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媽難當,楊女士說,這一回她是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她表示自己已經盡心盡力,可卻得不到認可。當我們把問題拋給王先生的時候,王先生一臉陰沉,他表示妻子做事不行,說話倒是好聽。對待照顧孩子,夫妻倆的表述大相逕庭,不免讓我們心生疑問。這個後媽究竟做了什麼,讓丈夫王先生站出來為兒子喊冤?
一開場,夫妻倆言簡意賅,兒子的問題是今天調解的頭等大事。孩子今年10歲,從去年開始跟著夫妻倆在深圳生活。王先生表示,說起兒子他就愧疚萬分,先前因為經濟條件所限。所以孩子前九年是一直跟著奶奶在老家過的,今年奶奶生病才正式回到自己身邊,結束留守生活。孩子的可憐,作為親生父親,自然是看在眼裡。可是王先生說,妻子這個後媽的角色卻沒有經得起考驗。
首先王先生就提到,一天他下班回家,妻子竟然讓他和兒子先出去,當時的他很詫異。後來他竟發現,原來每次妻子和女兒洗澡的時候,都會把兒子趕到家外玩半個小時遊戲才可以回來,在這件事上他發了火。洗澡歸洗澡,門關上不就好了,何必要把兒子趕出家外才行,越想越氣的他就和妻子動起了手。
楊女士解釋道,事情確實是有的,那時的女兒洗澡老是問東問西的,而客廳看電視的地方,離衛生間也近,有些話也不好讓繼子聽到,所以她才會讓他先出去迴避一下。在她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事,可丈夫竟為此和她大鬧了一場。最後她再也沒有過那樣的行為,每次都是趁繼子不在就洗完澡。
接下來王先生再次抱怨道,就連給兒子買東西這件事上,妻子也是做得很不到位。一次他看中了一雙棉鞋一百多,本想買給兒子,可妻子卻說:哪有小孩子穿這麼貴的。於是王先生只能買了兩雙四十的,沒想到妻子又發脾氣了,指責他亂花錢,為什麼要買兩雙,這件事上他又有了不滿。
楊女士否認了丈夫的說法,不是她故意針對繼子,就算是對她的女兒,她也是同樣的態度,高於一百的就堅決不買,這是她一直以來都堅持的一種生活習慣而已,沒有什麼好指責,在她看來很正常。
而且她覺得要論起付出,她給出的絕對不比丈夫少。每天孩子放學回家都是她給輔導的功課,而丈夫則是只顧著自己打牌。在她的努力輔導下,繼子的成績可以說是進步很明顯,可丈夫卻像是看不見一樣,這讓她很難受。王先生則表態,妻子都是做給別人看的,根本沒有一顆當媽的心,而讓他更寒心的是,他的這個想法一次次的被證實。在他看來,妻子現在是越演越烈。
就比如吃早飯的事,當時的他上班早,兒子吃早飯的事,一般都是給四塊錢自己去解決。之後妻子提議說要做早飯給兒子吃,這點他肯定樂意啊。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一次他竟發現妻子在給兒子吃冷棕,這下子他來氣了,這早飯怎麼行,兩人又是一次大吵。
說起這個事,楊女士就委屈,那段時間繼子老是拿錢買辣條什麼的,很不健康,所以她便提議要做早飯。基本上每天都會換換口味,丈夫是恰巧碰到了繼子吃冷棕的那天。而且之後那次,是繼子自己要吃的,沒想到丈夫看見了還是對她一頓臭罵,這讓她很是難受。
她當時就直言,自己和女兒也吃了,沒什麼毛病啊。可丈夫還是覺得在做戲,女兒吃了他知道,但妻子她覺得肯定沒吃,為此丈夫還去垃圾桶翻了粽葉,最後發現確實一人吃了一個後,丈夫無話可說了。
觀察員想提醒王先生,妻子為兒子付出的基礎,是他為妻子的付出到底有多少,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另外指明,在婚姻中,其實兩人都在為己「謀私」。最後想要提醒王先生,我們能理解他的這種負面情緒,但是長久以往,這種情緒會使家庭關係變得更加消極。最終的結果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問題越來越複雜,這點希望能有所反思。
調解結束了,王先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以後會給妻子更多的關心和信任。而楊女士也承諾以後會好好愛護繼子,與丈夫一起好好建設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