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6日美股盤後,Uber對外發布新一季度的財報。一季度受疫情影響,Uber打車業務遭受重創,但幸運的是外賣業務逆勢增長,意外的撐起了財報顏面。儘管股價在3月份有實現觸底反彈,但很顯然股價反彈力度並不是很強勁。
在遭受質疑的聲音裡,Uber二季度的財報業績表現究竟如何?先看營收跟淨利潤這兩個核心數據。
· 報告顯示,在截至6月30日的這一季度,Uber的營收為22.4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1.66億美元相比下降29%,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下降27%;
· 歸屬於Uber的淨虧損為17.7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歸屬於Uber的淨虧損52.36億美元相比收窄66%。
從這兩個數據來看,雖說Uber淨虧損同比有所收窄,但虧損額度仍然不少,另外在營收上的縮水也較明顯。因第二季度調整後淨營收和每股虧損均遜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Uber周四盤後股價下跌近5%。截至目前,Uber盤後股價為33.76美元,盤後下跌2.74%,市值為606.02億美元。
此前Uber高管或許是為了提振股價,曾放言2020年Uber有望實現盈利,但受疫情衝擊,Uber在今年扭轉虧損實現盈利又存在諸多不確定性。Uber在Q2季度透露的一些信息,還能否讓投資者對其改觀虧損巨頭的質疑?
打車業務營收再次拖後腿,與同病相憐的Lyft競爭再升級本季度,Uber打車業務營收表現依舊不盡如人意。Uber第二季度共享出行業務營收為7.9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3.76億美元相比下降67%,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下降65%。在預定量上,共享出行業務的預訂量為30.4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21.88億美元相比下降75%,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下降73%
在上個季度,Uber共享出行業務營收為24.70億美元,同比增長2%。從環比數據上,Uber在出行業務上環比下滑68%。
二季度Uber仍然面臨新型肺炎病毒或對公司的打車業務造成重大影響,同時也或將破壞其電動自行車、滑板車等"新出行服務"業務的供應鏈。
二季度因疫情在全球不少國家形勢仍然嚴峻,Uber全球打車業務還是受到較大影響。為應對新冠疫情,不少大中城市推出進一步限制行動的"封城"措施,這也在客觀情況下影響到打車業務。另一方面,雖說對於疫情好轉地區的業務正在回暖,但顯然這種好轉還是改變不了整體的下滑。例如,在香港,乘車高峰期業務量曾下降了45%,但現在下降了30%。
因打車業務受疫情影響大幅縮水,為了靈活運用平臺上的司機,Uber也計劃在單次出行之外增加單司機單車的服務時間,從而帶動Uber其他服務業務的增長。雖說打車業務受到疫情影響較大,但Uber還是繼續推進在全球市場的打車業務擴張。
8月6日消息,美國打車軟體巨頭Uber宣布收購英國計程車技術公司Autocab。雖說全球化一直是Uber的野心,但擴張背後將會繼續給Uber的淨虧損施壓。在競爭層面,雖說Lyft跟Uber處境一樣打車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此前Lyft方面同樣承認,疫情對公司業務產生了"深刻影響",傳統叫車業務需求暴跌,4月份的乘車人數同比下降了約75%。
Uber的全球化戰略已延伸到世界各地,相比之下,Lyft更專注於北美市場,後者的市場份額從2017年9月的22%增長到2020年2月的30%。隨著Lyft營收也不再保持50%的以上的高速增長了,除去疫情的影響,這或許也和市場的天花板相關。
為了提高營收增長,Lyft再一次擴大其業務版圖。近期,Lyft 又宣布與Sixt合作,推進去年12月啟動的租車試點項目Lyft Rentals。很顯然,在出行業務上,Uber與Lyft關係如針尖對麥芒,雙方搶奪市場份額的戲碼在加劇。
快遞業務"疫"下再突圍,但外賣三國殺局面硝煙四起在本季度,Uber的外賣業務貢獻的營收比重再次攀升。這也成為Uber旗下業務營收裡,唯一一個保持較好同比增速的業務。本季度Uber快遞業務營收為12.1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5.95億美元相比增長103%,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增長110%。
在預定量上,Uber快遞業務的預訂量為69.6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3.86億美元相比增長106%,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增長113%。一季度Uber外賣業務營收為8.1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5.36億美元相比增長53%,很顯然Uber在該業務上環比表現也不錯,環比增長48%。
Uber在二季度繼續加大在外賣業務上的效率,服務除了包括外賣之外,還包括藥物配送、日用品等方面,通過不斷擴大配送服務的範圍,來吸引更多用戶在Uber的外賣業務上下訂單來促進營收增長。
公司推出的大多數新服務,均是利用外賣服務Uber Eats的"送貨"以及Uber司機充當快遞員的模式。例如,用戶可以叫一個Uber快遞員來取東西,然後使用快遞服務Connect把它送到城市另一邊的朋友那裡。Uber計劃通過本地商戶向用戶配送藥品、家居用品或鮮花等商品。未來Uber會與亞馬遜以及Instacart在食品雜貨配送領域展開競爭。
雖說疫情期間Uber的快遞業務需求量很大,但這也並非只有Uber享受到疫情紅利,尤其是在外賣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目前美國外賣市場處於頭部玩家各佔據不少的市場份額,對於Uber來說面臨的競爭壓力也不小。
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Uber也靠收購動作試圖獲得更大市場份額。7月6日,Uber確認將以26.5億美元收購Postmates,以擴大其外賣配送業務市場份額。今年5月份,DoorDash在美國外賣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了45%,Grubhub和Uber Eats份額基本相當。
目前四大平臺的市場份額總和已經達到了98%,基本完成了市場洗牌。在大城市被瓜分之後,市場格局呈現動態平衡,那麼就只剩中小城市還能提供增量。在競爭層面,對於Uber來說借疫情短期內提高了用戶下單的需求,但很顯然幾大外賣平臺都藉此獲得一波很明顯的用戶增長,而在後續Uber如何在外賣業務上搶奪更多市場份額,提高整體服務營收或許是提高Uber業績層面的關鍵。
Q2季度仍再處虧損,懸在Uber頭上的利劍何時能卸下?本季度,雖說Uber虧損的金額同比收窄,但虧損的額度仍然不小。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超過40億美元。
一季度,Uber淨虧損達29.36億美元,每股攤薄虧損為1.70美元。為何仍然會處於這麼高額的虧損,主要還是在於Uber旗下賺錢業務打車跟外賣業務目前都是處於高額成本投入階段,為了保持業務的高增長,在全球都在推動這些業務的發展,很顯然都是在犧牲短期的利潤空間。
根據財報顯示,Uber第二季度調整後EBITDA(即未計入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的淨利潤)為-8.37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6.56億美元。從各業務細分來看:
· 共享出行業務的調整後EBITDA為50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5.06億美元相比下降90%;
· 快遞業務的調整後EBITDA為-2.32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2.86億美元;
· 貨運業務的調整後EBITDA為-490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5200萬美元;
· 先進技術集團及其他技術項目的調整後EBITDA為-910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32億美元;
· Other Bets業務的調整後EBITDA為-2300萬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7000萬美元。
關於Uber何時盈利備受外界關注,此前Uber高管表示2020年有望實現盈利,但受疫情影響該預測也被取消。近期Uber執行長科斯羅薩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非常有信心公司明年將實現盈利,我們有足夠的多元化的投資組合,我們可以相當有信心地發表這一聲明。"
除了打車業務跟外賣業務之外,為了提高其他業務的營收,Uber也在各種展開自救,Uber Health非緊急醫療交通平臺、Uber Freigh等。據悉Uber Freight傳出融資計劃,此次計劃以40億美元的估值融資約5億美元。但交易尚未敲定,相關條款可能調整。該部門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增長57%,達到1.99億美元。同期虧損擴大121%,達到6400萬美元。
對於Uber來說,旗下幾大業務都是屬於很燒錢的,這也是造成Uber虧損的主要原因。目前來看,Uber試圖借打車跟外賣業務形成規模化效應之後,在市場上獲得更大市場份額之後,來逼近盈利節點,但很顯然能否實現盈利,關鍵還是要看Uber能否平衡好收入與支出。
結語從2季度財報表現來看,Uber共享出行業務仍然受到疫情影響,很有可能在後續該業務的表現也難以保持較好的同比增長雖說Uber積極採取行動去自救來提高外賣業務的營收增長,儘管該業務的表現還是不錯,但可惜的是這部分業務依然未能實現盈利。疫情之下,Uber正被迫轉型為外賣公司,這似乎是一種機遇,但要想憑藉該業務力挽狂瀾扭虧為盈,Uber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太大,盈利目標或許短期還是奢望。
作者:
Elainezhao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註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