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的一首詠物詩,其中兩句惟妙惟肖,尾聯更充滿風趣

2020-12-27 品詩賞詞

詠物是古詩詞裡的常見題材,詩人們通過描寫大自然中的某一個事物,並融入豐富的想像,從而抒寫一種心情,或寄寓美好的願望。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元代詩人王冕的《墨梅》,作者就以梅花自喻,表達一種不隨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再如,鄭板橋的《竹石》,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卻描繪了詩人堅強不屈的性格。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詠物詩,其中兩句惟妙惟肖,尾聯更充滿風趣。

詠蘆

南宋:楊萬裡

避世水雲國,卜鄰鷗鷺家。

風前揮玉塵,霜後幻楊花。

骨相因詩瘦,秋聲訴月華。

欲招蘆處士,歸去作生涯。

楊萬裡的作品通俗易懂,很少有生僻字。作者喜歡在大自然中細心觀察,也善於發現身邊事物的特點,並積極發掘其中蘊含的深意,卻每每有驚人之語。

這首詩就創作於作者晚年閒居期間,細膩地描寫了蘆花外形,更展現出其高潔的內在品質,也表達了詩人隱逸生活的恬淡情懷。

蘆葦春天栽種,夏天長大,秋天開花。每當蘆花開放,不僅柔美動人、令人陶醉,而且也不由得讓人想起《詩經》裡的名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古人那浪漫的情懷,著實讓現代人羨慕。每天步履匆匆,穿梭於茫茫人海之中,還有幾人有這樣的閒情逸緻去欣賞蘆花,更不會有空去構思美妙詩篇。

但是退隱後的楊萬裡卻很悠閒,有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一路秋高氣爽、輕風柔和,詩人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慢慢地欣賞沿途的風景,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一處池塘邊。

碧水蕩漾、蘆花飛揚,鷗鷺盤旋、雲水為鄰。詩人立刻被眼前的一幕美景驚豔到了,於是他停住腳步,細細觀察。也許是詩人很久沒有出門,也許是平時熟視無睹,更因為詩人心情舒暢,才覓得如此好句。

中唐詩人劉禹錫有一次偶然來到江邊,也抒寫了對蘆花的讚美,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晚風輕拂、蘆花飛舞,詩人面對蕭瑟的秋景,卻不覺惆悵,其中也有美麗蘆葦的一份功勞。

楊萬裡雖然也描繪了蘆花的外貌,卻沒有落入前人的窠臼。蘆花開放時,好似玉質的揮塵之物;等到霜降後,又幻化多姿,也像楊花一樣美麗輕柔。「玉塵、楊花」,可謂形色兼備地描繪了蘆花的特徵,楊萬裡確實功底深厚。

不過最精彩還是頸聯,骨相因詩瘦,秋聲訴月華。當蘆花枯萎時,依然顯得風骨相貌清癯,似乎都是因為辛苦吟詩而致;瑟瑟秋聲,也好像是正在向嫦娥訴說的悄悄私語。

作者一邊採用擬人化手法描寫蘆花,一邊又將其比作高潔的隱士,委婉地讚頌其清高恬淡的品質。秋天裡白草黃花色彩斑斕,藍天碧水賞心悅目,更有輕柔的蘆花助興,詩人思接萬裡、詩興大發,也讓讀者意興盎然。

面對這樣一位與世無爭的雅士,老楊心裡似乎也得到了淨化。最後他詼諧地把蘆花稱為蘆處士,表達出希望與蘆花為伍、和鷗鷺作伴的雅興。

詩人不僅欣賞到蘆花之美,也感受到其內在的高潔,更慶幸自己有這樣一位「蘆處士」作伴,不僅遠離了朝堂的煩惱,更平添了幾多樂趣。

縱覽楊萬裡的這首絕句,語言樸實卻並不直白,不用典故依然抒寫委婉。頸聯惟妙惟肖,尾聯又風趣幽默,作者巧妙地採用擬人手法,同時又滲透了自己的一番深情,讓平時司空見慣的蘆花,仿佛一時間煥發了生機,也注入了新意。

蘆花本來非常平凡,也有無數人曾經吟誦,但在楊萬裡的筆下,它卻化身為一位潔身自好的隱士,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志趣高雅、描繪生動,所以輕聲地吟誦起這首詩,才更顯閒淡親切。

相關焦點

  • 楊萬裡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把月季花寫得很傳神,堪稱典範!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筆下的一首《臘前月季》,來共同感受一下我國古典詩詞中詠花詩的藝術魅力。說到楊萬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它的諸多名句,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等,可謂家喻戶曉。其實,正如詩句中提到的各種花,楊萬裡本身就是一個對花情有獨鐘的詩人。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古詩詞中經常出現詠物題材的作品,一首優秀的詠物詩不僅形神兼似,而且還要善於運用烘託和反襯的手法。不過這還不夠,詠物詩其實最忌諱純粹賦物,所以只有託物寓意,才能打動讀者。比如唐代的張九齡曾經寫過一首《歸燕詩》,其中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當時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又不被唐玄宗信任,心灰意冷時賦詩明志。李林甫讀到這首詩也知其必退,心中的猜忌和恚怒也稍解,於是就不在加害於他。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 楊萬裡脫口而出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便令人拍案叫絕!
    而在眾多關於小雨的詩歌作品中,楊萬裡的這首《小雨》,最具新鮮感和生活情趣,短短28個字便令人心醉。《小雨》是楊萬裡一次旅途中遭遇小雨脫口而出的一首七言絕句。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與尤袤、範成大、陸遊齊名,並稱「南宋四大家」。楊萬裡的詩歌特色,便是語言明快,似脫口而出。無論是自然界的景物,還是生活中的小事,到了他的筆下,總是充滿無窮的生活情趣。
  • 楊萬裡的這首《小雨》,也是一首千古名篇,整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
    其實楊萬裡作為一位從普通底層走出來的文豪,正是由於他自身的努力,以及過人的才華,最終才成為了一位了不起的詩人,而他很多的作品雖然看上去寫得平淡無奇,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細膩的描寫卻使得他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譬如他的這首《小雨》,那就是一首原本很普通的作品,可是只要細細品來,我們則是會發現這首小詩,其實別具一格,寫得極為抒情,也很很是唯美,整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
  • 楊萬裡把生活中的小事寫成詩,一首經典的七絕《小雨》,美得驚豔
    楊萬裡最擅長寫生活中小事,自然界景物,到了他的筆下,總是充滿無窮的韻味;另外他一生遊歷極廣,詩中大多都是描寫尋常之物,或者是尋常之景,往往是信手拈為皆成詩,特別是對於雨景的描寫,那更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增;前幾天為大家推薦了他的一首七絕《聽雨》,寫得很有特色。
  • 論中國詠物詩的寫法類型
    也就是說,詠物詩的寫法大致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無所寄託的單純詠物的,如齊梁時狀形寫貌的詠物詩:一類是有所寄託的體物寓意的詠物詩,如屈原開創的《橘頌》那樣的詠物詩。     一、直寫物象類(無寄託)。     這類詠物詩大多採賦體,圖狀繪貌,再現形象,好比一幅幅靜物寫生畫、工筆花鳥畫,惟妙惟肖,可愛可味。
  • 楊萬裡名字最長的一首詩,僅詩名就有24個字,也是一首寫雪的名篇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宋詩裡一首很特別的小詩,那便是楊萬裡的《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其二》,為什麼說這首詩特別,首先這首詩的名字就24個字,其次這也是一首很唯美的詩作,詩人把雪後的情景描繪淋漓盡致,最後這首詩通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更是朗朗上口,這樣的一首作品,也最是能夠代表宋詩。
  • 楊萬裡在夏天午睡起來,詩興大發寫下一首,通篇描寫得生動有趣!
    宋詩裡面很多的作品往往喜歡融入一些哲理,這也使得有一些作品顯然失去了詩的韻味,但是楊萬裡的作品又是別具一格,他並沒有像別的詩人那樣,一味地追求哲理,而是信手拈來,完全憑著自己的情感去描寫,為此也就使得他的作品繼承了唐詩的傳統,尤其是他的這首《閒居初夏午睡起·其二》,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雖然看上去有些平淡無奇,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細膩的描寫,則又是令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
  • 楊萬裡這首詩生動有趣,把路途的艱辛困難,描寫的充滿詩情畫意!
    而這其中楊萬裡應當說是更為獨特,他從一個普通的底層走來,但是憑藉著自己努力,最終成為了一代偉大的詩人,他的很多作品裡,也是處處能夠看到他那種樸素的描寫,大部分的作品也都是就地取材,但即使是這樣也依舊令人感動。
  • 楊萬裡很唯美的一首詩,短短的幾句,讀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後期的楊萬裡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融入了自己對於文學的理解,最終是形成了另一種風格,而正是這種大膽的創新精神,也令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楊萬裡的詩總有一種獨特的韻味,有一些作品可能看似很普通,但是讀來卻又是朗朗上口,充滿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譬如這首《明發房溪二首.其一》,那就是一首很唯美,也很有意境的作品,整首詩同樣沒有任何高超的表現手法,只是那麼淡淡著筆,描繪了普通的風景,還有內心的感受,但同樣很唯美,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讀。
  • 夜裡地上有了一層厚厚的霜,出門散步的楊萬裡,寫下一首有趣的詩
    我讀詩比較偏愛那種唯美的作品,有一些可能看似很普通,所描寫的只是尋常之物,還有普通的事物,但是每一句又充滿了詩情畫意;從這樣的作品中,其實是最能夠感受到文字獨特的美。古人的智慧也在詩歌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詩歌是智慧的結晶,也是古人對於人生的總結。寫盡了喜怒哀樂,道盡了酸甜苦辣。
  • 詠物賦、詠物詩、詠物詞中吟詠對象的流變,隱含之義不可不知
    所謂體物就是描寫、再現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感情而客觀存在的事物。前人所言「賦體物而瀏亮」(陸機《文賦》)、「擬其形容」、「象其物宜」、「寫物圖貌,蔚似雕畫」(《文心雕龍·詮賦》)等,即指出了這一點。荀子的《賦篇》,其中《雲》《蠶》《箴》三篇已開漢代詠物賦的先河。
  • 楊萬裡夜宿山寺寫下一首詩,初看平平淡淡,細讀卻令人叫絕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現存詩作四千二百首,有「一代詩宗」的美譽。其詩以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而著稱。但是一些詩作,仍然需要細讀,才能看出其背後的深意。譬如,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宿靈鷲禪寺》。
  • 楊萬裡被嚴重低估的一首詩,看上去像是打油詩,但是寫得生動有趣
    我個人是很喜歡楊萬裡,小的時候讀他的作品也最多,所以對於他的作品也是記憶猶新;楊萬裡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是極為豐富,大概有1000多首,屬於那種比較高產的詩人,在他這1000多首詩中,有一些早已深入人心,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不過有一些作品很顯然是被低估了,譬如這首《桑茶坑道中》,那就是一首經常被人忽略的佳作,其實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所以屬於是被低估的作品
  • 楊萬裡一首唯美的詩作,28個字寫得美輪美奐,充滿了無限樂趣!
    小編今天同樣的要為大家推薦宋詩裡一首同樣,寫得非常直白,而且也沒有使用一個典故,沒有使用一個生僻字的詩作,那便是楊萬裡的《稚子弄冰》,在這首詩中,我們的詩人,把小孩子在冬季裡取冰的遊戲描寫的繪聲繪色,充滿了無限的樂趣,很是值得我們一讀。
  • 夏天到了就讀楊萬裡這首詩,感受不一樣的夏天,讀來讓人神清氣爽
    由於喜愛夏天,對於描寫夏天的詩句也是情有獨鍾,記憶最深刻的當數楊萬裡的這首《小池》,第一次讀時就覺得很美,長大了之後更加的感動,整首詩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也是讓人神清氣爽;這也是楊萬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還年處收入在小學的課本裡,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
  • 駱賓王8歲寫下一首詠月詩,比《詠鵝》更具哲理,獲得滿堂喝彩
    明月對著這一輪從缺到圓,圓而又缺的月亮,文人們紛紛陷入了思索。我們從小背著駱賓王7歲時寫下的《詠鵝》,感受到來自唐代神童的才華碾壓。殊不知,他在8歲時又寫下一首詠月詩,這首讀上去更具思想性。玩初月·駱賓王忌滿光先缺,乘昏影暫流。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有一說此詩為沈佺期所作,但在《全唐詩》中將其歸於駱賓王之作,且四部叢刊本、明銅活字本等均作駱賓王詩,沈佺期各集均未載錄,所以還是應當認定詩為駱賓王之作。
  • 楊萬裡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4句,便寫出了兒童才有的聰明
    在古代,童心未泯的詩人,往往會捕捉到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充滿童趣的一舉一動。「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毫無疑問,古代的很多兒童詩裡,總是充溢著快樂。
  • 十首詠物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古代的詩人很喜歡詠物,他們在描摹事物中加入自我感情,用文字借詠物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嶽,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他們把這些事物寫得鮮活生動,繼而託物言志,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精選十首詠物詩,體會不同時代的詩人或直白,或含蓄的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
  • 楊萬裡一首清新唯美小詩,只有短短4句,卻寫出了史上最美的夏天
    在以「事理」取勝的宋詞當中,楊萬裡的「誠齋體」應該是最清新脫俗的了。他的「誠齋體」具有很強的個人特徵,比如觀察細緻入微,善於捕捉大自然的瞬間美麗,善於將個人的感情熔鑄於事物當中,讓自然萬物都帶上自己的色彩,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