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心理學:依附理論

2021-01-13 勞俊銘

為什麼一個平時很獨立的女孩,戀愛後會對男友十分依賴?為什麼小小的分手會使人做出異常的事情甚至威脅生命?為什麼有外遇時丈夫對元配會冷若冰霜、面若閻羅,但對並不及元配的情人卻曲意討好、柔情似水?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他是通過研究母親與其1歲孩子的互動提出的,因為母嬰關係與戀人關係有著很大程度的類似:在一起時的心理滿足和所謂的分離焦慮;"被無條件接納"的心理需求和"最被重視"的心理需求(如果嬰兒發現母親不理它,就會哭鬧來引起母親的注意,期望母親產生內疚來更好的滿足自己)。所以有人戲稱所有相愛的人心理年齡都會降到3歲以下,退化成為父女或者母子關係。

下面介紹一下依附實驗,將母嬰引入一間有玩具的房間,觀察母親離開一會兒再回來過程中嬰兒的反應,發現了四種典型的表現:

a.安全型依附:母欲離去時嬰欲挽留,表現出不快樂,母不在時無心玩玩具,母回來後張手希望被抱,被抱一會兒後就要下地接著玩兒。這樣的嬰兒長大後在戀愛中表現較好,包容、諒解、易相處,尊重愛人,不論你需要個人空間還是親近時,他/她都可以給你。

b.逃避型依附:母欲離去時嬰兒無反應,母回來後也無反應,通過儀器發現嬰兒也有焦慮情緒,只是不表露出來。這與母嬰平時的相處經驗有關,嬰兒學會了不期望母親能長時間相伴。這類的戀人,表現為比較冷漠,但是內心很需要愛情,只是不知道該怎樣去愛,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網絡等其他非面對面的渠道尋找感情。

c.焦慮型,不安全型依附:母欲離去時嬰哭喊不從更甚於a,母回來後還要打母親,很久之後才會安靜下來,邊玩邊看著母,怕母親再離去。給予這類戀人的忠告是:首先懂得怎樣當一個快樂的單身,才能在關係中找到快樂。

d.紊亂型依附。母欲離去時嬰表現慌亂,不知道該怎麼辦,母回來後亦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會出現張開手要抱的同時後退不讓母接近。因為嬰兒希望愛的對象--母親,也是造成其痛苦的對象,愛恨交織。這種類型的戀人一般受傷很多,分手時常會做出比較出格的事,致命吸引。孩子在前三年的經驗最重要,可以一直影響其行為到青春期,對於他們的情緒,只能進行輸導而不是圍堵,父母要做到emotion coach(情感教練)的作用而不是emotion dismissing(不會翻譯),舉個例子:孩子的寵物狗死掉了,哭泣不止,母親抱著安慰說"我很理解你現在的悲傷情緒,媽媽以前養的一隻貓也死掉了,……",這就是emotion coach;父親來了卻直接訓斥:"哭什麼哭?狗死了再買一條!"這就是emotion dismissing。曾經有個女學生來向我訴苦,說花前月下,她依偎在bf懷裡,正想說"月亮好圓好亮啊"之類的話,bf忽然冒出一句:"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壯的腳已經踩上去過了!"頓時讓她覺得雖然近在咫尺,心卻離得比地月還遠。安全型的人在四種當中是最適合做愛人的,但是數量比較少,即使是紊亂型的愛人,只要找到領航船,繞開暗礁安全停泊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理想的是安全型的。我應該屬於安全型的,"包容、諒解、易相處,尊重愛人",但是我缺乏交流的技巧。又有點像逃避型,"表現為比較冷漠,但是內心很需要愛情,只是不知道該怎樣去愛"。

每個人都有一個"愛情帳戶",加分就是存款,扣分就是提款。舉例:對方口渴時,你遞給它一杯水,存款;對方十分口渴時,你遞給它同樣一杯水,大存款;對方十分口渴時,你遞給它一個饅頭,提款。要懂得投其所好。Man from Mars, woman from Venus。女人喜歡男人用女人的方式存款,對男性最大的抱怨是"他不肯與我溝通,又不聽我的話"。兩人一起散步,女生一直在說,男生默默,過後男生會對朋友說"今天好幸福,跟gf一起散步",女生卻會對朋友說"今天好沒勁,我一直在說,可那頭大水牛一聲也不吭"因為男性是行動取向,女性是語言取向。怎樣才能存1而讓對方收到100?

給女性的忠告:男性不管多麼成熟,在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小小孩,對他的努力多多給予讚賞;給男性的忠告:女性訴苦時需要的不是勸告建議而是認真聆聽,並且感其所感,重複"好可憐"、"真慘啊"類似詞語。

最後一點,發展健全真我。最好的朋友是遇難時還站在自己這邊的朋友。最大的禮物是自己真正的心聲,但是不要隨便給,否則你會受傷。要通過測試確認是否安全,安全性的朋友會仔細聽、理解你的感受、替你保密、也會與你分享他的心聲。同時也要從自己做起,當一個安全性的朋友,多恩賜,願意去鼓勵別人。

相關焦點

  • 從依附理論到心智化療法
    依附關係的變化很有可能會影響後設認知能力的發展,早期在依附關係上有所創傷的人無法發展出對於他人心理狀態與外在現實的辨別。能夠去理解與辨別一個人內心在想什麼的能力,Dennett(1987)稱之為「意圖狀態(intentional stance)」,也呼應了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的論述。
  • 依附理論的十個中心原則
    5、情緒的接觸與回應,建立情感的連結大體上說,情緒引發並且主導依附的行為。具體而言,建構安全連結的原料是情緒聯通和情緒反應。依附對象可能會人在心不在,分離會造成痛苦,因為感覺無法找到或接近依附的對象。關鍵是情感的保證,並且有信心在需要時,這個保證是有效的。按照依附理論的看法,任何反應(即使是生氣)都比沒反應好。
  • 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依附理論系列(三)
    :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當中提到了一些關於近代依附研究的基礎概念,這一篇則要開始深入地探討近年來依附理論的研究結果。我將先簡單介紹一下三種依附型態對於安全感的看法,接著再談談安全型依附者的眼中,看到的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安全感:依附類型形成的關鍵安全依附,顧名思義地,就是充滿了穩固的安全感。
  • 愛情心理學:那些揭秘愛情本質的心理學理論
    愛情心理學是解釋愛情的一門學問,需要去學習,去運用。為什麼我們看到喜歡的人會心心跳加速,為什麼戀愛中的人總是甜蜜的,為什麼單相思是最痛苦的,為什麼初戀是美好的,為什麼分手是痛苦的,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愛情中有很多為什麼,愛情的種種都是解讀愛情的關鍵,如何把握愛情就是我們要做的。
  • 名詞解釋|依附理論
    而在20世紀後半期,依附論開始走出拉美,成為一種分析全球不發達問題的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理論,並在20 世紀70 年代成為第三世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理論支持,該理論也開始得到西方主流國際關係理論家的重視,成為國際政治經濟學的「 第三種聲音」 。本次我們將從依附理論的產生背景、基本觀點、爭論和貢獻入手,向大家介紹依附理論。
  • 【依附理論】張建新:從依附到自主:拉美國際關係理論的成長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拉美學者在借鑑歐美國際關係理論的基礎上,努力減輕對歐美的「知識依附」(knowledge dependency),不懈地開展對外來理論的改造,使「舶來品」與拉美地區的客觀條件和現實需要相結合,從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拉美地域特色的原創性概念,形成了享譽世界的本土理論(依附論)和具有本土特色的合成理論。
  • 隨便說說依附理論
    原因也不是主流經濟學範式的霸權——雖然要讓受過正統訓練的經濟學家嚴肅對待「國外投資降低增長率」,這一依附理論的直接推論的確很難——而是因為依附理論家很少認真給出被經濟學家認為合法的證據。依附理論家要麼使用軼事證據代替系統檢驗,要麼他們用少得可憐的數據證據支持一個複雜的推論。
  • 依附理論的興起與淵源
    ——發動全球性階級革命和民主改世界體系理論簡評 創新 —突破一國家為主要分析單位的方法,將世界作為一個 有機體,從其層級結構和運行機制討論社會發展問題 —引入「半邊陲」,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宿命論不足 —結構機械論現代化理論、依附論和世界體系理論比較一、現代化理論、依附論和世界體系理論的基本觀點
  • 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依附理論系列(四)
    「點擊上方「三倉心理學界」關注我們 | 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來源  泛科學在前幾篇介紹完基本的依附理論概念之後
  • 交往後我眼中的你:不同依附類型對於伴侶的看法──依附理論系列(五)
    或許,不安全依附的人,可以嘗試去模仿安全依附者的行為,因為有許多的心理學研究都告訴我們,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到我們的感受,因此,我們可以試著模仿安全依附者會有的特質,來讓自己變得更安心。例如,我們可以試著模仿安全型的人看待自己伴侶的方式。
  • 依附理論知多少
    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劃時代的提出現代依附理論的雛形:「童年時期親子依附關係的好壞,會影響未來的性格與人際互動。」
  • 心理學有關原生家庭的3個理論
    那麼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呢?我們又如何應對原生家庭為我們帶來的影響呢?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 相比起以討論未來方向、強調人類獨有的能力為主的正向心理學,弗洛伊德的理論強調人的過去
  • 從依附理論到全球體系
    從實踐的角度講,它們與19世紀殖民體系的解體,特別是與中國、越南、古巴等前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有著直接的聯繫。從理論上講,它們既是對作為冷戰意識形態的現代化理論和發展理論的直接的回應,也是對「正統馬克思主義」關於同質性的資本主義理論的批判和修正。從20世紀60年代起,弗蘭克發表了一系列後來被命名為「依附理論」的著作,就是上述努力的重要成果之一。
  • 「依附類型」從何而來?這要從童年開始說起──依附理論系列(15)
    依附理論系列,似乎沒有把這四種依附類型,做一個詳實的介紹。有些人或許會問我,這四種依附類型究竟有什麼差別?恰巧,最近讀到一本課本,專門在介紹這四種依附類型的個案,在經過我的消化之後,決定特別寫一篇文章,來詳實介紹這四種依附類型。但是,在開始之前,讀者或許會很想知道自己是哪一種依附類型。
  • 從依附關係看寶寶的安全感,4種依附類型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將來有著無庸置疑的影響力,其中「依附關係」除了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外,也與孩子人格培養、社會價值觀、安全感等息息相關。什麼是依附關係?為什麼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依附關係又分成哪幾種類型?什麼是「依附關係」?
  • 【依附風格之臨床呈現 】 | 周勵志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是一種心理學範疇上的理論模型,旨在探討「人際關係」:二或多個個體間的感情紐帶。Bowlby(1969)認為,嬰兒藉由和照顧者逐漸形成的依附關係產生對世界的「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 」,包括對自我與他人的認知、情緒及行為表徵,還有聯結這些現象的媒介,進而發展個人自我概念和對社會的觀感。
  • 匹茲堡心理學家:依附類型決定道歉的認可度
    為此,我們《心理學簡報》特意收集了一些心理學領域關於如何道歉的研究,希望通過心理學家的專業分析和理論能夠幫助讀者們了解如何有效道歉的方法,如何把自己真心的歉意準確傳達給我們想告訴的人。通過本文,讀者們將會了解到如下信息和心理學知識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接受道歉,有些人即使在道歉之後也很難回到以前的關係?依附類型與道歉效果有什麼關係?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心理學理論?
    心理學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掌握了這門學科,會開闊你的視野,不會迷信。心理學它有一個特點,很多人迷信偽科學的人,往往也會很關注心理學。這說明什麼呢?迷信與心理學有密切關係。如果不好好地學心理學,就容易誤解心理學,就會拿心理學為證明偽科學的武器。所以,我建議可以找一個職業的心理諮詢師去學習。
  • 實用心理學書籍:有哪些靠譜又易懂的實用心理學書籍?
    今天為大家推薦幾本實用心理學書籍,包含自我成長、婚姻戀愛、孩子教育、職場心理等方面,大家各取所需吧。自我成長《自卑與超越》本書作者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你是不是經常性地會感到自卑?
  • 心理學常考人物及其理論觀點
    心理學常考人物及其理論觀點馮特——心理學之父、構造心理學派、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生理心理學原理》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行為主義、記憶痕跡衰退說、試誤說、餓貓實驗、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率、練習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