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視頻我解釋了最基礎的經濟學理論——凱恩斯的四部門平衡理論,這是經濟學最基礎的理論,也是經濟數學,是經濟學的2+2=4。講這個基礎理論,是為了回應有些學者提出來的出口經濟是依附型經濟。這期視頻我講得很清楚,文字版只是一個內容提要,請大家看視頻。
如果給經濟下一個最簡單的定義,兩個詞就可以概括:供應、需求。所有的經濟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供求關係問題,凱恩斯的四部門平衡理論非常經典地表述了經濟的供求關係。經濟社會最理想的狀態是:社會總供給=社會總需求,即:
家庭收入=企業的產品產出
儲蓄=投資
財政收入=財政支出
出口=進口
現實則是:
1) 家庭收入與社會產出之間,由於資本的收入永遠大於勞動者的收入,而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者是商品的需求方,因此,資本收益與勞動者收入的巨大差距必然演變為商品供應永遠大於商品需求。
2)銀行是基於儲蓄來放大信貸,現實中,信貸永遠大於儲蓄,於是投資也永遠大於儲蓄。投資大於儲蓄會加大商品供應,從而進一步加劇供求矛盾。
3)為了解決供過於求的矛盾,政府就要加大開支來增加社會需求總量,從而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成為常態,進而造就了全球赤字政府。
4)商品總供給大於總需求,促使企業去尋求海外市場,從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又使國際貿易進一步失衡。
5)國家間的貿易失衡部分無法實現最終清償,於是形成國家間的債務轉移,進而引發金融全球化的治理難題。
凱恩斯先生的四部門平衡理論的確經典,是經濟學最根本的地基。供求平衡是經濟治理最大的追求,但是,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驅動下,人類的經濟活動始終無法實現供求平衡;供求矛盾是永恆的矛盾,這四個恆等式也就變成了永恆的不等式。最終,商品的供求矛盾一定會演化為金融全球化的貨幣金融危機。凱恩斯先生發明的四部門平衡理論假設,撞上了永遠無法實現平衡的現實困境。
經濟問題很像人的健康,所有有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反人性的。良性的經濟運轉要求供求平衡,但是供求平衡違反人類喜歡積累財富的天性,所以,要找到經濟治理的有效方案,推動經濟最大限度地平衡發展,政府的立法和管理就必須參與其中,在人性的貪婪與經濟平衡發展之間維持動態平衡。僅僅依賴「看不見的手」來幫助經濟實現再平衡,其結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惡性經濟危機的爆發。今天,金融全球化的體量越來越大,危機的傷害也越來越大,不久即將爆發的美元支付危機,將成為壓垮全球金融體系的最後一根稻草。
國內供求不平衡的出口是去尋找外部市場,在經濟全球化競爭中,企業強者恆強是常態;因此,生產力強的國家也會保持長期貿易順差,生產力落後的國家則是長期貿易逆差;加上金融資本在全球的自由流動,落後國家即便沒有貿易逆差,也會有金融逆差;要想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貿易再平衡和金融資本進出的平衡,幾乎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理想目標。
不用看更遠的歷史,戰後75年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已經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所以,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的根本,不能用簡單粗暴的貿易戰手段來強制實現貿易再平衡,而是要用金融手段來推動貿易再平衡。
中國人口多,又具備全產業鏈工業體系,生產力水平高,這就決定了中國必須在全球範圍尋找市場,也是我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增加出口、追求順差,絕不是什麼依附型經濟。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全球產業鏈相互深度嵌套的情況下,居然還有人用「依附」這個詞來形容外循環經濟,這說明他們對開發國際市場與跨越中等收入之間的必然聯繫缺乏最基本的常識。
關於擴大出口並掌握貿易通道對國家經濟命脈到底意味著什麼,山高縣做了一個非常精彩的視頻,附在下面,以饗讀者。山高縣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B站UP主,我為我們有這麼出色通透的後浪感到驕傲!(見B站視頻:【山高縣】就算RCEP籤訂,各國命運仍然在美國人手上)請點擊「閱讀原文」收看
內循環是生存地基,外循環是發展助推劑。中國的外需經濟部分的確存在問題,但問題不是我們出口太多了,而是我們沒有建立自己主導的離岸貨幣體系。也就是說,我們外循環經濟的問題本質上是貨幣問題。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寫了《天下貨幣——美元霸權的突破與終結》一書,提出了一個完整系統的解決方案。
國內一個流行的說法是,人民幣是以美元為錨;說這個話,就是忘了凱恩斯的四部門平衡理論,也不懂經濟全球化的本質。下一講,我就來說說人民幣到底是以什麼為錨。
謝謝大家!
馬霞
2020年11月26日
● 喜馬拉雅搜索:「馬姐談投資」
● youtube搜索:「馬姐談投資」
● 票圈搜索:「馬姐談投資」
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