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親人易怒,真的是情商低嗎?

2020-11-13 YouCorer

文 / 王世民

深圳爾雅總裁 | YouCore創始人

著有《思維力》《學習力》《個體賦能》


01 教不好自己孩子的老師


我認識好幾位優秀的老師,原以為他們教學這麼棒,自己的孩子一定是自己教的。


但一了解才發現,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將孩子放在其他老師的班上,自己不帶。


我就很好奇,問:為什麼呢,是要避諱嗎?


他們回答:不是,是怕控制不住想罵人。


他們說,自己教班上其他孩子,如果教3遍還不會,自己會有耐心教4遍、5遍,但如果是自家的孩子,一遍教了不會心裡就暴躁了,如果兩遍還不會就忍不住要罵了。



事實上,不止對孩子如此,對父母、對配偶我們的耐心都會少上不少。


比如,給鄰居家的老太太講如何用一個新款的智能產品,可以一遍又一遍地操作給她看。


但給自己爸媽講的時候,說了兩遍還不會就急了:「哎呀,這麼簡單你怎麼都不會呢!」


為何我們對外人更有耐心,對自家的親人更容易發怒呢?


真的就是因為不少文章說的情商低嗎?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下面我們可以來一起分析下自己對親人易怒的關鍵原因。


02 對親人易怒的原因


相比對外人,我們對親人更易怒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因為不利影響小,自我約束力降低


2、因為「踢貓效應」,遷怒於親人


3、對親人期待更高,愛之深責之切


1、因為不利影響小,自我約束力降低


對親人發怒跟對外人發怒相比,後續的不利影響要小很多。


比如,對上司發怒,重則要立馬從公司滾蛋,輕則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忐忑不安地面對上司。


但對爸媽發怒,睡一覺後就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似乎沒人記得你曾發怒這件事。


正是因為這種發怒後的影響不同,我們在面對親人時自我約束力就會降低不少,情緒也就更容易發洩出來了。



而且這麼做的次數一多後,我們還會形成不自覺的習慣,經常是話出口後才發現自己說話的語氣又不好了。


2、因為踢貓效應,遷怒於親人


「踢貓效應」源於一個有趣的故事:


一個父親在公司受到老闆的批評無處發洩,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只好狠狠去踢身邊打滾的貓。


人的情緒不可避免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無法還擊的更弱者發洩。


比如,受到強者或者上司情緒攻擊的人,往往也會去尋找自己的出氣筒。


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也就是最弱小的群體。


親人因為對我們很少還擊,因此很容易成為被遷怒的「貓」。


越是在外面受氣多,同時又無更弱者轉移憤怒的人,回到家後更容易將情緒發洩在親人身上。


3、對親人期待更高,愛之深責之切


知名大導演史蒂文·史匹柏執導的《奪寶奇兵4》裡,主人公印第安納·瓊斯博士偶遇了一個名叫馬特·威廉士的年輕人。


馬特高中就輟學了,喜歡穿皮夾克,是一個標準的小阿飛造型的摩託黨。


雖然馬特有著種種毛病,但瓊斯博士卻表示了對他的欣賞,對他的輟學也很理解。


但當他無意中得知馬特是自己親生兒子時,他卻怒氣衝衝地要求馬特「你回去給我把學上完!」


馬特反駁說「是嗎?你之前不是說『不上學沒什麼大不了的,孩子。別人說什麼你都不用管。』,不記得是你說的了?」


然後咱們的大英雄瓊斯博士來了一句經典回答「那時我還不是你爸!」



我們對親人總有著比對外人更高的期待。


因此,同樣的事我們對外人可以有很高的容忍度,但對親人卻會難以容忍,發怒的臨界點也就會更低了。


前兩種原因——自我約束力降低和遷怒於親人——確實是情商低的表現,但期待更高導致的易怒只是方法的問題,因此在處理面對親人易怒的問題時,我們要採取不同的對策。


03 如何控制「易怒」的情緒


對於因自我約束力降低以及「踢貓效應」引起的易怒,我們要加以控制。


其實,有些問題的存在只是因為我們未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現在知道了導致易怒的這兩個原因後,我們就可以做相應的調整了。


1、在親人面前保持自我約束力


我們之所以在親人面前會降低自我約束力,根本原因是因為不利的影響太小。


像我們家,我對我丈母娘的態度就比我太太好很多,從來沒說過一句重話,遇到我太太埋怨丈母娘時我還會做和事佬,原因就是我知道惹丈母娘不開心的影響很嚴重。


同樣,我太太對我媽的態度就比我好很多,我會時不時跟我媽生氣,她卻從沒當面頂撞過我媽,原因也很簡單,她知道惹婆婆不開心的影響很嚴重。



因此,你可以在自己的大腦裡渲染下對親人繼續無理髮怒的嚴重後果,有了對這個嚴重後果的擔心,你的自我約束力就上來了,也就沒那麼易怒了。


2、找到其它情緒排解的方法


人是100%會有情緒的,完全沒有情緒的人,相信我,你是絕對不會想與之相處的。


既然情緒不可避免,咱們就可以尋找不將情緒發洩在家人身上的替代辦法。


這個替代辦法的有效性因人而異,你可以從下面這些方法裡挑選一個對自己最有效的:


1)找人傾訴做開解,比如微信上找朋友抱怨。


2)做自己開心的事,比如看電影、玩遊戲等。


3)做一些有氧運動,比如慢跑、遊泳、瑜伽等。


04 保持高期待


雖然高期待會讓你對親人更容易發怒,但我依然建議你對親人繼續保持更高的期待。


因為你們會長期相處,而且利益高度攸關,如果你降低期待,短期內雖然大家的交往會其樂融融,但長期的不利影響卻會更大。


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代有一個妃子,當皇后去世之後,她博得皇帝的信任由她照顧太子。


她有一個親兒子,但她給自己的兒子穿布衣、吃粗食,白天要兒子乾重活,晚上又要兒子勤讀書,兒子稍做得不好,她又打又罵。


而她對待皇太子卻畢恭畢敬,錦衣玉食。皇太子不願學習、不思進取,由他;皇太子刁蠻任性、專橫霸道,也他。


在皇太子的眼裡,她是一個好後媽,親他愛他。在她兒子和別人眼裡,她對皇太子比自己的兒子要好千萬倍。


可是最後呢?


皇太子因專橫無能而被皇帝所廢,而那個妃子的兒子卻因為品學兼優深受皇帝的器重而被冊封為皇太子。


這個故事揭示了對子女降低期待,過度寵溺會帶來的問題。


對配偶降低期待,一味寵溺也會有同樣的問題。


比如,有人對配偶萬般將就、一味地寵溺,還美其名曰「對愛情的犧牲」,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恰恰犧牲了愛情。


因為人性是脆弱的,你這種無底線的將就會讓一個人恃寵而驕,導致配偶在跟你交往的場景下無限地降低自我約束力,結果就會發展為對你的蠻橫無理。


長期以往,你就會發現你原來寵溺的那個人變成了一個你討厭的人,美好的愛情變成了婚姻的墳墓。



更美好的愛情是兩人相互促進,同頻地保持進步,這樣才是錢鍾書與楊絳式的美好愛情。


實際上,我們不只是對子女、配偶可以保持高期待,對父母也可以保持高期待。


我們古代一直強調「孝治天下」,強調對父母的無條件服從才是孝順。在這種文化影響下,連反對父母的無理要求都要頂著壓力,更不敢反過來對父母做向上管理了。


其實如果能對父母也有更高期待,你就可以去促使父母更努力地跟上時代,從而有一個更精彩的晚年而不是單調無味地養老。


但保持更高的期待,不是說你繼續發怒就可以了,你在保持對親人更高期待的同時,方法上也要做兩個改進:


1)調整期待的合理性


期待要在對方跳一跳夠得到的基礎上提出,不能一下子提出一個對方壓根做不到的要求,別人做不到你還暴跳如雷。


一旦發現對方距離期待有距離,你就可以將期待適當往下降低一些、分為多步,讓對方可以逐步達到。


2)不只提要求還要給支持


在保持高期待的同時,不能光提要求,但不給方法和資源支持。


比如,一味地要求孩子成績好,考得不好就大發雷霆,這種做法不僅不會讓孩子成績變好,只會讓孩子更厭學。


更好的做法是,你可以跟他一起分析這次沒考好的原因是什麼,針對薄弱環節給出方法指導或者買些資料供其參考。


05 小結


對親人更易怒這件事,幾乎是一種必然。


假如1000個人裡有100個人在外面表現得溫文爾雅,那這100個人裡在家還能依然溫文爾雅的估計就剩一個了。


不信的話,你可以問下自己:上次吼孩子是不是昨天剛發生的事,上次跟配偶鬧小彆扭是不是上周的事,上次跟爸媽生氣是不是上個月剛發生的事?


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情商低,而是跟親人相處的特殊性更容易激發出你的怒氣:


1、因為不利影響更小,因此讓你降低了自我約束力。


2、因為「踢貓效應」,因此更容易遷怒於家人。


3、因為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容易愛之深責之切。


控制對親人的不發怒比控制對外人的不發怒是要難上很多的,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做不少緩解:


1、渲染下對親人發怒的不利影響,提高自我約束力。


2、尋找其它情緒排解的渠道,不將怒氣轉移在親人身上。


3、在保持高期待的同時多做合理要求、給出方法和資源支持。

相關焦點

  • 情商低並不是指不會說話!如果你身上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
    情商低就是不會說話!這是我聽過最好笑的笑話!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照這樣說的話,你的同事中那個口若懸河引經據典的傢伙應該是情商最高的了,但你真的喜歡他嗎?他的升職速度真的就一定比其他人快嗎?我們先來看看情商低的定義,出自情商鼻祖戈爾曼——情商低是指情感商數低,即一個人感受、理解、控制、運用和表達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低,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 李玫瑾:對於情商低的孩子,小時候就像這樣長大,太真實了
    溝通是一種技能,在學習實踐中時需要不斷總結和探索,有些人認為說話不堵很直截了當,但事實上這樣的人情商很低,是最煩人的人。一個情商低的人,即使他有很高的能力,最終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畢竟情商影響人的上限,孩子的情商離不開父母。
  • 心理學家:情商低的男生一般都有這些表現,你有嗎?
    導語:這些情商低的表現,你有嗎?很多人都會有一些情商低的朋友,不僅戀愛談不成,而且在跟朋友的相處過程中也會不時鬧出尷尬,我們有句話講:「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可是我們這些情商低的朋友卻不得要領。今天我們來談談男生情商低的4大表現,全中的話,大概要孤獨終老了。一、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情商高的人通常能夠很好的理解他人,及時的察覺他人情緒的變化。而一個情商低的男人,很難發現他人情緒的變化,即使對方已經火冒三丈了,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做自己。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學生,一般都有這幾種性格,你是否中招了呢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學生,一般都有這幾種性格,你是否中招了呢目前,大家頻頻說起情商這個詞。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情商的本意是什麼,情商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也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 情商低的孩子,很難收穫朋友,提升孩子情商父母應該怎麼做?
    就是是真的胖也不應該直說呀!爸爸媽媽安慰了一下圓圓,然後決定把提升孩子情商這一課給安排上,不能夠讓孩子因為情商低而在學校沒有朋友,還可能會被欺負。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的爸爸媽媽深刻了解到,只有情商高的人才能夠在各種圈子裡混得開,才能夠擁有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 智商不錯情商堪憂?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證明情商不低
    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他;家長們也經常說他情商低,沒教養,也不知道怎麼教出來的;老師對他也是苦不堪言、無可奈何。這樣的孩子表達能力強,人際交往能力強,情商一定低不了。情商高的人為人處世比較「圓滑」,不會輕易的答應別人,但也很少失信於人。做人做事「剛柔並濟」,不做「老好人」,也不吃「啞巴虧」。情商高的人在社會上很能吃得開。
  • 情商低的人,一般都有哪些表現呢?怎麼提高情商和交流能力?
    情商低的人,一般都有哪些表現呢? 1、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慌亂。 情商低的人,容易被周圍的人或事影響到情緒。 尤其面對突發的情況,常驚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應對。 掌控不了自己的情緒,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帶動著,缺乏獨立的判斷能力。 關於情緒控制,拿破崙說過這樣一句話: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 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會有這5個表現,父母別疏忽大意,會害了孩子
    現如今人們雖然依舊十分看重能力,但卻更看重一個人的情商,如果一個人能力雖然很不錯,但情商卻很低,那麼他可能很難有所作為。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想要自家的孩子情商更高,但卻並不懂得如何分辨自家孩子的情商是不是很低。實際上,一般來說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會有以下這5個表現,父母千萬別疏忽大意,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害了孩子。
  • 情商低的男人的10個特徵,情商低的男談戀愛表現
    與一個情商比較低的男人在一起談戀愛,真的是會讓我們抓耳撓腮,會讓我們不知所措,會讓我們覺著這段戀愛真的沒有繼續談下去的必要了,但是情商這種東西並不是說一天兩天就能夠看得出來的,也並不是說能夠快速提升的,而且他在情商上雖然特別的低,但是也不能夠證明他對你與你的愛並不是真的,那麼情商低的男人他們的特點有哪些呢
  • 情商低的孩子,很難收穫朋友,提升孩子情商應該怎麼做?
    就是是真的胖也不應該直說呀!爸爸媽媽安慰了一下圓圓,然後決定把提升孩子情商這一課給安排上,不能夠讓孩子因為情商低而在學校沒有朋友,還可能會被欺負。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的爸爸媽媽深刻了解到,只有情商高的人才能夠在各種圈子裡混得開,才能夠擁有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 秦海璐情商低?但她和何藍逗真的不一樣,精打細算不是這樣定義的
    秦海璐情商低?但她和何藍逗真的不一樣,精打細算不是這樣定義的伴隨著《中餐廳》的播出,每個嘉賓在節目裡面的表現也成為了觀眾關注和討論的熱點,這不秦海璐就迅速成為了眾矢之的,被批為情商低,還被拿來和何藍逗一起作比較,其中的事情原委不得不說讓人有些難以理解,情商低何時被定義的如此廣泛了,一個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一些明星聚集在一起,不就是表現最真實的一面嗎。
  • 真的是情商低嗎?
    趙麗穎因為在《中餐廳4》中的表現情商低被罵上了熱搜。還有網友列舉了她的「四宗罪」:大家聚餐的時候用筷子扒拉菜;有話不直說,喜歡藏著掖著;有情緒就甩臉子走掉獨自生悶氣;一直端著,交流不真誠,相處得很窒息。
  • 男朋友情商很低,是一種什麼體驗?
    他們之間的愛情總的來說就是像一陣熱風,轟轟烈烈的刮過最後草草收場,不過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她男友小葉情商著實太低了,讓閨蜜時刻都處在一個暴走的邊緣,忍無可忍提了分手。遇到一個這樣的男友,或許每個人都會選擇這一步,因為他永遠不懂你的意思,再三解釋真的是無比麻煩,感到疲倦的愛情不如不要。男朋友情商很低,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真的分分鐘想讓人暴走!
  • 心理學:動不動就拉黑,說不聯繫就不聯繫的人,情商普遍很低
    會覺得對方情商低嗎?其實,情商一詞是近年出現的,上個世紀末還沒有這種說法。人們生活水平漸漸提高、社會快速發展,這個詞語才開始在大眾心中佔據一席之地。與之對應的情商簡稱EQ,是指情緒智力,也就是一個人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二者是存在一定的聯繫的:情商的基礎是智商,因為人們對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智力的基礎上,而情商則引導智商向正確的朝向發展,促使效益最大化。如何管理情緒,提高情商?
  • 二三十歲,情商高和情商低的差別,第3種情商最低
    一個人有沒有情商,一眼便知,後患無窮!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只要是有追求的人,都會對自己有很嚴格的要求。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把各個方面做好,能做一個完美的人。那麼,你覺得什麼樣的人才算得上完美的人呢?所以,他們特別善於察言觀色,善於學習,以至於他們情商特別高。高情商的人做事都沒有什麼地方值得詬病,而低情商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說話做事都有很多不足,常常讓人無語。二三十歲,情商高和情商低的差別很大。尤其是以下這3個方面,低情商的人實在做得不好:1.
  • 情商低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些「徵兆顯現」,希望你家娃一個不佔
    智商和情商二者的重要性,相信在社會這個「溫暖」大家庭中摸爬滾打過的人都知道:智商不高不一定不能成功,但情商低了成功的希望基本上不大,甚至可以用「機會渺茫」來形容。何為情商?2:「爸爸,別生氣了好嗎」明星陳小春一直是我們眼中的「山雞哥」,但在小小春眼中爸爸平時就很嚴厲。
  • 孩子不會巴結人是情商低?錯!情商低的娃愛說這些話,容易招人煩
    爺爺問小皮:「怎麼了,大孫子不想爺爺嗎?」小皮別過臉去,想要躲開爺爺嘴裡的蒜臭味。小皮本能點著頭,爺爺又追問:「不想爺爺,那你來幹嘛啊?要大紅包嗎?」我真的沒打算來啊,我還沒睡醒呢!都怪媽媽!」媽媽趕緊給公公賠笑臉,「這孩子情商低,不會巴結人,回頭我教教他。」孩子不會巴結人,就是情商低嗎?咱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高情商?情商又稱EQ,是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簡單的說,情商是培養自我意識,增強理解自己及表達自己的能力。
  • 一個情商很低的男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提高情商的8種方法
    一個情商很低的男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提高情商的8種方法1..把你說的「不對」統統改成「對」。3.請別人幫忙的時候,句子末尾加上「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說話,加上「好嗎」兩個字,就變成商量的語氣,對方會覺得更被尊重。一個朋友是上市公司總裁,他每次讓我做什麼事,都會加「可以嗎」「你方便嗎」「好嗎」——尤其是對待世俗意義上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用商量的語氣,顯得你更有教養哦。
  • 上了年紀真的會變得易怒嗎?|東瀛觀察
    母親明明不是那種容易生氣的人……聽說年紀大了會變得易怒,這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大腦運轉失常導致易怒除上述之外,確實有一些因素導致年紀大了後變得更容易生氣。首先,易怒與大腦的活動有一定關係。大腦不接受新知識,思維將逐漸形成固定程式,大腦活躍度便會降低。隨著生活經驗的增加,大腦思維逐漸固化,這使大腦變得難以處理不符合固有思維的新事物,這也會給自己造成很大壓力。
  • 智商高的人情商都很低嗎?關於「情商」的幾個誤區
    誤區1:高智商的人情商都很低嗎?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人,聊天時候偶然提到誰的專業技術工作做得很好,聰明且有才,他就反問,他的情商怎麼樣?是不是搞技術的高智商的人情商都很低……每次聽到他的這種「標籤化」的觀點就懶得跟他繼續聊下去了……而實際情況是,如果一個人智商很高的話,那麼他的情商也絕對不會低到哪裡去,你如果覺得你遇到的高智商的人情商比較低的話,通常情況是別人沒把你放在一個你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位置上,畢竟人家能夠通過「智商」就容易解決的問題,沒必要通過所謂的「情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