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後,幫孩子報志願,選擇學校和專業,對很多家庭來講,都是一個新問題和複雜問題。說是新問題,是因為屬於初次接觸,不少家長並沒有上過大學;說是複雜問題,是因為面對幾千所學校和幾百個專業,不知怎樣做出準確的選擇。
這樣以來,很多家長和孩子一起拿著厚厚的載有各高校招生信息的書本或報紙徹夜鑽研,真正做到了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是為中國每年炎炎盛夏的一道風景線。
那究竟應該怎樣選擇填報高考志願呢?
先簡單說個原則,再具體舉個例子,供考生和家長們參考。
如果一生想做專業或學問,應將專業排在第一,學校第二,城市第三。也就是說,只要專業好,不管是哪個學校,在哪個城市,都可以。比如中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分別在合肥、哈爾濱、西安,這三個學校的部分專業比在北京的清華都好,如果你喜歡並願終身從事這個專業或學問,可以毫不猶豫的選擇她。因為做專業或學問,功底越深越好。
如果不想做專業或學問,應將城市排在第一、學校排第二、專業排第三。也就是說,只要城市好和屬於綜合性大學,專業排名差一些也沒關係。比如,如果能到北上廣深港上一個次一些的綜合性大學,也不去二三線城市尤其又不是一個綜合性大學讀一個好一點的專業。因為不做專業或學問的話,受到綜合性影響越大越好。
筆者在這裡以將來從政經商並想有一番大的作為為前提,推薦兩個大多數人根本不去考慮的專業,一個是數學,一個是中文(或其它語言)。
如果選理科,建議選擇更好城市的綜合性大學的數學專業。
選擇更好城市是為了受該城市的影響,選擇綜合性大學是為了受到該大學的綜合性影響並方便選擇第二學位。這個道理一說即明,無需多言。
那為什麼要選數學呢?
大多數家長一定覺得挺奇怪,甚至很不屑。而且可能,越是普通家長,越覺得不可思議,甚至覺得有點不正常。
但這樣做的理由確實不少而且很全面、充實和理性,請耐心往下看。
1、數學是基礎學科,可培養邏輯思維的習慣和能力。
在現在已經和未來更是供大於求的社會發展階段,只靠模仿和跟隨,已經不大可能獲取大的成功。要想有所建樹,必須有所創新。而要有所創新,邏輯思維就至關重要。數學恰恰就是最縝密、最完美的邏輯思維。
2、數學專業好選擇學校,一般分數夠線就能錄取。
正因為數學專業不被常人所重視,所以一般不用擔心報高錄取不上、報低吃啞巴虧,也就相對能選擇比較好的城市與綜合性大學了。
3、學數學不用追求學多好,可騰出更多時間豐富和歷練自己。
由於我們設置的前提是「將來從政經商並想有一番大的作為」,並不從事數學專業,所以不用學的太好,中等成績上下即可。可以抽出更多時間,廣泛閱讀和鍛鍊身體,參加社會實踐,談一場戀愛、交幾個知心朋友等等。
4、學數學不耽誤就業和選職業。
若想當律師,可以就在這個綜合性大學兼拿個法律學位;若想搞財務,就在此兼拿個會計學位。你想幹什麼就拿個相應的第二學位,也許只需考個資格證,並不算多難。而且因為你有數學基礎,幹什麼都應該更容易分析出事物的內在邏輯,那就會比一般人幹的更好。
5、學數學不耽誤考研。
學數學的其中一個目的也是想讓你繼續考研,給你更長的時間思考,將來到底學什麼專業或者說幹什麼更合適。由於我們設定的前提是「將來從政經商並想有一番大的作為」,那考研時最好是學經濟或管理類專業。當然這得在本科學數學時,就開始學一些經濟或管理類專業的知識或乾脆拿個這方面的第二學位。大家很有必要知道,數學專業的本科生確實是經濟、管理等專業很多研究生導師的香餑餑。
6、學數學不耽誤考公務員。
國家公務員考試,好像都有相當大比例的純數學題,這是什麼原因呢?應該是看你有準兒沒準兒、是不是填1+1可能等於3。因為數學只能用邏輯思維,得出唯一正確的答案。你若對這些數學題不會解答或胡亂填寫,將來你工作時就可能缺乏邏輯或胡編亂造,那怎麼能當官呢?
7、很多好單位青睞本科學數學專業的研究生。
多年來,不僅碩士生導師喜歡數學本科生,而且銀行、大型企業也很喜歡本科是數學專業的研究生,尤其銀行。花旗銀行說,他們70%的工作離不開數學,離開就得關門。
8、大學數學專業都有基礎教學力量。
數學對各個學校都是傳統專業,不說講得好,至少講不錯。而很多升格、改制、合併的「垃圾大學」,所開專業緊跟時代,很是吸引家長和孩子的眼球,但師資力量卻明顯跟不上,也是學生厭學的原因之一。
9、先選數學是為了以後更準確的選擇。
讓一個18歲的中學生選擇一生從事的專業是不是很殘酷?至少是有點過早吧。那麼先選擇數學這麼一個不僅絕不會學錯和過時,而且還會永遠正確和有用的最基礎專業,等一兩年後自己有更清晰的認知和更把握的判斷能力時,再確定專業不好嗎?作為過來人,我們在當初懵懵懂懂時就稀裡糊塗地確定了自己的專業,是不是給自己的一生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寫到這裡,不想再寫了,雖然讓你選擇數學的理由還有,但以上九個已經足夠了。
如果選文科,建議選擇更好城市的綜合性大學的中文專業。
這樣選擇的道理與上述選擇數學基本是一樣的,只不過沒有像數學那樣被認為不正常的很。
中文當然也是最基礎學科之一,幹什麼也離不開語言表達,而且在很多時候決定著事情的走向和成敗。若以語言表達為主的媒體和法律人士為例,很多文章尤其是律師訴狀和法官裁判文書,漏洞百出、歧義不斷,簡直不堪入目。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中文基礎太差。這對公平正義和社會進步可是影響很大。
如果像上面談數學說具體理由一樣,當然也可以列出很多條,相信讀者自己已可為之。下面對文科選擇中文專業不再多言。
當然,這裡只是在談「將來從政經商並想有一番大的作為」的前置條件下的一般規律,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比如,你就想當醫生,那就得從本科開始學醫學專業,當然這也離開了我們設定的前置條件。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學數學不能理解嗎?
顯然,不是不能理解,而是你不理解!不是別人不正常,而是你不懂得科學思維,你是感性思維、群體思維的大多數。
在這裡還要說一句,現在很多學校,尤其是好一點兒的現在叫「雙一流」的綜合性大學,比如過去的「211」,你的分數需要比該校的最低線高20分左右,可能才能被錄取,過去的「985」大學更是如此。
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學數學的這個道理,很多有識之士也都為孩子選擇了數學專業。
筆者對待自己孩子報高考志願時的如此大事,一家三口只有三言兩語,選擇的全是綜合性大學和數學、計算機專業。計算機也是數學專業,屬應用數學。
想通報考志願的這個道理後,幾個小時便解決問題,然後便一邊兒玩去了。非常輕鬆和省事,絲毫沒有整天瞪著眼、噴著唾沫星子去爭論,也沒有撅著屁股看什麼書籍和資料,搞得整天頭暈腦脹、患得患失。
最後,孩子被一個985大學錄取了個計算機專業,後又出國讀了個經濟類的碩士,然後孩子自己找了個不錯的工作,做家長的啥也沒有管。整個事情,自己覺得還是很成功和得意的,也是因為自己的理論得到了自己實踐的驗證。
也就是說,自身就是踐行這個邏輯的成功案例,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是畢生的追求,不能說一套做一套,總是去忽悠別人,自己卻不按自己所說的去做。讓別人為而自己不為之,是我們不少人的毛病、習慣甚至是故意,儘管聯合國總部大樓牆上、《人權宣言》 、《世界倫理宣言》都寫著我們孔聖人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千古傳頌名言。
筆者寫作的原則也堅持知行合一,要麼是邏輯思維的科學推論,要麼是親身實踐的理性總結,雖不是事事和完全正確,但在最大程度地追求準確性和實戰性,兼以知識性和趣味性,所以叫論道樂園,目的是以論證本質規律、交朋結友為樂。
如果再回到高考報數學的現實中,大多數人一定會認為這是不對的。他們大概會說,怎麼報數學專業呀?學數學有什麼用啊?想讓孩子當老師啊?
沒辦法,誰也改變不了在新問題或複雜問題面前絕大部分人的認識是錯誤的這個規律。
報考志願對大多數家庭就是新問題、複雜問題,這在開篇即言。
但願本篇小文能引發您對高考報志願的一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