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鄉村振興「八項行動」工作中,石亭鎮龍秋村將舊村改造過程中一些舊物料進行充分利用,讓舊物料重新煥發出新活力,打造出頗具特色的村莊文化,並將其作為鄉愁記憶符號潛移默化地植入到村莊的各個角落。
走進龍秋村的村民公園,一堵用紅磚砌成的屏風門特別引人注目。這個門有著閩南建築特色的燕尾脊,古色古香。您看,門這面的牆上還鑲嵌幾個磨盤。走進公園,這裡的休閒桌椅也挺特別;仔細一看,你會發現桌子和椅子腳是用磚塊一塊一塊壘起來的,加上石條為面兒,就成了幾張別有特色的桌椅了。趕緊坐上去試試看。您別說,還特別舒適的。再仔細找找,您還能發現,這裡的花盆也是由舊酒缸「變身」而來。原來呀,這些東西都是在危舊房拆除中被充分利用起來的舊物料。
龍秋
變廢為寶的景觀在村子裡比比皆是。來到村子裡的幸福大院,一堵醒目的紅牆引入眼帘。金色的「喜」字擺在正中間,兩邊是鏤空的福字,牆上還有一些祝福語。據了解,這裡曾是荒廢閒置的學校舊址,通過調研與規劃,如今建成了具有閩南傳統文化習俗的婚慶大院和村民食堂。除了滿足本村村民舉辦婚慶喬遷喜宴外,還可以承辦村建黨建活動等等。
當時是龍秋小學比較破舊,成為危房。我們就利用拆除龍秋小學,拆除一些磚、瓦,還有木樑什麼的,能利用的,我們全部把它重新利用上去,當做原材料,重新把它建成幸福大院。以後整個村的喜事都會定點在這裡辦。
石亭鎮龍秋村包村組長 陳躍文
據介紹,龍秋村的許多新建設施都遵循就地取材原則,利用危房整治拆除的廢舊磚頭、閒置或廢棄的石條、石板、豬食槽等物件,通過藝術化設計,打造出富有創意的微景觀,美化了鄉村人居環境,讓村民們讚不絕口。
未來二期會在繼續整治和改造。比如說下面的祠堂旁邊會做一個督司府的改造。督司府以後會做成像民風民俗的展示地點。裡面會展示村裡收集一些縫紉機或者鼓風機這些比較老舊的物件,把它陳列出來。給下一代,給這些小朋友見識見識說,以前這些祖輩們父輩們一些生活物件。
石亭鎮龍秋村包村組長 陳躍文
▼
記者:韓金木 沈白川 張茶香
通訊員:範有義
編輯:林婕
監製:孫亞容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