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教師職稱最可怕的不是名額和評審,而是職稱工資差距太大!

2020-12-13 騰訊網

職稱,目前已經成為所有老師最頭疼的事了,因為大家不管怎麼努力,可能總有很多人是評不上的。

目前的職稱,最讓人痛恨的不是名額,不是評審的複雜,而是職稱工資之間的差距太大太大了

個人認為,在職稱無法取消的同時,必須縮小職稱工資差距,唯有如此,才是對一線老師最大的尊重。

為什麼這麼講呢?原因很簡單。

第一:教師職稱的含金量不像其他行業那麼高,因為是評出來的,不是考出來的。

在我國很多行業都有職稱,但為什麼沒有像教育上呼聲這麼高呢?大家都盼望著取消,實際原因很簡單,教育上的職稱含金量太低了。

其他行業如醫生、護士、建築等行業也有職稱評審,為什麼人家不認為不公平呢?很簡單,人家的職稱是實實在在考試考出來的,靠的是真本事、真成績,誰也做不了假。就算評不上,大家輸的也是心服口服。說白了,人家的職稱含金量高,就算職稱工資差距很大,大家內心也是認可的。

看看醫院的高職稱者,哪個不是赫赫有名的專家教授學者,人家確實有精湛的醫術,可以救死扶傷。再看看教育上的高級教師,有幾個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專家,有幾個真能把後進生轉化成優等生。

教育上的職稱是評出來的,至於評審過程大家也清楚,各種貓膩肯定是存在的。說白了,教育上的高級職稱含金量太低了,既然含金量不高,為什麼要拿那麼多的工資呢?

第二:教師職稱的評審受人為因素幹擾太多,不能體現老師們的真正價值。

目前的教師職稱評審所需要的材料基本都是靠人為評的,只要是人為評的,就不可能做到很公平合理。比如:

各種榮譽,學校會考慮老師們的教學成績,但也不是所有教學成績好的老師都能獲得相應的榮譽,有些不上課老師還有優秀班主任證書和優質課證書呢?怎麼講?各校都存在這種現象。

比如優質課賽講,什麼樣的課叫好課?本身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為什麼這樣的賽講卻被認為是對老師最合理的評價呢?關鍵是,真的不能作假嗎?

比如各種課題,民意測評等等,哪一樣能做到非常的公平合理?

我們中國本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關係複雜。這種靠評出來的高級人才怎麼可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呢?

第三:教師職稱工資差距太大,已經遠遠引起了大家的公憤!

80年代也有職稱,為什麼那個時候大家對職稱也沒什麼意見呢?就是因為那時的職稱工資差距不大。就算是高級與一般老師待遇上差別也不大,大家也都能接受。再看看現在的,比如我校:

同樣的教齡,幹同樣的工作,中高和中一職稱的老師,每月工資可能相差1000多元,除了工資,公積金、各種保險、取暖補貼、物業補貼、住房補貼也都相差很多,算下來一年至少相差20000多元,如果和中二職稱老師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老師們本來工資就不高,一個月也就3000多元,因為職稱的不同就相差近2000元,大家心裡怎麼可能平衡?

評上高級的教師不一定是最優秀的,工作量也不是最重的,為什麼在待遇上與其他老師差別那麼大呢?這才是引起大家對職稱不滿的主要原因。

個人認為,職稱如果不能取消,下一步改革的重點必須是縮小因為職稱不同導致的待遇差距。

職稱含金量不高,為什麼待遇差距卻很高呢?建議以後這麼改:

中二與中一,中一與中高,職稱之間的待遇差距每月不超400元,一年不超過4000元。至於公積金和其他方面的差距也要相應縮小。

職稱高,可以適當提高工資,但不能高太多,不然真的不能體現老師們的價值。高級的不配低級的認為不公,嚴重影響大家工作的積極性。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也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教師職稱最大的矛盾,不是名額和評審,在職稱工資差距大
    有老師直言職稱評定是無言的痛,不僅破壞了教師隊伍團結,更阻礙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對老師的心理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傷害,更有老師戲稱,沒有被三尺講臺累垮,卻被職稱消磨殆盡可見教師對職稱有多大的憤慨。在筆者看來,目前的職稱評審最讓人心寒的不是名額,也不說評審過程的複雜而是職稱工資之間的差距太大了,下圖是義務教育教師基本工資表,10個職稱是中級職稱的最低標準,看看相差多少,許多的地方也是根據職稱水平來核定補貼、津貼、獎金、取暖費,這也解釋清楚了為什麼老是要一直不停的拼命的爭取晉升職稱,這也是教師職稱與教師工資矛盾的根源。
  • 教師職稱評審之痛:條件苛刻,名額有限!能不能直接晉升職稱?
    對於很多在一線的老師,提及職稱評審,絕對是大多數老師心中的痛點!還沒評上的老師看著前方渺茫的希望感到傷痛,已經評上的老師回憶起那段曲折的過程同樣唏噓不已。這樣的評審機制本意是為了優化教師隊伍,對於優秀的教師通過職稱的方式進行肯定,從而激勵教師更加投入教學當中去。但是隨著制度的不斷嚴密,也越來越僵硬固化!
  • 國務院要求:2020年教師漲工資,這4大「教師職稱」問題被重視!
    不過教師工資改革是一直在進行的,近幾年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是有所提高的,但區域差距仍然較大。教師的薪資結構為: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助。大家看一下全國各地的教師工資狀況!「職稱評聘」的4大問題1.職稱對工資收入影響的權重太大網上有不少人對比過2個學歷相同,教齡相同的教師,一個是中級職稱,一個高級職稱的情況下,僅地區不一樣,收入差距在500-3000元不等。
  • 破解教師職稱制度難題:調整工資結構,淡化職稱工資
    這其中最引人詬病的是職稱論文和課題。有老師坦承:我最反感的是評職稱需要的論文和課題等,那是光明正大地花錢買。評高級職稱大約需要一萬元的成本。有老師不解:實在不明白晉升職稱為什麼非要課題論文?難道能搞課題、會寫論文就等於高級職稱嗎?
  • 取消職稱評審名額限制,結果會怎樣?老師們都能順利晉升職稱嗎?
    職稱評審制度本來是以激勵教師工作積極性為目的的,但從這些年具體的實踐來看,種種跡象表明,職稱評審制度的副作用越來越大,有時候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倒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部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再加上年齡也大了,不願意再去和年輕人爭優質課(其實以前學校優質課經常一等獎),於是就漸漸放棄了職稱晉升,轉變成為了佛系老師。還有很多老師已經完全具備了職稱晉升條件,但苦於沒有指標,也就開始了消極地等待。比如年終考核優秀,拿夠3個計5分,再多也不會加分。熬資歷,等指標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 建議取消中小學教師評職的名額限制?職稱工資才是罪魁禍首!
    今日導讀:評上職稱的沒動力幹活,沒希望評上職稱的不想幹活!職稱工資是罪魁禍首!上周有一篇有關「強烈建議取消中小學教師評職的名額限制」 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其中有9052人參與了「你贊成取消教師評職名額限制嗎?」問卷調查。
  • 中小學教師不是在為教育而工作,而是在為職稱「鞠躬盡瘁」!
    可見,中小學取消職稱,真正是人心所向。現在的中高級職稱評審,尤其是高級評審,提起它幾乎是人人怨恨,即便是那些已經通過高級評審的老師也是如此。這大概是因為職稱評審太苛刻,太折磨人了。我幾乎可以斷言,對於中小學老師來說,對身心消耗最大的不是日常的教育教學,而是職稱評定。
  •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這麼改:把靜態的職稱工資改成動態的崗位工資
    而在支持廢除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的人裡面,有一部分僅僅針對職稱工資差別過大的問題,並不要求取消職稱,而是呼籲縮小因職稱產生的工資差距,或者建議取消這一塊工資構成,把職稱作為一種榮譽;還有一部分則直接把矛頭對準了職稱制度,認為應當廢止。
  • 原來教師的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有這麼大的差別
    湖南省教師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1、稱呼不同。為何有人對現行職稱制度有意見,不是因為不能評上高一級職稱,而是在乎職稱與工資緊緊掛鈎並相差太大的現實。如甲乙兩人,完全相同的經歷和工作,但所處學校不同,甲因為學校推的多有指標,晉級高級。乙因為學校沒指標,不能晉級高級。兩人月工資能相差1000元,時間長的,甲能比乙多領高工資20年。同樣工作,僅僅工資這一塊,1000x12x20=240000,這就是甲乙兩同學的現狀。
  • 教師在職稱評審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本身是鼓勵老師們在教書育人路上要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老師們教學保持高漲的教學熱情,增加老師們教學一定的競爭意識,改善老師們的切身利益,但是在制定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導致一些矛盾凸顯:評職稱還要分名額在職稱的評定中,不是你資質符合,材料足夠了就可以評到,而是根據每所學校分配到的指標,有多少中小學高級職稱
  • 教師工資越漲,不同職稱級別的教師,工資差距卻越來越大?
    在2019年全國範圍內,各省市地區都迎來「教育改革」的關鍵之年,很多地方的教師工資收入水平的確在上漲,而且不少地區教師的工資收入水平上漲的幅度還非常大!但是,不知道各位教師同仁,發現一個問題沒有?教師工資越上漲,各級職稱教師的工資差距卻越來越大?
  • 教師的痛點:職稱評審,一線教師意見很大?
    教師有兩大痛點:一是工資待遇問題,另一痛點就是職稱評審問題。教師職稱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圍繞這個話題的討論不絕於耳。中小學教師職稱分為:正高級教師(正高級職稱教授級)、高級教師(副高級職稱副教授級)、一級教師(中級職稱講師級)、二級教師(初級職稱助理級)、三級教師(初級職稱員級)。一般職稱評定要從資歷和業績兩個方面考核打分,資歷有學歷,學歷年限,教齡等;業績有歷年業務考核,獲獎情況。
  • 有人主張教師退休後取消高級職稱待遇?這是職稱評審留下的後遺症
    這樣的主張實際上就是現行職稱評審在現實生活中所帶來的後遺症,由於高級職稱評審不僅名額有限而且條件苛刻,很多符合相關評審條件的教師最終會無緣高級。久而久之,很多教師對職稱評審是愛恨交加,愛它是因為職稱跟工資待遇掛鈎,評上高級職稱會讓自己的待遇得到提升;恨它是因為競爭激烈、條件苛刻、材料繁多、名額有限,努力了也可能會前功盡棄。因而很多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發出「珍愛生命,遠離職稱」的感嘆並要求取消職稱評審,按照工齡遞增自然晉升。
  • 觀點: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的問題不是太少,而是含金量太低!
    網上,很多中小學教師都在抱怨高級職稱給的比例太低,名額太少,也有人抱怨高級職稱評審不公正,最近也出現了一些新聞。筆者認為,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的問題不在於太少,而在於含金量太低!我承認中小學有優秀教師,但從整體水平看,中小學高級職稱的含金量實在不是太高,其中有不少人都是熬資歷甚至是通過其他不太光明正大的方式評上的!二、含金量低意味著可替代性高,難以服眾我們國家有兩個評選爭議最大,一個是評院士,一個是中小學評職稱。
  • 「殺死一隻知更鳥」——妖魔化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何去何從?
    這是不是很像目前的教師職稱評審方案? 老師職稱從來都是熱門話題,它牽扯到1000多萬中小學老師的切身利益。把一千多萬人的責與利放在一起考量,確實是錯綜複雜千頭萬緒的系統工程。 教師職稱評審方案已經走過三十四個年頭。方案制訂者的初心是想一舉兩得:充分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讓教師既有名又有利。
  • 關於教師職稱評審,你贊同哪種說法?
    一是「取消職稱說」,認為教師職稱評審已經喪失了原來激勵教師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評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影響到職稱評審的公正;對獲評高級職稱後老師的管理不到位。二是「改革職稱說」,認為教師職稱評審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工作中調動不了老師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教師職稱之間的工資差距太大
  • 三項職稱評審條件,最令教師討厭
    職稱和教師的收入密切相關,為了高一點的收入,自一踏上講壇,職稱就像緊箍咒一直箍著每一位教師。職稱評審的初衷是好的,給教師以地位待遇,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但是職稱評審的條件既多又繁瑣,最讓一線教師煩惱的是一些條件一般教師很難達到,甚至有一些條件成為某些校長拿捏教師的手段。
  • 全國教師職稱評選的意義在哪?
    目前中小學的職稱主要分為初級、中級、高級,職稱級別不同,工資也會有比較明顯的差距,而由於評選要求嚴格,晉級名額極少等情況,許多老師都覺得職稱是沒有必要的存在,要求取消教師職稱評定,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為什麼教師會對職稱評選有如此大的意見!
  • 老師兩年後退休,學校給了高級職稱名額,是選擇評審,還是放棄?
    面對這種情況,根本不需要糾結,應該選擇參加評審。1、無論評上評不上,了卻一個心願。當老師的人,對職稱的追求,最高也就是高級職稱了。(雖然目前有了正高級職稱,但是評審條件比鋼鐵還硬,幾萬分之一的機率吧)許多人等到退休,也沒有參加評審的機會,成為一輩子的一個結;老師現在有機會參加評審,應該毫不猶豫地參加,即使評不上,也等於了卻一個心願。2、老教師參加評審,評上的可能性大。
  • 廣東省高校教師為什麼要評職稱?職稱級別待遇差距有多大?
    我們常常看到,每年都有不少的高校教師在忙著一件事,那就是評職稱,為什麼呢?就是因為職稱級別的待遇存在差距。下面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職稱級別待遇差距有多大,廣東省高校教師是否有評中高級職稱的必要。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職稱評審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