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
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
載人深潛精神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聽「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葉聰、主航員張偉,講述萬米深潛背後的故事。
世界唯一 超強的深海到達和作業能力
上岸之後,團隊把「奮鬥者」號潛水器重新拆卸,把每一個經歷過海試的部件都做了一次詳細的檢查,類似於對「奮鬥者」號進行了一次「體檢」。「體檢」結果表明,完成海試的「奮鬥者」號技術狀態一切正常。
葉聰,曾擔任「蛟龍」號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被任命為「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奮鬥者」號目前是乘載人數最多、使用最頻繁、深度最大的潛水器。這樣的深海到達和作業能力是全世界唯一的。
如同幾千頭大象踩後背載人艙承受巨大水壓
2016年,作為國家「十三五」計劃中「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的核心任務,「奮鬥者」號立項,目標就是挑戰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難以企及的萬米深度。
海洋中深度大於6000米的海域被稱為「深淵」,只佔海洋總面積的1.2%,想要通過深海載人潛水器抵達那裡,首先要打造足以對抗深海高壓的鎧甲。
「奮鬥者」號需要承載的水壓是112兆帕,通俗來講,相當於每平方米的面積承受著11000多噸的重量,或者是幾千頭大象踩在一個人的後背上,如此巨大的壓力,無比考驗深潛器的抗壓能力。
經過多年上千次的優化測試,「奮鬥者」號選擇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全新高強高韌鈦合金作為外殼的材料。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最關鍵的載人艙,從選材到安裝各個環節,我陪著跑了全國各個地方。設計圖紙完成以後,從瀋陽拿到材料,去陝西做軋板,到四川加工,到江蘇成型,到河南焊接,最後到海南做試驗,再回到無錫安裝。安裝的時候,一兩毫米的差距我們調整了半個月,球殼被吊上來吊下去,不斷調整、不斷優化,讓測量結果達到我們圖紙的要求。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