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隨著時代的發展,玩具也越來越多樣化,家長出於對孩子的寵愛,會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玩具,還會帶孩子去體驗不同的角色,儘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這不,就有一位穿尿不溼,體驗農民工生活的寶寶火了。
挖沙在大家看來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在小朋友的眼中,那就是一項好玩的體驗,還是他的強項呢!
自從家長給孩子買了一輛小推車之後,孩子便愛不釋手,走到哪都推著小車。
這天,寶寶穿著尿不溼、頭戴小黃帽,帶上自己的小鏟子和小車子,就來到了工地,充當起了挖沙工人,配置十分齊全。
別看孩子年紀不大,幹起活來可是十分的利落,用小鏟子將沙鏟到自己的小車裡,然後推著小車,將沙子運行到別的地方。動作一氣呵成,十分嫻熟。
炎熱的太陽下,寶寶幹的熱火朝天,就這樣來來回回運沙好幾趟,圍觀人員也是忍俊不禁。畢竟,和旁邊正經工作的大人相比,孩子的表現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網友看到這些畫面之後也是紛紛調侃:
「也不知道給多少薪水,幹的這麼賣力?」
「是工地老闆兒子,提前體驗生活嗎?」
但是更多網友的關注點,卻在孩子穿的尿不溼上
「目測孩子已經四五歲了,怎麼孩子穿尿不溼?」
「尿不溼是認真的嗎?小孩這麼熱的天居然還穿尿不溼。」
「我只想知道孩子到底多大了,怎麼還在穿尿不溼,感覺很違和。」
為什麼網友的關注點都在尿不溼上呢?
因為圖中的孩子,看起來年紀不算很小,正如網友說的那樣,光看外貌估計4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孩子,一般都已經不穿尿不溼了,因為有很大的危害。
1.習慣性尿床
有些家長為了圖方便,一直讓寶寶穿尿不溼,這就導致了孩子習慣了尿不溼的存在,長大以後也不懂得去廁所方便。
孩子不會控制大小便,想尿就尿,在睡覺的時候,很容易習慣性尿床。
孩子在1歲半以前,因為身體機能不夠完善,所以無法控制尿意,這是正常的。但是在18個月以後,家長就可以逐步訓練孩子自主如廁了。
2.不利於鍛鍊
寶寶3歲以後還用紙尿褲,是不利於膀胱的蓄尿功能的,會比不穿紙尿褲的寶寶,更晚學會憋尿。
美國兒科學會研究表明:停用紙尿褲的時機,一般在1歲半到3歲,3歲以後就要考慮停用尿不溼了。
1~3歲的寶寶可以控制尿液的存和放,也可以聽懂大人的簡單指示。
1.了解孩子的時候表
周圍有很多家長急著給孩子停用尿不溼,進行如廁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和孩子產生衝突,孩子一直哭鬧,如廁訓練的進行也早不了多少。
反而會因為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如廁訓練的時間變長,所以了解孩子的時間表,至關重要。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很少有孩子可以在18個月內掌握這項技能,2~3歲的孩子還在用尿不溼,這是很正常的,家長不要擔憂。
如果你的寶寶有以下表現,那麼可以開始如廁訓練了。
(1)可以簡單聽懂大人的知識
(2)想小便時會及時告訴大人
(3)睡覺時比較安穩,可以保持2個小時以上屁屁乾爽
(4)可以走路或者跑步
(5)對廁所表現出興趣,大人上廁所時喜歡跟著
(6)會抱怨尿片溼了不舒服
2.掌握孩子上廁所的規律
家長需要把握孩子的小便時間,有的孩子在早餐後或者午飯前,有尿尿需求。
家長觀察幾天,就可以摸出孩子上廁所的高頻時間點了。
到了高頻時間點,就帶著孩子去廁所,讓孩子在馬桶上小便,這種情況下,可以增加孩子排尿的機率。
一旦看到孩子有想上廁所的信號,比如扭動、蹲下、摸下體,立刻帶孩子去廁所,幫寶寶養成去廁所的好習慣。
3.給孩子閱讀如廁相關的繪本
如廁相關的繪本,不僅用孩子的方式,回答了關於大小便的問題,還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
給孩子閱讀如廁相關的繪本,讓他對如廁產生興趣,當孩子問「為什麼要上廁所」時,家長可以通過繪本給孩子講解。
繪本裡的故事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會覺得,故事裡面的人物可以上廁所,我也可以。有利於提高孩子如廁訓練的自覺性。
4.不要急於求成,給孩子足夠的信心
每個孩子都會逐漸的長大,也會在某一天自主如廁成功,雖然對於有的孩子來說,過程一波三折。
但是家長要相信孩子,鼓勵孩子的每一次嘗試,不要急於求成,如廁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
很多家長為了戒斷孩子的紙尿褲,讓孩子自主如廁,甚至會在半夜將孩子叫醒尿尿。不僅耽誤孩子的睡眠,還會讓孩子產生心理負擔,睡也睡不安穩。
家長督促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是一件好事,但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家長更不應該因為這個事情去責罰孩子。
6.教寶寶正確如廁姿勢
寶寶如廁時,家長可以陪著他,給孩子說一些如廁故事。也可以藉此機會,親身示範正確的如廁姿勢,孩子會更容易理解。
如廁訓練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家長不用太著急,遵循孩子的身體發展規律。
但是也不能因為偷懶,一直推遲如廁訓練,讓寶寶一直穿尿不溼,這對孩子有益無害,家長應該多加注意。
話說回來,你家孩子什麼時候停止穿尿不溼的?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我是小萱爸爸,積極學習帶娃的「女兒奴」一枚,每天分享育兒過程中的所思所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轉發、評論,你的喜歡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