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是擺脫生活貧困的秘鑰 ——興賓區遷江鎮高長村脫貧示範戶黃...

2020-12-20 澎湃新聞

勤勞是擺脫生活貧困的秘鑰 ——興賓區遷江鎮高長村脫貧示範戶黃有悅典型事跡

2020-12-18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俗話說「勤不富也飽,懶不死也餓」。在國家現行的各類幫扶政策的加持下,通過自己辛勤勞作,解決溫飽理應不是難事。誠然,客觀上因病(殘)、因學,或是缺土地、缺技術等原因導致貧困的情況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但只要內心向陽,內生動力滿滿,再難啃的「硬骨頭」也能被攻克!興賓區遷江鎮高長村下六屯的黃有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黃有悅家中有6口人,上有80多的老母親,下有3個上學的孩子。由於缺土地缺技術,家裡還要供兩個孩子讀大學,一家人溫飽都成問題,更不要說致富奔小康。投親靠友得到一時幫助,但終究長貧難顧。正在黃有悅犯愁時,國家的扶貧政策來了。駐村工作隊員主動找到黃有悅,指導他填報了貧困戶申請書。經過精準識別,他被確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初見黃有悅,一身褪色的迷彩服,捲起的袖口透著幹練,黝黑的臉盤透著憨厚,一看就是典型的莊稼漢。「納為建檔立卡平困戶之後,日子好些了嗎?」記者問道。

「原想著只要把老大老二供出來,日子會慢慢好起來。誰知道2016年查出我得了腎炎。大半年的治療讓家裡欠了更多的錢,雖然病情穩定了,但仍舊不能幹體力活,生活更艱難啦!」黃有悅搖頭嘆息。他知道,國家雖給了幫扶政策,但要讓一家人衣食溫飽,自己也得努力!

「駐村隊員上家來幫我指定脫貧計劃,問我願不願出去工作,我說什麼工作都可以,但是不要離家太遠,因為老母親需要我照顧」。經由工作隊員和村委幹部的介紹,黃有悅到遷江糖廠做起了季節工,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平時別人建房,他去幫工,每天也有150元的收入;開學前,駐村隊員又為他發起捐助,加上國家的「雨露計劃」補助的10000元,兩個孩子的學費基本就夠了;他還承包了同村人家的6畝多田地,一畝作早稻,保障一家人吃飯,晚稻和其他收穫作為盈餘。除去成本,一年可以收入萬餘元。

2018年,國家相繼出臺了產業獎補等幫扶政策。黃有悅所在的下六村得到了糖料蔗「雙高」項目。他在駐村隊員幫助下,成功申領了貧困戶貼息貸款用於發展生產。除了在自家4畝多土地種上了糖料蔗,還承包了村民閒置的6畝多「雙高」地。一年下來,甘蔗收成70餘噸,刨去成本純賺兩萬多元。

在自家甘蔗砍運過程中,黃有悅發現甘蔗運輸是個賺錢的好機會。他主動找到村委幹部尋求幫助,希望能夠幫他聯繫學習駕駛技術。來年,他用積蓄購置輛二手貨車,靠著在田間地頭和糖廠之間跑運輸,一年純賺了四萬元。全年下來,各種收入累計超過七萬元,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一萬元。不僅償還了親戚的欠款,還提前嘗還了貼息貸款,於當年順利實現了脫貧。

「這兩年,兩個孩子大學畢業都參加了工作,我和他媽手頭寬裕多了,想吃什麼買什麼!」黃有悅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截止2020年11月,黃有悅家人均純收入超過了兩萬元。「生活好了,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感謝黨派來的工作隊!我們這一代人有福氣,搭上了脫貧攻堅這趟專列!」 生活在這個時代,確實是一種幸運!但轉念一想,老天總是眷顧勤奮的人,青睞有志的人。扶貧先扶志,培植脫貧的內生動力才是精準扶貧的精髓。

(莫海關/文;譚希耀/圖)

內容來源:興賓區遷江鎮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分隊

編 輯:範安民

審 核:黃良忻

歡迎投稿

lbfb001@163.com

原標題:《勤勞是擺脫生活貧困的秘鑰 ——興賓區遷江鎮高長村脫貧示範戶黃有悅典型事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淮濱王國凡:做一名合格的脫貧示範戶
    在縣鄉村的關心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我享受到了國家的扶貧政策,也深深地認識到,幸福生活是靠勤勞奮鬥創造出來的,今後我一定在實現自家致富的同時,謀劃好、實施好帶動鄉鄰致富的實事,做一個合格的脫貧致富帶頭人。」淮濱縣鄧灣鄉陳臺村的脫貧示範戶王國凡說。今年51歲的脫貧示範戶王國凡家中有四口人。前些年,由於家庭勞動力少,又缺少技術,僅靠種地維持生計,生活較為貧困。2013年底被識別為貧困戶。
  • 「朝天旅遊」「擺脫貧困,奔向幸福」廣元朝天區脫貧攻堅工作回眸
    擺脫貧困 奔向幸福朝天區脫貧攻堅工作回眸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戰決勝之年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豐收 鍾衛東攝懷揣脫貧信心,用勤勞的雙手扮靚自己的生活。像謝廷國這樣「不等、不靠、不要,我想、我願、我幹」的貧困群眾,在朝天區,不勝枚舉。而這一切的改變,得益於朝天區「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緊密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 章文光:脫貧攻堅也是大規模的移風易俗
    【新聞隨筆】  截至2020年末,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改變了中華民族與貧困纏鬥千年的命運,深刻影響了世界減貧事業,其綜合效應其實已經遠遠超出脫貧本身。
  • 恩陽區三星鄉多措施抓好脫貧攻堅貧困群眾感恩奮進教育
    四川新聞網巴中11月27日訊(徐明元)一直以來,恩陽區三星鄉堅持精準扶貧不僅是幫助貧困人口改善生存狀態,更要讓『口袋』和『腦袋』同時富起來的扶貧思想,還特別注重群眾感恩教育,引導貧困戶摒棄「等靠要」思想,鼓勵其提高自身發展能力,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全力奔小康。  強勁宣傳氛圍。
  • 「鐵腿豬倌」脫貧記:勤勞是脫貧致富的法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付玉成 孫菲 通訊員 高方琪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生存環境,濱州市博興縣湖濱鎮柳王村貧困戶池永強,身殘志不殘,靠著勤勞的雙手,發展生豬養殖,邁上「脫貧」的快車道。夫妻倆的殘疾使得池永強家庭生活一直處於困境,膝下還有一個年幼的女兒,全家靠池永強給人家送木屑和妻子零碎編點草柳編賺取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經常入不敷出。窮則思變。2017年,池永強用借來的一萬塊錢買了兩頭老母豬,開始了他的養殖生涯。然而,沒有經驗、不懂技術的他一開始就迎來當頭一棒。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休寧縣海陽鎮:勤勞養蜂人 甜蜜脫貧路
    中安在線訊 8月25日,率水河畔,在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首村村貧困戶程紅坤家中,一排排蜜蜂箱擺放整齊,蜂進蜂出,嗡嗡作響,養蜂人程紅坤忙碌於這份甜蜜事業,用勤勞的雙手鋪就了一條幸福自立的脫貧致富路。
  • 從貧困到「摘帽」,「勤勞」是孟天河脫貧的法寶。如今,孟天河能下...
    一身酒氣、蓬頭垢面、生活窘迫,這些曾是貼在孟天河身上的標籤。每當看到孟天河臉紅時,親朋好友都恨不得多說他兩句。「孟天河,你再爛喝酒,以後你的生活我們不管了。」「孟天河,你再這么喝酒,這輩子估計就完了。」「孟天河,你再這么喝下去,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孩子著想吧。」
  • 高考作文輔導127(模擬考作文推送):擺脫貧困,精準扶貧是關鍵
    擺脫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大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在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碩果纍纍。聯合國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在減貧方法上的不斷創新,使大約8億人成功脫離貧困,勤勞的中國人民用「中國式減貧」給許多國家做出了榜樣。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未殘 勤勞改人生丨龍裡縣醒獅鎮平寨村陳長發
    我叫陳長發,家住龍裡縣醒獅鎮平寨村龍灘橋組,三級肢體殘疾,家裡有9口人,妻子劉光會同樣是殘疾人,身體的殘疾和現實的困境並沒有壓垮我的意志,勤勞使我擺脫了「貧困」的標籤。在我14歲那年,一場意外事故讓我失去了右手,當時的我滿腦子想的就是人生將何去何從。
  • 河南汝州市夏店鎮夏西村表彰「最美脫貧戶」和「最美扶貧幹部」
    6月30日上午,在河南省汝州市夏店鎮夏西村黨群服務中心,參加該村的脫貧攻堅表彰會後,「最美脫貧戶」李書正高興地說,「2015年以來,俺家享受黨的扶貧好政策和各種幫扶50多項,直接和間接的好處一口氣都說不完。」
  • 陽山太平一貧困戶在家門口創業,擺脫貧困「枷鎖」
    受傳統思想的約束,靠政府救助成為了貧困戶生活的重要來源。「扶貧要先扶志,只有使貧困群眾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自覺萌生『不願貧、不願窮、不甘落後』的念想,先從思想上『脫貧』,才能使國家的扶貧政策真正達到最大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數以千萬計的貧困人口真正脫下貧困的帽子,大步奔小康!」駐太平村「第一書記」蔣東海多次向太平村貧困戶宣講,引導貧困群眾發揚自力更生精神,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 脫貧有招!看梅橋鎮芭蕉村如何按下脫貧「加速鍵」……
    梅橋鎮芭蕉村梅橋鎮芭蕉村是湘鄉27個省定貧困村之一,自2015年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該村按下脫貧「加速鍵」,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引導村民發展產業、積極推薦就業、實施危房改造等舉措,貧困群眾開通了駛向美好生活的幸福列車。
  • 彩雲之南的小康圖景:全省40.8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脫貧36萬人
    擺脫貧困是雲南人民世世代代的夢想,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親臨雲南考察,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督戰,制定扶貧攻堅雲南戰略,雲南各族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關心囑託,落實精準方略,在就業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飲水安全和兜底保障方面,協同作戰,攻堅克難,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扶貧工作成就。
  • 興賓區關心...
    」5月17日,興賓區組織宣講團到高安鄉學校開展「爭當孩子的好家長、好老師」家庭教育講座,聽完講座大家收穫頗多。 近年來,興賓區將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送至許多偏遠鄉村。 養正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和諧一個社會。 近年來,興賓區充分發揮各級關工組織和「五老」的主觀能動作用,以初心點亮童心,全力優化孩子成長環境,為青少年鋪設健康成長之路。
  • 上高縣南港鎮深耕精神扶貧提振脫貧「精氣神」
    近年來,上高縣南港鎮堅持黨建引領,在實施產業扶貧促增收的同時,著力補齊「精神短板」,通過「愛心超市」積分兌換、模範評選、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等,幫助貧困戶堅定脫貧信心,提升脫貧精氣神,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實現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雙輪驅動。
  • 脫貧奮進典範身殘志堅貧困不失志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廬山市白鹿鎮湧現出一大批脫貧攻堅感恩奮進典型人物。他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勞致富,一步一個腳印,翻越了貧窮這座大山。白鹿鎮交通村青子嶺就有著一位這樣的脫貧奮進典範——程小林。程小林今年56歲,他和愛人均為殘疾人,家中還有兩個兒子。
  • 上杭湖洋鎮:加強黨建引領 助推精準脫貧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上杭縣湖洋鎮緊緊圍繞「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理念,落實責任、建強組織,通過脫貧攻堅重點貧困村的示範引領,整合各類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助推精準脫貧,幫助群眾致富增收。
  • 環江脫貧故事 | 北投集團助貧困學子莫榮富圓夢
    受益於北投集團開展的「黨建+扶貧」工作,被吸納到路網項目就業,實現「就業夢」「脫貧夢」,目前,他正全力實現自己的「工程師夢」。莫榮富在工作中貧寒學子苦讀圓了大學夢莫榮富出生於環江縣明倫鎮豹山村的貧困家庭,父親身體不好,借錢治病之餘,還要打工賺錢供三個孩子念書,生活十分困難。莫榮富深知家庭的不易,從小就刻苦讀書。
  • 《擺脫貧困》英文法文版電子書上線
    《擺脫貧困》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個人著作,收錄了他1988年至1990年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和調研文章,共29篇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 為了向國際社會全面、深入介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脫貧工作的思想,由中國外文局所屬外文出版社翻譯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