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浪微博對網頁端進行了版本為V6的更新後,微博中,不斷有對新版本的謾罵聲,認為這是一次失敗的升級。當然,筆者在升級之後,也感受到了不適感,畢竟,上一個版本,已經用了一兩年了,行為、習慣都已經養成了。但用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這次改版的奧秘,甚至從這次改版中,看到了新浪微博定位的改變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微博在經歷了前兩年的瘋狂後,近一兩年,隨著微信的興起,微博出現了活躍度下降的情況,而隨著騰訊宣布關閉騰訊微博(網易也已經宣布關閉網易微博),市場對於未來微博的發展充滿了憂慮,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新浪微博發布了V6的版本更新。
如果單看網頁版的微博,就會發現,這次的更新,讓網友吐槽最嚴重的就是,卡片式的微博內容的呈現方式。誠然,卡片式的呈現方式,並不太適合網頁,一方面是先入為主的觀念,卡片式的呈現方式,最早出現在行動裝置上,受制於行動裝置屏幕顯示的限制,加之用戶瀏覽時間的碎片化,以卡片式的方式呈現內容,可以方便用戶瀏覽,比較合適,而較之行動裝置,查看網頁時,用戶可視度較廣,利用分段卡片式的方式呈現,給用戶一種凌亂的感覺,用戶交互不太友好。
但如果使用過手機瀏覽器打開過微博網頁就會發現,在移動端的瀏覽器打開的,我們俗稱的wap版的微博後,會發現,是充分模仿客戶端的設計來實現的,在這裡就會發現,卡片式的呈現內容就合理多了。看過了Wap版後,再返回Web版的,就會發現,其實Web版的也可以說是參考客戶端的設計來實現的,只是又增加了一些其他的內容來豐富頁面。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微博這麼深度化的改變Web,讓Web版、Wap版、移動客戶端版實現設計的統一,並且都是參考移動客戶端版本的設計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從目前微博的用戶習慣上來分析。按照筆者的查閱資料和調研發現,目前發表原創微博,使用Web版的比例更高,而轉發微博和瀏覽,使用移動端的比例更高,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意外,儘管移動端的屏幕在逐漸增大,但受制於移動端的使用環境,用戶更多的是習慣於瀏覽、轉發和簡單的評論,而如果發布長篇或者文字較多的微博時,使用Web版的相比來講更方便。因此,通過對移動端於Web端的設計統一,可以讓用戶操作上的統一和快速適應。那難道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非也,用戶操作上的便利並不至於讓微博這麼大動幹戈的更新,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微博未來定位的改變。
微博在剛推出的定位無疑就是社交,特別是依託名人的社交,但隨著新型社交方式的出現,特別是微信的推出,讓偏重資訊社交的微博,感受到來自微信那偏重熟人、即時社交的壓力,也導致了微博的活躍用戶數下降。微博也開始了藉助平臺和龐大的用戶數進行了輔助功能的建設,包括遊戲的引入、購物、支付等等,但即便是依託了阿里巴巴,除了頁面上多了幾塊關於淘寶的廣告頁面之外,活躍用戶數依舊沒有得到提升,而反觀微信,推出的遊戲,一個紅過一個,支付和購物也積攢了大批的用戶。因此,微博決定將重心重新回到微博的資訊上,因此可以看到在首頁中,原來的複雜功能,多個路口,只保留了一個遊戲這個獨立的功能入口。
說了這麼多,那麼,未來微博的定位究竟是什麼呢?筆者在這裡大膽的推測一下,未來微博的定位是:個性化資訊定製服務平臺。
要理解和解釋這個定位,就要說到微博強於其他社交媒體的地方。由於微博起步較早,已經積累了一大批用戶,同時積累了一大批的名人、媒體、組織,而積累的名人、媒體、組織,成了未來微博手中非常重要的資源,加之微博強大的及時性和廣泛的宣傳性,這是其他社交媒體短期內無法達到和實現的。
同時,隨著移動端的興起,用戶攝取資訊的方式在逐漸擴大,用戶有了個性化資訊的需求,通過個性化定製資訊,成了未來新聞媒體的發展方向,而目前的新聞門戶也好,主打個性化資訊定製的新興媒體也好,在及時性和廣泛的關註上,還受制於平臺的限制,而這恰恰是微博在這方面比較強的地方。
在人人都說新媒體的當下,微博藉助自己的平臺和優勢,將人人都說新媒體,正引導為人人都是新媒體,將其及時性和傳播的廣泛性,進一步加強,同時藉助各自的關注,從而實現真正的資訊的個性定製化。同時,並沒有顛覆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反而藉助微博的平臺,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和對微博的支持,傳統媒體的支持,從而促進了微博資訊的及時性和內容的廣泛性,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在搭建了個性化資訊定製平臺後,以資訊為主,輔助接入支付、遊戲、購物等領域,搭建個性化資訊定製服務平臺,即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和強項,又符合用戶的需求。
微博Slogan的從「隨時隨地分享微博」,更改為「隨時隨地發現微博」,也從側面驗證了微博未來以資訊為主的定位。而反觀前一兩年微博活躍用戶的下降,不正是不注重資訊而太關注其他的方向,而導致的。經過了這樣一次,微博算是回到了最初的道路上,而且又有了清晰的認識,相信未來會更好的。
本文為作者時鳳衛投稿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並附帶本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