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教師職稱變革終於來了,這一次好像是要動真格的……
最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如何讓職稱改革的好意見真正落到實處?「破」之後需要如何「立」?哪些監督保障機制需要完善?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對於老師來說,傳授知識重要,但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更重要。很多學校選拔老師都以個人成績為導向,只要名校畢業,只要是高學歷,只要得過幾個獎項,立刻就會被提升。這不是一套好的選拔教師標準。
評選教師職稱,師德顯得更為重要,這樣可以促進更多老師擺正教育觀念。這一次徵集,就是希望社會各界可以提出各自的標準,有關部門會根據大家的建議,從而制定一套如何評定符合師德的標準。從而對教師職稱進行一次大改革。
在過去,一名老師想要評職稱,論文會佔很大的成分。所以,一線教師在認真奮鬥,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弄論文,那麼就給一些閒人製造了機會。他們想辦法找人幫助寫論文,最後的結果就是,閒人獲得了高級職稱,一線教師無職稱。
這一次徵集,有人提出了論文發表數量,只用來做參考評價,不能作為評選職稱的主要標準。這條標準受到了廣大網友的認可。確實是這樣,寫論文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真正想做好教學的老師,拿不出太多時間去研究這些,所以,打破這項制度,確立新規才是更好的辦法。
在招聘教師的道路上,也會有特招的情況出現,如果遇到特別適合的人才,有適合的崗位,也會走綠色通道。但是,這條通道也成了一些關係戶的常駐通道。導致了一些不合格的人混入了教師行業。
如果教師職稱大改革,希望這條綠色通道有一個評定標準,雖然舉賢不避親,如果不符合標準,也是不能夠走綠色通道。還是需要走考取教師資格的形式進入到教師隊伍。關於評定職稱要靈活,不能強制遵守制定好的規則,這樣也顯得過於刻板。
其實,在教師法修訂的時候,有提到過「教師職級晉升體系」,這也可以看出來,教師職稱的制度有希望得到徹底的改變。如果評選標準變了,一線教師就更有信心做好這份事業了。
目前,教師職稱的問題還是挺多的,尤其是在中小學,在大學的教師,一般還有課題研究,論文發表,多少能體現老師的職稱晉升標準,而中小學似乎沒有明確的標準,甚至有的地方就是看負責人的態度。這是弊病,需要根治。
在職稱評選的這條路上,過去是年齡大的優先,現在是有錢的優先考慮,甚至關係戶,裙帶關係等。總之,在過去的職稱評選中,很多地方不夠合理,也體現不了評選職稱的意義和初衷。如果真的大改革了,對一線教師來說,確實是一個好消息!
聲明:發布此文是為了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有侵權不適,請持權屬證明與之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