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數:約1620
閱讀時長:約6分鐘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當下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優質的環境而整日打拼事業,卻很少有時間真正去陪伴孩子成長。
但孩子無論在身體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等方面都是離不開家長的,比如有的孩子老是背不下來課文,在學校也經常因此被老師批評,其實除了本身的理解問題以外,還與父母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關係。
對此,長期深耕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領域的李玫瑾教授提議,想要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只需在睡前做3件事,不僅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利於孩子的情商發展。
一、想增強孩子記憶力,家長睡前做好這3件事
1.睡前陪孩子玩遊戲
睡前1小時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階段之一,這時的記憶的內容不會受到後攝抑制的影響。
家長可以在睡前與孩子做一些親子間的益智遊戲,比如玩拼圖、跳棋、成語接龍等等。
睡前遊戲不僅能讓孩子徹底放鬆,還能在親子互動中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孩子在思考技巧的過程中也能鍛鍊記憶力。
2.睡前給孩子講故事
在孩子睡覺前如果時間還比較充裕的話,家長可以嘗試給孩子講一些詼諧有趣或發人深省的小故事。
故事的內容可依據年齡、性別等的不同去選擇,比如給女孩兒講童話故事,給男孩兒講英雄故事,給膽小的孩子講冒險故事等等。
當然這些故事最好通俗易懂、簡潔明了,能對孩子有所啟示,幫助孩子認識世界、理解人性。故事講完後如果孩子還有精力的話,可以讓孩子嘗試說說感受或者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複述。這樣一來,睡前故事不僅能舒緩孩子的情緒,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睡前與孩子閒談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日常生活中父母與孩子的良性交流越頻繁,孩子的大腦語言區域活動越強烈,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而睡前是父母與孩子閒談的最佳時段,因為這是家長與孩子最愜意的時候,孩子此刻也更能輕鬆自然地表達自我。
家長可以溫和地問問孩子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有哪些收穫,在幫助孩子回憶的過程中不僅能讓孩子釋放情緒、對情商培養大有裨益,還能有效鍛鍊孩子的記憶力。
總的來說,睡前親子間的這3件事對孩子的記憶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會「溝通」的孩子都有哪些優點呢?
二、會「溝通」的孩子都有哪些優點?
1.擅長耐心傾聽
哲人曾言,「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
會「溝通」的孩子雖然自己能說會道,但從不會在別人講話時打斷插話。
他們能夠擅長耐心傾聽他人說話,給予對方最大的尊重。
2.能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會溝通的孩子往往也善於換位思考,能考慮到別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立場上思考問題。
他們不常抱怨,而是會結合自身需求的同時,也顧全對方的苦衷與難處,綜合判斷之後再去尋求處理問題的最佳方式。
3.說話有幽默感
會溝通的孩子說話都帶點幽默感,甚至還很擅長自嘲。在與大家相處的輕鬆氛圍中,他們會應景地講笑話逗大家開始;而當自己做錯事或狼狽時,他們也會很大方地自嘲。
4.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會溝通的孩子,一般都比同齡人擁有更強的情緒管理能力,在他人面前不會輕易失態。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是愉悅還是悲傷,也能通過恰當的方式發洩和表達。
會「溝通」的孩子社交能力強,不管走到哪都很受歡迎,這與父母從小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總結:
在孩子從嬰幼兒時期到兒童時期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親子關係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因此家長在百忙之中也要抽空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與交流,每天利用睡前的一些時間通過陪孩子玩遊戲、給孩子講故事、與孩子閒談在無形中鍛鍊孩子的記憶能力、促進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能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
這種並非正規的刻意練習、又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進行的培育既容易被孩子接受,又能起到正向的作用,家長何樂而不為呢?
今日話題互動:您在孩子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嗎?孩子因此有什麼收穫?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微爸爸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