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農村長大,爸媽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小時候我和周圍的小夥伴兒一樣,每天放牛,煮飯,做農活。小學二年級,我跟農村的小夥伴們一起玩的時候,他們就會嘲笑我說我不是親生的。因為我性格比較直,我就跑回去問我媽。我媽沒有否認,她說是。但是現在我已經忘了當時我聽到這個消息後第一瞬間的感受,應該還是出乎意料的吧!
讀高三時,有一天早上與同學去吃早餐,在一家很老的餐店吃米粉。後來遇到一個老奶奶,她走過來問我,你現在和你爸媽住一起嗎?我說對啊,我不跟我爸媽住一起,還能跟誰住一起?她說,你親生父母沒回來找你了嗎?當時在吃粉的那個餐店裡人特別的多,而且一個鎮上就那麼大,大家都比較熟悉。我記得我當天上課都沒有好好聽講,應該是哭了。因為我還是對我親生父母很感興趣的,也很好奇。但是我當時想的是我要等我的養父母都去世了,我才會去找我的親身父母。
上高三那年的春節期間,一個平時很少走動的遠房親戚突然邀請我和爸媽去他家做客,其實我那個親戚離我舅舅家特別近,但是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走過他家親戚。當時記得我們去的比較晚,但天還沒有黑,五十米不到的距離,我看到一男一女,還有我的那個親戚,一起站在路口,看的第一眼我就知道他們就是我的親生父母。我為什麼會這麼去判斷,也許就是我的第一直覺。
走近後當時的場面比較尷尬,我就叫了他們一聲叔叔阿姨。那天,我記得好像親生父親穿的是黑衣服,親生母親穿的是紅衣服,我和親生母親長得蠻像的。我們在飯桌上聊的話題我都都不記得了。吃完飯之後,我們一起拍了一張合照,算是第一次見面的合照,就我和我親生父母三個人,當時感覺自己是很尷尬的,就是一家人要擠在一起站的緊一點,然後露出那種感覺很幸福的表情。
第二天是親生父母要到我家來做客。我媽就在廚房哭了,跟我爸說怎麼辦,她親生父母要來了。我只記得這句話。其實我養父母是那種話不多,真的是屬於那種樸實憨厚的老農民,就算是吃虧了自己也不會多講幾句。遇到這種場面,還有在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們不太會交流,幾乎沒有說什麼話,反而我親生父母親在旁邊一直說這些年辛苦你們了,把她照顧的、養得很好之類的話。親身父母也沒有表明說這次過來是要把我帶走。當時我就想了如果是要我跟他們走,覺得不可能,我頂多是可以跟他們相處,但是我不會走。
我認識了親生父母之後,才開始一點一點的了解到親生父母的家庭情況。在這之前,村裡的鄰居之間傳言說,我的親生父母是大學教授,其實他們都沒有上過大學,甚至一直沒有過正經工作,我的親生父親一直換著地方打牌。親生母親就這樣一直跟著父親。
我那個遠房親戚既認識我親生父母親,也認識我養父母,兩邊都認識,所以才會把我抱到養父母這邊來,他覺得還是需要找一個比較靠譜的人家,最好是找一個以後可以尋得見蹤跡的人家。兩家其實還是有一點點關係的。後來才知道,我養父母家裡面是因為我爸爸身體上的因素,不能生小孩,所以才同意抱養的我。
後來,我和親生父母是通過電話或簡訊一直在聯繫。親生母親比較健談一些,給我講她當初做這個事情的原因是什麼,也是迫不得已。因為我親生父親一共有五個孩子(加上我),我在家裡排行老四,我還有個弟弟,其實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親身父親在家裡是長子,長子一定就要有個兒子,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就選擇我把我送出去抱養。
因為那個時候的計劃生育還是比較嚴格地,聽他們說我是在老家躲著生的。其實,我一直在想你們不用去解釋為什麼要把我送出去抱養,我真的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諒,我真的不在乎你們為什麼把我拋棄了。我一直跟他們說我過得很好,真的很好。也許在物質上可能不如別人,但是在心智上、精神上我覺得我沒有缺失的地方。現在要把我找回來是因為親生父親經常在晚上做夢,夢到我。
後來聽說我親生父親走上正軌沒有再打牌了,就與朋友去做工程,賺了點錢,然後就想著自己條件還不錯了,可以回來找我了。聽他們講,其實在我小學的時候他們就想把我要回去,但是我那個親戚死活不同意,說我養父母養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抱回去。
其實我跟親生父母相認之後,我自己特別開心,我想的是不用等那麼久,不用等到我養父母去世,我就可以知道他們的一些情況。因為我親生父母比較健談,他們可以跟我聊一些比較生一點的話題,但是我的養父母就做不到,可能不太了解我內心的想法。而親身父母就可以,那段時間我很開心,是因為把他們當朋友一樣講述我自己的事情。
剛開始交心的那段時間是挺好的,但是後面相處了之後發現,其實他們只是在那段時間熱情度比較高,會照顧我的感受,會傾聽我說話。過了一兩個月之後,他們還是得忙自己的事情,重心就不在我這兒了。因為當時我可能在想像電視劇裡面演的,親生父母認回自己的孩子後,可能要百般的照顧、呵護,慢慢去了解過去的生活,但其實生活當中卻不是這麼上演的。
每次親生父母親會問我,你最近缺不缺錢?我說不缺錢,我有錢。他們每次都是這麼一問,卻沒有一次是主動的給。其實我真的不需要,因為我從小還是比較節約的,但是我會覺得他們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在想是要還是不要了,感覺沒有親人之間該有的那種直接。我養父母就很直接,從來不問我缺什麼東西,就會直接給,雖然每次給的不多,但我感覺卻不一樣。
第一次去親生父母家也是高三,是背著我的養父母去的。我的目的就是去見一面,沒有什麼別的意思。親生父母家住在一個二室一廳的套房,我弟弟睡覺都是在客廳的沙發上睡,當時就覺得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好。後來才知道親生父親把錢都投到一個項目上去了,可能資金周轉的不是特別的好,那個時候還是租的房子,當時就在想生活怎麼過得這麼拮据。
那個時候我的堂姐就跟我說,你親生父母家很有錢,你回去還是要爭取自己該有的利益,分點錢之類的。我跟親生父母家的二姐相處得好。我二姐的性格裡有點搞笑,就說,你來分什麼家產,我們現在家裡的情況是負資產,你要分也可以,只有分點負資產走。
二姐到現在跟我關係最好。那個時候我的堂姐就跟我說,你親生父母家很有錢,你回去還是要爭取自己該有的利益,分點錢之類的。我跟親生父母家的二姐相處得好。我二姐的性格裡有點搞笑,就說,你來分什麼家產,我們現在家裡的情況是負資產,你要分也可以,只有分點負資產走。二姐到現在跟我關係最好。
二姐有空就問我小時候的一些事情,類似有沒有被欺負,生活過得怎麼樣這些問題。二姐當時剛大學畢業,也就二十三四。我弟弟長得還蠻帥的,瘦高瘦高的。我弟弟當時好像讀初中,快升高中了。接觸多了之後,我發現親生父親對自己的子女有著很強的管控欲。尤其是我對於我來說,和他們沒有在一起生活的經驗,突然冒出一個處處管著自己的父親,我顯得非常的不適應。至於親生母親,和自己並沒有多少深入的交流。親生母親與外人說話時都只會說一句話,說我講衛生,懂得照顧自己。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記得好像嘗試著幾次主動找我的親身父母。我說要談談我們之間的關係,但每次都是他們在哭,特別是我親生母親哭,她說自己最近很辛苦,講的都是自己不易的地方。後來我姐她們就告訴我,說自己與父母親他們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心與心的交流,你怎麼會可能得到。
有一天,親生母親發現父親抽大煙,親生母親就很生氣,就說他,你可以打牌,但是你不能抽大煙。於是兩人大吵一架。親生父親就回了老家,母親說要跟朋友一起去外地散心。後來,我親生母親的另一個朋友就給我打電話,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我的電話,打電話問我,你母親在哪裡?我說在外地。她說,你親身父親出事了,知不知道?我說不知道。她說,你快點打電話過去,語氣特別的著急。
坐這個時候我就接到大姐給我打的電話,哭著說親生父親過世了。在這個事情發生之前,親生父親平時都會一直喊自己頭很疼。聽說那天跟他的生意夥伴喝了點酒,然後就想在酒店休息一下,酒店的監控顯示,那天他在等電梯,等電梯的途中突然就靠著牆,就像要暈倒一樣,後來就開始使勁地捶自己的頭。第二天中午,保潔去打掃房間時發現我親生父親倒在在馬桶邊上,屍體已經僵硬了。
葬禮上我記得好像沒有哭過。主持喪事的老先生說,你們平時怎麼稱呼他,現在就怎麼叫他,他們都叫他爸爸,我就沒有喊他爸爸,我就叫他叔叔。我也不會去在意別人說我不孝,平時就是這麼稱呼他的死後也是這麼稱呼他。都包括現在每一次我們回家去墳前看他,長輩都會說你要保佑你的子女事業要順利,身體要健康。我自己都會在心裡說,你不用保佑我,真的不要保佑我,你不欠我的,照顧好自己就行。
直到今天,我還是把親生父母稱呼叔叔阿姨。對與於我來說,爸媽這個稱呼是屬於自己的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