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是個急性子的人,心中有點事情還會有些焦慮,以往的工作經歷讓我更是一個以結果為導向的人。最初開始學習拼布時,不免有些急躁,但是在不斷地學習和體會拼布的過程中,我逐漸覺得拼布就是一種修煉——可以磨練自己的急性子和不斷堅持的意志,與此同時也學會了去享受過程。這反而帶給了我更多的安寧和平靜。」
聽張菁講述她對拼布的感受,腦中緩緩映出一句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種鬧中取靜感輕輕爬上心頭。拼布的內在世界是豐富多彩、變幻多姿的,是一個任想像力和創作力馳騁的領域,可以無限張揚甚至瘋狂。但做拼布的過程卻是漫長而幽靜的,有時候還會有點磨人,一針一線裡不僅包含漫長的耐心,還要精準、正確,要有在重複中探尋更多可能的熱情。一內一外,一熱一冷,可不正是一種修煉。
遇見拼布
繁忙的現代生活往往會壓抑我們心中那份初始的小美好,但它就潛伏在我們心底的某個角落裡,等待一次遇見,然後璀璨。像很多人一樣,張菁也是因為童年伊始的手作記憶,讓她在走過許多生活的勞苦過後,找到了心靈棲息的港灣。
「我小時候生活在那個物資十分匱乏的新疆,可是我有一個非常聰明、手巧的媽媽,鉤、編、織、做衣服樣樣在行,總是能想辦法把我打扮的漂亮出眾。所以從小受媽媽的影響,我也喜歡動手剪剪畫畫、縫縫補補。可是後來學習的壓力和工作的壓力,尤其是一個人在上海打拼的辛苦,竟然慢慢讓我遺忘了自己的心中所好。直到十幾年後終於可以有能力辭職歸家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汀君老師的拼布興趣課程,抱著體驗一下的心態參與進去,沒想到它不但讓我重拾了童年的愛好,更是讓我對拼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汀君老師的指導下,一塊塊不起眼的小碎布被一針一線組合起來,經過疏縫、壓線、滾邊後,做成的第一件成品拿在手中的感覺簡直融化了我的心。當時我就深刻地理解了拼布是一種溫暖的藝術。」
作品名稱:《福》
創作手記:
針針密,細細縫;作於手,用於心;一家親,萬般福,福佑家人,團團圓圓!
這副作品原本只是我拼布中級的作業,是在汀君老師的鼓勵下第一次參賽的,結果能得到工藝製作獎,是對我一次非常大的鼓勵!
「尤其是自從開始和金媛善老師學習以來,她不單單傳授我們拼布的技能,還教授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鼓勵我們堅持不懈地做好拼布、用作品說話;讓我們用心和眼睛去看那些優秀的作品而不是照相機;懂得尊重別人的作品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告訴我們要不斷發現身邊美好的事物和色彩,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拼布中去……總之她的言傳身教將伴隨我今後的拼布之路。」
在拼布裡乘風破浪
入了拼布的門,就像進入了一個廣闊的世界,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握在這些捏著針線的人手中。而無論是尚靜還是尚動,都能在拼布中找到一席之地。
「我不是一個喜歡循規蹈矩的人,我喜歡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那麼拼布的多樣性特點就極大地滿足了我——豐富的材料種類、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工藝融合……充滿了變化和挑戰。」
張菁在描述她對拼布的熱愛的時候,讓人有一種強烈的她在拼布中如魚得水、盡情揮灑的感覺。這些在她的作品中有充分體現,她喜歡嘗試不同的組合,技藝的、材料的、色彩的……但看似嘗試,實則有著內在的邏輯和用意。
作品名稱:《疊》
創作手記:
疊,疊色彩,疊布頭,疊傳統,疊友情,疊出心意,疊得美好……這幅作品參考了貴州苗族堆繡技法、金媛善老師的折花技法,以及民間折布靠墊技法,結合羌繡色彩,採用最樸素的素色全棉布料通過拼接、貼布、摺疊、布條編織等手法製作完成。將中國民間傳統的多種技藝和民族傳統色彩合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副色彩鮮明的作品。
《拼布日課》,獲得2018年中國(北京)國際拼布邀請賽壁飾類銅獎。
「這副作品貫穿了我整個拼布高級課程的始末,每月一副。從設計到配料到製作,每一副都用不同的工藝和技巧,讓拼布真正成了我每日必修的功課,讓生活充滿了樂趣和挑戰!」
這種快樂的創作狀態非常具有感染力,容易讓人覺得,張菁提到的「修煉」可不只是一種修煉,這明明還是一種享受!
深挖傳統布料和工藝
不過,美麗的作品背後,往往是觀者難以看見的付出和努力。在布料和工藝方面,張菁有著明確的追求和方向。
「我不迷信進口的工具和面料輔料,不斷地挖掘好用的國產工具和材料,並推薦給同窗好友。同時我酷愛國內傳統的手工面料,尤其是不同地區的手織土布、手工印染布料,其質樸古舊的色澤和紋理深深的吸引著我……」
於是,張菁囤了一批又一批的布料。這讓布料愛好者看起來格外賞心悅目。
囤布之外,在工藝方面,張菁也孜孜不倦、樂此不疲。
「我還喜歡嘗試各種不同的手工藝。每次旅行時都會去參觀、拜訪當地的手工藝作坊,並親自去體驗學習,這樣就給了我在做拼布設計時更多的靈感,能將不同材料的技藝運用到拼布上面來呈現不同的效果,產生跨界之美。」
拜訪新疆喀什英吉沙縣維吾爾族木戳印花傳人吾吉阿西木
經過一系列的參訪學習,張菁的拼布作品風格愈加多元豐富起來。不同配色、不同類型、不同年代的布料混搭出不同的韻味,不同工藝、不同技巧、不同手法的配合呈現出不同的情致,張菁樂在其中。
相同的布料配色,通過不同的組合和拼接呈現出不同的效果,最終產生不同的作品。
張菁說:「如果布料的色彩滿足不了我的需求時,我就自己染布。」風風火火的她就這樣在拼布裡一路風馳電掣,拼出了自己想要的色彩。
作品名稱:《樸華大地》
創作手記:
用真絲綃植物染色、純手工縫製而成。絲絲縷縷經過靛藍和紅茶的浸潤,簡單的色
彩交織出樸實無華的大地,表達它無盡的愛。
作品名稱:《蒼穹》
創作手記:
我喜歡藍色,天空的藍色。我喜歡仰望天空,浩瀚的蒼穹,可以包容一切,讓
所有不快變得渺小,留下的是一片寧靜和欣怡。
作品名稱:《喵言咪語》
張菁入選2019上海百名市民手工藝達人
創作手記:
採用上世紀純手工染色織造的土布布頭,借鑑立體摺紙的原理,結合現代拼布中拼接、貼布、卷針等多種製作手法完成,形象立體地展現出兩隻可愛的布藝貓咪一起嬉戲玩耍的情景。雖為布藝作品,但每隻貓不論是臉部、頭部還是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表現出凹凸有致、有稜有角的肌肉感,不同於傳統布藝玩偶的效果。另外採用土布零頭布,也是我尊重民藝和支持環保理念的一種表達方式。
作品名稱:《莊生曉夢》
獲2020「川水杯」第四屆中國(北京)拼布大賽最佳設計獎
製作時間:2020年
創作手記:
莊周夢蝶蝶蹁躚,心是蓮花處處開。多年來的拼布生活,既讓我體會了一針一線的樂趣,又讓我的心境變得非常安寧自在。借用這幅作品來表達我對拼布的感受,也表達我對因為拼布結識的良師益友的感激,以此共勉!
作品利用最傳統的江南手織土布的紋理和圖案,用最簡單的拼接工藝,表現出抽象的蝶與花的形象和關係,隨心隨意,自由自在!
這幅作品比較特別,是張菁送給父母的禮物。時值疫情期間,愛與美、陪伴與溫暖同在,大概是抵禦嚴峻的外在環境和療愈身心的絕佳之作了。
「這幅全部用江南土布完成的《祖母花園》拼布被,是我送給爸媽的金婚紀念禮物。當時剛好是疫情隔離在家期間,有了這幅作品,總算是讓他們在『花園』裡過了個紀念日!」
在愛與分享中快樂前行
「自從開始拼布的生活,一路走來,不僅有恩師的諄諄教導和鼓勵,還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有同學也有學生,她們讓我懂得了分享的意義以及付出與獲得的關係,我們在互相幫助下共同成長,一起享受創作的喜悅和快樂!」
「翻譯」過來就是,與好友一起做共同喜歡的事,一起「修煉」。
作品名稱:《一齣好戲》
張菁與拼布好友華正茂(右)、鬱煜(左)一同完成,獲「川水杯」第四屆中國(北京)拼布大賽最佳藝術表現獎
製作時間:2020
創作手記:
歷史是個大戲臺,你方唱罷我登場。你是你的主角,你是他的配角。你在燈光下,你也在幕布後。
這幅作品融合了絲、棉、麻多種材料,採用了薯莨染、靛藍染、礦物染和現代印染手法,通過拼貼壓繡等多種工藝製作,使每個元素在自己的部分都是主體,而在整個作品裡,都是構成主體不可或缺的部分,與「戲」之主角、配角形成對比呼應。作品中,同一圖形,用了彩色和陰影色兩個配色方式來呈現,由此契合「戲」之臺前、幕後這一主題內容。
在人生的長河中,於人於己的角色都在轉圜之中,我是歷史一塵埃,我又是我的全世界,活出自己的精彩,為自己奉上一齣好戲。
「圖為我們一起為『快樂如初』手工團成員合作製作的50歲生日禮物。並且我們計劃每一位成員都會在她50歲生日那天收到大家為她合作的生日禮物,我們要長長久久地一起快樂下去!」
快樂會傳遞,在快樂中修煉,想必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尤其是身邊諸多良師益友相伴,一邊是釋放創造力的作品,一邊是美好的人與事,愛與分享並行,喜悅自在。張菁的「修煉」,實在是一種會感染人的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