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車到送人送餐送商品,Uber不轉型就等死?

2020-12-25 虎嗅APP


劃重點:

  • 最近Uber以2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外賣市場的第四大公司Postmates。

  • Uber推出的大多數新服務均是利用外賣服務Uber Eats的「送貨」模式以及Uber司機充當快遞員的模式。

  • 今年第二季度Uber Eats訂餐量預計將比去年第二季度增長100%。

  • 疫情期間Uber平臺上的食品雜貨預訂量同比增長117%,新開設的「Uber外賣店」數量增長了34%。

  • Uber認為,通過先進的數據科學技術和存儲的海量用戶數據,了解和預測用戶需求會成為其應用越來越吸引人的地方。


在公司主營的叫車業務遭受疫情重創之際,Uber開始加速從一家叫車服務公司轉變為一家可以送人送餐送商品的配送平臺。執行長科斯羅薩希期望,通過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計劃,讓Uber成為「每個城市心跳的一部分」。



以下為文章正文:


上周初,叫車服務公司Uber以2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外賣市場的第四大公司Postmates。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Uber不再僅僅是一家叫車服務公司,更是一家配送服務公司。現在Uber在其主要應用程式中推出全新的設計界面,讓外賣業務Uber Eats與主打的叫車服務在應用主界面中平分秋色。


Uber的業務轉變始於去年,但因全球疫情而大大加速。隨著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居家隔離,4月份Uber的叫車業務下滑80%,而外賣業務Uber Eats突然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產品。如今,Uber Eats的成功也確立了一種模式,讓Uber可以利用先進的物流平臺打造更多服務。



Uber執行長達拉·科斯羅薩希在一次採訪中表示:


「我們的確在外賣業務Uber Eats上加倍努力,不僅配送食品,還擴展到了商品配送、線下雜貨和其他必需品等相鄰領域。」


「這些領域的增長速度相當驚人,不僅對我們的業務有好處,對每個城市的餐館和商店來說,也是一條真正重要的生命線。坦率地說,我們的客戶都想在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困境中生存下去。」


Uber對外賣業務的關注可能有助於其在疫情中倖存下來。最近Uber在全球範圍內已經進行了兩輪裁員,裁員人數佔到其2.6萬員工的四分之一。目前尚不清楚Uber Eats和其他新服務是否能夠推動公司快速實現盈利。


自去年上市以來,Uber虧損不少。公司報告稱,2019年全年虧損85億美元,而今年第一季度又淨虧損29億美元,是最近三個季度中虧損最多的一季。疫情暴發前Uber曾表示,2020年最後一個季度有望實現盈利,但今年4月份公司被迫撤銷了這一預期,稱疫情使其「無法預測」2020年業績。


即使在虧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Uber向Postmates押下重注,認為後者處於其未來業務的核心。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dison Trends的數據,收購Postmates後,Uber Eats將控制美國外賣服務市場37%的份額,但仍落後於擁有45%份額的市場領頭羊Doordash。


Uber收購Postmates並不是像某些人認為那樣,只是單純為了提高外賣市場份額。Postmates的技術和僱員很可能會被用於配送食品、雜貨、藥品、家庭用品、設備以及包裹等各類服務。科斯羅薩希在收購Postmates的交易聲明中也提到了這一點:「長期以來Uber和Postmates都秉持同一個信念,那就是像我們這樣的平臺在外賣之外可以提供更多服務。」


疫情如何讓Uber加速從一家叫車服務公司,轉變為一家可以送人送餐送商品的配送平臺?業務上的靈活性也正是理解這種加速轉變的關鍵所在。科斯羅薩希說:「由於涉及到送餐或把所有東西送回家,我們已經把原本計劃3年的適應時間縮短到了3到6個月。」


通過擴展其平臺和重複利用核心模式,Uber的目標是從現有和新客戶中找到新的收入來源以及更快的盈利途徑。在Uber,這並不是一個全新創意,之前就有過 「Uber Everything」的提法。但不同之處在於疫情給業務轉型帶來的緊迫感,配送服務行業的迅速成熟,以及Uber面臨的巨大壓力,其需要在競爭對手面前站穩腳跟,並滿足新的市場需求。這種轉變直接體現在Uber推出的新版應用上。


科斯羅薩希說:「我們想確保在城市開放的時候,Uber也能夠保持開放態勢,我們是每個城市心跳的一部分。」


Uber應用的新面孔


多年來,Uber應用程式的總體外觀並沒有太大變化。用戶打開Uber應用,總能看到熟悉的地圖和移動的小汽車圖標。但隨著Uber的業務在疫情中不斷應對挑戰、多方拓展,應用程式也需要通過更新反映公司的業務發展方向。



現在當用戶打開Uber應用程式後,可能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界面設計中外賣服務的圖標開始與叫車服務平起平坐。Uber從去年開始就在嘗試更改設計,但疫情使得公司加快了開發新版Uber應用程式的步伐,不再僅僅將提供叫車服務作為主打功能。


「我仍然記得我們決定這樣做的那一周。這簡直太瘋狂了。」Uber全球叫車產品主管彼得·登表示。「團隊中負責主屏體驗的產品經理和每個人逐一溝通,『嘿,考慮到我們現在的處境,我們是否考慮過把應用程式徹底調整一下,變成關於外賣的怎麼樣?』」


初步溝通之後,彼得·登說他們把這個想法匯報給了科斯羅薩希。彼得·登回憶道:「整個對話持續了不超過30秒,完全不假思索。」「這就像,『這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現在,當用戶打開Uber應用程式後,會看到一組代表各種服務的按鈕,其中兩個大按鈕導向Uber的兩項主要服務「外賣」和「叫車」。在兩個快捷鍵下面是一排四個更小的快捷鍵,它們會連結到較新的Uber服務,其中一些基於Uber Eats外賣服務模式。


正如Uber外賣和交付產品團隊負責人丹尼爾·丹克所解釋那樣,公司服務現在側重於兩種基本情況:一種是Uber通過汽車、電動踏板車或者自行車帶用戶去某個地方,另一種是從諸如本地餐廳等地方把東西送到用戶手中。


在「出行」端,Uber計劃在單次出行之外增加單司機單車的服務時間。但公司推出的大多數新服務,均是利用外賣服務Uber Eats的「送貨」以及Uber司機充當快遞員的模式。例如,用戶可以叫一個Uber快遞員來取東西,然後使用快遞服務Connect把它送到城市另一邊的朋友那裡。Uber計劃通過本地商戶向用戶配送藥品、家居用品或鮮花等商品。未來Uber會與亞馬遜以及Instacart在食品雜貨配送領域展開競爭。


Uber真正想要的是讓用戶習慣使用這些服務,使得打開Uber應用成為用戶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不僅僅是在需要打車的時候才會想到的事情。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我們認為可以將一種行為模式轉變為多種行為模式。」科斯羅薩希在談到新的應用程式體驗時說。「就像亞馬遜從圖書銷售業務轉向整體零售業務,並向第三方開放其平臺一樣,我們認為我們真的可以擴展』移動』的定義,先是把你從A點送到B點,再是送來你想要的任何東西。」


不僅僅是外賣服務


然而科斯羅薩希表示,Uber最大的挑戰是說服人們嘗試新的服務,比如新設計就鼓勵用戶嘗試使用Uber Eats。


科斯羅薩希說:「一旦他們試過,就會愛上它們。」「我的意思是,按下一個按鈕叫來汽車是一種奇妙的體驗。按下一個按鈕就能品嘗到來自當地餐館的美味佳餚,也是一個神奇的時刻。坦率地說,一旦你體驗過,就會不可割捨。」


這種魔力再加上不用出門就能獲得食物的需求,導致許多人在疫情期間試用Uber Eats。科斯羅薩希對分析師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的外賣業務「銷量創紀錄,增長非常強勁」,Uber Eats訂餐量預計將比去年第二季度增長100%。雖然目前這項業務還沒有盈利,但部分原因是Uber為了與提供類似外賣服務的Grubhub和Doordash等對手進行競爭,對每次送餐服務都進行補貼。



餐館也有與Uber Eats建立合作的需求。


Uber Eats北美業務負責人加奈爾·薩倫納夫表示,在疫情暴發前,美國的許多餐館並不急於拓展在線外賣業務。即便是那些已經開展在線外賣業務的餐館,在線外賣只佔其業務總量的一小部分。


薩倫納夫說:「實施就地避難命令之後,一夜之間形勢大不一樣,在線外賣必須成為各個餐館的主要業務。」「因此我們在3月份就看到,餐館要麼在想盡辦法加入在線餐飲服務領域,要麼想在所有可能的外賣平臺上運營。」她表示,在就地避難命令生效後的一個月裡,餐廳爭先恐後地在Uber Eats上開設虛擬店面,其數量幾乎是平日的兩倍。


Uber還將餐廳銷售系統與Uber Eats進行整合,當食物做好後就及時通知Uber快遞員送餐。其競爭對手Grubhub和Doordash也與餐廳系統進行了集成。


因為不同餐館老闆招攬顧客的方式各不相同,他們開始要求對Uber的外賣服務模式進行個性化改進。這也是Uber的義務。對於一些餐廳來說,Uber現在只是延伸的平臺物流功能。比如Sweetgreen還是邀請人們從自家應用程式購買沙拉,但訂餐是由Uber送達用戶手中。在其他情況下,餐館會使用Uber Eats應用作為一種營銷手段。他們通過Uber Eats接單,然後自己出人手送餐。


Uber還沒有透露Uber Eats到底有多少用戶,但其聲稱Uber Eats是世界上下載量最多的餐飲類應用。


打入食品雜貨配送領域


通過提供不同服務來滿足餐館需求,Uber也就此擴展到新的服務領域。首先是Uber Eats的衍生產品食品雜貨配送服務。外賣及交付全球業務開發團隊負責人利茲·邁耶德克表示,早在疫情到來之前,小商戶和便利店就開始在Uber Eats應用中開設虛擬店面,讓用戶訂購雞蛋和奶酪等食品。



當疫情襲來後,這種情況更加頻繁。疫情突然使食品雜貨配送成為當地數百萬居家隔離居民的必要服務。Uber表示,疫情期間食品雜貨預訂量同比增長117%,食品雜貨商在其平臺上開設的「Uber外賣店」數量增長了34%。


丹克表示,如今食品雜貨配送服務即將從外賣服務Uber Eats中分拆出來,成為一種更為正式的服務。Uber為此已經做了很多基礎工作。公司去年收購了雜貨配送平臺Cornershop,現在正將後者的技術與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的Uber Eats平臺進行整合。Cornershop在這些地區非常活躍。今年夏天晚些時候,Uber預計將在美國推出其食品雜貨配送服務,首批上線地區將是邁阿密和達拉斯。


丹克表示,Uber將為雜貨商帶來更多已經習慣通過Uber應用選擇服務的消費者,從而和亞馬遜和Instacart等其他對手展開競爭。Uber還將為雜貨商提供更豐富的分析數據。


丹克說,如果Uber能讓顧客在雜貨店購物更像是叫車一樣簡單,消費者可能會更喜歡這種購物體驗。丹克表示,亞馬遜往往要求用戶選擇送貨時間,有時還需要為此付費,所以並不是真正的「按需送貨」服務。


丹克稱:「如果我們能把它變成一種按需體驗,用戶只需要下單,然後在幾分鐘內就會看到商品正在配送,那就將完全解放用戶,使整個購物過程變成更簡單愉悅的用戶體驗。」


了解用戶


用戶可以通過點擊Uber應用程式的一個新快捷鍵來下單購買雜貨。為了讓體驗更加流暢,Uber的新版應用很可能會跟蹤用戶習慣購買的食品雜貨,以及相應的時間和頻率。


Uber認為,通過先進的數據科學技術和存儲的海量用戶數據,了解和預測用戶需求會成為其應用越來越吸引人的地方。通過了解人們何時何地以及如何行動,Uber應用程式將能夠提出合理建議,在最合適的時間讓用戶下單。


能夠利用這種優勢的不僅包括叫車和外賣等熱門服務,也包括Connect等新服務。Connect是Uber為消費者提供的快遞服務,配送對象是重量不超過13.6公斤、價值在100美元以下的包裹。4月中旬Uber開始提供這種快遞服務,現在已經在140個城市悉數上線。


「我們用了大約兩周的時間完成了整個開發工作。」彼得·登如是說。「這就是我的團隊所做的。我們著眼於什麼對客戶真正有幫助,以及我們提供這種服務的速度有多快。」


Uber應用的主界面上也將很快出現Hourly。這項新服務已經在50個城市上線,可以讓用戶為辦幾件事而在某段時間內固定租用一輛汽車和一名司機。這一服務可以讓用戶一段時間裡選擇同一個司機,而不必為每次路程都調用新的司機和汽車。


在疫情蔓延的情況下,這不僅滿足了乘客的防護需求,也大大減少了司機與顧客之間的接觸。彼得·登說,今年7月份Hourly服務將在另外20個美國城市上線。


通過把各種各樣的新服務放在應用首頁和中心位置,並個性化展示用戶可能需要的服務,Uber希望能夠成為日常必需應用,自身也能夠成為一個盈利的公司。但該公司在財務方面的命運還取決於幾個未知因素,比如疫情結束後Uber Eats能否繼續增長,以及Uber還要為外賣服務提供多長時間的補貼。


正如批評人士指出的那樣,外賣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賺錢方式,一些股票分析師仍然懷疑外賣是否會成為Uber的核心業務。


華爾街似乎認為,Uber的價值取決於疫情過後整個社會重新開放的速度,以及人們何時開始繼續像平日一樣使用叫車服務。這種認知完全可以理解:2019年第四季度,叫車業務為Uber貢獻了四分之三的營收。但是,隨著該公司配送服務的成熟,人們將更加清楚地看到,Uber決意將其平臺拓展到叫車服務之外,而主應用程式無疑將提供一個持續開放的窗口。


「五年之後,當你回頭再看舊版Uber應用的截圖時。」彼得·登說,「你會說,』哇,那是什麼?那是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和我所知道的那個應用程式也完全不同。』」


相關焦點

  • Uber發布UberEats:送餐比打車前景廣闊
    目前,Postmates, Caviar、Sprig、Munchery、GrubHub、Seamless和DoorDash均已推出了送餐服務。  那麼,面對送餐服務領域如此之多的競爭者,Uber的信心來自於哪?事實上,該公司在一年多之前就在洛杉磯推出了只針對午餐的送餐服務UberEats。除此之外,Uber甚至還嘗試著向用戶運送便利店的商品,如牙膏、感冒藥等等。
  • 鏢滴打車,網約車送快遞「跨界經營」開始明確身份,快遞也是種生活
    其實,用打車軟體送快遞,Uber已經先行一步。其在美國就推出了同城快遞服務「UberRush」。用戶可以通過相關軟體,享受到汽車、自行車、步行等不同方式的貨物當日送達服務。急件下單成了「即時快遞」網約車司機程師傅表示之前這樣送東西的人還真不少,一個月總會碰到一兩個這樣的人,「一般會送一些比較緊急的文件,送的地方也不遠,打車軟體拼車也不貴。」除了送緊急的文件以外,一些貨物也會送,「一些工具或者零件,不需要人過去的話,就直接打拼車送過去,到地方人家來拿就行了。」
  • Uber是什麼 優步打車使用方法【詳解】
    Uber(優步)是一款來自美國的打車軟體。Uber不僅僅是一款打車應用,而是為乘客提供一種高端和更私人的出行方案。目前現在Uber已經進駐中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款高大上的打車應用。  在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交戰熱鬧的時候,美國的打車應用uber進入中國。
  • 「身邊經濟」打造同城生活便利圈 外賣騎手除了送餐還送啥?
    王 初攝(人民視覺)   不少人注意到,路上的外賣騎手不僅在用餐時段奔忙,其他時間也穿梭在社區的樓宇間。   外賣騎手,除了送美食,正在更多地開始遞送各類非餐飲商品以及家居服務。從送餐到「送萬物」、「送服務」,這一轉變是如何實現的?未來,「身邊經濟」如何發展?
  • 小早說學生角度談一下使用uber的心得
    作為當今矽谷最熱門的公司之一,uber從20萬美元創立到如今已有400億美元估值。今年5月在國內因為廣州總部和成都總部被查而廣為人知,使用人數不減反增。2014年11月到2015年5月: uber的百度搜索指數。可以看出,今年5月份由於uber廣州和成都總部被查,搜索人數激增。
  • 臺灣能不能用uber打車 臺北高雄能不能用uber打網約車
    由於臺灣當局認定uber「不合法」,不少臺灣民眾只好偷偷使用uber軟體,但由此也出現了保險賠償、人身安全等問題。­  「uber司機沒經過嚴格考試,而且車輛都是私家車,還被認定為『不合法』,若發生車禍事故或消費糾紛,不知道找誰來解決。」
  • 小轎車送快遞,將改變送快遞的方式,鏢滴打車超級快遞跨城2小時達
    鏢滴打車的出現, 猶如網約車行業救世主一般閃耀著金光。一個新型小轎車網約車送快遞的平臺。對於網購愛好者,再也不需要長久的等待,從網上下單,分分鐘同城送貨上門,跨城2小時送達。對於宅們,再也不用擔心零食吃完還要出門買。對於吃貨,它可以從同城或者跨城不同的飯店為你遞送餐品,一次性吃到好幾家的招牌菜,簡直吃貨福音。
  • 廈門打車怎麼收費?滴滴、uber、易到各有優點
    在廈門打車,你是習慣用滴滴、uber還是易到呢?其實,這些軟體各有各的有點,小夥伴可以自己瞧瞧哦!  當然了,很多人不喜歡在軟體上預約,叫車,要出去,直接馬路上攔截,或者打個電話預約,也是很多人習慣的做法。
  • 專送樂跑眾包三種送餐方式哪種最好?送餐地址如何快速送達?
    基本工資一般在2000到3000元,需要跑單時間和單量達到公司的要求才可以拿基本工資,一般300單以上才可以拿基本工資。0到100單按一塊,100到300按一單3塊,300到500一單算4塊,500單以上的就可以一單算5塊。按照騎行速度平常騎手一小時大概能送4單,一天9個小時下來送個30單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前提是平臺單多。專送容易爆單,爆單之後的訂單可能東南西北方向都有,反方向非常難跑。
  • 餓了麼CEO王磊:餓了麼要從送外賣升級到送萬物、送服務
    餓了麼方面表示,此次升級涵蓋四大方面:從送餐升級到提供同城生活全方位服務、個性化推薦、內容化互動、會員體系升級。此外,餓了麼外賣品牌升級,邀請王一博作為品牌代言人。「經過此次的全面升級,餓了麼從送外賣到送萬物、送服務,持續聚焦消費者『身邊經濟』。」
  • 領導喝醉酒送他回家給了打車錢,收完後我太糾結了
    最近表弟真是攤上事兒了,前幾天晚上領導帶著表弟和幾個辦公室的小夥子,陪了一個客戶的飯局,席間難免推杯換盞,飯畢,幾個年輕小夥子分別送客戶返程或者處理收尾事宜,領導就讓表弟送他回家。到了目的地,領導臨下車抽出一張一百塊遞給表弟,讓他自己打車回家。
  • 衝在抗疫戰前線的餐飲人:喜茶送茶飲麵包、麥當勞店長親自送餐...
    當武漢街道空無一人,餐廳全關門,人人都呆在家裡時,卻有這麼一群餐飲人,衝在抗疫戰前線,專為醫護人員保駕護航,守「胃」醫護人員!   我看到,武漢一普通餐館5人不回家過年,24小時為醫護人員送餐,「無論哪個點提前半個小時給我打電話!我24小時在線!燒烤炒菜都有!」
  • 美國Uber司機送乘客去機場後返回行竊
    《美國Uber司機送乘客去機場後返回行竊》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Uber與支付寶合作 鎖定中國出境旅遊行者據外媒報導,近日,Uber與支付寶達成一項全球合作,方便中國旅行者在
  • 美國「餓了麼」送餐員:沒有小費過不下去
    大部分評論都認為這位消費者已經給了8美元小費,送餐員沒有理由再抱怨,花40分鐘送餐並不是消費者的問題。但也有評論覺得送餐員拿走外賣的確不對,但她的情緒背後也有原因。她趕上了交通高峰,花了40分鐘送餐卻只拿到8美元小費,加上平臺送餐費也就10多美元;再考慮回程的時間和成本,幾乎是沒有賺到錢。而且她可能因此錯過了其他送餐單子,失去了不少收入。
  • 餐飲消費日漸回暖 普渡科技送餐機器人持續為您「歡樂送」
    而普渡科技正是立足解決人力這一問題,專為餐飲行業量身打造,設計生產出了送餐機器人「歡樂送」。「歡樂送」的身影出現在全國各個城市的火鍋店、中餐店、輕餐飲、咖啡店等各種餐飲門店裡,幫助服務員進行傳菜工作。一臺「歡樂送」可搭載3~4層託盤,平均可頂替1.5~2個人力,一天傳菜數量可達400多次。但單單這些優點不足以讓一臺機器人實現大規模的落地應用。
  • 美國「餓了麼」送餐員:沒有小費過不下去
    這名送餐員沒有戴口罩,抱怨自己花了40分鐘跑了12.5英裡(約合20公裡路程)才送了這份餐,意思是8美元的小費實在太少。而消費者則回應說,這段路程平時開車也就20分鐘,何況自己都已經給了8美元小費。兩人最終大吵一架不歡而散,送餐員竟然一氣之下帶著外賣走了。眼看著等了快一個小時的外賣又從門口飛了,(餓瘋了的)這位消費者隨後把這段視頻上傳到網絡,立即引發了網絡熱議和媒體報導。
  • 美團送快遞和順豐送外賣,這兩件事的發生會讓人吃驚嗎?
    順豐陸續在今年推出了多項新業務:順豐急送,即時物流、新型城配、智能補貨、優品直供……11月22日,順豐同城急送跑腿業務「幫我買」正式上線全國16個城市,同城配送業務再度換擋升級。據介紹,「幫我買」服務可以幫助用戶購買小吃、藥品、生鮮等多種商品,其業務現已覆蓋全國16個城市,且支持全天24小時下單,後續將陸續開通至全國。這些業務的開發直接對標的就是生活消費行業的老大美團,順豐的目光正在從單純的快遞物流向全面的生活服務業務延伸,而這可能並不是王衛的全部,他甚至和華為、騰訊、阿里、百度一樣盯上了更大的空間。
  • 高德打車接送機送福利 十一快速安檢不排隊
    使用高德打車,即可獲得接送機優惠券。為了讓用戶真正感受到「遊中國 用高德」的便捷,高德地圖不斷豐富服務能力,已經具備打車、訂酒店、訂景區門票和車主服務等多項功能。用戶在高德地圖選擇相關服務時,可直接使用消費金兌換的消費券,讓大家十一的出行更省錢、更方便。
  • Q2外賣收入超打車,「疫」外轉型為Uber「逆天改命」?
    打車業務營收再次拖後腿,與同病相憐的Lyft競爭再升級本季度,Uber打車業務營收表現依舊不盡如人意。Uber第二季度共享出行業務營收為7.9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3.76億美元相比下降67%,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下降65%。
  • 不轉型就等死?從單一產品到解決方案的轉型愈演愈烈
    而行業競爭到一定的時期便會出現產品技術同質化,企業的利潤空間被逐步壓縮,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具有產品、系統整合能力的廠家,根據客戶需求,通過對現有產品進行升級改造,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將有效實現企業轉型目標,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集成化、智能化、細分領域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