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人性,鑽研貪婪

2020-12-20 墨家笑魚

大家好,從我發布自我介紹以外我就差不多兩個月沒更了,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歉意。

今天呢,我們就來討論這如深淵般的人性。下面我來歸類人性的主要特徵。

人性具有多樣性、隱蔽性、變化性三個特點:

社會在不斷發展,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背景、出身家庭、所受的教育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等等諸多因素,影響著人們心靈,很多因素已經在人們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工作、生活中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徵。

人的本性不是簡單的善或惡的問題。有的人說:人們是善良的。如果有人向你借100萬元錢,你說:我沒有,那麼你給他擔保吧,把你的所有財產和你的社會信譽,你肯做嗎?為什麼有的人,貸款時態度非常可愛,貸完款後,就不見了蹤影,過幾年後再宣布破產呢?為什麼有的人信貸業務非常講信譽,十幾年來,定期貸款到期還款。

按馬斯洛的理論,將人性分為層次,以什麼為標準呢?今年有了高檔家電以為物質滿足了,但是社會上又有人購買了高檔別墅,又有了個人轎車,你還滿足嗎?還是沒有滿足,所以滿足需要,沒有固定的標準,也是一個變量,不好把握。

所以,人的本性具有:多樣性、隱蔽性、變化性三個特點。

(一)多樣性

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經濟狀況的人本性表現也不一樣。

對魚的觀點不同,顯示了人的本性特點 在一節車廂裡,一個人抱著魚缸進來。德國人問:「這魚是什麼品種?在生物學上屬那一類別,什麼習性?」德國人愛思考和研究。日本人問:「能否引進我們日本?我們日本的氣溫、水質能不能生長。」日本國家資源貧乏,養成引進、開發應用資源的習慣。法國人問:「把魚賣給我吧,我養在客廳裡觀賞」法國人愛藝術欣賞。中國人問:「這個魚是紅燒吃好還是清蒸吃好?」中國人愛美食,世界有名。

數年後,德國人出版了一部經典著作,研究了它的基因,建立起整套的相關學科;日本人建立起大型的養殖場,迅速佔領了全球的銷售市場;法國人建立起了大型的遊樂觀賞水族館,吸引世界上的遊客;而中國人研究了關於這種魚的幾十種烹調做法。

所以,要掌握人的本性的多樣性,就要研究人的出生、工作生活及家庭社會環境,採取多樣化的管理方法,實施不同的管理策略,以求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二)變化性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數量和質量情況下,人的本性表現不一樣。

數量、質量不同,本性表現不同 有100元,你們兩個人中只能給一個人,這時可能相互之間要謙讓,如果是100萬,還謙讓嗎?如果是1000萬,還謙讓嗎?

生命攸關時暴露自私的本性 兩個人同時誤食一種毒藥,但只有一粒解藥,誰吃了誰活命,結果會怎麼樣?大家自己去想。

親情第一,是人的本性 一位母親手裡有兩個蘋果,三個孩子,一個是自己的孩子,一個是鄰居的孩子,一個是不認識的孩子,她把蘋果會給誰?

在生命攸關,在親情面前,在金錢面前人的本性表現是不一樣的,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人性變化管理策略也要隨之變化。

(三)隱蔽性

有的人失小而為了得大,失近期而為了長遠,失局部而為了全局,人們都有投入產出意識,沒有一個人想大投入少產出或不產出。

商人的本性是不掙你一次的錢,而掙你一生的錢。商人做生意,薄利多銷,提成回扣,熱情服務,客戶第一等,最終目的是什麼?賺取別人的錢,為了本系統、本部門的發展。精明的商人目標遠大,不只掙你一次的錢,而掙你一生的錢。一次暴利行為使客戶傷了心,就不會再消費你的產品;而通過薄利多銷,優質服務,一生都在消費你的產品。

有的人看起來很熱情,很豪爽,有的看起來很內向,其實這都是人的一種表現形式,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拋開現象看本質,記住一句話:他(她)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人的本性具有多樣性、變化性和隱蔽性,但有兩種情況除外,一是親情,二是高度信仰的人,可能不包括在內。

(四)親情和高度信仰的人有忘我的本性

在生命攸關的情況下,親情和高度信仰的人不包括在上述情況內。因為親情和高度的信仰可以戰勝一切。

為了親情可以失去生命 在美國一次地震,一位母親和她不足一歲的孩子被埋在廢墟下面。前幾天,母親靠用奶水維持著孩子的生命,在第六天時,沒有了奶水,母親咬破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血來維持孩子的生命,在第八天的時候,營救人員找到她們,母親已經死去,孩子還活著,這就是親情的力量。

很多高度信仰的人和親情強烈的人,為了信仰,為了親情可以犧牲一切。

總之,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不同的數量質量的情況下,人的本性是不一樣的。熟知了人的本性,知道了人的需要,知道了什麼層次的人,什麼時候會有什麼層次的需要,去滿足別人的需要,反過來就會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你關愛別人時,別人也會關愛你,這是大自然的。

十 人性在管理中的應用

人性的假設是管理學的基礎,如果不回答這個問題,管理學將失去基礎,管理工作會變得盲目,管理效果會大打折扣。關於人性研究,中西方都有經典的理論,菲德勒的「權變理論」、卡曼的「生命周期理論」在領導實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還有兩個人,一位是義大利的馬基雅維利,另一位是民國時期李宗吾,他們分別寫了一本書《君主論》和《厚黑學》。這些理論觀點對領導管理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它可以讓我們看清別人在想什麼,別人在做什麼,但是他們的思想觀點,受歷史背景的影響,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們描寫的現象至今還在當今社會上再現。要正面的看,也要反面的看,可正手操作,也可反手操作。

以上是我對人性的理解和認識,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人性,做好自己!!!

相關焦點

  • 人性的貪婪是罪魁禍首!
    而接下來小編講述的東西有可能你沒聽懂,因為這個時候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又有人按下了魔盒的開關,因為那一家子人按下了魔盒的開關庫裡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安妮,而下一次遭殃的將會是這次按下按鈕的這一家人,就這樣一次類推,隨後警察也是趕來把庫裡給帶走了,就這樣一個原本非常美好的家庭都是被安妮還有庫裡的人性貪婪給活生生的給拆散了,有的時候你的一次舉動一個小小的動作都是你心靈的寫照
  • 「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人性的選擇!
    股神巴菲特說過「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這句投資格言一直被支持者奉為經典。說白了就是人性,這東西一萬年都不會變,在股市體現得更淋漓盡致。「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這句話終究還是在琢磨市場,琢磨別人,琢磨交易時機,也就是擇時。我們不要誤解巴菲特意思,理解市場、尋找價值。貪婪和恐懼其實面對的是價值高估和價值低估兩個關鍵時間點。別人都恐懼的時候,股價往往都很便宜了;別人都貪婪的時候,股價往往都很貴了。老巴想表達的應該是這個,按這個來買賣股票,確實有擇時的嫌疑。
  • 超諷刺人性圖:圖2的女人不配做母親,人性的貪婪越來越醜陋
    說到人性,可以說這個東西真的是太難琢磨透了,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大腦,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想法,當然人性也是不同的,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張人性圖,超諷刺人性圖:圖2的女人不配做母親,人性的貪婪越來越醜陋
  • 「貪婪的人性,毛骨悚然」——北大包麗事件
    要這樣講的話只能說是貪婪害死了包麗。但包麗是自殺,她願意為自己的貪婪付出生命的代價嗎?這個難以令人相信的,所以,可能性還是不大。這樣的話就進入了死胡同,她貪圖什麼呢?她是真的被洗腦了,一個北大高材生,全國尖子生,一路走來被人膜拜,由被人不斷否定到不斷自我否定。形容自己是垃圾,說自己毫無價值,整天被別人叫做狗,她被奴役了。
  • 人性的貪婪:《連城訣》更像是一部有感而發的社會問題劇
    這部劇與金庸其他武俠劇有不一樣的「氣質」,人物的善與惡、貪婪與節儉、刻毒與寬容、狡詐與質樸均能在現實生活中一一找到對應。《連城訣》更像是一部有感而發的社會問題劇,「武俠」不過是其包裝和外殼。(水笙)謝寧、(狄雲)郭晉安人性就是貪婪的,一個藏有巨額財富的武功秘籍,為了得到這部連城訣,人算計人,都是陰謀。
  • 如何做增長:利用人性的貪婪打破規則
    尤其是在當下,利用人性的貪婪打破規則,往往能獲得成功,這本質上是在給用戶創造1個無法拒絕的選擇。 1 打破規則4類玩法 3 心理解析:貪婪是打破規則的源動力 1、行為成癮過程 無論是系統Bug,還是「走私」貨幣,本質上都是平臺控制不嚴的客觀表現。 這是平臺在用戶選擇中有意創造的結果,平臺是無法通過正規渠道告訴用戶,快來我這裡薅羊毛,甚至官方聲明裡,這些行為都是明令禁止的。
  • 巴菲特: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成功的投資都反人性!
    巴菲特有句著名的炒股論調「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成功的投資都是反人性的」。作為一個小散,本人不敢苟同。 首先我們要看清我們和巴菲特的不同。巴菲特的資金量相當龐大,作為我們小散資金量相當於大海裡的一滴水。巴菲特是擁有一個龐大的團隊,而我們小散是單兵作戰。
  • 欠錢不還,善良的人永遠不會預知人性的貪婪
    別人在困難的時候幫了你,卻不知道感恩,沒有心存感激,只有貪婪無恥。所以,不要輕易去借給誰錢,因為善良的人永遠沒有辦法預知人性的貪婪與醜惡。
  • 為何「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這麼難
    進入股市大家經常聽到一句巴菲特的名言,叫做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但大家在拜服此句話的同時又感嘆自己做不到。於是更加的對巴菲特敬佩無比,驚為天人。許多人在不斷重複這句名言的同時,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別人恐懼,我恐懼,別人貪婪,我貪婪。為啥巴費特的這句至理名言,聽起來很有道理,很有啟迪意義。在實際的股市操作中,為何就那麼難?難道真是人性問題?我們穿越回2017年,3500點時,大家很恐懼,我該不該貪婪?
  • 灰猴:透過人性的貪婪欲望,山西大同與世界對話 文/王珉
    電影圍繞仿造的「古董罈子」,奸商打手,三教九流,碰撞展開如小說章節的內容演繹,鋪陳出貪婪的人性原罪。電影在去年的蒙特婁國際電影節獲得中國電影單元的一等獎,透過大同方言與世界對話,這是開放的山西與世界對話的姿態。從票房與口碑來看,《灰猴》雖然在暑期檔談不上大獲全勝,至少能和曾經的《瘋狂的石頭》《追兇者也》《人再囧途之泰囧》相媲美,樂死人不償命。
  • 原理:從股市賺錢的人都是懂人性的高手
    今天呢來跟大家討論一下股市與人性之間的關係。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呢,我們先講一講社會之中的一些現象吧。我們這個社會上呢很多企業家或者做生意的人都是善於利用人性的人。而且呢很多做大生意的人也是善於利用人性的人。比如說我們經常用的美團,它就是利用了很多人啊懶懶惰的心理。
  • 人怎一個貪婪了得
    是的,人性本惡,每個人都會有著無法滿足的私慾,或好或壞!遇到好的,便希望能夠更好,永遠都不會滿足,這是貪婪的人性,或說這是不斷向前的動力!很多時候機會只有那麼一次,錯過就是錯過,就像一個破碎的花瓶,不管再如何努力粘補,始終回不到初始的模樣!
  • 營銷心理學實例解讀人性貪婪:海景房營銷讓萬千中國大媽夢碎
    營銷From EMKT.com.cn心理學一直致力於從人性的角度找到銷售的突破口。人性的善良、單純、貪婪、無知等等都是營銷心理學尋找的突破點。本文將從最近大量曝光的「海景房」進行解讀:看看貪婪的人性對消費者到底能起到多大的影響和作用。
  • 讀解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
    著名投資大師巴菲特說過一句名言,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相信接觸投資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簡單,沒有太大的技術性可言!但你真的知道在金融交易裡,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子嗎?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其實都是別人恐懼的時候你只會更恐懼,而別人貪婪的時候你卻更貪婪。
  • 如何理解,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這是巴菲特60年投資成功最經典的理念之一。這句話,曾經我以為只適用在投資領域,後來我發現人生很多地方都透露著這句話背後理性力量。無他,是人性的本然所致。當跟幾個朋友聊天時說到了出行的事,他們的反應也是跟我一樣的恐懼心理。這是我一下子想到了巴菲特這句名言。原來這句話很多人都能講出道理,都能侃侃而談,但是做起來真的難如登天,這是人類數百萬年進化形成的恐懼保護機制。
  • 幣海百曉生:大咖炒幣所共有的特性 別人貪婪我恐懼 別人恐懼我貪婪
    這就是人性,高位時貪婪,低位時恐懼。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一般人能不能克服人性的弱點,我認為很難。16年在比特幣降到15000時,我就打算多買點,但心裡另外一個聲音悄悄告訴我,再等等可能還會跌,誰知道很快就衝到了18000,再就20000多了,到後來30000多心裡開始糾結,到底買還是不買?
  • 《動物世界》你該知道的人性和獸性,社會道德和叢林法則
    人是一種「高級動物」,人類用自身進化來的「人性」戰勝了「獸性」,所以造就了社會道德,但是叢林中的生存法則並沒有消失,只是被隱藏、壓制、掩蓋,並且成為人性中的「惡」永遠存在,但是獸性的存在又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它是道德之下的底層邏輯。
  • 話劇《截胡》爆笑開演,看他們如何在荒誕搞笑中揭開人性的底色
    欲望,從來都是人心中最難以控制的一部分;貪婪,也總是在抉擇時激發出人性的陰暗面。人與貪婪欲望抗衡的故事,大多令人糾結痛苦、飽受煎熬。當現實與謊言交織、當痛苦與喜劇碰撞,巨大的反差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由太樂(北京)戲劇文化公司傾力打造的荒誕喜劇《截胡》在北京二七劇場火爆上演。
  • 《神曲》中的罪·貪婪
    文學主題之貪婪《神曲》的核心主題是人類的罪及其救贖。貪吃、毒癮、酒癮等現在被視為心理問題,但丁卻將其歸於罪。今天我們認為自己沒有犯法就沒有犯罪,所以只要沒進監獄,我們就不是罪人。但是在《神曲》中,但丁認為上述情況不是身體的問題,也不是心理的問題,而是靈魂出了問題。
  • 貪婪是罪惡之源
    興航晨語一一   (6月3日、星期三)   不論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都對貪婪有過深刻的批判,各位哲人對貪婪有過深刻鞭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