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養樂多、味全等企業對低溫乳酸菌飲料市場爭奪格局的初步成形,近年來低調興起的常溫乳酸菌飲料市場魚龍混雜幾無門檻,涉足企業多紮根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市場,品牌小且雜亂。業內人士指出,常溫乳酸菌飲料工藝簡單、功能受質疑以及質量參差不齊決定了其小打小鬧的現狀,而這類企業未來生存能力待考的同時,行業規範更是迫在眉睫。
低門檻下的區域熱
受益於養樂多、味全等低溫乳酸菌飲料對消費者市場關於乳酸菌飲料「保護腸道促消化」的宣導,常溫乳酸菌飲料也趁勢打活菌擦邊球火了一把。尼爾森監測數據顯示,去年常溫乳酸菌飲料品牌已達79個(商超渠道中有售賣,且年銷售份額在一定規模以上),品牌數量相比八年前增長3.9倍。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在梳理這些常溫乳酸菌飲料品牌時注意到,只有娃哈哈、喜樂、好彩頭小樣等少數幾個品牌知名度相對較高,消費者有一定認知,其他諸如創康、養優、三九、強人等品牌,基本都屬於三四線企業,而且在北京的一些大型連鎖超市裡也難見蹤影。此外,一些由知名度較高的企業研發推出的常溫乳酸菌新品如黑牛仔仔、味動力等也均未鋪貨至全國市場。
「儘管在一二線城市難覓這些小品牌,但在三四線乃至鄉鎮市場這些生產常溫乳酸菌飲料的小企業可謂風生水起。」一位不具名業內人士表示。他坦言:「常溫乳酸菌飲料的生存空間主要在三四線市場乃至鄉鎮地區,這些地方才是常溫乳酸菌飲料企業的活躍區域,就以湖北市場為例,該區域就有大小30多家常溫乳酸菌企業,而且據了解,越是信息閉塞的偏遠鄉鎮這些產品賣得越好。」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絕大多數企業的戰略就是為減少風險而鎖定鄉鎮市場,但有一家來自杭州名為吾尚食品的企業卻有著追求高大上的「野心」,它的目標是在加強核心區域布局後加快全國區域市場的拓展,不過截至目前,該企業的戰略也只是停留在口號上。
產品質量難言無憂
在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看來,常溫乳酸菌飲料本身的特質決定了這些企業只能在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市場發展,貿然進軍一二線城市反而不利於企業的發展。
早前有專家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低溫乳酸菌飲料受限於冷鏈運輸條件無法下沉渠道的現實,為沒有活菌且功能待定的常溫乳酸菌飲料留出了一定的生存空間。
「對於低溫乳酸菌飲料企業而言,最大的成本就是冷鏈儲藏和運輸。」此前養樂多和味全相關負責人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由於產品對於冷鏈運輸條件苛刻,養樂多和味全的鋪貨目前也僅限於一線及重要的二線城市市場,更多的地方還未覆蓋到。
即便業內專家有關「常溫乳酸菌飲料不含活菌」、「營養價值低不值得買」的提醒比比皆是,但對於處在消息相對閉塞的偏遠地區老人和兒童而言,並不會對他們購買常溫乳酸菌飲料產品產生太大影響。
此外,由於常溫乳酸菌飲料行業進入門檻低,成本比低溫乳酸菌飲品低25%左右,因而利潤更高,致使大量中小型乳企、飲料企業紛紛進入,與此同時還有一些非乳品、飲料行業的企業趁熱跟隨。朱丹蓬坦言,很多企業都是抱著「賺一筆是一筆」的心態,通過渠道下沉、低價策略加快出貨,但這種經營方式過於粗放,造成了常溫乳酸菌飲料市場的魚龍混雜。
另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常溫乳酸菌飲料品質參差不齊,從菌種、配方到防腐劑的選用,質量差別極大。不排除一些企業生產山寨貨、假冒偽劣產品,渾水摸魚、銷往鄉鎮、農村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報記者對網絡上可尋找到官方網站或聯繫方式的10餘家常溫乳酸菌飲料企業分别致電,試圖了解其生存狀況,但是這些企業要麼沒有人回應,要麼沒人能夠介紹情況,其不專業程度可見一斑。
市場規範迫在眉睫
對於常溫乳酸菌飲料企業有心或無心地將產品偽裝成低溫乳酸菌飲料,活躍於三四線市場的現狀,業內專家則普遍認為國標缺失、監管不嚴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從目前國內施行的關於乳酸菌飲料企業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而言,均未對常溫和低溫的差別做出明確說明,更沒有對企業監管和處罰的規定,因此國家標準的制定以及相關部門對於企業誇大宣傳,甚至虛假宣傳的監管變得更為緊迫。」上述不具名業內人士稱。
而在一些微生物專家看來,低溫與常溫乳酸菌飲料的知識普及更是需要快速推進的事情。「低溫乳酸菌飲料能夠憑藉活菌達到潤腸道的功能,而常溫乳酸菌飲料雖然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有益物質,但是對於人體是否有作用、有什麼樣的作用都不得而知。」另有中國農業大學相關教師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
在朱丹蓬看來,相關部門對於常溫乳酸菌飲料市場的規範化管理會對魚目混珠的企業帶來洗牌出局的命運,而企業自身發展規模也在受到限制。乳酸菌飲料企業的發展規模有一個臨界點,一旦越過這個規模的臨界點反而不利於其發展。對於身處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而言,低溫乳酸菌飲料還是其第一選擇,常溫產品不佔優勢,產品在市場拓展上有局限;而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的市場規模也有限,企業如果只做這些區域最後也無法做大。
他進而指出,近些年隨著乳酸菌飲料市場的大勢發展,一些企業靠區域市場取得了些許成績,但是在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的快消品行業,如果缺乏產品創新、研發能力不強,長久來看生存空間非常有限,在不久的將來難逃淘汰出局的命運。
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張茜嵐/文 宋媛媛/漫畫
(責任編輯:韓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