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依附理論

2021-01-13 NKU新視界

20 世紀50、60年代, 依附論(Dependency Theory)在拉美興起並發展,成為研究拉美地區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理論支柱。而在20世紀後半期,依附論開始走出拉美,成為一種分析全球不發達問題的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理論,並在20 世紀70 年代成為第三世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理論支持,該理論也開始得到西方主流國際關係理論家的重視,成為國際政治經濟學的「 第三種聲音」 。本次我們將從依附理論的產生背景、基本觀點、爭論和貢獻入手,向大家介紹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主要從一種經濟與政治相結合的角度出發論證當代發展中的邊緣國家與西方發達中心國家之間的發展問題。依附是一種狀況,即一些國家的經濟受制於它所依附的另一國經濟的發展和擴張。兩個或更多國家的經濟之間以及這些國家的經濟與世界貿易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的關係,但是結果某些國家(統治國)能夠擴展和加強自己,而另外一些國家(依附國)的擴張和自身的加強僅是前者擴張——對後者的近期發展可以產生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這種相互依賴的關係就呈現依附的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廣大發展中國家紛紛從西歐殖民體系中脫離出來,開始了艱難的獨立之路。這種獨立不僅僅表現於在政治上要求建立有獨立主權的國家,而且表現在經濟上希望真正獨立於以前的西方宗主國。也就是說,發展中國家獨立以後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在宣布成為有獨立主權國家以後真正保證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獨立。在這種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和現代化問題成為西方學術界討論的焦點。依附理論首先興起於拉丁美洲,拉丁美洲長期以來是西歐殖民主義的殖民地,從殖民地時期起,拉丁美洲就一直依靠出口原料和農產品來尋求發展,但這種外向型發展由於30年代的資本主義危機而受到嚴重的破壞,促使拉美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重新考慮國家的發展。在20世紀50年代,依附理論應運而生,以阿根廷經濟學家勞爾·普雷維什為代表的一批拉美本地學者提出了結構主義理論,它是依附理論的前身。此外還產生了新馬克思主義依附論、依附發展理論等。

依附理論一個最為基本的,也是首要的理論假設就是認為存在一個中心—外圍結構。這種結構不僅存在於國際體系之中,而且存在於一個國家內部;不僅影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關係,而且對發展中國家的貧困、收入分配、失業、國際貿易及外援等問題有著廣泛的影響。依附理論關於中心—外圍結構的理論假設中包括的具體內容主要有:(1)單一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即國際體系中只存在一個市場,所有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生活在這個世界市場中。(2)不等價交換。依附理論者假定在發達的中心區和不發達的邊緣區存在著一種不等價交換關係,或者說存在著一種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這種關係是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的根源,也是發展中國家不發達的根源。外圍地區被中心地區輸出的資本所統治是造成外圍地區無產階級化的主要原因。(3)二元社會結構。依附理論者的第三個假定是,發達和不發達這種二元社會結構不僅存在於國際體系中,而且也存在於不發達國家內部。這種二元社會結構實則反應了條件優越者和條件惡劣者並存的現象,例如國際經濟中富強的工業化國家和貧困的農民社會並存、國內城市現代生產方式和農村傳統的生產方式並存等。依附論者認為並不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而是一種長期的現象,且優劣的程度呈現出了一種內在的擴大的趨勢。

依附理論引起了各種各樣的爭論。一些新馬克思主義學者認為依附論過於強調民族主義,認為依附論的定義暗含著依附就是民族控制的喪失、民族自我決定和獨立的喪失。他們認為,真正的敵人不是外國控制和主宰,而是生產方式的私人控制和主宰。其次,他們認為依附論缺乏辯證的態度,依附論者對取代依附性發展的道路充滿信心,因此依附論看來是不可改變的,而這種靜態的觀察方式不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新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依附論對非依附性發展的前景持一種烏託邦思想。因為對自力更生的國家政策的追求只是一種邏輯上的設想,很少有統治階級會資源放棄他們存在的物質基礎。在早期依附以及自力更生的理論中,存在著對國家的作用認識不充分的問題。

非馬克思主義批評者認為依附論存在著概念模糊的問題。在對依附論的核心概念「依附」、「發展」等的定義不精確甚至前後不一,少有對概念給予準確的定義。第二,依附論存在著方法論上的不充分性。依附論通常是在二分法中進行概念化的,無法準確地說明如何衡量依附的程度,同時,依附論不能解釋依附的前資本主義的形式以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依附關係。第三,依附論很少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成功的模式。如東亞和東南亞新型工業化國家的成功表明了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能夠推動快速的發展等。

依附論在學術上的最大貢獻就是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傳統,並將其創造性地應用於國際經濟秩序的分析中,否定了西方主流學術界關於「存在一個普遍的現代化模式」的論斷,為20世紀70年代以後興起的世界體系論提供了思想淵源。

依附論者從世界政治經濟結構的特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以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以及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運行的規則出發,對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差距的日益擴大以及不發達國家經濟落後的根源進行了分析,指出,不發達國家不發達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以後出現的中心和邊緣的結構,以及中心和邊緣的不平等交換,或者說中心對邊緣的剝削。這對分析20世紀70年代以來南北差距日益擴大的現實無疑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王正毅,《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5-215頁

關豔紅,依附理論及其局限性評述,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第3期,第29-32頁

孫若彥,依附論與拉美國際關係研究,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6月,第48-80頁


看視頻,更清晰~



整理:彭寧楠 張紫昕

編輯:張紫昕

校對:彭寧楠




相關焦點

  • 隨便說說依附理論
    所以不奇怪的是,這個「經濟學理論」的主要陣地都在政治學和社會學刊物上。不得不為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感到遺憾。在主流經濟學家來看,依附理論所想要解釋的一切現象都能在現有的經濟學主流範式中得到解釋。例如到60年代末,許多發展經濟學家就發現:貿易條件惡化、分配不均更多是進口替代工業化策略的後果(恰恰是拉丁美洲國家為了擺脫貿易依賴和「剝削」所採取的發展模式!)
  • 【依附理論】張建新:從依附到自主:拉美國際關係理論的成長
    依附論既受到發展主義的啟發,「旨在解釋本地區事實上在1930—1945年開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新的特點」,(13) 也是出於對拉丁美洲依附於美國的擔憂,其結果是馬克思主義者和本土理論家對美國國際關係理論進行了長期的反抗,依附理論是在反對和批判歐美學者主導的現代化理論時興起的,因而「明顯是土生土長的」(14) 理論。
  • 依附理論的興起與淵源
    依附理論的推進及不足 推進 —由歷時轉向共時的解釋 —發展中國家不一定要西化 —強調外因的負面作用不足 —機械的外因決定論,邊緣國家和人民是被動的 —先驗色彩的宿命論,容易造成失望情緒 —使發展不再中性化,而是蒙上濃厚的政治色彩
  • 【教育理論】重點名詞解釋集錦DAY3《成就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重點名詞解釋集錦
  • 依附理論知多少
    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劃時代的提出現代依附理論的雛形:「童年時期親子依附關係的好壞,會影響未來的性格與人際互動。」
  • 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依附理論系列(三)
    :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當中提到了一些關於近代依附研究的基礎概念,這一篇則要開始深入地探討近年來依附理論的研究結果。我將先簡單介紹一下三種依附型態對於安全感的看法,接著再談談安全型依附者的眼中,看到的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安全感:依附類型形成的關鍵安全依附,顧名思義地,就是充滿了穩固的安全感。
  • 從依附理論到全球體系
    從實踐的角度講,它們與19世紀殖民體系的解體,特別是與中國、越南、古巴等前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有著直接的聯繫。從理論上講,它們既是對作為冷戰意識形態的現代化理論和發展理論的直接的回應,也是對「正統馬克思主義」關於同質性的資本主義理論的批判和修正。從20世紀60年代起,弗蘭克發表了一系列後來被命名為「依附理論」的著作,就是上述努力的重要成果之一。
  • 從依附理論到心智化療法
    依附關係的變化很有可能會影響後設認知能力的發展,早期在依附關係上有所創傷的人無法發展出對於他人心理狀態與外在現實的辨別。能夠去理解與辨別一個人內心在想什麼的能力,Dennett(1987)稱之為「意圖狀態(intentional stance)」,也呼應了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的論述。
  • 依附理論的十個中心原則
    5、情緒的接觸與回應,建立情感的連結大體上說,情緒引發並且主導依附的行為。具體而言,建構安全連結的原料是情緒聯通和情緒反應。依附對象可能會人在心不在,分離會造成痛苦,因為感覺無法找到或接近依附的對象。關鍵是情感的保證,並且有信心在需要時,這個保證是有效的。按照依附理論的看法,任何反應(即使是生氣)都比沒反應好。
  • 【名詞解釋】歸因理論
    意義有助於人們對觀察和感知到的事物進行整合和組織,形成一定的模式,從而有助於理解外部世界【參考二】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實際上就是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的解釋。歸因是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一件事,如何歸因直接影響到我們之後的行為。
  • 名詞解釋|公共選擇理論
    公共選擇理論關於非市場決策的基本思路:做出與一般經濟學相同的人性假設;像描述市場一描述偏好顯示的過程;提出傳統價格理論所涉及的同樣問題:是否存在均衡?均衡是否穩定?如何才能達到均衡?均衡是否滿足帕累託最優?社會的經濟功能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 實用心理學:依附理論
    為什麼一個平時很獨立的女孩,戀愛後會對男友十分依賴
  • 名詞解釋|社會交換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交換行為不僅存在於市場關係之中,而且存在於包括友誼、愛情在內的多種社會關係之中。社會交換論提出了以下幾個命題: (1) 成功命題:一個人的某種行動越經常得到報酬,這個人就越願意從事該行動。(2) 刺激命題:如果某特定刺激的出現曾經成為一個人行為得到酬賞的原因,那麼現在的刺激越是同過去的相同,這個人就越可能採取這種行動或與此類似的行動。
  • 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依附理論系列(四)
    「點擊上方「三倉心理學界」關注我們 | 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來源  泛科學在前幾篇介紹完基本的依附理論概念之後
  • 傳播學day1| 只考過名詞解釋的框架理論
    框架理論在我國的研究歷史相較於其他理論算是比較久了,但是目前在新傳考研中,目前考察得比較多得形式是名詞解釋,如中山大學2018年就考了,大連理工2019年也考了。所以,大家對於這個理論只需要了解內涵即可框架與新聞框架「框架」(frame)作為考察人的認知與傳播行為的學術概念,最早見於人類學家G. 貝特森於 1955 年發表的論文《一項關於玩耍和幻想的理論》中。框架指的是就如何理解彼此符號,傳受雙方相互約定的詮釋規則。
  • 2020寧夏特崗教師招聘考試:《中學教育理論綜合》名詞解釋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特崗教師招聘考試:《中學教育理論綜合》名詞解釋,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為了考試更好的備戰2020寧夏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給大家整理了《中學教育理論綜合》
  • 「依附類型」從何而來?這要從童年開始說起──依附理論系列(15)
    依附理論系列,似乎沒有把這四種依附類型,做一個詳實的介紹。有些人或許會問我,這四種依附類型究竟有什麼差別?恰巧,最近讀到一本課本,專門在介紹這四種依附類型的個案,在經過我的消化之後,決定特別寫一篇文章,來詳實介紹這四種依附類型。但是,在開始之前,讀者或許會很想知道自己是哪一種依附類型。
  • 知識分子與國家:對立、依附與融合
    這種功能的解釋強調知識分子角色的內在性、獨立性,和不依賴於特定社會秩序的特徵(Popoel and Mohan, 1987:34)。  知識分子與國家對立關係的第三種解釋來源於市民社會與國家相對立的理論。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社會運動的分析當中,出現了國家對立市民社會(state versus civil society)的理論解釋(Ding, 1994: 22 ,23)。
  • 名詞解釋 | 參與式觀察、焦點小組訪談法、定量研究方法
    名詞解釋 | 公共傳播、風險傳播、健康傳播名詞解釋 | 潛網理論、消費社會、公共領域名詞解釋 | 信息主權、文化帝國主義、文化霸權名詞解釋 | 跨文化傳播、《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一個世界多種聲音》名詞解釋 | 知識溝、數字鴻溝、第三人效果名詞解釋 | 議程設置、沉默的螺旋
  • 交往後我眼中的你:不同依附類型對於伴侶的看法──依附理論系列(五)
    究竟,不同依附類型的人,會怎麼看待一段愛情關係呢?那麼,不安全依附的人,到底該怎麼辦呢?雖然在後面的文章裡,我會花一整篇的文章來寫不安全依附的人可以做的事情;但是,既然給了這麼多安全依附的好處,總不能就叫不安全依附的人砍掉重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