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的孩子成績更優秀,從現在開始培養,一點都不晚

2020-09-18 紅家長

1.「公主病」、「王子病」,「巨嬰」,屢屢出現引反思

「只要你學習好,家裡什麼都不用管。」

「別玩那些沒用的,抓緊學習更重要。」

這是不少家庭中最常出現的兩句話。

但是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逃不過「公主病」、「王子病」,甚至是「巨嬰」的標籤。許多孩子上大學了都不會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還需要媽媽請保姆照顧孩子。

去年5月份,一則新聞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

上海市普陀區的樹德小學將做家務列入為家庭作業。

家務清單印在了學生作業本的首頁,不同的年級對應不同的家務項目,年級越高項目難度越大。

而在家務清單的後面還附有家務完成情況表,在孩子完成家務後,由家長進行評價。

談到設置家務清單的初衷,樹德小學的校長說道:

「現在很多家長只在學習方面對孩子要求比較高,但小朋友在家裡也需要一定的責任崗位。

孩子從小事做起、從小家做起,以後就會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裡承擔更多的義務,承擔更多的責任。」

那麼家長就要問了:「不愛做家務怎麼辦呢?」

2.家務活不是什麼學習任務,「玩」中學,孩子樂此不疲

對於這個問題,紅家長家庭教育專家的建議與看法是這樣的。

看到說「不愛做家務,不愛收拾自己的房間」,我很想說,其實大家天生就不喜歡做家務。如果可以選擇舒舒服服躺在沙發上,可能很少有孩子選擇做家務吧。所以不需要孩子「愛做家務」,他能做就好。

家長們也不用特意要求孩子完成作業一樣完成家務,通過觀察,我發現從小玩家務長大的孩子,他才有可能會願意做家務。

為什麼我用玩兒這個詞?因為在小寶寶的眼裡,家務活不是什麼學習任務,也不是什麼辛苦的,勞作應該是一項很有趣的工作。

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吧,在寶寶小的時候我們在幹家務,他要過來玩水;我們包餃子,他要來揉面,或者把餃子餡兒皮亂捏;摘菜的時候,他就一定要過來幫忙……當然大部分情況下這些都是幫倒忙,可是當他很願意主動出手來參與家務活的時候,你是怎麼應對的呢?

其實我很早就已經意識到,做家務和參與家務對一個孩子的能力的培養自信的培養責任感的培養非常有益處。

3.家務,是孩子承擔家庭責任的第一步,也是鍛鍊孩子的好方式

說到家務,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教授馬蒂·羅斯曼(Marty Rossmann)研究發現:

從三四歲就開始學習做家務的孩子,在成人後,普遍能更順利地完成學業,獲得美好的家庭和人際關係;

反之,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離婚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都比做家務的孩子要高。

家務,是孩子承擔家庭責任的第一步。

從科學成長規律的角度來說,經常參與做家務的孩子,有較強的責任感,做事情的主動性也比較高,更容易體會到他人的感受,關愛到別人的情緒。

同時,做家務,還可以幫助孩子和父母建立起非學習的話題。這樣,孩子回到家,才像一個家,而不是換一個場所繼續學習。

家務是鍛鍊孩子特別好的方式。

別看它瑣碎,卻能實實在在地鍛鍊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如動手實踐的能力、獨立性、責任感,最重要的是,它能幫助孩子未來更好更獨立地生活。

做的是家務,過的卻是生活。

一個孩子,連最簡單的家務也不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值得父母憂心的。

懶惰的人在家庭中的表現,往往就是對家務活的排斥,想要破除孩子的懶惰,不妨先從家務開始。

房間亂了,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孩子想掃地,不要擔心他做不來;孩子端個碗,不要怕被摔碎;洗襪子也別怕他弄得一地是水,做得不好沒關係,這是養成習慣的開始。

千萬別因為一開始難,就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一些懶散跡象,請不要隨意給貼上「懶」的標籤。

懶是貶義詞,是消極的,父母說得多了,就會潛移默化地改變孩子對自己的認知,他會覺得自己真的就是這樣的人,最後會更加難以改變惡習。

父母儘量控制情緒,克制主動去幫助孩子的衝動,同時對孩子的勤奮行為加以鼓勵,孩子肯定能成長地更好。

相關焦點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現在的孩子是家裡的一塊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出於對孩子的疼愛,很多父母都不捨得讓孩子幹一點家務活,即使孩子強烈要求想幫忙做一些事情,可是父母往往都會把他們趕走,讓他們去學習或者玩手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只要學習好」已成為很多父母的共識。可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嗎?
  • 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嗎?
    出於疼愛,很多父母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家務活。媽媽們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可以了。,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名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表明:經常做家務的孩子,與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學習成績優秀的比例提高了27倍。美國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 三招教你培養孩子的家務能力,會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優秀
    文/阿凱媽媽在父母的心裡,孩子永遠都是小朋友,需要家長幫助和照顧。不忍心讓孩子受到一點點的勞累,所以把所有的家務活動都由自己承擔。其實培養孩子的家務能力,讓孩子適當地參加到家務勞動當中,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好處,會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會更加的優秀。
  • 孩子從3歲開始,就應該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概率高27倍?
    還列出了各種調查研究數據: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孩子做家務跟成績、就業、婚姻都掛鈎?家長們半信半疑。
  • 培養孩子獨立,從做家務開始
    從小就鍛鍊幹家務的孩子,社會和環境適應能力強,往往比不會幹家務活的孩子更懂得照顧自己和別人,這種人更受別人喜愛和歡迎。家務能讓培養孩子良好的協調能力,靈敏度、集中力,能讓孩子富有責任感和義務,能培養孩子獨立處事能力……;這些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是很重要的。
  • 培養孩子習慣-從做家務開始
    從小就鍛鍊幹家務的孩子,社會和環境適應能力強,往往比不會幹家務活的孩子更懂得照顧自己和別人,這種人更受別人喜愛和歡迎。家務能讓培養孩子良好的協調能力,靈敏度、集中力,能讓孩子富有責任感和義務,能培養孩子獨立處事能力……;這些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是很重要的。
  • 做家務的孩子成績更優秀!1~13歲孩子學做家務表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可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也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不僅如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更高。
  • 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異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異的比例僅為3.17%。
  • 愛做家務的娃更優秀?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讓未來變得更幸福
    文\悠悠編輯\悠悠有研究表明,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更幸福。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很重視孩子對於做家務這方面的培養。德國和美國會要求在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去做不同的家務。比如說9個月到24個月的寶寶,讓他們學會把紙尿布扔到垃圾桶。兩歲到4歲的寶寶學會自己去刷牙,收拾自己的玩具。4~6歲的寶寶是學會自己去收拾餐桌,自己疊衣服,穿鞋子等等。
  • 孩子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合適的年齡做適合的家務,他才會更優秀
    現在可以說家裡面的孩子是越來越嬌生慣養了,很多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不讓孩子幹任何家務。有一些家長甚至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們只需要把學習搞好就可以了,可是那些從來不做家務只專心學習的孩子,真的要比那些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優秀嗎?
  • 父母想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懂得利用做家務,讓孩子的人格更優秀
    閨蜜也很贊同我的觀點,但她也很無奈,因為這些孩子都是從小開始依賴以及父母慣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學習習慣,她和孩子就是爸爸也曾試著了解孩子能夠改正,可都沒有企業成功,後來就已經慢慢放棄了。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和女朋友一樣的煩惱。現在,一個家庭通常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從小就被全家人照顧得很好。
  • 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好?原來做家務還有這些好處,快讓孩子動起來吧
    導語:你家孩子在家做家務嗎?相信大多數家長的回答都是&34;。事實確實如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出現大量的掃地機器人,幫助人們分擔家務。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更願意請月嫂,找保姆,以至於現在的大人都很少整理家務,更不要說孩子了。但是不少家長不知道的一點就是:經常做家務對孩子有很大的好處哦。
  • 只要學習好,不做家務也行?堅持做這件事的孩子,成績普遍優秀
    有一天女兒過來跟她說:「媽媽,我最近學習比較忙,能不能暫時不做家務了?」她對女兒說:「不差這十幾二十分鐘,和大家一起收拾完再去忙學習。」洗碗很重要嗎?作者在書中這樣描述:任何照顧自己的生活技能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這些一起分工完成的家事代表家人同心協力、相互體貼的情感。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父母這樣教省心又省力
    後來了解到,男方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從小隻顧埋頭讀書,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廣州的985大學,他媽媽都是跟著來廣州的,反正家裡條件好,在廣州按揭個房是不成問題的,他媽怕他自己搞不定,讀大學期間連內衣內褲都拿回家洗。但這都不是問題,最致命的是,都結婚了,男方也不肯幫女方分擔哪怕一點點家務,而且男方家長還袒護他,認為家務應該是女方做,而且認為等有了孩子他就有了責任心,自然就會替女方分擔了。
  • 愛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但1歲多的寶寶就開始炒菜煲湯不合適吧?
    中國教育報有一個關於小學生做家務的調查,得出以下結果(如下圖)看來,適度讓孩子做家務確實會讓他們更優秀。端不動重重的鍋,我就喊鄰居大叔或阿婆幫忙。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如今回想起來我也沒覺得有多苦,反而感謝那些經歷讓我學會了自理的能力。其實,讓孩子做家務好處還挺多的。除了自理能力之外,對孩子的自信心、技能和家庭歸屬感都有幫助。
  • 不讓優秀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從變成優秀的父母開始
    總是聽到說誰家孩子有多優秀所優秀,其實想說的是每個孩子本質上都是很優秀的,但我們父母有沒有把孩子的優秀「激發」出來呢?現在就來看看那些優秀孩子的他們的父母都有哪些特質,好做到「查缺補漏」,也為自己的孩子保駕護航。
  • 為什麼一定要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說真的,我媽把我寵壞了,拖地洗碗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不用我操心,以至於成年以後,我就有很多毛病,比如襪子脫了亂丟,房間不喜歡整理,煮飯難吃…這還是表面上的,深層上去挖掘,就是因為小時候沒做家務,導致了我做事不認真,粗心大意,責任感不強….靠譜爸爸說這些,還真不是調侃,有充分的理論依據。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孩子從小做不做家務,對其學習成績影響巨大
    之前在網上刷到一個3歲小孩做飯的視頻,本以為又是讓孩子擺拍的視頻。但是看到孩子洗菜、剝蒜等熟練的手法,就知道這個孩子是真真做過家務的。也不禁感嘆現在能捨得孩子做飯的家長太少了,尤其是孩子還只有3歲。現在簡單的剝蒜、剝蔥等家務活孩子都會,從孩子的小臉上儼然能看到獨立和堅毅。反觀大部分的孩子,3歲時還不會自己穿鞋、穿衣服,就連吃飯都要家長餵才肯吃。
  • 神童13歲上大學20歲被勸退: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孩子有什麼區別
    老一輩的人,都是吃過苦頭來的,但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個孩子甚至4個老人圍著轉,再加上隔代親、隔代寵的緣故,老人自然會比較疼愛孫子、孫女。學習什麼時候都不晚,但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把握機會才行,否則錯過了就是無法再重來。倘若他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會落到被退學的地步,不會白白浪費這麼多年,他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天才少年」。
  • 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需要從做家務開始
    孩子不愛做家務怎麼辦?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乖巧懂事,但現實總會與自己的想法相反,很多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實在太懶,讓他做一點小事,都拖拖拉拉,讓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如何引導孩子主動愛上勞動呢?《少年說》有一個女孩站在高臺,控訴自己的家人,希望他們不要再把她當成小孩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