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到「摘帽」,「勤勞」是孟天河脫貧的法寶。如今,孟天河能下...

2021-01-19 天眼新聞

天剛蒙蒙亮,七星關區團結鄉發都村村民孟天河就起床了,在雞鳴聲中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拌飼料,開圈門,餵豬食……哼哼唧唧的豬叫聲在孟天河的耳中聽來,猶如一曲優美的交響樂。

殊不知,前些年的這個時候,孟天河通常還在睡大覺。即使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起了床,也要先喝上二兩白酒,才扛起鋤頭醉醺醺下地,一天下來幹不了多少活。

一身酒氣、蓬頭垢面、生活窘迫,這些曾是貼在孟天河身上的標籤。

每當看到孟天河臉紅時,親朋好友都恨不得多說他兩句。

「孟天河,你再爛喝酒,以後你的生活我們不管了。」

「孟天河,你再這么喝酒,這輩子估計就完了。」

「孟天河,你再這么喝下去,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孩子著想吧。」

……

即便如此,孟天河卻對親朋好友的好意不以為然,滿嘴酒氣,言辭犀利,「喝酒是天賜的福氣,不喝酒還有什麼意思?你說,還有什麼意思?」

而那時,孟天河的活動軌跡也十分「規律」,不是在家喝酒,就是在去買酒路上的「兩點一線」生活,二兩白酒下肚,渾渾噩噩又是一天。

「村裡村外,酒友們都喜歡聽我酒後談人生、講道理。」孟天河以此自豪。

2010年,因為多年酗酒,孟天河的身體徹底垮了。

「當時家裡已經開始順東西,給我準備後事了。」孟天河的言語中沒有絲毫遮掩與避諱,而此時他心中最捨不得的就是四個孩子。

那段時間,躺在床上的孟天河眼神迷離,但似乎若有所思。

「再那樣下去,我怎麼對得起自己的孩子!」上天給了孟天河重生的機會。病癒後,孟天河慢慢發生了變化,他也給自己定下了小目標——讓孩子們有機會過得更好,把以前虧欠孩子們的彌補給他們。

受家庭條件的限制,孟天河選擇了外出務工,而他因為沒有學歷,也沒有專業技能,只能通過「賣力氣」來養家餬口,用自己的雙肩扛起一個家。

搬家具,搬煤氣,搬電器……孟天河憑著一身力氣,當了幾年的搬運工。

在孟天河的記憶裡,最辛苦的工作便是水泥搬運工,很多人對這份工作望而卻步,可因為工資高,孟天河一幹就停不下來。

當時,在「吃」這一方面,孟天河十分「吝嗇」,吃得很節省。

「因為賺錢辛苦,深知錢的寶貴,而我又是家裡的頂梁柱,開銷都等著我。」孟天河多數時候都是簡單應付,但求填飽肚子即可。

搬水泥要的是力氣,因為要用力抓握水泥袋,孟天河的手上仍有被水泥袋「割」下的傷痕。

「搬水泥,身上的衣服就甭想乾淨了。」孟天河似乎與「髒」字掛鈎了,但是「髒」的也只是衣服而已。此時,孟天河腳踏實地、勤懇幹活,付出汗水,以辛勤勞動換取幸福指數。

縱然孟天河百般勤奮與努力,但是一家人的生活卻捉襟見肘。

「人窮志不短,有想頭、肯苦幹。」這時,村幹部無不感嘆孟天河的逆襲,也為他的不放棄、勤奮努力而讚嘆不已。

2013年,扶貧的春風吹到了發都村,在這個小山村裡洋溢著。而這一年,孟天河一家被評為貧困戶,也受益於扶貧政策,一家人的生活開始有了起色。

「孩子讀書享受到政策福利,一家人的生活壓力減少了很多。」孟天河說不完道不盡感激的話語。

光靠打工,沒有穩定的產業,生活很難保持長期穩定。在政策福利下,孟天河開始發展種養業,一邊忙著種植烤菸,一邊忙著養豬,咬緊牙關多幹活,散發出一股脫貧增收的精氣神。

2014年,孟天河一家成功脫貧了。

從貧困到「摘帽」,「勤勞」是孟天河脫貧的法寶。

雖然脫貧了,但孟天河依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孟天河憑著敢想、敢試、敢做和不服輸的勁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如今,孟天河能下苦,有了路子、有了目標,心裡亮堂了,就有了幹勁。同時,孟天儼然成了村民爭先學習的榜樣,並用充實而忙碌的生活填滿了2019年。

2019年,孟天河的身影點綴在烤菸基地裡——

這一年,發都村規劃種植了220畝烤菸,採用「合作社+大戶」的模式,而孟天河就是其中大戶,一方面作為合作社的股東,另一方面又作為技術人員指導烤菸採收。

在烤菸育苗、施肥、採收期間,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農家院落,抑或烤菸房邊,都能看到孟天河的忙碌身影。

2019年,孟天河全心全意為「豬」服務——

清晨,餵豬;白天,割草、鋤地、粉碎豬飼料;晚上,打掃豬圈……孟天河每天都在和豬「打交道」,不管風吹日曬雨淋,不辭辛勞地管護好每一頭豬。

這一年,剛好碰到豬肉俏市,孟天河心裡樂開了花,心中更有了幹勁,準備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繼續為「豬」做好服務。

2019年,鄉親增收的喜悅映照在孟天河的臉上——

「人活著要有意義,要創造價值。」孟天河說,「我雖然在黨的好政策幫扶下脫貧致富了,但最大的心願還是帶領更多的鄉親實現脫貧致富。」

鄉裡鄉親有事孟天河總會主動幫忙,也經常向前來串門的親戚傳授脫貧經驗,鼓勵大家通過努力奔小康。

「我從五月份便到烤菸基地務工,一天的報酬是150元,而且還能照顧老人和娃兒。」發都村村民劉朝江說,一年的務工費用算下來比種苞谷的收入強多了。

就近就業的遠不止劉朝江一人,喜悅之情也寫在了當地20餘名村民的臉上。

這幾年的變化,讓孟天河明白了一個道理,「要真正過上好日子,這才是開始。要致富,還得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幸福,更要靠雙手創造。」

孟天河還有一個藏在心中的願望,那就是努力賺錢,供兒女去大城市上好大學。這個願望像一團火苗,在孟天河心中越燒越旺。

貧困是一座高山,但這座山再高,也高不過人的志氣和自強不息的行動,孟天河無時不刻在努力、在奮鬥、在拼搏,那是因為孟天河內心深處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夢想在召喚。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汪巍

編輯廖婉君

編審林全舉

終審黎秀禹

相關焦點

  • 青平:脫貧摘帽是接續奮鬥新起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 「鐵腿豬倌」脫貧記:勤勞是脫貧致富的法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付玉成 孫菲 通訊員 高方琪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生存環境,濱州市博興縣湖濱鎮柳王村貧困戶池永強,身殘志不殘,靠著勤勞的雙手,發展生豬養殖,邁上「脫貧」的快車道。於是他想到了自己做獸醫的同學,在同學的幫助下,5頭小豬活了下來。一邊細心照顧小豬一邊學習技術,一年多下來,池永強不僅能治療豬病而且積累了很多「土」辦法。池永強是博興縣湖濱鎮柳王村的貧困殘疾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 雲南省又有31個貧困縣(市區)脫貧摘帽
    全省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累計脫貧613.8萬人,年均減貧12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底的17.09%下降到2019年底的1.32%,8502個貧困村已出列8073個,88個貧困縣中已有79個實現脫貧摘帽,連續兩年貧困縣摘帽達30個以上。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四川最後一批未摘帽貧困縣的「摘帽...
    昭覺縣正在逐步實現搬遷安置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昭覺縣副縣長吉色方森介紹,目前,昭覺各項指標均已達標,順利通過了省、州的考核驗收,正在等待國家的考核驗收。「脫貧攻堅不是終點,我們今後還將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讓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休寧縣海陽鎮:勤勞養蜂人 甜蜜脫貧路
    中安在線訊 8月25日,率水河畔,在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首村村貧困戶程紅坤家中,一排排蜜蜂箱擺放整齊,蜂進蜂出,嗡嗡作響,養蜂人程紅坤忙碌於這份甜蜜事業,用勤勞的雙手鋪就了一條幸福自立的脫貧致富路。
  • 求解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三難」——安康脫貧摘帽記
    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記者宋振遠)《經濟參考報》4月7日刊發題為《求解貧困地區高質量發展「三難」——安康脫貧摘帽記》的報導。文章稱,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地,擔負「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國家特困山區——安康市,最近迎來兩大喜訊:一個是全域九縣一區宣布脫貧摘帽。這意味著佔陝西省近五分之一的貧困人口歷史性告別貧困。
  • 河北沽源縣:脫貧摘帽後有哪些新氣象?
    藍天白雲下,一條條平坦道路延伸四方,一排排嶄新民居整潔乾淨,一片片特色產業生機勃發。圖為金蓮花種植區。近年來,沽源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幹部群眾,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全縣180個貧困村脫貧出列,29561戶、57068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79%,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如今,脫貧摘帽後有哪些新氣象?
  • 大安市脫貧摘帽紀實
    大安市民和村脫貧戶歐忠餘餵完豬和羊,在去村裡返鄉創業基地的路上,看到了手機裡傳來的省政府公告:靖宇大安等9個縣(市、區)脫貧摘帽!  這是歷史的答卷。4年多的精準扶貧,使大安市3.19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末的14.8%下降到0.33%……  如今,面朝黃「沙」背朝天的貧苦日子已不復存在,百姓生活好了,心氣兒順了,幹勁兒足了,火紅的日子有了奔頭兒。
  • 脫貧奮進典範身殘志堅貧困不失志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廬山市白鹿鎮湧現出一大批脫貧攻堅感恩奮進典型人物。他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勞致富,一步一個腳印,翻越了貧窮這座大山。白鹿鎮交通村青子嶺就有著一位這樣的脫貧奮進典範——程小林。程小林今年56歲,他和愛人均為殘疾人,家中還有兩個兒子。
  • 從5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看湖南脫貧攻堅戰鬥力
    3月5日上午,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湖南貧困縣脫貧摘帽情況。紅網時刻3月5日訊(記者 李慧 汪衡 攝影 楊楊)3月5日上午,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湖南貧困縣脫貧摘帽情況,全省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 【雙千榜樣】陳滿祥:依靠辛勤勞作 實現脫貧摘帽
    雖然參加了鋼筋工技術培訓,因家裡還要做務農作物不能外出務工,所以,妻子向村兩委提出申請,通過村級評議,妻子成為公益性崗位人員,他自己通過2018年六大產業的扶持資金2.5萬元,養殖牛1頭,兩年來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精心的照料,現在繁殖增加到6頭牛,平均每年出欄一頭,現在牛已經發展成為了家庭支柱產業。2019年底,他們家「兩不愁,三保障」、家庭收入等11項戶內指標全部達標,實現了光榮脫貧。
  • ——寫在中國郵政定點扶貧縣(區)脫貧摘帽時
    這一天,陝西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包括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定點扶貧縣(區)——商洛市商州區、洛南縣在內的29個貧困縣(區)正式退出貧困縣(區)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中國特色扶貧道路,不僅以實際行動加速了中國減貧進程,也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而這其中,少不了中國郵政貢獻的一份力量。
  • 貧困縣全部摘帽是否意味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
    不意味著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貧困縣全部宣布摘帽,並不意味著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全面完成,還要對抽查、普查和考核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查缺補漏、動態清零。最後,由黨中央宣布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打贏脫貧攻堅戰。」夏更生說。
  • 甘肅:17個民族縣市脫貧摘帽
    天祝藏族自治縣、東鄉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陸續迎來70華誕工人日報客戶端7月29日電 記者從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有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甘肅民族地區的19個貧困縣市中已有17個縣市脫貧摘帽,東鄉縣、臨夏縣也將於今年脫貧摘帽
  • 廣西凌雲縣倒排「時間表」 確保年底脫貧摘帽
    抓基礎設施促民生改善河洲村有22個自然屯,32個村民小組,1293戶農戶,共4434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10戶、1009人,貧困發生率22.75%……「我們駐村工作隊發揮幫扶引領作用,通過抓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調整、幫扶助困等多項舉措,倒排『時間表』查缺補漏,確保今年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派駐河洲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陸振周介紹。
  • 脫貧摘帽後,蓄足力量再出發
    面對新使命,五位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這樣說——脫貧摘帽後,蓄足力量再出發編者按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縣裡和鄉裡及時支持,給我們爭取到各項扶持和補助,領導幹部陪我一一上門做通股東工作,旅遊、農林、水保等部門也派來專業人員,幫助園區挺過了這一關。如今,麒麟山現代農業觀光園成為全縣鄉村旅遊的招牌,先後被評為省級3A級鄉村旅遊點、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2019年,園區總產值突破1200萬元。更讓人開心的是,我幫扶的貧困戶如今成了創業致富帶頭人。
  •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倒計時不足9個月 那些還沒摘帽的貧困縣都分布...
    原標題:那些還沒摘帽的貧困縣都分布在哪兒?留給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間還剩下不到9個月,隨著今年2月底3月初一批省份密集宣布貧困縣「清零」,離2015年定下的「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脫貧攻堅目標又近了一步。
  • 勤勞是擺脫生活貧困的秘鑰 ——興賓區遷江鎮高長村脫貧示範戶黃...
    勤勞是擺脫生活貧困的秘鑰 ——興賓區遷江鎮高長村脫貧示範戶黃有悅典型事跡 2020-12-18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恩陽區脫貧「摘帽」不鬆勁 再接再厲連戰連勝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當地著力補齊短板、夯實基礎、立足長效、增強後勁,成功實現脫貧「摘帽」。如今,村裡又充分利用山水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村民借旅遊契機開辦起農家樂,吃上旅遊飯,找準了持續增收的路徑。近年來,恩陽區舉全區之力,下足「繡花」功夫,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8月,四川省政府批准恩陽區退出貧困縣序列。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縣,連續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
  • 脫貧有招!看梅橋鎮芭蕉村如何按下脫貧「加速鍵」……
    因龍金松不能外出務工,加之女兒和他相繼遭遇了兩次嚴重的交通事故,導致家庭貧困。產業興、收入增,產業旺、脫貧穩,發展產業是龍金松家脫貧致富的最好辦法。在產業扶貧政策的幫扶下,龍金松在離家不遠的肖家河畔養了500隻鴨苗。肖家河水面寬闊,有豐富的小魚、小蝦等天然飼料,加之他熟練掌握養鴨技術,養殖之路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