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廣州女孩張菁與瑞典姑娘安娜聯手翻譯英文版《射鵰英雄傳》

2020-12-16 上遊新聞


張菁。

說起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很多中國讀者可能已經知道了譯者安娜,正是這位瑞典姑娘的執著,推動了「射鵰」英譯本的誕生。今年2月份,由安娜翻譯的該書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上市,至今已連印七次。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安娜還有另一個合作夥伴—— 香港長大、畢業於倫敦大學藝術史系的80後廣州女孩張菁,後者則是將於明年上市的《射鵰英雄傳》第二卷的翻譯者。

張菁,也屬資深「金庸迷」一枚。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談起整整兩年的翻譯之旅,她認為辛苦和滿足各佔一半,「譯者就像紅娘,把作者和讀者這兩個有緣人牽在一起。我的工作,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小說的魅力。」

學太極以更好翻譯金庸招式

在讀者看來,如何將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招式,諸如「九陰白骨爪」、「蛤蟆功」翻譯成英文,是對譯者的一大挑戰。但在張菁看來,這些金庸自創的「專有名詞」不是最困難的,「這些名字雖然奇怪,但我們還是能從字面上去了解它的大概意思。最頭疼的是如何讓外國人領悟到武俠小說中的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

張菁強調,最重要的是讓外國讀者領略到《射鵰英雄傳》的武俠精神所在,她認為翻譯文學、故事類型的作品並不是將每個字或者詞簡單換成另外的語言就可以,「作者、譯者和讀者都是人而不是機器,翻譯有時是更多將背後的文化、感情、故事在特定的語言中尋找相類似的感覺,所以並不都是作字面上的對應——比如『江南七怪』英語翻譯為『Seven Freaks of the South』。之所以有這樣的更改,是因為這裡的江南並不是英語裡面熟悉的『地理』,但南方是全人類都有的概念。」

為了能在翻譯中體現出金庸小說中武打場面的真實感,張菁一年前報名參加了一個太極班:「有時候我們看小說體會那些動作是一回事,但真正翻譯描述那些場面還是會感到吃力,因為你沒有切身體會過。所以我想到學打太極,真的學習一些功夫動作,去熟悉招式的順序。這會對翻譯有所幫助。」

用莎士比亞式古英語突出年代感

功夫招式之外,金庸小說中的修辭、語法、句式,也都對翻譯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比如漢語幾個字就能把一個動作或是招數寫完,但譯成英語可能就會需要一長段句子;再有,金庸的小說都是半白半文的形式,這樣在翻譯時就不能完全按照現在的英語形式。最終,我們參考莎士比亞的那種『古英語』的文風和句型,儘可能地讓讀者感受到故事是發生在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時代裡。」

句式之外,在張菁看來,翻譯戲曲唱本和小說有著明顯的區別,「戲曲要翻譯成『活』的文字,因為它是用來『聽』的,需要讓演員們讀出來有味道。小說最難的地方是體量,一部『射鵰』一百多萬字,它描寫了許多故事人物,前因後果都要顧及,每個細節的前後故事對角色塑造的影響很大,所以我所運用的是通過上文下理營造氛圍,把字的多層意思表達出來。」

曾為英國皇莎譯《竇娥冤》

這並不是張菁第一次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此前她還為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翻譯了《竇娥冤》。

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張菁開始了解金庸小說是從影視劇作品開始的,「最早看的是83版的《射鵰英雄傳》、94版的《倚天屠龍記》,之後就迷上了金庸小說。我是在香港長大的,那邊對於古文的普及沒有內地深入,對我來說普通話和文言文的寫作就已經算是一種翻譯了。但是我本人很喜歡中國古典文學,同時我對戲曲戲劇也很感興趣。我在英國留學期間看了6年的戲劇。」

也正是因為她深厚的中英文學功底,使得翻譯《射鵰英雄傳》的發起人安娜第一時間找到了她:「我和安娜已經認識十幾年了。她不僅是翻譯家還是一位文學經紀人,她對中國文學很感興趣,之前也翻譯過中國小說。她知道我很喜歡金庸的作品,所以找到我一起合作。」

按照分工,安娜譯第一、第三卷,張菁譯第二、第四卷。張菁在進行第二卷的編譯時也會參考第一卷譯者安娜的編譯風格,最大程度上與她的文風保持一致,「畢竟我們編譯的是同一個故事,基本上我和安娜每天都要就內容進行一些討論,因為她奠定了全文的基調,不能讓讀者在閱讀上感到陌生。」

譯者就像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紅娘」

張菁還感慨,其實在國外,中國文學作品甚至是亞洲文學的翻譯作品少之又少,「國外出版社中能看懂漢語的編輯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如果想要把我國的優秀作品傳播出去,第一步就是要讓編輯拿到可以讀懂的樣本,不然就算你的作品再精彩也只能是空說而已。」她希望通過英文版的《射鵰英雄傳》能讓更多的中國文學作品被世界所熟知。

而她的心願也已逐漸達成:今年2月份出版的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上市兩個多月以來已連續加印七次,並被《泰晤士報》《經濟學人》《衛報》等世界性媒體所關注報導。

《射鵰英雄傳》預計共四卷,計劃每年推出一卷,此外出版社還計劃出版英文版《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不過,張菁是否會參與這兩本書的翻譯工作,目前尚未確定,「翻譯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我很熱愛這份工作。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其實就像『紅娘』——作者在一端,讀者在另外一端,我們用各種方式嘗試為兩者牽紅線,將兩個『有緣人』牽到一起。」

(原標題:80後廣州女孩張菁與瑞典姑娘安娜聯手翻譯英文版《射鵰英雄傳》 英譯「射鵰」為金庸與西方讀者當「紅娘」)


相關焦點

  • 80後女孩張菁與瑞典姑娘安娜聯手翻譯英文版《射鵰英雄傳》
    說起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很多中國讀者可能已經知道了譯者安娜,正是這位瑞典姑娘的執著,推動了「射鵰」英譯本的誕生。今年2月份,由安娜翻譯的該書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上市,至今已連印七次。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安娜還有另一個合作夥伴—— 香港長大、畢業於倫敦大學藝術史系的80後廣州女孩張菁,後者則是將於明年上市的《射鵰英雄傳》第二卷的翻譯者。   張菁,也屬資深「金庸迷」一枚。
  • 80後女孩與瑞典姑娘聯手翻譯英文版《射鵰》
    張菁說起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很多中國讀者可能已經知道了譯者安娜,正是這位瑞典姑娘的執著,推動了「射鵰」英譯本的誕生。今年2月份,由安娜翻譯的該書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上市,至今已連印七次。
  • 午間星聞|聯手翻譯《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的中國女孩是個80後;央視...
    聯手翻譯《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的中國女孩是個80後說起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很多中國讀者可能已經知道了譯者安娜,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安娜還有另一個合作夥伴—— 香港長大、畢業於倫敦大學藝術史系的80後廣州女孩張菁,後者則是將於明年上市的《射鵰英雄傳》第二卷的翻譯者。
  • 80後女孩與人聯手譯《射鵰》 學太極以更好翻譯招式
    80後女孩與人聯手譯《射鵰》 學太極以更好翻譯招式 原標題:   說起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很多中國讀者可能已經知道了譯者安娜,正是這位瑞典姑娘的執著,推動了「射鵰」英譯本的誕生。
  • 瑞典姑娘破解跨世紀難題,《射鵰英雄傳》出英文版,翻譯讓人吃驚
    資料圖:射鵰英雄傳  在中文世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射鵰英雄傳》終於正式的有了英文版,此前,因為這部最負盛名的中國武俠小說,難倒了翻譯家們,哪些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武功招式如何才能向英文讀者準確的傳達成為跨世紀的難題。
  • 廣州女孩告訴你
    近日,《射鵰英雄傳》在面世整整60年後,終於第一次正式推出英文版,而參與翻譯的其中一位是80後中國女孩張菁。別看張菁嬌小玲瓏如鄰家女孩般,可在她的翻譯下,金庸武俠世界的刀光劍影、恩怨情仇,也在英文世界裡盡情展現。齊肩短髮,潮流眼鏡,一身運動裝,張菁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青春無敵。「從小我就是金庸迷,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機會翻譯金庸的作品,所以兩年前收到邀請,我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 瑞典姑娘將《射鵰英雄傳》譯成英文出版 用了將近6年時間
    瑞典姑娘安娜·霍姆伍德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郝玉青。­  今年春節對她而言是一個充滿期待又略感緊張的節日,因為由她翻譯的中國經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定在春節期間面向全球正式出版發行。這也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 《射鵰英雄傳》英文版明年歐美上市:射鵰要怎麼翻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射鵰英雄傳》英文版明年歐美上市:射鵰要怎麼翻譯?          ▲將於2018年2月出版的英文版《射鵰英雄傳》第一卷《英雄誕生》(圖片來自亞馬遜網站)   《射鵰》首版60餘年後終於譯成英文   11月17日,美國Quartzy網站發表題為
  • 《射鵰英雄傳》第二卷譯者張菁: 希望英語讀者也讀到那種快感
    張菁翻譯第二卷時,不停讀郝玉青翻譯的第一卷,並參與第一卷修改討論。因為修改會影響後續翻譯,後文也會觸發前文微調。她們力求達成統一的翻譯風格,讓讀者看到同一種聲音和口氣。   漢譯英難,一般說來,由懂中國文學的翻譯家與持英語母語的漢學家合作完成對中國文學的翻譯,才最地道。翻譯《射鵰》這部在華人世界非常普及的作品,則更難。
  • 《射鵰英雄傳》首次被翻譯成英文,譯者竟是一位瑞典媽媽!
    瑞典姑娘安娜·霍姆伍德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郝玉青。   今年春節對她而言是一個充滿期待又略感緊張的節日,因為由她翻譯的中國經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定在春節期間面向全球正式出版發行。這也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 《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終於開賣:翻譯無敵
    據美國Quartzy網站報導稱,《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已經於2月22日正式在國外開賣,而這還只是開頭,因為整套下來一共有12卷陸續出版。這部在國內家喻戶曉的經典武俠小說,也引來不少老外的關注,而為了原汁原味的把《射鵰英雄傳》翻譯成英文版,該書的準備工作了做了差不多60餘年。
  • 《射鵰英雄傳》英譯者郝玉青:讀英文版的金庸也要有同樣的樂趣
    今年2月,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出版的《射鵰》三部曲英文版第一卷《英雄誕生》正式面向全球發行,英語讀者由此可以一睹金庸筆下俠義江湖的風採。5月31日-6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2018年故事驅動大會」上,《射鵰》英文版的重要推動者和譯者、來自瑞典的文學經紀人郝玉青(Anna Holmwood)在演講中介紹了《射鵰》英文版第一卷的翻譯出版歷程。
  • 專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譯者張菁:讓西方讀者過癮痛快
    張菁(Gigi Chang)十幾歲痴迷金庸的武俠小說時,大概沒有想到二十年後,她會將金庸武俠小說翻譯成英譯本推向歐美市場。1月24日,金庸的經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二卷《未竟之約》(A Bond Undone又譯作《被取消的誓約》)在英國出版,並開始全球發售,張菁是該卷譯者。
  • 《射鵰英雄傳》將出英文版!你知道怎麼翻譯嗎?
    這也是首次由歐美國家出版的金庸著作英文版——此前金庸小說的完整英譯本只有《雪山飛狐》、《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均是由香港的出版社出版的。此外,Maclehose Press還已買下「射鵰三部曲」的另外兩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版權,今後也將陸續翻譯出版。首卷譯者住到杭州尋找「古臨安」之感《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的首卷由郝玉青翻譯。
  • 《射鵰英雄傳》將出英文版 "江南七怪"這樣翻譯
    海外網12月4日電 「中國版《權力的遊戲》」「中國版《指環王》」……這是一些外國媒體對風靡華人世界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的形容。日前,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將在2018年推出英文版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 射鵰英雄傳出英文版 江南七怪、降龍十八掌這樣翻譯-射鵰英雄傳...
    原標題:射鵰英雄傳出英文版 江南七怪、降龍十八掌這樣翻譯  「中國版《權力的遊戲》」、「中國版《指環王》」……這是一些外國媒體對風靡華人世界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的形容。  日前,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將在2018年推出英文版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 《射鵰英雄傳》英文版來了!什麼最難譯?
    首卷譯者住到杭州尋找「古臨安」之感  《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的首卷由郝玉青翻譯。郝玉青有一個相當多元的國際化家庭背景:她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瑞典人,丈夫是中國臺灣人。郝玉青自小便熟練掌握英語和瑞典語。2005年第一次來到中國後,她很快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回英國後先後獲得牛津大學「當代中國研究」和倫敦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學位。
  • 《射鵰英雄傳》英譯本問世
    新華社倫敦2月22日電(記者張代蕾)中國知名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22日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出版。這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22日,英文版《射鵰英雄傳》(右)在倫敦書店出售。(新華社記者張代蕾攝) 英國最大連鎖書店沃特斯通在其網站上這樣介紹這本書:「如果你喜歡《魔戒》,那一定不要錯過《英雄誕生》……跟著郭靖和黃蓉踏上探險之路,看他們墜入愛河,和他們一起經歷各種戰爭與打鬥。一部交織著中國功夫、歷史和愛情的小說,保證讓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 金庸經典《射鵰英雄傳》將出英文版 「九陰白骨爪」如何翻譯?
    首卷譯者住到杭州尋找「古臨安」之感《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的首卷由郝玉青翻譯。郝玉青有一個相當多元的國際化家庭背景:她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瑞典人,丈夫是中國臺灣人。郝玉青自小便熟練掌握英語和瑞典語。
  • 郝玉青:將《射鵰英雄傳》引入西方世界的瑞典姑娘
    新華社倫敦2月22日電(天下人物)郝玉青:將《射鵰英雄傳》引入西方世界的瑞典姑娘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瑞典姑娘安娜·霍姆伍德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郝玉青。  今年春節對她而言是一個充滿期待又略感緊張的節日,因為由她翻譯的中國經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定在春節期間面向全球正式出版發行。這也是該書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小標題)六年成一書  郝玉青翻譯的《射鵰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22日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