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簡單,越不平凡
楊萬裡就是這樣的一個詩人
乍一看,似乎幾歲小娃也能讀懂楊萬裡的詩
細細琢磨,不同年齡,看到的是不同的楊萬裡
楊萬裡也並不是一開始就在詩壇上順風順水的,用「大器晚成」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
少年時的楊萬裡——人狠話不多!
楊萬裡的父親是一名鄉村私塾老師,收入微薄,但是在兒子的教育上,父親特別捨得投資,他曾「忍饑寒以市書,積十年得數千卷」,並常常指著家中藏書,鼓勵兒子追求聖賢精神。
楊萬裡也很給力!楊萬裡也能明白父親的用心良苦,從小發憤圖強、刻苦學習。十年寒窗苦,孤寂唯自知,他曾寫到:「憶年十四五,讀書松下齋。寒夜耿難曉,孤吟悄無儕。蟲語一燈寂,鬼啼萬山哀。雨聲正如此,壯心滴不灰。」
二十八歲,楊萬裡終於考中進士,由此步入仕途。也算事業有成,但是詩壇上的成就,卻不見成效。
在36歲之前,楊萬裡和我們大多數人的學習方法基本一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抄啊!專業點這個做法叫做:「以故為新」!這是指在創作的時候,要麼師承前人之辭,要麼師承前人之典,強調句式工巧和用詞嚴謹。因此,楊萬裡誦讀大量經典,不停模仿,卻從未超越!從高守道到劉才紹,從陳師道到王安石,楊萬裡是一路拜師一邊學藝,大作看了不少,就是缺少點自己的主心骨,缺少自己獨到的韻味!看來拾人牙慧並無大用!
怎麼辦呢?如果學習遇到了瓶頸,就要打破瓶頸!不破不立!楊萬裡,有這樣的氣魄!
楊萬裡有了一個大膽的舉動:焚書!
把過去的千餘首詩文著作投入然然熊火!和過去的自己來場徹底的告別!
當你一心想到某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將為你開闢道路!執著的人總能迎來新生!有一天,楊萬裡「忽若有悟」,很快感到「萬象畢來、獻予詩材」的歡愉,體味到了一種「瀏瀏焉」的暢快與喜悅。
他開始接近大自然,以自然為師。為官之餘,他跋山涉水、尋幽探險,到山野之中去聽鳥兒歌唱,看翠竹流水。他在公務之餘,尋訪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去與百姓交談。一切的優質文章接以自然為根基,取之生活,升華與生活。
楊萬裡,做到了!他的文風開始俏皮活潑,充滿靈氣!他的作品如此鮮活,他的情感如此質樸,他的文字如此清澈,於是,他愈發瀟灑,自成一家,號稱「誠齋體」,誠齋體的最大特色是活,取材很活,都是從生活中、從自然中尋找詩材,其次形式很活,大都採取七言絕句,自由揮灑,不受拘束,最後風格也很活,輕鬆有趣,活潑幽默。
於是,我們看到可愛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我們欣賞到不一樣的西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們看到溢屏而出的童真童趣「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我們看到神情緊張風趣的「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
名流千古者,畢竟與眾不同!
文史流香者,必將簡單又不平凡!
最終,楊萬裡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楊萬裡與尤袤、範成大、陸遊合稱「南宋四大家」,或「中興四大詩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