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朱熹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合稱為「四書」,使《論語》一書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論語》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元代延佑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制度之前,《論語》一直都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一、《論語》中的儒家智慧,讀懂了竟受益匪淺
1.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出自《論語·裡仁》。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也就是說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2.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譯文】馬棚失火燒掉了。孔子退朝回來,說:「傷人了嗎?」不問馬的情況怎麼樣。
3.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
不懂天命,就無法做君子;不懂禮儀,就無法立足於社會。
二、可成大事的男寶寶名
《論語》中有很多的講到一些倫理思想與道德修養的,很多的人觀點都非常的有道理,而且也促進人的修養,父母們採用論語中的字眼來取名,非常的好聽有寓意。
1. 務本
出自《論語》:「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2. 立行
出自《論語》:「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解釋:「立行」的本義是指行為舉動;建德修行。正所謂,立說立行,說到做到,是為人的本分,也是對工作的要求,具體說有「九個字」,即:要謙虛,比不足,善補過。小小的名字裡,大大的智慧。
「立行」這個名字也符合易經裡的智慧,人只有謙虛才能吉利吉祥。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具有了謙虛謹慎的態度,就會有好的人緣,就會不受人侮,就會使人進步;具有了謙虛謹慎的態度,才不會得意忘形,才不會狂氣十足,才不會傲慢無禮,才不會出口狂言,才不會心浮氣躁;具有了謙虛謹慎的態度,才能自覺做到慎言 慎行 慎事。如老子所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寓意男寶寶知錯能改,「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良好的心態。
3. 益之
出自《論語》: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釋義:季氏比周朝的公侯還要富有,而冉求還幫他搜刮來增加他的錢財。孔子說:「他不是我的學生了,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攻擊他吧!」
解釋:好處、增加、益處、富裕意指良師益友、榮華富貴、富甲一方。好處,有好處;增加,更加,同「溢」,水漫出來,富裕。用作人名意指富裕、才華橫溢;持之以恆、赤子之心意指持之以恆、善良溫婉。之字是一個助詞,相當於「的」的意思。用作人名意指善良、堅持、莫逆之交之義;取名「益之」,寓意著男寶寶能從細小的事中,能大有所益。
4. 安君
出自《論語》: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詳解:「安」在論語中是不貪圖舒適的意思,「君」是君子,君王之義。取名「安君」,寓意孩子道德品性高尚。結合原文的理解,「安君」還有安於內心,德才兼備,行事謹慎。寓意孩未來有大成,也有大為。
5. 朔
出自《論語》:「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解釋:「朔」字的讀音為shuò,是開口音,因此讀起來是比較響亮大氣的,給人一種非常霸氣的感覺。而且,該字的意思也比較大氣,指的是每月初一,也指北方,古代以北為上,所以從寓意上來講也很霸氣,用在名字中,可形容男孩會非常成功,受人敬仰。
更多可成大事的男寶寶名
盛德 惟君 重仁 亦彥 康裕 詩君 青松 之家 友信 亨光 濤浩 君攸 鴻漸 辰良 邦彥 文仲 學敏 騏驥 亞文 易明 霜華 松宸 相澤 皓安 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