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朱絲語 郝昱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縣鄉村的關心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我享受到了國家的扶貧政策,也深深地認識到,幸福生活是靠勤勞奮鬥創造出來的,今後我一定在實現自家致富的同時,謀劃好、實施好帶動鄉鄰致富的實事,做一個合格的脫貧致富帶頭人。」淮濱縣鄧灣鄉陳臺村的脫貧示範戶王國凡說。
今年51歲的脫貧示範戶王國凡家中有四口人。前些年,由於家庭勞動力少,又缺少技術,僅靠種地維持生計,生活較為貧困。2013年底被識別為貧困戶。成為貧困戶後,他和愛人都感覺到很難受,甚至後悔上交了貧困申請書。
「勤勞才能致富。當貧困戶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我家有三個勞動力,現在村裡發展了很多產業,機會很多。我們落後了,一定要努力奮鬥,一定要迎頭趕上並且要走在前面。」在審視了現實情況後,王國凡和妻子秦天芳表示說。
說幹就幹,王國凡全家老少齊上陣,各顯本領,共同增收。王國凡在搞好農業生產的同時,農閒時外出務工,妻子秦天芳著重搞發展中藥材,兒子王守民著重學習技術並且及時外出務工。王國凡的意見得到了家庭成員的認可,更得到了村委會和扶貧隊員的支持。2014年,王國凡打工收入1萬元,妻子秦天芳種植優質水稻、弱筋小麥、中藥材收入6000元,兒子王守民務工收入1.5萬元,實現了人均收入7000多元。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王國凡家於2014年光榮脫貧。
為了實現穩定脫貧,確保在致富路上不掉隊,幾年來,王國凡家在做好小麥水稻種植的同時,開始嘗試種植中藥材,至2019年,他家通過流轉土地,中藥材種植已經達到120多畝。除了自家收入逐年增加以外,每年通過除草、施肥等勞動還能幫助至少60多人增加收入。通過學習培訓,兒子王守民在上海奉賢區博馬努瓦服飾商貿有限公司上班,每年務工收入達3萬多元。2015年以來,王國凡家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越過越紅火。至2019年底,王國凡家人均純收入突破了4萬元。王國凡家通過勤勞奮鬥實現了穩定脫貧的目標,這種不等不靠的精神也得到了村黨支部的認可,多次受到鄉村兩級的表揚。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0376-6880376,投稿郵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映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