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霞:駁出口經濟是依附型經濟

2021-03-02 馬霞價值投資

昨天的視頻我解釋了最基礎的經濟學理論——凱恩斯的四部門平衡理論,這是經濟學最基礎的理論,也是經濟數學,是經濟學的2+2=4。講這個基礎理論,是為了回應有些學者提出來的出口經濟是依附型經濟。這期視頻我講得很清楚,文字版只是一個內容提要,請大家看視頻。

如果給經濟下一個最簡單的定義,兩個詞就可以概括:供應、需求。所有的經濟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供求關係問題,凱恩斯的四部門平衡理論非常經典地表述了經濟的供求關係。經濟社會最理想的狀態是:社會總供給=社會總需求,即:

家庭收入=企業的產品產出
儲蓄=投資
財政收入=財政支出
出口=進口

 

現實則是:

1) 家庭收入與社會產出之間,由於資本的收入永遠大於勞動者的收入,而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者是商品的需求方,因此,資本收益與勞動者收入的巨大差距必然演變為商品供應永遠大於商品需求。

2)銀行是基於儲蓄來放大信貸,現實中,信貸永遠大於儲蓄,於是投資也永遠大於儲蓄。投資大於儲蓄會加大商品供應,從而進一步加劇供求矛盾。

3)為了解決供過於求的矛盾,政府就要加大開支來增加社會需求總量,從而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成為常態,進而造就了全球赤字政府。

4)商品總供給大於總需求,促使企業去尋求海外市場,從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又使國際貿易進一步失衡。

5)國家間的貿易失衡部分無法實現最終清償,於是形成國家間的債務轉移,進而引發金融全球化的治理難題。

凱恩斯先生的四部門平衡理論的確經典,是經濟學最根本的地基。供求平衡是經濟治理最大的追求,但是,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驅動下,人類的經濟活動始終無法實現供求平衡;供求矛盾是永恆的矛盾,這四個恆等式也就變成了永恆的不等式。最終,商品的供求矛盾一定會演化為金融全球化的貨幣金融危機。凱恩斯先生發明的四部門平衡理論假設,撞上了永遠無法實現平衡的現實困境。

經濟問題很像人的健康,所有有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反人性的。良性的經濟運轉要求供求平衡,但是供求平衡違反人類喜歡積累財富的天性,所以,要找到經濟治理的有效方案,推動經濟最大限度地平衡發展,政府的立法和管理就必須參與其中,在人性的貪婪與經濟平衡發展之間維持動態平衡。僅僅依賴「看不見的手」來幫助經濟實現再平衡,其結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惡性經濟危機的爆發。今天,金融全球化的體量越來越大,危機的傷害也越來越大,不久即將爆發的美元支付危機,將成為壓垮全球金融體系的最後一根稻草。

 

國內供求不平衡的出口是去尋找外部市場,在經濟全球化競爭中,企業強者恆強是常態;因此,生產力強的國家也會保持長期貿易順差,生產力落後的國家則是長期貿易逆差;加上金融資本在全球的自由流動,落後國家即便沒有貿易逆差,也會有金融逆差;要想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貿易再平衡和金融資本進出的平衡,幾乎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理想目標。

 

不用看更遠的歷史,戰後75年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已經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所以,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的根本,不能用簡單粗暴的貿易戰手段來強制實現貿易再平衡,而是要用金融手段來推動貿易再平衡。


中國人口多,又具備全產業鏈工業體系,生產力水平高,這就決定了中國必須在全球範圍尋找市場,也是我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增加出口、追求順差,絕不是什麼依附型經濟。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全球產業鏈相互深度嵌套的情況下,居然還有人用「依附」這個詞來形容外循環經濟,這說明他們對開發國際市場與跨越中等收入之間的必然聯繫缺乏最基本的常識。

 

關於擴大出口並掌握貿易通道對國家經濟命脈到底意味著什麼,山高縣做了一個非常精彩的視頻,附在下面,以饗讀者。山高縣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B站UP主,我為我們有這麼出色通透的後浪感到驕傲!(見B站視頻:【山高縣】就算RCEP籤訂,各國命運仍然在美國人手上)請點擊「閱讀原文」收看

 

內循環是生存地基,外循環是發展助推劑。中國的外需經濟部分的確存在問題,但問題不是我們出口太多了,而是我們沒有建立自己主導的離岸貨幣體系。也就是說,我們外循環經濟的問題本質上是貨幣問題。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寫了《天下貨幣——美元霸權的突破與終結》一書,提出了一個完整系統的解決方案。

國內一個流行的說法是,人民幣是以美元為錨;說這個話,就是忘了凱恩斯的四部門平衡理論,也不懂經濟全球化的本質。下一講,我就來說說人民幣到底是以什麼為錨。

謝謝大家!

馬霞
2020年11月26日

● 喜馬拉雅搜索:「馬姐談投資」

● youtube搜索:「馬姐談投資」

● 票圈搜索:「馬姐談投資」

掃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飛天茅臺「墜地」給權力依附型經濟的警示
    雖然茅臺一直自詡為「政治酒」、「外交酒」和「友誼酒」,但這種權力依附型經濟也讓茅臺背上了「腐敗酒」的惡名。人們慨嘆,茅臺酒漲價,漲的其實不是價格,而是腐敗水平。只要中國社會腐敗一日不除,茅臺酒的價格就會一直漲下去。  去年春節過後,由於受到塑化劑風波特別是中央「八項規定」的影響,茅臺酒的價格持續滑落。
  • 世界擺脫依附性經濟需倚重強勢人民幣
    所謂依附性經濟,就是指世界經濟的興衰受制於某一國或某一經濟區域聯盟發展的影響,結果某些國家(統治國)能夠主動地擴展和加強自己,而另一些國家(依附國)的擴展和自身加強僅是前者擴展的反映,這種依賴關係就呈現依附的形式。這樣,統治國就對依附國擁有技術、貿易、資本以及社會政治等方面的優勢。  這也是發展經濟學中關於依附理論的一些精髓。
  • 隨便說說依附理論
    例如普雷維什定理的基本假設,即後工業社會的長期貿易不利於原料出口國,實際上建立在對區區幾種大宗商品價格的短期觀察上。所以不奇怪的是,這個「經濟學理論」的主要陣地都在政治學和社會學刊物上。不得不為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感到遺憾。在主流經濟學家來看,依附理論所想要解釋的一切現象都能在現有的經濟學主流範式中得到解釋。
  • 《去依附》:全面剖析新中國第一場經濟戰
    《去依附》:全面剖析新中國第一場經濟戰南報網訊(記者 邢虹)溫鐵軍教授團隊繼《八次危機》之後又一力作《去依附:中國化解第一次經濟危機的真實經驗》,近日出版上市,全面剖析新中國第一場經濟戰。在這本「三年磨一劍」的最新作品中,坐著深入挖掘了70年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通脹危機因「去依附」理論的具體實踐而實現「軟著陸」的成功經驗。新世紀的第二個10年,世界格局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中國經濟波動下行及其內生的社會變化波詭雲譎,全球危機的挑戰也如約而至。在如此複雜的局面之下,把70年前應對新中國成立初期危機的經驗過程歸納出來,對解決我國現在的經濟問題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
  • 全球經濟衰退令中國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雖然工廠正恢復生產,但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令製造商對出口需求感到悲觀。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滑至50.8。這低於3月份的52.0,當時該指數較2月份35.7的慘澹數值強勁反彈。這個衡量製造商信心的指數仍高於50的榮枯線,但高出的幅度不大。
  • 日本經濟V型復甦可能性已經幾乎消失?
    日本內閤府最新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第二季度日本經濟環比下降7.8%,按年率計算下降27.8%,為有可比數據以來最大降幅。至此,日本經濟已連續三個季度下滑。分析人士認為,日本經濟復甦進程緩慢,難以實現V型復甦。
  • 陳子燁 李濱:中國擺脫依附式發展與中美貿易衝突根源
    依附"是依附論解釋外圍國家落後根源的核心概念。特奧託尼奧·多斯桑託斯(Theotonio Dos Santos)曾給出了較為清晰的定義:依附表示這樣一種狀況,某些國家的經濟受到它所依附的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擴張的限制。
  • 依附理論的興起與淵源
    這一時期的現代化研究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種觀點:一、將所有國家劃分為「傳統型」和「現代型」,現代化就是「傳統型」國家向「現代型」國家邁進的過程;二、認為社會發展與現代化的主要動力是來自內部,而發展中國家社會發展的不順利,根本原因也是來自內部的障礙。三、認為各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將會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多地具有現代化國家的特徵。這一階段形成的現代化的理論通常被稱為經典現代化理論。
  • 中國經濟應擺脫對美依附
    說白了,這根本不是中美之間的相互依賴,而是中國對美國的實質依附。正是中國對美國的實質依附,中國在對外(至少經濟)政策上日趨喪失獨立自主,國家主權、民族利益、大眾福祉持續受到損害。美國可以利用各種方式刁難、敲打、訛詐中國,在反傾銷與反補貼、人民幣匯率、智慧財產權、勞工標準、市場開放等多個方面,中國都顯得被動。
  • 韓國經濟的"中國依賴"程度:與出口依存度同步
    而隨著韓國經濟對中國依賴的日益加深,近年來對於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也不斷上升,中國風險(China R isk)似乎已成韓國整體經濟、製造業、股市和大財閥們所面臨的最大單一風險。有研究表明,中國經濟增速每回落1個百分點,就會導致韓國對華出口下降2.5個百分點。韓國媒體也將此形象地比喻為「中國經濟打噴嚏,韓國經濟就會感冒」,擔心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對韓國經濟帶來巨大風險。
  • 為何很多國家依附美國,而不是俄羅斯,除了經濟因素,這點最關鍵
    我們去研究當前政治經濟形勢,顯而易見的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現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依附著美國,而沒有幾個國家依附著俄羅斯。這是為什麼呢?畢竟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排名也是世界第二,美國都害怕三分。我們去看美國在二戰以後挑起的戰爭,很多都是與小國家的戰爭,但是美國再怎麼囂張,還是不敢與俄羅斯直接對抗,從這一側面可以看出,俄羅斯的軍事實力的確強大。
  • 名詞解釋|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主要從一種經濟與政治相結合的角度出發論證當代發展中的邊緣國家與西方發達中心國家之間的發展問題。依附是一種狀況,即一些國家的經濟受制於它所依附的另一國經濟的發展和擴張。兩個或更多國家的經濟之間以及這些國家的經濟與世界貿易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的關係,但是結果某些國家(統治國)能夠擴展和加強自己,而另外一些國家(依附國)的擴張和自身的加強僅是前者擴張——對後者的近期發展可以產生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這種相互依賴的關係就呈現依附的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廣大發展中國家紛紛從西歐殖民體系中脫離出來,開始了艱難的獨立之路。
  • U型、V型、還是W型? 疫後全球經濟復甦軌跡大猜想
    接受路透調查的50多位經濟分析師中,最悲觀的一派預測全球經濟2020年將萎縮深達6%。而極端樂觀的則預測會增長0.7%。預期均值為萎縮1.2%。騰訊證券4月13日訊,新冠疫情過後,全球經濟復甦會是什麼樣的軌跡呢?是U型?V型?或是W型?是急速反彈、緩慢復甦,或者還會再次經歷滑坡?與此相關的預測五花八門。
  • 傳統營銷是自益型經濟,共享營銷是共益型經濟
    1、傳統營銷是獨享型經濟私有制制度出現的一個明顯標誌就是自益型經濟。2、共享營銷是共享型經濟共享營銷是共享經濟年代的產物。
  • 溫鐵軍新書聚焦新中國第一場經濟戰
    在複雜的局面下,把70年前新中國成立初期應對危機的經驗過程歸納出來,無外乎是希望讀者理解:70年前「去依附」的成功經驗對今日世界仍有借鑑和啟發意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在新書《去依附》這本「三年磨一劍」的最新作品中,將文字聚焦於70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那一場經濟戰役。1949-1952年的經濟危機,可謂是當時中國經濟必須面對的重要戰役,也是關鍵之戰。
  • 如何在L型經濟時代奠定強國基石
    適逢十三五開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經濟發展、結構調整、科技教育、資源環境、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步入了「新常態」。當前,經濟增長速度呈現L型,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質量呈現倒L型,處於爬坡升級、「羽化為蝶」的關鍵時期。
  • 「觀光工廠」何以成為臺灣體驗經濟的DNA?
    我們通過實地考察臺式文創秘密基地,深層解構臺灣體驗式營銷創造的巨大經濟價值,支撐起臺灣新經濟形態的觀光工廠、體驗經濟,都是從何而來?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地區憑藉著代工模式和出口導向的政策,通過為先進國家廠商代工建立了競爭優勢,工業經濟也實現了巨大的突破。
  • 山西旅遊經濟佔比加重,「工業旅遊」推動山西經濟跨越式發展
    處理不好煤炭開採的問題後果也是非常嚴重,除了直接聯繫的經濟關係,對於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也非常大。但是現在隨著經濟的穩定提升,資源開採之後的遺留問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僅改善了山西省的環境,對於山西省的經濟發展也有了很大的幫助。
  • 美國經濟增長將依賴出口 中國成關鍵
    研究機構ITG Investment Research的高級經濟學家布裡茨(Steve Blitz)說,美國經濟增長將日益依賴出口拉動,因為決策者不願使用貨幣或財政政策這類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可能會構成經濟下行的風險。
  • 外貿出口強勢增長 中國經濟正穩步邁向新高度
    其中,出口和服務業表現搶眼,聯手助力經濟穩定恢復。出口強勢增長拉升PMI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對11月PMI數據作出解讀。同時,8月以來企業關於補庫和去庫的迅速靈活的調整,體現了企業應對經濟形勢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四季度隨著補庫周期進入平穩狀態、投資活動回暖,製造業復甦有望進入年內第四輪邏輯轉換,即內生性的復甦,即政策逐步退出後,經濟基於周期波動的自身修復,經濟結構不斷調整,逐步重新達成更高水平的均衡。」陶金作出這樣的判斷。值得注意的是,出口的強勢增長支撐了11月製造業PMI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