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配網牽手綜合能源服務難在哪?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受制於配電價格機制、各方利益衝突等諸多原因,作為電改重要一環的增量配電發展過去兩年不及預期。尤其是前四批試點企業普遍經營困難,被迫轉軌轉型,其中不少企業嘗試涉足綜合智慧能源服務業務,以期尋找新機。

日前,隨著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確定79個項目作為第五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增量配電試點再次擴容,業內預期將有更多企業開啟綜合能源服務等新業務。不過據記者了解,「增量配網+綜合能源」並沒有想像中順利,目前還有多重短板待補。

01

隔牆售電有望真落地

對處於艱難創收階段的增量配網業主而言,轉軌綜合能源服務,或許是一根救命稻草。

杭州數元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MO俞慶表示,單純的增量配電網投資目前收益很低,投資方要獲得收益,必須主動開展傳統配售電以外的增值服務。「這是現階段增量配電網『活下去』的最重要依靠。」

不止增量配電業主,傳統電網和發電企業近年也加快涉足綜合能源服務。全國配售電企業俱樂部秘書長馬建勝告訴記者:「在配售電改革環境下,增量配網與綜合能源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兩者的目標客戶、業務範圍等具有非常高的重合性,電網企業的體系、數據、技術、資金等方面優勢突出。」

綜合能源能為增量配網帶來什麼?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二者能產生「1+1>2」的效果。

中網聯合(北京)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治中表示,增量配電網是綜合能源服務的入口,綜合能源服務是增量配電網投資的效益增長點。「二者是『土壤與作物』的關係,在增量配電網基礎上可開展售電、分布式發電、綜合能源服務、能源金融與能源數據等業務,具有廣泛的業務拓展空間。」

華東電力設計院智慧能源室主任吳俊宏告訴記者,增量配網與綜合能源「牽手」後,「隔牆售電」有望真正落地。「隔牆售電,即分布式能源項目通過配電網就近由消費者直接消納。理論上說,增量配網中布局綜合能源,可以將各類分布式能源充分整合,做到『發-輸-配-售、源-網-荷-儲』有機結合,也就所謂的『隔牆售電、多能互補』。」

02

配電價格限制二者融合

前景雖好,但在增量配網內開展綜合能源服務並不順利。

在北京先見能源諮詢有限公司總裁尹明看來,配電價格是「增量配網+綜合能源」面臨的真正考驗。「受省級公用電網輸配電價的約束,配電價格與電壓等級嚴重的『倒三角』分布,增量配電網的配電價格多採用競爭模式確定,進一步影響了『涉電業務』的盈利空間。」

假設220千伏電壓真實輸電成本為0.05元/千瓦時,10千伏配電成本為0.25元/千瓦時,輸配電價差為0.20元/千瓦時。在高電壓補貼低電壓0.08元/千瓦時的情況下,220千伏輸電費為0.13元/千瓦時,10千伏配電費為0.17元/千瓦時,所獲輸配電價差僅為0.04元/千瓦時。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低壓配電網的運維成本遠高於高壓輸電網,但因交叉補貼的存在,實際付出成本與所獲受益並不成正比。

俞慶表示:「某些增量配電業務開展綜合能源服務過程中,新增很多『涉電業務』,企業沒有創收反而虧損,只能從其他地方填補,增量配網業務遇到的阻力限制了綜合能源服務進一步拓展。」

俞慶還指出,增量配網投資者大多是傳統能源行業的從業者,長期處於「高投資、重資產、低估值」思維,但綜合能源服務嚴格意義是一種「輕資產、重客戶、較高估值」的商業模型。「如果還以傳統思路經營綜合能源,商業價值不會提升太多。」

尹明也認為,增量配電服務更像能源類的「物業服務」,需要能進入用戶企業的「圍牆內」,深刻掌握其用能用電習慣和特點。「服務要充分體現『用戶為中心』,更加重視對用戶數據和需求的深度挖掘和價值服務。」

03

政策不明致優質資源浪費

綜合能源能否成為增量配網新的利益增長點,實則還有短板。

馬建勝表示:「按照2013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餘熱餘壓餘氣發電屬於分布式發電項目。同時,按照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17年發布的《關於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單體項目容量超過20兆瓦但不高於50兆瓦,接網電壓等級不超過110千伏且在該電壓等級範圍內就近消納的發電項目,均屬於分布式發電項目。」

吳俊宏指出,但在增量配電相關文件中並未進一步明確允許接入綜合能源的類型和容量,很多優質資源均被拒之門外。「為避免地方對政策的誤解,導致某些綜合能源類型不允許接入當地增量配電網,相關政策亟需進一步細化。」

記者注意到,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19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通知》明確,試點項目內不得以常規機組拉專線的方式向用戶直接供電,不得依託常規機組組建區域網、微電網。

「常規機組,一般指一定規模的煤電、水電,但對一些分布式項目和容量較小的餘熱、餘壓、餘氣發電機組,並未給出明確規定。隔牆售電困難重重,大量餘熱等資源被浪費,難以發揮為客戶降本增效的價值。此外,要進一步研究以『增量配電網+綜合能源+用戶負荷』為基礎的『源網荷儲一體化』形態如何與電力市場機制銜接。」 吳俊宏指出。

朱治中告訴記者,很多政策未明朗之前,只能利用現有條件積極創收。「綜合能源要想成為贏利點,首先要提高相關設備的利用率。很多園區在規劃時,投入容量遠超實際容量,運行過程中負荷不及預期,設備利用率低,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投資重要的是『量體裁衣』,而不是一味『做大盤子』。」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

相關焦點

  • 如何避免增量配網變回「供電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一名增量配電改革試點項目業主日前在2020中國能源研究會配電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年會期間向記者感慨。關於增量配電項目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相關討論由來已久。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與綜合能源服務的結合值得探索。
  • 綜合能源服務的美學本質是「平衡藝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在增量配電網裡開展綜合能源服務IES,服務提供商在業務設計和方案實施中需要考慮哪些特殊因素?筆者認為至少包含以下方面。二、明白增量配電網內綜合能源服務面對的多重約束1、技術方面的約束IES是用戶側的集成用能服務,與應用場景緊密結合,一種多類能源、開放式的業務組合,做到「神似」容易,做到「形神兼備」「榫卯契合」就非常難了。
  • 綜合能源服務需要從「1+N」到「N+N」
    近年,國網上海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大力開拓上海綜合能源服務競爭市場,積極探索「1+N」綜合能源服務。掌握四大特點所謂「1+N」綜合能源服務,是在答覆客戶「1」個安全經濟供電方案的同時,提供包括能效診斷、節能改造、運行託管等在內的「N」個能源增值服務。
  • 配網改造與改革 | 建言「十四五」能源發展
    一方面,「數字新基建」、電動汽車充電樁、電能清潔取暖等將引發電力需求劇增,需要配網系統提供足夠的容量和高可靠性電力。另一方面,光伏「產能樓宇」、低速風電、其他分布式電源的接入需要配網系統能夠更加有效地吸納這些不穩定的分布式電源。在電網運營上,儲能技術和包括電動汽車電池在內的儲能設施,需要與配電網產生充放電互動,而綜合能源服務、需求側響應和基於數位技術的「虛擬電廠」都在呼喚著更加靈活互動的配網系統。
  • 寇偉任國家電網董事長 增量配網改革有望提速
    增量配網改革提速記者採訪發現,與對特高壓力挺態度不般配的是,增量配網改革進展依然較慢。按照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要求,其最大亮點就是增量配網改革,儘管已持續3年多,但進展並不順利。國家電網的內部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此次調研源於,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已於8月組成6個調研組對14個省(市、區)開展「增量配網改革」實地督導調研。當時調研發現了諸多問題,比如一些地方改革試點推進不力,或幹預招標,或強制要求控股,或阻礙社會資本參與等等。
  • 我國綜合能源服務的五大潮流趨勢
    目前綜合能源服務有五大潮流趨勢:一是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具有強烈的「網際網路+」特徵;二是綜合能源服務企業越來越重視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三是綜合能源服務的某些細分市場中產業集中度將提升;四是綜合能源服務業務開展與當地經濟、環境、社會條件有緊密關係;五是綜合能源服務企業需要連接更多元的合作夥伴。
  • 增量配電改革「卡」在哪兒
    增量配網與省級電網企業結算不暢,政府文件也迴避了這一核心問題。若輸配價格分開核算不能提上日程,增量配電改革仍將處於停滯狀態。「給條活路吧!」「不知道還能撐多久。」近日,談及增量配網改革的前景,很多增量配網業主向記者大倒苦水。
  • 從工程到服務,綜合能源產業的必由之路
    五星級酒店需要硬體的基建投資,也賣各種酒和美食,但是五星級酒店的本質是一種綜合的,圍繞客戶旅行需求的綜合服務。綜合能源服務需要綜合能源的硬體和基建,也提供各種能源,但是綜合能源服務的本質是一種綜合的,圍繞客戶用能需求的綜合服務。
  • 【綜合能源】多能互補園區綜合智慧能源項目開發策略
    我國能源的損耗最多的是化石能源,多能互補園區綜合智慧能源項目是針對工業園區熱電冷汽水等多種能源需求,互補利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按照能源網際網路思維構建的「源-網-荷-儲」一體化綜合智慧能源系統,對工業園區能源結構轉型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 綜合能源項目對口認證資質-綜合能源服務認證
    綜合能源服務的定義目前對綜合能源服務尚無統一的定義。從能源產品的綜合、服務方式的綜合、服務內容的綜合對綜合能源服務進行了定義。定義了綜合能源系統,認為綜合能源服務至少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國家能源發展方針與政策;能源「產供銷用」的價值流;能源的管理、技術、經濟和市場;能源服務對象與模式。
  • 國網綜合能源服務朝陽下的隱秘角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國網綜合能源混改的首發地在江蘇2020年1月,在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在京揭牌儀式的前一周,它率先參股了國網江蘇省綜合能源服務公司,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
  • 儲能產業春天已來,今年電儲能增量或超1吉瓦
    3月16日,科華恆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華恆盛」)副總裁林儀在福建廈門舉辦的「全國首屆儲能技術與綜合能源服務高層研討會」現場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時說:「保守估計,今年我國電儲能增量將至少超過1吉瓦。」儲能是綜合能源系統的紐帶近年來,綜合能源服務在國內工業園區和大型建築等領域大受歡迎。
  • 新奧數能領銜參加「綜合能源大講堂」 泛能網數字能源平臺受關注
    作為「數字新基建」的典型代表,新奧數能泛能網得到了工信部、行業聯盟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對「綜合能源服務大講堂」給予高度評價,自2020年2月12日開播以來,「綜合能源服務大講堂」得到了眾多綜合能源服務企業、能源各領域專家、政府機構和行業組織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與。
  • 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廣 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原標題: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廣 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綜合能源服務可以延伸到哪些地方?
  • 高端戰略研討會召開 上海電氣論道「綜合能源」
    今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碳中和2060」的中國宣言,給了新能源行業極大的振奮;我們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文指出要「加快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大力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推動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把綜合能源服務列入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也聯合發文推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以用戶為中心、能源多場景制定服務的綜合能源服務將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新業態
  • 新奧數能攜手生態夥伴共建園區綜合能源服務生態
    他表示,以多個細分行業的能源服務方案聯合形成綜合性的能源服務方案面向園區提供能源服務是一條值得探索、複製的道路。  正是基於探尋這樣的可複製的道路,會議聚焦於園區綜合能源服務方案和生態資源精準對接,對園區綜合能源服各務細分領域服務方案進行充分的交流,並設置圓桌對話環節就園區綜合能源服務進行方案優化和合作探討,為泛能生態共建打開新的思路、架起新的橋梁。
  • 小藍科技贊助支持2019中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大會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19年初,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正式印發《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2019-2020年行動計劃》,旨在將公司建設成為綜合能源服務領域主要踐行者、深度參與者、重要推動者和示範引領者。綜合能源服務逐漸成為能源行業當下最熱門的流行詞,「風口」到來,光伏發電、光伏+便成為開路先鋒與重要推手。
  • 中國華電河南公司籤訂首個綜合能源服務示範項目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有色地質礦產集團有限公司與河南駐馬店雲創谷科技產業園籤約,同意在駐馬店市雲創谷科技產業園供暖、製冷、用電委託代理、儲能等綜合能源服務示範項目中進行全方位合作。8月30日上午,雲創谷科技產業園綜合能源服務示範項目合作意向籤約儀式在雲創谷科技產業園隆重舉行,雲創谷科技產業園副總經理尹愛傑致歡迎詞,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松主持。本次籤約標誌著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有色地質礦產集團有限公司與雲創谷科技產業園三方合作邁入了新階段。
  • 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綜合智慧能源的未來是「基於能源,超越能源」
    9月27日,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受邀參加「中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高峰論壇」並做主旨演講。張雷認為,新煤炭和新石油創造了「新電網」——智能物聯網。綜合能源服務會是一種基於智能物聯網的多元服務,必將「基於能源,超越能源」。基於模型和算法的數位化賦能平臺,是未來綜合能源服務的關鍵基礎設施。下方為演講全文:
  • 廣東省開平市與南網綜合能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推動建立綠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5月27日上午,開平市人民政府與南方電網綜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網綜合能源公司)正式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平市委書記龐正華,市領導林國寧、伍德斌,南網綜合能源公司副總經理雷鳴及部門有關領導出席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