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學的職稱主要分為初級、中級、高級,職稱級別不同,工資也會有比較明顯的差距,而由於評選要求嚴格,晉級名額極少等情況,許多老師都覺得職稱是沒有必要的存在,要求取消教師職稱評定,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為什麼教師會對職稱評選有如此大的意見!
我查詢了一下去年的教育部大數據,結果顯示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在編教師共計973.09萬人。
但是如此龐大的教師隊伍全國每年分配下來的正高級職稱指標有多少呢?如下圖所示:全國各省、市區、直轄市按教師比例分配正高級指標數共計3604名。如果這些指標全部下放到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群,正高級職稱所佔比例僅為0.374%,也就是1000個教師中僅可能三四個教師有可能被評為正高級教師。
少之又少的名額,面對如此龐大的教師基數,確實是相形見絀,也難怪小編最近寫的幾篇關於職稱論文評審要求的文章,教師們有這麼大的意見了
但是小編看來這些的說法都是比較片面的,職稱成立之初對教育事業有著極大的作用,激勵了教師的熱情,提高了教師之間的競爭關係,為了提高自己的待遇,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學術能力!這就是小編看到的職稱的核心價值,就是激勵機制!
如果按照最後一個評論者說的按照工齡發工資,那麼新教師,又有什麼動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等30是年後一樣可以拿到正高級教師的薪資,還為什麼要深入研究教學呢?如果真的這樣,再過幾個30年,整個中國的教育事業會變成什麼樣子?
職稱目前最基本的矛盾,就是名額有限,老師多年評選不上感到失望甚至絕望而已。但是在小編看來,職稱評選還是不可以取消,因為他會激勵全國教師有更大的激情去變得更好,而不是安於現狀。如今老師不管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薪資待遇,還是互相的攀比心,要強心,都會更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教學能力,深化自身學術素養。到最後可能一生沒有評選到正高級教師,但是最終受益的是中國的教育發展,中國教育的提高,離不開教師水平的提高!
今天是一個比較開放的話題,希望大家在評論區多多討論,也可以談談您自己對職稱評選的一些看法或者優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