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的楊琦仍在練習書法
結束拉活的楊建文(左)交車換班
近日,網上一段「為救11歲患白血病的兒子,的哥穿尿不溼『拉活』」的視頻感動了不少網友,人們在關心患兒楊琦(化名)病況的同時,也擔憂著視頻中的的哥楊建文,怕他會因超負荷工作將身體拖垮。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的哥的孩子已成功完成骨髓移植手術,楊建文表示,自己對孩子有信心,再難也會堅持下去。
穿尿不溼開車只為賺錢救孩子
這段感動了無數網友的「為救11歲患白血病的兒子,的哥穿尿不溼『拉活』」視頻的主角楊建文是遼寧省本溪人。楊建文在視頻中介紹,在他每天開車的十幾個小時中,他幾乎是不下車的,等到晚上交班後,再回家取下尿不溼,「都很重了,而且還有了異味。」
而開了十多年計程車的楊建文之所以帶著尿不溼「拉活」,一開始只是為了節約時間多賺一點錢貼補家用,而現在更是為了趕緊給患白血病的兒子湊醫藥費。
楊建文告訴北青報記者,得知兒子生病是在去年10月,當時孩子因「肚子疼」入院治療,但一直查不出病因,直到出院前的例行檢查發現白細胞和血小板都嚴重偏高,最後在瀋陽的醫院被確診患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確診後,醫生並沒有透露準確的醫療費用,只說讓家屬盡全力去湊。楊建文後來體會到,巨額的醫療費是個無底洞,即便是順利完成骨髓移植後,後期排異還需要大量的費用投進去,「根本不是一個確定的數能估算得清的。」
因為兒子的病,本是商場營業員的楊建文妻子辦了停薪留職,陪伴孩子轉院至河北接受治療。在經過骨髓移植手術後,母親的細胞進入兒子體內,「醫生說細胞密度很高,繁殖能力也很強,將來孩子好了,80%的功勞都靠孩子媽媽。」
穿尿不溼「拉活」從不適到習慣
在給孩子籌錢治病的過程中,楊建文必須要多拉活賺錢。為了賺錢,楊建文穿上了尿不溼。楊建文告訴北青報記者,剛有帶尿不溼的想法時,他也很排斥,「一大老爺們兒,帶那玩意兒。」但是後來,為了拉更多的活兒,又不耽誤時間,他還是選擇穿上尿不溼備用。「開始使用的時候,身上會起溼疹,但是後來也就習慣了。」
談到開計程車,楊建文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一直和另一名的哥輪班。其他的哥一天只能跑200多公裡,而他省下了吃飯和上廁所的時間,一天能跑300公裡,「就是想多賺點,我就這毛病。」不過,在兒子患病後,他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需在異地接受治療的楊琦,只在孩子病情穩定時抽空回本溪拉活。「前幾個月我都下午兩點接班一直開到第二天早上五點,中間偶爾休息會兒,多開就能多掙,就算這樣,一天最多也就賺100多元錢。這段日子身體扛不住了,只能開到晚上10點不到。」楊建文有些惋惜地說。
會不惜一切代價保住孩子生命
因為孩子的病,孩子的母親和姥姥、姥爺一同離家來到了河北。「嶽母家的房子已經賣了,我父母的房子掛了兩個月還在待售。」 楊建文說。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自從楊琦患病後,家人從各眾籌平臺已籌集一部分善款,同事和親朋好友也有捐助。楊建文說,各個渠道共獲得大家的捐贈約100多萬,但是在移植前已經全部花完了,到目前整個醫療費用已經超過200萬,並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楊建文表示,錢很難借,「別人都覺得是個無底洞,我還沒開口呢,就以各種理由推脫借不了錢了。其實我每次借錢心裡都特別難過。」
就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前,楊建文剛趕回本溪老家申請低保,另外再東拼西湊一點好帶到河北給孩子用。
不在孩子身邊,楊建文總是提心弔膽。「現在進入了排異的臨界點,隨時都有可能開始排異,我很緊張。現在只要手機一響,我就會哆嗦一下。一看是家人號碼,我就趕緊問孩子的狀況,真怕出了什麼問題。」 楊建文說。
楊建文表示,他從沒想過放棄,因為孩子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很不容易,「我覺得應該有個頭了,我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他保住,我對孩子有信心,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給楊建文信心的,是主治大夫曾在五年前治癒過一個類似病例,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大多數時候保持的求生力:「這次回來,孩子又讓我記著給他帶五年級的教科書,今年年初就給他買過四年級的課本,他自己學。」另外,楊琦曾在本溪當地書法大賽上拿過金獎,所以他又要求爸爸買來毛筆在出租屋練字,他覺得自己還和以前一樣。
最近,楊建文想著在河北找個拉出租的活,「我正在諮詢需要什麼資質,如果能順利通過,以後我就能更好地照顧家人,不用兩邊跑了。」
文/本報記者 熊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