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服務與「網際網路+」,助力泉州救助管理工作創新發展

2020-12-14 中國網


  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救助管理站通過引入專業社工服務和「網際網路+」相關技術,在街頭流浪乞討人員街面勸導、站內個案服務、社會力量參與、救助尋親等方面亮點頻出,不斷推動民政救助管理工作創新發展。


      一、 率先開展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引入專業社工服務


       從2013年開始,泉州市救助管理站就率先在福建探索以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購買為主的社會救助領域的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先後開展街頭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社工外展服務項目、心理諮詢服務項目、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社工服務項目的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其中,街頭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社工服務項目已連續開展六年。社工服務涵蓋站內、站外兩大方面。在站內服務方面,由專業社工提供站內幫扶和救助回訪服務,運用個案、小組等工作方法為站內受助人員提供情感、就業、能力提升等,同救助站工作人員定期回訪特殊受助人員如送醫院就醫人員、託養機構託養對象等,並做好回訪記錄;在站外服務方面,由專業社工定期到泉州市區街頭尋找流浪乞討人員,根據需求為其提供相應幫助,降低流浪乞討人員發生危險指數,及時救助困難人群;聯動和組建志願者隊伍、愛心商家,共同參與外展服務,擴大外展服務隊伍,提升外展服務效率;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和項目服務宣傳,在街頭廣場、外來工子弟學校、社區等開展主題活動, 宣傳救助政策和知識,為困境人群提供物質等方面的幫扶,通過微信、微博,聯動媒體力量、定期開展主題宣傳活動等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傳播正確的救助理念,使街頭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未成年人和精神疾病患者等特殊群體能夠獲得及時的幫助。項目開展六年來,累計建立街頭流浪乞討人員檔案450份,個案輔導86個,開展外展服務670次,勸導和探訪746人次;建立校園志願者團隊4支、社會志願者團隊1支、環衛工志願者隊伍2支,成立1個救助志願者微信群,參與項目的志願者共計676人次;策劃開展60場主題宣傳活動;連結4家愛心商家、7個愛心單位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義務服務,連結9家愛心企業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就業機會。


       二、 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深入開展救助尋親服務


       近年來,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泉州市救助管理站順應資訊時代發展潮流,利用「網際網路+」技術,聯動相關部門,充分融合各大平臺,紮實深入開展救助尋親服務。2017年6月,泉州市救助管理站就開始與轄區派出所合作,使用公安部門人臉識別技術,開展滯留託養受助人員尋親服務,幫助5名託養對象尋親成功;2018年6月,泉州市救助管理站在福建首創與公安部門建立「警務大數據+救助尋親」合作機制,共同籤署《關於建立健全全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服務機制的通知》,從組織領導、工作機制、工作要求三個方面明確尋親服務合作機制的具體內容;加入公安部門組建的尋親工作微信群,在微信群內發布尋親人員信息,由110指揮中心統一協調,利用警務刑偵技術,對尋親人員進行比對查找,同時,由今日頭條推送尋親信息,發動社會大眾積極提供信息線索;統籌協調全市尋親工作,要求泉州各級救助站按照一人一檔的方式,提供滯留人員的照片、外貌特徵、精神狀況、入站安置情況等,由泉州市救助站統一匯總,上報公安部門協助尋親。泉州市各級救助管理機構共有滯留受助對象142人,經過努力,共幫助63名滯留人員尋親成功,長期滯留人員尋親成功率接近50%;2019年5月,泉州市救助管理站與社會公益組織寶貝回家首次攜手合作,通過將尋親人員視頻影像信息、文字信息進行網上發布,由遍布全國各地的寶貝回家志願者協助進行核實查找,提供信息線索,成功幫助1名走失時間長達19年的受助人員尋親成功。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泉州市救助管理站近年來尋親工作成效明顯,多名尋親成功人員均為離家走失時間超過十年以上人員。(李耀宗)


相關焦點

  • 泉州公安堅持創新發展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公安政務服務」
    近年來,泉州市公安局牢固樹立創新思維和發展眼光,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公安政務服務」,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創新行政方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難、辦事慢、辦事慢等問題。值得一提的是, 2016至2018年連續三屆獲評中國優秀政法網站,是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公安網站。
  • 水滴籌篤行致遠,致力於提高大病救助效率和服務深度
    水滴籌作為國內領先的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也是國內網際網路個人大病籌款0服務費的開創者。自2016年7月上線截至2020年9月底,已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得超過330億元的醫療救助款,近3.3億愛心人士支持了平臺的救助項目,共計產生超過10億人次的愛心贈與行為。
  • 推進政府購買社工服務 促進民辦社工機構發展
    社工隊伍數量有限且專業技能不高,無法滿足居民需求。昨日,陝西省政協委員董志偉建議,通過推進政府購買民辦社工機構服務促進民辦社工機構發展。   董志偉介紹說,近年來,我國湧現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管理規範、作用明顯的民辦社工機構,豐富了社會工作實踐內容,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務社工,讓醫療服務更有溫度
    醫務社工,讓醫療服務更有溫度——寫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社工部成立一周年之際前言: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模式也在不斷改變,解決醫療領域中存在的社會問題,滿足患者多層次服務需求,醫務社會工作更是應時而生、地位凸顯,成為當前新型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 推動慈善社工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慈善社工事業的鮮明特徵,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努力解決人民群眾在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努力落實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創新是新發展階段慈善社工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創新驅動發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構建慈善社工事業新發展格局。
  • 深度:促進城鄉社會工作均衡發展,益民社工專業力量服務坎河農村
    促進城鄉社會工作均衡發展,社工專業力量服務坎河農村——阜城首家社工機構總幹事李雪敏在理想徵途上2017年8月初五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和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支持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這些在正常人讀來乾枯的文件
  • 我國有專業社工近50萬名 社工服務機構達4686家
    原標題:我國有專業社工近50萬名 社工服務機構達4686家   據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 3月15日是第10個國際社工日。民政部部長李立國15日在國際社工日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我國已培養近50萬名專業社工,發展4686家民辦社工機構,開發了18萬餘個社工崗位,成立了455個社工行業組織。
  • 扶持社工機構 激發服務社會活力
    但隨著社會工作發展的愈發深入,社工機構發展遇到瓶頸。如何規範社工工作並激勵社工機構服務百姓的積極性,提升社工人才服務於社會的「幸福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社工機構發展遇到瓶頸在學校、社區以及各大公共服務場所,基層的社會服務以及基層治理也越來越離不開專業社工機構的參與。
  • 水滴啟動醫務社工支持計劃 提升大病救助效率
    由此可見,醫務社會工作不但已經成為構建我國現代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這次疫情防控中體現出了卓越的專業影響力。近期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市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門,印發《關於發展醫務社會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醫務社工發展的保障機制。作為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險保障平臺,水滴公司助力困難患者直接獲取醫療資金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讓服務更貼近患者的需求。
  • ——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系列報導(三)
    編者按:在經濟飛速發展,社會治理面臨著新壓力的形勢下,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將「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創新」作為實驗任務重點進行探索,建立了鹽田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和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職能線上管理平臺,開展了一系列社會組織承接街道服務實踐,激活了街道、社區、各類社會組織活力,推動形成了街道黨工委領導
  • 2018年度中國十大社工人物、2018年度中國百名社工人物
    自2007年參與內地社會工作培訓督導服務以來,促進中港兩地社工交流,統籌香港督導往內地進行培訓及督導、舉兩地港社工交流研討會15次以上、提供內地一線社工、機構督導及管理人員培訓課近1000課。推動婦聯體系引入社會工作,為婦聯幹部注入新思維和新的工作手法。
  • 我國持證社工達44萬人 社工機構7500多家
    行業標準為補充,推動成立了全國社會工作標委會,發布了兒童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評估以及個案工作方法、小組工作方法等6個方面的行業標準,為規範社會工作服務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 向百萬社工邁進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社會工作專業力量正在不斷壯大。
  • 十位社工專家帶你讀懂中國社會工作
    在我們的實踐當中,我們試圖跟同道一起建立以黨委政府為主導、以村民軍民為主體、以傳統文化為主脈、以社工服務為助力的一個新的共同體,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尋找我們的社區模式。    政府大力推行社會治理創新,包括城鄉公共服務供給的機制、弱勢群體的救助和賦權、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這些都遠超西方國家、港臺地區的傳統社會模式,社工不單是專業社會服務的提供者,更需要是一個社會創業家,以推動方方面面的創新。包括社會工作專業的創新、城鄉社區服務機制結合的創新、商業跨界合作的社會創新。    從服務到宏觀層面都需要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在不同層面實踐。
  • ...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全國鄉鎮(街道)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社工站致力於統籌轄區內外各類服務資源,加強與社區社會工作室的聯動,促進社會工作供需對接,推動基層社會工作加快發展。二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抓手。以社工站建設推進「三社聯動」,孵化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壯大志願者隊伍,動員社會力量和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探索社區治理聯合驅動模式。三是加強基層民政隊伍建設。通過社工站建設,進一步增強基層民政服務力量,有效回應服務對象多層次、個性化需求。
  • 佛山社工服務花香八載深入民心 基本實現全領域覆蓋
    秉承著「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並重」的原則,「十二五」期間,佛山市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完善社工管理機制,降低社會組織成立門檻,並加大政策指導、基礎設施、資源連結、資金投入等的扶持力度。自2006年以來,佛山市各級財政、福彩金及社會資金對社會工作的資金投入總量達6.6億元。截至2015年底,全市社工機構獲得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總費用達2億多元。
  • 第四屆社工文化節助力樂清公益事業
    樂清市第四屆社工文化節暨「社工宣傳周」系列活動已於日前拉開帷幕。3月15日-21日期間,全市各鄉鎮(街道)社工辦、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及各民辦社工機構將圍繞「發展社會工作,助力扶貧濟困」活動主題,開展20餘場社工宣傳周主題系列活動。市民可享受到專業的養老、助殘、心理諮詢等服務。
  • 水滴籌大病救助服務項目落戶湛江
    近日,水滴籌·水滴公益與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達成戰略合作,三方為助力粵西地區醫療公益事業發展,聯合發起「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大病救助服務項目」。
  • 上海集中發布第四批「創新醫療服務品牌」和「援鄂醫療創新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創新口腔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為患者提供線上就診、諮詢、隨訪、科普與人文關懷等服務,做到疫情期間守「口」有責。  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新社區醫療管理,通過精準測壓、智慧血糖、智能隨訪等智慧服務結合「打浦慧醫療」線上欄目,打造AI醫療服務社區。
  • 江蘇全科社工一專多能服務群眾
    張阿姨說的窗口是指今年9月份以來,五興苑社區積極打造的「全科社工」服務標準化窗口。 推行「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制定統一的標準體系,形成統一的服務規範,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   社工身份的轉變,是江蘇省創新社區治理能力,探索「全科社工」服務標準化窗口建設的一個縮影。 眼下,江蘇各地都在探索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在泰州海陵區,京泰路街道今年以來探索實施「全科社工」服務新思路。
  • 2019年度促進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十件大事
    「擬訂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政策,組織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志願者隊伍建設」是慈善社工司的主要職責之一。 2、《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社會工作領域職業資格互認工作加速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綱要》明確提出,研究建立粵港澳跨境社會救助信息系統,開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