題報導稱,外務省7月7日召見法國駐日本大使,外務次官堀內向法國駐日大使遞交外交照會,要求法國從西沙群島撤離。

  當天《讀賣新聞》的晚報則在第一版刊登了題為「我向法抗議,西沙群島明顯屬於支那領土」的報導。該報導進一步披露前一天日方召見法國大使提出抗議的細節:7月7日下午4時,日本外務次官堀內召見法國駐日本大使,表示該島(即西沙群島)「明明確確」為中國領土。報導援引了日本政府提供的「西沙群島是支那領土的根據」,一是1920年日本某公司曾向法屬印度支那南海軍部長詢問西沙群島的歸屬問題,該部長回答稱,在法國海軍記錄中沒有西沙群島屬於法國領土的記載。二是1921年廣東省民政長官曾發表公示,稱西沙群島的行政由海南島支廳管轄,之後無人提出異議。

  另有很多日本當時駐華機構與外務省往來的文件史料表明,日本明確認定西沙群島主權屬於中國。

  朱建榮分析認為,日本政府當時承認西沙、南沙屬於中國,並非出自「善意」,而是在自己直接侵佔南沙諸島出師無名的情況下,出於歷史事實無法否認,便採取了承認中國主權、否定法國「先佔權」的外交立場。

  朱建榮指出,日本政府及輿論一直以缺乏直接證據為由迴避這段歷史。但這次發掘出第一手原始資料,尤其是日本政府原始檔案文件,證明日本歷來清楚南海問題的由來,以及西沙、南沙屬於中國的史實。日本已在二戰後將西沙、南沙歸還中國,如今卻在南海攪局,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別有居心。

相關焦點

  • 中國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無可爭辯
    這不僅有古今中外的大量史料、文件、地圖和文物可作證明,而且也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廣泛國際輿論所承認。在近代歷史上,這兩個群島雖曾一度被外國非法侵佔,但並不能改變它們屬於中國的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外長於一九五一年八月十五日發表《關於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聲明》,莊嚴指出:西沙、南沙群島和東沙、中沙群島一樣,「向為中國領土」,「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時雖曾一度淪陷,但日本投降後已為當時中國政府全部接收」,中國對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主權,「不論美英對日和約草案有無規定和如何規定,均不受任何影響」。
  • 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由三沙市管轄。那東沙島的現狀是怎樣的?
    三沙市現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三沙市政府駐地位於西沙的永興島。可見,東沙島不在三沙市的管轄範圍之內。東沙島現由我國的臺灣省管轄,島上有駐軍。東沙島或者東沙群島,顧名思義,其地理位置必在西沙和南沙的東面。打開地圖看看,您就會發現,這座東沙島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 越南組織軍官學西沙海戰史 對戰敗一直耿耿於懷
    【環球時報駐越南特約記者 黃和悅 李琳】據越南《青年報》19日報導,越南軍隊當天組織軍官集體學習西沙海戰和南沙赤瓜礁海戰的歷史。越通社稱,越南信息傳媒部同越南海警三區司令部從19日至23日聯合舉行所謂「黃沙和長沙(即中國西沙和南沙——編者注)歸屬越南——歷史證據和法律依據」圖片資料展。
  • 郭淵|南海九小島事件與中法日之間的交涉
    此前外交部又致電兩廣特派員甘介侯,責其調查「九小島」具體情況。通過駐馬尼拉總領館以及地方政府的努力,外交部確認九小島不是西沙群島,並明確了該地的大致地理方位。而此時南沙、西沙問題呈現交織一起的態勢,不僅日本覬覦西沙群島,而且法方不斷探聽西沙消息。
  • 專家:越南蛙人幹涉中國西沙作業代表越軍介入
    在此前的6月8日,外交部已通過其官網發布了該文件,立場文件附有中國企業在中國西沙群島毗鄰去內的作業位置圖,和長期以來越南承認中方對西沙群島主權的相關材料。照會遞交後,王民向媒體表示,中方遞交照會的目的,是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立場,講清真相,以正視聽。王民還介紹了「981」鑽井平臺作業的基本情況。
  • 溫哥華現美國制地圖 顯示南海屬於中國
    原標題:溫哥華現美國制地圖 顯示南海屬於中國 陳志強 攝   中新網多倫多5月24日電 溫哥華市面近日出現由美國百年老字號的地圖繪製公司Rand McNally製作的1947年版的地圖,該地圖將不少南海島礁標明主權屬於中國。
  • 近代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形成
    該圖在中國南海疆域的U形實線內標註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團沙群島,以示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版圖。這就是中國南海疆域九段線的雛形。四、法國侵佔西沙群島全面抗戰爆發後,法國趁火打劫,於1938年7月初派兵佔領西沙群島。
  • 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
    10月3日,一篇名為《海蝽科在中國的首次記錄及新種羚羊礁海蝽的描述》的論文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權威期刊《ZOOTAXA》上發表。該論文是中山大學科考隊的研究成果。文章指出,該科考隊在我國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一種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並根據其分布地點將其命名為羚羊礁海蝽。這是海蝽科昆蟲在我國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昆蟲新記錄科。
  • 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日本學者列出有力證據,絕非胡亂猜測
    記得很早以前有人認為日本人是大秦方士徐福,以及那一船五百童男童女的後代,不過這個說法根本經不起推敲,考古證據無不顯示著日本的土地早在十萬年前就有人生活的痕跡。 不過,對於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日本學者埴原和郎列出有力證據,揭開了答案,表明這種說法絕非胡亂猜測。
  • 中國才是南海諸島真正的主人
    為達到永久佔領、據為己有的目的,這些國家在採取國內立法、「行政管轄」等措施的同時,羅織「法理證據」否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越南更是處心積慮,收集、編造「歷史證據」,挑戰中國底線。域外大國也基於自身利益需求趁機介入。  南沙島礁主權爭端逐漸演變為集島礁主權爭端、海域劃界爭端、海洋資源爭奪以及地緣戰略博弈四位一體的「南海問題」,對中國周邊海上安全環境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 旅日學者時衛國獲日本翻譯特別獎 中國人首次獲此殊榮
    旅日學者時衛國獲得翻譯特別獎。人民網東京10月21日電(許永新)10月20日晚,NPO日本翻譯家協會第54屆日本翻譯文化獎暨第53屆日本翻譯出版文化獎在東京學士會館舉行頒獎儀式,來自日本各地的翻譯與出版界人士出席了頒獎儀式。
  • 中國大型軍機首次降落渚碧礁,「南沙三巨頭」露出鋒利獠牙
    美國智庫「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TI)5月9日發布衛星圖顯示,中國在南沙群島的渚碧礁首次部署了軍用飛機。中業島屬於中國,上世紀70年代被菲律賓佔據。美國智庫繪製的解放軍在西沙和南沙各類型防空和反艦飛彈的打擊範圍。距離中國本土較近的為西沙群島,下方為南沙群島,紅圈為解放軍鷹擊-62和鷹擊-12反艦飛彈打擊範圍。
  • 大批中國抗戰史料散落北美,這本特別的工具書為學者指南
    但多數人不熟悉和掌握美國目錄系統和發現系統,即使是美國本土學者和學生也一樣有這個問題;英文查找對不少中國歷史學者來說也有些困難,也需要時間去熟悉。我們知道無數來美國查檔案的學者收穫不理想,很多人只知一、兩處,只用一、兩種,卻不知、不用其餘,但又不願與館員交流了解的例子。所以,我覺得有必要編這個目錄,同時也把它做成值得信賴的有關歷史人物、組織和事件的歷史檔案文獻的參考書。
  • 唯一一部全方位展現西沙、南沙海防及海軍...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你聽說過西沙的野牛嗎?你聽說過西沙的軍犬嗎?你聽說過西沙的老鼠和貓嗎?」 8月16日,著名軍旅作家、魯迅文學獎得主陸穎墨攜新書《小島》現身上海書展,從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切入,為現場的讀者展現了海軍戰士苦中作樂、積極奮進的形象,一曲曲真實且壯麗的愛國讚歌,使大家深受感染。
  • 南沙萬安灘海域到底是我們的專屬經濟區,還是越方的,有群島為證
    據外媒報導,2014年5月至8月,中國西沙群島中建島以南海域發生「海上石油981事件」,雙方對峙最激烈時,共有80多艘船隻。「海上石油981事件」也是越方對中國油船正常作業的無理幹涉,事件以和平方式結束。然而,今年的灣安沙灘事件仍在我們的控制之下,沒有重大衝突。據外媒報導,越南石油勘探船最終於7月底離開萬安灘海域,而中國石油勘探船目前仍在專屬經濟區作業。
  • 菲稱中國將在南沙渚碧礁建飛機跑道 鄰中業島
    in the South China Sea),該文評價了成立三沙市對菲律賓、越南等在南海有主權要求的國家的影響,列舉了1995以來中國維護南海主權的一系列行動,對比了中菲雙方主權要求的法理依據,認為菲律賓的主權要求舉措遠遠不夠,強調菲律賓在南海設立陸戰隊旅級司令部應對中國。
  • 語言的殖民地——與毛丹青《旅日中國學者的雙語困惑》的商榷
    實際上,那種對西方社會近於自輕自賤的謅媚,正是以「用英文寫作」這個事實為前提和起點的。他們的「話語王國」淪為英語殖民地,他們在成為「英語」的「順民」的同時,亦成為英語社會價值體系的屈服者。 那麼,這種「外語寫作活動」中敘述者的「自我變異」,在旅日中國人的日文著述中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
  • 旅日中國學者講述「平成30年」:日本「變小」,中國變大
    這30年,中國和日本為何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日本德仁天皇的即位典禮將於10月22日舉行。30年 前,明仁天皇1989年即位時日本年號由「昭和」轉為「平成」,也就是這一年,《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旅日學者嶽光當時作為留學生來 到「後工業化」的日本,開始他的「平成」之旅。如何評價這30年的日本以及中日之間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