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班級中有一種很奇特的跟風現象,不是有關物質類的跟風,而是跟風買教輔書。特別是班級內優秀學生買的教輔書,基本其他學生也會人手一本,有時候我還會遇到家長跟我打聽某個同學用的是哪種參考書,也想參照來一套給自己的孩子用。現在教輔書對學生來說,似乎已經替代了課本本身,這其實已經是偏離了方向。
很多同學現在已經處於偏離課本,而教輔書不離手的狀態了,認為抓住教輔材料內提供的信息內容,就把知識吃透了。這是一種學習的誤區,課本才是我們學習的根本,什麼是重點,什麼是難點,課本中都有體現,以課本為基礎才是正確的方法。
如果一味以教輔書為主,可能初中學習後半程就會跟不上學習了。那麼,我們以課本為基礎複習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主要集中在2點上!
1、把書讀厚
把書讀厚的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將其他書的「精華」搬到自己的課本中來,具體的方法有:
(1)補充書中的材料或習題。比如複習語文,可以把經典的文章名言警句抄錄下來,充實到課本相關章節中。又如學習數理化,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數量有底且一般為難度中等偏下的題目,可以從其他習題集中,把自己認為比較好的題目摘錄下來,補充在課本的相應章節中。
(2)補充論述。在讀別的書時,看到精彩的論述,可以摘抄到課本上。
(3)補充圖表。一些輔導資料對課本內容做了歸納和總結,列成圖表,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本內容,把這些圖表也對應補充到課本中去,複習時就可以直接拿出來對照著看。
2、把書讀薄
把書讀薄常用的方法直接在於三個字「憶、說、寫」,掌握這三個字就能把課本中的精髓部分直接提煉出來,成為自己掌握的知識脈絡。
(1)憶。就是根據目錄,依序記憶各個的知識內容,回憶其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等。在憶的過程中,可以邊憶邊把知識要點記在筆記本上,以加深印象。平日想不起來的時候可以直接把筆記本拿出來翻看有關內容。
(2)說。就是在獨立回顧、記憶一番後,可以和同學分成幾人一組,共同分工述說各個章節的知識、重點內容以及知識點間的聯繫與區別等,想不起來的部分可以互相補充,以此起到相互啟發、相互完善的作用。
(3)寫。直接默寫目錄內容,看看自己是否記住了教材的主要內容。再形式整理知識梗概,辨析易混淆的知識點,敘述學習的方法和體會。
以上這些點其實就是幫助我們回歸課本,把基礎知識打牢固。平日複習時看課本,一方面要把新的知識充實到原來的知識體系中,也就是「把書讀厚」,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如果知識體系過於大,那麼考試中碰到無從下手的題目時,思考的時間就會很長,所以又要善於「把書讀薄」,要能提綱挈領,儘量簡化知識體系,找出更深層聯繫。初中學習的重要任務是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很多時候考試出現的題目就是萬變不離其宗,所以回歸和強化課本知識,這條路一定要走正確哦!
請關注我,隨時溝通有關學習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