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有招!看梅橋鎮芭蕉村如何按下脫貧「加速鍵」……

2020-12-20 湘鄉視界

梅橋鎮芭蕉村

梅橋鎮芭蕉村是湘鄉27個省定貧困村之一,自2015年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該村按下脫貧「加速鍵」,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引導村民發展產業、積極推薦就業、實施危房改造等舉措,貧困群眾開通了駛向美好生活的幸福列車。

扶貧幹部到群眾家走訪

進入夏季,天亮得特別早。清晨,芭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龍金松就開始了忙碌的一天,他端著一大盆玉米進入離家不足100米遠的鴨棚,幾百隻鴨子就迅速圍了上來,等著他投料餵養。

龍金松餵養鴨子

龍金松4歲的時候左手意外致殘,父親早逝,母親改嫁,他15歲就幹起了幫人看鴨、養鴨的活兒,掌握了一些養鴨技術。這些年來,他與鄰村一女子組建了家庭,養育了兩個女兒。因龍金松不能外出務工,加之女兒和他相繼遭遇了兩次嚴重的交通事故,導致家庭貧困。

產業興、收入增,產業旺、脫貧穩,發展產業是龍金松家脫貧致富的最好辦法。在產業扶貧政策的幫扶下,龍金松在離家不遠的肖家河畔養了500隻鴨苗。肖家河水面寬闊,有豐富的小魚、小蝦等天然飼料,加之他熟練掌握養鴨技術,養殖之路很順利。「等這一批鴨子下完蛋後就把它們賣掉,再買進一批小鴨子,一批接一批地喂,一年算下來,純收入有5萬元。」龍金松高興地說。

建檔立卡貧困戶杜光林的妻子李喜寸在清掃村道

如果說產業扶貧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出路,那麼就業扶貧則是拔出「窮根」的另一良策。清晨五點,芭蕉村19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杜光林的妻子李喜寸穿上保潔服,拿著掃帚來到自己的保潔責任區開始清掃作業。她不僅認真負責,而且做事利索,每天蜿蜒幾公裡的村道都被她打掃得乾乾淨淨。

杜光林家是芭蕉村還沒有脫貧的5戶貧困戶之一,也是扶貧幹部重點關注、傾力幫扶的對象。50歲的杜光林被查出身患尿毒症,每周要做3次透析,兒子還在上高中,2019年新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針對杜光林家的實際情況,駐村幫扶隊為他的妻子李喜寸推薦了村裡保潔員的工作崗位,每個月有800元的穩定收入。勤勞能幹的李喜寸還在湘鄉經開區檳榔廠務工,家裡種田種菜、養雞餵魚一樣也沒落下,一家人脫貧摘帽指日可待。

朱富貴搬進了新房子

民以居為安。住有所居,居有所安,點燃了貧困群眾對生活的希望。這天是芭蕉村12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朱富貴搬進新家剛好滿100天的日子,他起床後特意把臥室裡的用品換洗一新。朱富貴因患小兒麻痺症落下殘疾,至今單身。他以前居住的房子還是父輩留下來的土磚房,每逢颳風下雨,房子就搖搖欲墜,住在裡面每天都擔驚受怕。扶貧幹部根據政策,為他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他只花了不到3萬元,就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

在產業扶貧政策的幫扶下朱富貴餵養了一頭母牛

「政府幫我建了新房子,住著舒服了,也不漏雨了。」從漏風漏雨的土磚房到如今舒適明亮的安置房,朱富貴甭提有多高興,逢人就誇黨的政策好。住房有了保障,朱富貴靠著養牛還能賺取一些收入,他的生活蒸蒸日上。

從龍金松靠發展產業致富,到杜光林家通過就業擺脫貧困,再到朱富貴通過危房改造過上幸福生活,這三個故事只是五年來芭蕉村貧困群眾脫貧的縮影。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芭蕉村扶貧幹部帶領廣大群眾先後完善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6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戶發展了小規模家庭養殖業,有了穩定脫貧增收的渠道。17戶貧困群眾通過危房改造,實現了安居夢。29戶貧困戶在扶貧幹部的牽線搭橋下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崗位,實現村民穩定年收入一萬元以上。

「看到貧困群眾在我們的幫扶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就特別有成就感,讓貧困群眾擺脫貧困就是我們扶貧幹部工作的動力。」芭蕉村駐村幫扶隊隊長王進說。

好政策催開「幸福花」。如今走進芭蕉村,錯落有致的鄉村小樓、賞心悅目的怡人美景,讓人真切感受到「家在青山綠水間,人行詩情畫意中」。

記者 | 黃珞 王智雄

編輯 | 丁甲婧

副主編 | 劉群藝

主編 | 錢利軍 楊柳

副總編輯 | 周鑫 朱小豔

總編輯 | 吳國奇

新湘鄉 新平臺 新視界

天下湘鄉 一手「掌」握

新湘鄉APP,歡迎您下載

相關焦點

  • 安州:「三軌並行」按下脫貧攻堅快進鍵
    類似肖興貴這樣的農戶是安州區開啟「三軌並行」模式,按下精準脫貧快進鍵的一個縮影。記者從近日舉行的安州區脫貧攻堅工作專題匯報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全區上下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緊緊圍繞「扶持誰、怎麼扶、誰來扶」等重大問題,全力打好「5+10」政策組合拳,抓好「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落實「六個一幫扶」。
  • 海澱區婦幼保健院按下「加速鍵」幫扶「心連心」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逐漸向好、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復產,按照區衛健委的部署要求,為確保對口支援與疫情防控兩不誤,補短板與強弱項兩促進,海澱區婦幼保健院主動聚焦工作推動,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等工作上多管齊下,為新一輪對口支援工作按下「加速鍵」,對口幫扶人員紛紛啟程,脫貧攻堅項目抓緊落實,
  • 開州區正安街道芭蕉村黨支部書記鄧從全:「頭雁」帶好路 脫貧後勁足
    鄧從全(左二)與村民交心談心在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瞎折騰」下,村裡泥結石路變成了水泥路,村民用上了自來水和熱水器,500畝荒山變成了果園……他就是正安街道芭蕉村黨支部書記鄧從全。 強化紀律改善幹群關係 鄧從全老家在正安街道芭蕉村3組。1986年,高中畢業的他,因家庭經濟困難,不能繼續讀書。為了改變家裡的經濟條件、改變自己的命運,他不顧父母的反對,只身前往重慶主城打工。
  • 種下希望樹,長成致富林: 芭蕉村300畝青花椒熟了
    7月9日一大早,隆昌市雙鳳鎮芭蕉村5組脫貧戶程從寬就在村裡的花椒烘房裡忙碌起來,他端起一筐新鮮採摘的花椒,倒進了預烘烤桶中,又將烘烤好的花椒倒進篩子篩去籽。程從寬告訴記者,從7月2日開始,他基本上天天都是這樣忙著烘烤花椒:「今年的花椒開始豐收了,我們也跟著掙錢!」村裡,一條小河碧水悠悠,映襯著河兩岸山丘上的花椒林。
  • 玉溪銅廠鄉:「123」 脫貧的「幸福密碼」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高燕「這個月底就要開始收烤菸葉了,看這長勢,又該是個豐收年!」正在田地裡給烤菸除草的銅廠鄉村民杞紹福開心地說,自家種植烤菸6畝,每年僅這項的收入就達3萬多元,平時農閒時還要打短工貼補家用。
  • 輝煌十三五 | 易地扶貧搬遷:挪出「窮窩窩」圓了「脫貧夢」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之策。
  • 嶽麓區在扶貧路上:為暫停的童年按下「播放鍵」
    「叔叔,你看我的發箍好不好看。」8歲的向梓童是個愛美的小姑娘,衣服要穿粉色,橡皮筋上得綁著花。放學路上,看到野花,會攢成一束,擺在家裡。終於,在王國軍的努力下,一個省級助殘公益項目聯繫上了童童,願意為童童承擔定製和定期更換假肢的費用,直到她成年。在大家的幫助下,童童來到了長沙,戴上了專門為她定製的假肢。 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童童習慣了假肢,重新回到了學校。她暫停的童年又按下了播放鍵。「小姑娘又臭美起來了,」童童的奶奶告訴記者,在截肢的之後,童童一度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也不和人交流。
  • 展望2020:中國脫貧攻堅如何啃下「硬骨頭」?
    (經濟觀察)展望2020:中國脫貧攻堅如何啃下「硬骨頭」?  中新社北京1月9日電 題:展望2020:中國脫貧攻堅如何啃下「硬骨頭」?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最後關頭,啃下深度貧困地區這塊「硬骨頭」,防止脫貧人口返貧,成為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必須攻克的最後堡壘。
  • 敦白高鐵建設按下「加速鍵」
    敦白高鐵建設按下「加速鍵」 作者:韓金祥 劉輝 張書萁    編輯:奚暢波    來源:吉林日報    2020-04-27 08:01
  • 看!江門已按下復工復產「加速鍵」!
    看,這座城市已按下「加速鍵」! 我市重大交通項目基本復工建設據統計,2020年江門市重大交通項目已基本復工建設。多方聯動解決用工需求為確保項目外來務工人員「回得來、進得去、住得下」,市交通運輸局積極協調,想方設法解決項目員工返工進場。通過主動聯繫市汽運集團,協助項目單位採用「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的定向「包車」方式,組織外地務工人員安全、快捷返崗。
  • 【黨建促脫貧(二)】西溪村:「黨建便利店」促脫貧
    【黨建促脫貧(二)】西溪村:「黨建便利店」促脫貧 2018-08-01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消費扶貧」按下快捷鍵
    今年,我縣全面開展消費扶貧工作,在全縣範圍內進行扶貧產品認定,強力推動扶貧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企業食堂等「六進」活動,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實現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逐步致富,全力提升脫貧成果
  • 廣東聯通助力脫貧攻堅,加速發展「新基建」
    黨委書記、總經理何飈,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袁健化身「帶貨天團」,在線「直播帶貨」,通過推薦中國聯通定點扶貧村特色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同時通過5G創新應用展示,全方位展現廣東聯通落實網絡強國戰略,全面加快以5G技術為代表的「新基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成果。
  • 【脫貧路上看開魯】縣滴灌帶協會助力脫貧攻堅
    【脫貧路上看開魯】縣滴灌帶協會助力脫貧攻堅 2020-04-30 1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離石區:「網絡+」扶貧 脫貧路更寬
    今年以來,離石區把網際網路建設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堅持貫徹落實網絡強國、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鞏固提升全區農村基礎設施服務水平,讓貧困群眾在網絡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從而助推脫貧奔小康的步伐。「電商+扶貧」 助推脫貧攻堅「從來沒想過現在能通過網絡直播賣東西!」蜂農郭愛清發出這樣的感慨。郭愛清是坪頭鄉段家墕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勤勞肯幹的他靠著養蜂成功脫貧。
  • 脫貧攻堅「火車頭」 鐵路部門展作為
    新疆鐵路勇當「先行官」,助力脫貧攻堅按下「快進鍵」。  人民鐵路為人民,致富路上顯擔當。近些年來,新疆鐵路始終秉承服務初心,發揮行業優勢,為南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搭建「科技扶貧路」「民生幸福路」,在支持新疆經濟建設和脫貧攻堅中屢立新功。
  • 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後,如何繼續攻堅?
    脫貧攻堅如同登山,越向前困難越大。今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突破的關鍵一年,確保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沒有捷徑,只有瞄準新問題對症下藥,盯著新目標穩紮穩打,才能攻堅克難,走好「十大工程」脫貧路。  首戰告捷之後,會出現哪些新問題?
  •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共享中國脫貧方案——東協媒體看中國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由中國外交部指導,中國日報社主辦,中國日報網承辦,中國—東協中心、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支持的「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共享中國脫貧方案——東協媒體看中國脫貧攻堅」系列活動將於2020年9月拉開帷幕
  • 「脫貧攻堅·村村道」黎平縣下洋村:傳統村落裡的脫貧故事
    全村轄下洋、岑利2個自然寨,7個村民小組,共247戶106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4戶561人,截止2019年底,已脫貧115戶537人,未脫貧戶9戶2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26%。  「高洋村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是侗族聚居村寨,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
  • 武功山景區按下教育發展「加速鍵」
    近年來,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黨委、管委會切實將教育擺在突出的戰略地位,特別是在武功山被評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後,大手筆、大投入、高起點推動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逐一補齊山村教育短板,按下教育高質量發展「加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