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物並不是一個陌生的餐飲領域,提及鍋物,人們很容易聯想起:火鍋、燜鍋、砂鍋……
隨著餐飲體驗迭代的加快,更多的鍋物形態如:蒸鍋、烤涮鍋、魚鍋等新的鍋物形態相繼出現,打造不同概念的鍋物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快速萌芽。與此同時,在鍋物料理領域,形態單一,口味變化少、口味管控難、品牌形象老化等問題也制約著行業發展。
6月19日,致力於創意鍋物料理的餐飲品牌——芭樂的鍋暖心面市,帶來餐飲市場特別是鍋物料理上新的時尚風潮。
那麼,芭樂的鍋如何打破這些傳統模式的禁錮?締造獨特的創意鍋物料理文化迎合現在口味及品牌要求越來越高的新一代消費者的呢?
創意鍋物料理,首先是滿足消費者需求和好奇心的過程。據悉,芭樂的鍋開創性地整合了市場上主流的四種鍋物形態:蒸涮/涮涮/燜涮/烤涮,並通過不同的鍋底及主菜的變化,延伸出了數十種不同的餐品組合,多種的組合也滿足了不同地域,口味的人群對於鍋物的要求,這是傳統單一火鍋或者鍋物餐廳無法比擬的。
每家餐廳的靈魂是它的口味,而管控口味的大廚可以說是靈魂工程師。值得一提的是,芭樂的鍋的菜品研發核心黃大廚擁有著32年的五星級酒店的主廚經驗。為了更好地體現不同鍋物的美妙口味,黃大廚不斷地在菜品、食材、器皿、擺盤等環節精益求精,力求極致。「美食能溫暖人心,在芭樂的鍋希望能讓每個人找到回家的感覺,希望每口鍋都能溫暖人心。」黃大廚抒發了掌廚心得。
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當下,「快時尚」和「工匠精神」矛盾地並存著,那麼在一家餐廳怎麼同時能將這兩種矛盾的文化進行結合呢?
芭樂的鍋對於這兩種文化見解獨到。首先是「快」,芭樂的鍋開創性的套餐式點餐方式,做到了挑選種類豐富的同時,又能讓消費者能快速地選擇其喜愛的鍋種;其次是「時尚」,在這個比拼顏值的時代,工業風及原鄉元素的交織,冷色調與亮色調的碰撞,芭樂的鍋對於空間美學和用餐體驗也做到了極致。再則是「工匠精神」,芭樂的鍋對於食材、口味、器皿有著嚴格的標準,單單是每種鍋物的器皿開發打樣就耗資百萬,不斷試驗歷時超過一年。
就如同芭樂的鍋的廣告語:「每口鍋都有一顆溫暖的心」。餐廳的本質不僅需要好吃的,更是能帶來暖心的幸福感。在追求餐飲不斷創新的路上,芭樂的鍋邁開了一小步,但這一步值得期待。
芭樂的鍋在中航紫金廣場歡迎您「回家」。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