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兒童節,家長孩子都沉浸在節日歡樂中。但要問媽媽們最發愁的事,恐怕就是孩子吃飯問題了吧!
就羨慕別人家的娃吃飯很香,個子體重長的快。自己家這個,就是不好好吃飯,個子比同齡的矮,運動、語音表達能力好像也差一點,每次體檢都是中下水平。
專家說:沒有天生不愛吃飯的娃,「小吃貨」都是慢慢培養起來的。看看下面這些「坑」你是不是都踩過。
孩子愛吃啥,就天天給孩子做這個,雞蛋羹每天都是,天天都是麵條稀飯。就連寶寶的小碗都是固定不變。長期不變地吃某一種食物,就算打人,也會抗議!更何況小孩,會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減少飯量。
這類食品可口,能減緩飢餓感,必然會影響食慾。不僅使孩子正餐食量減少,還容易導致孩子便秘、痔瘡。大便時,不光疼,還會流血。小小年紀要是被痔瘡纏身,今後的漫漫人生路,可怎麼過?讓寶寶們懷疑人生呀!
它們含大量的糖,吃多了,就會因攝入能量太多而產生飽腹感;還易養成偏食、挑食的習慣。減少了對其他營養素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入,會導致兒童營養缺乏、發育障礙。同時,糖留在口中,會影響孩子身體對鈣的吸收,會使牙齒缺鈣,造成齲齒;影響骨骼發育,身高勢必會受到影響。
現在小編很不滿意自己的個子,難道都是因為當初零食吃的。嗚嗚嗚,悔不該當初呀!
飲料的品種琳琅滿目,對兒童有天生的吸引力。記得我家大寶小時候,看到櫃檯的飲料,分分鐘都走不動了。不買不走,不喝光不罷休。每次出去聚餐,直接飲料先喝飽,幾乎不吃飯。
飲料的缺點起碼有三:
其實,兒童最好最好的飲品就是白開水。
孩子吃的太慢,喂!孩子吃得到處都是,喂!覺得孩子沒吃飽,喂!孩子玩玩具的時候,餵!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喂!趁寶寶不注意,趕緊喂!
把飢餓的感覺還給寶寶吧!「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體驗過」餓「的滋味,才會愛上吃飽的感覺。由寶寶自己掌握吃飯的節奏,感受吃飯的樂趣!
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家長的耐心和堅持分不開的,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在食物的味道上多研究,多換換口味。在食物的造型上,也可以花花心思,比如說把飯菜擺成各種可愛的造型、漂亮的餐盤都會吸引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對吃飯更有新鮮感。全家人一起共進晚餐,其樂融融的氣氛,更增加孩子的食慾,增加吃飯的「儀式感」。
「言傳不如身教」,孩子模仿能力極強,家長飲食習慣不健康,自然會影響孩子。零食應儘量不給,以免影響孩子吃正餐。帶孩子外出時,看見飲品店繞開走,不給孩子接觸的機會。
儘早訓練寶寶自己吃飯,即使剛開始弄得滿身都是,也不要責怪,不要催促、不要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一種負擔。做到正餐定時給,過時不候,堅決不追著喂。給孩子適量的飯菜,家人吃完時要同時收走孩子的食物,無論吃完與否,不再給任何零食。
態度堅定,明確告訴寶寶,午飯不吃的話,就要等下一頓飯時才能吃了,即使餓了也沒有食物給。這是不是後媽呀?你又心軟了吧!
全家人要統一口徑,一致對付這個「飯渣」」。不要媽媽堅持了一周沒給零食,周末,爸爸帶出去,零食吃個夠,飲料喝了個夠。然後自主吃飯的習慣,一朝又被打到解放前。
「愛吃的人才會熱愛生活!」這一生,唯美食不可辜負!寶寶,你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