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為新時代新媒體的微博,以網際網路為依託,深刻地改變了傳統媒體運作的方式。中國網際網路微博發展日趨成熟,以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為代表的一批網絡微博成就了新時期的網際網路媒介傳播平臺和輿論平臺。微博強化了新聞傳播過程中的互動性,使得新聞受眾可以參與到整個傳播的內容甚至過程當中去,更多的社會基層受眾或者社會精英爭相成為微博平臺上的自媒體,強化了對消息源的嗅探,強化了對消息內容的甄別,強化了消息傳播的效果。
一、作為新媒體的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簡稱,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件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
作為Web3.0時代的新生產物,並不同於SNS社交網絡地,微博不依賴現實社會中人際關係建立起來的網際網路表達體系:在網際網路層面,微博大大拓寬了人們的交流範圍和視野範圍,同時增強了意見與資訊傳播的速度、廣度、深度;在民主社會角度而言,微博使得普通民眾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話語權,公民「言論自由」的政治權力得到了更好的利用途徑。微博在中國網際網路的出現,給予了較常人更為依賴網際網路媒介的組織和個人一個極好的交流、發言平臺。《商業價值》雜誌總經理萬寧先生在一次座談中感慨地說到,微博的出現使得網際網路行業正在歷經著一次經營模式的深刻轉變,從前對一個網站的策劃、建設、管理、上線一系列投資僅僅需要數百萬元,但在如今,對於Web3.0時代微博的管理投入仿佛是看不到止境的。正如萬先生所言,在微博中,限制一條言論的花費比想要促進一條言論傳播的花費更大;另一方面,由於微博提供了這樣一個迅捷的交流平臺,便可以使政策傳遞和商業營銷的過程享受更低成本的待遇。總而言之,微博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社會的話語結構和網際網路受眾的生活方式。
以網際網路為依託的微博,似乎質疑著我們對於網際網路的「虛擬性」這一概念。翻看微博每日熱點話題,無不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大到國家的內政外交,小到個人的柴米油鹽,筆者認為這是網際網路與現實社會核心思想與利益趨同的一種表現,也是Web2.0時代網際網路世界的重要轉型和Web3.0時代網際網路世界可以預見的主旋律。西方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在一段對於未來社會傳播形式的暢想中寫道「為什麼不可以把世界意識聯入一臺世界電腦呢?憑藉電腦,從邏輯上說,我們可以……求得一種與柏格森預見的集體無意識相似的、不可分割的宇宙無意識……這種狀況可以把人類大家庭結為一體,開創永恆的和諧與和平。」 而微博的出現,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麥克盧漢的這種設想。本文將以中國著名的「新浪微博」為例,對微博平臺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傳播特點進行淺析,探究微博在當今時代不可被取代的重要意義。
二、新浪微博簡介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網推出的微博服務,於2009年8月14日開始內測,目前是中國用戶數最多的微博產品,公眾名人用戶眾多是新浪微博的一大特色,目前基本已經覆蓋大部分知名文體明星、企業高管、媒體人士。
目前用戶可以通過網頁、WAP網,手機簡訊彩信、手機客戶端、MSN綁定等多種方式更新自己的微博。每條微博字數限制為140字,提供插入單張圖片、視頻地址、音樂功能。
三、傳播特點探索——以新浪微博為例
緊隨時事
由於具有快捷的信息發布途經和簡單的分享模式,微博成為了發布時事新聞,關注社會動態,討論社會突發事件必不可少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將他們在生活中經歷的新聞事件發布在微博上,並邀請好友一同分享討論。雖然普通民眾對於新聞原理的理解不像專業新聞工作者那樣專業和敏感,甚至有些事情有失新聞價值,但是這種分享的方式不會被專業領域所挾制。於是更多的普通民眾成為了新聞的第一見證者和第一目擊者。
也許正是這種特性的吸引,使得許多傳統媒體行業紛紛入駐新浪微博。傳統媒體有更加專業的消息源和新聞撰寫者,所以由他們的官方微博發布的新聞更加具有真實性和可讀性,其內容非常具有時效性,廣泛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公益各個領域,吸引著現實社會中不同領域的微博使用者,並受到廣泛歡迎。微博新聞刷新了時事新聞發布和傳播的速度紀錄,其140字符的篇幅也使得公眾對於突發事件更容易理解,更傾向於關注,甚至微博上熱點問題的報導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傳統報刊雜誌的頭版頭條。
2010年11月16日,名為「中國新聞周刊」 的新浪微博認證用戶發布了一則微博稱:美國東部時間15日中午12時30分(北京時間16日凌晨1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發布一個「震驚全人類」的爆炸性新聞。此微博立即即引發網友熱議與轉載,僅一小時便積累了上萬次的轉載量。這種新聞傳播的途徑,速度,與短時內覆蓋面是任何紙媒和傳統新聞通訊所無法企及的,鮮明地展現了新浪微博作為新聞發布平臺的強大優勢。
然而具有諸多優勢的新浪微博也沒有能避免新聞「克裡空」的弊病。馬克思說:人民的信任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沒有這種條件,報刊就會完全萎靡不振。作為新聞媒體之一的微博更是適用於這樣的準則。由於微博用戶眾多,許多消息來源無從考證,加之用戶對新浪微博的信任導致新聞轉載數量龐大,造成了假新聞的出現。新浪微博在2010年11月和12月分別傳出了「金庸先生逝世」和「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逝世」的假新聞,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由於網友紛紛轉載這些新聞,導致了消息來源無從考證,最後在新浪微博官方介入下,這兩條消息被從微博平臺中刪除。而在這方面,新浪微博設立了「不實信息曝光專區」,意在「提示各位網友在發布信息時要更加審慎負責,以免對其他網友造成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