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大家的眼裡總是被看作是一種「鐵飯碗」的職業,成為了一名有編制的教師就意味著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這點確實沒錯。不過,這些教育事業的工作者們每個人的工資卻各有高低,而直接影響教師工資的就是教師職稱,與一些擁有高級教師職稱的老師相比,一些普通教師往往要幹更多的工作,卻拿著相對較少的工資,因此,現在的許多普通教師以也評上高級教師職稱作為自己多年來的奮鬥目標。
隨著教師職稱評選政策的不斷變動,對於一些長期無緣高級職稱的普通教師而言,這一次,他們迎來了希望。就在不久前,河南省在教師職稱評定方面,對一部分農村教師進行了傾斜。政策中明確規定:在農村從事教育事業的工作者中工作年限滿30年的男教師、工作年限滿25年的女教師,如果符合申報條件的,可以不受崗位比例的限制,直接參加評選高級教師。
我相信隨著這個政策的逐漸推廣,那些在農村地區任教多年卻苦於沒有職稱的教師終於可以向高級職稱、正高級職稱發展了。
不過,大家也別高興的太早,雖然政策已經實行,但是政策中的一句「符合申報條件」,仍然會讓許多教師止步於此的。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就來看一下申報條件。其實無論是大齡的教師還是青年教師,從評審條件上來看是完全一樣的。而在學校裡的業績就會成為老教師評選職稱的攔路虎,大家都知道,作為一位老教師,他們與年輕教師在業績方面有著明顯的差距。
在副高級教師職稱的評定中,要求教師擁有縣區級優質課一等獎、或者是市級二等獎以上的榮譽。正因如此,這些老教師想要在數千名教師中脫穎而出,實在是太困難了。
而對於這些老教師而言,最難過的一關就是講課與答辯。很多地區在評選教師職稱中的講課與答辯,是不允許教師攜帶任何的課本與輔助資料的。在講課前,參加評選的教師只能帶一張備課紙進入考場進行答辯。我們按年齡來推算,如果說能在農村工作滿30年以上,那麼這些教師的年齡起碼也應該在50歲以上了,而這個年齡的教師,不僅記憶力下降了很多而且動作也比較遲緩,很難得到評委打出的高分,最終只能落選了。
事實上,除了這些工作多年的鄉村教師無法提升自己的職稱之外,還有不少在城市、縣城工作幾十年的老教師,他們的教師職稱也很難再向前邁進一步了。
如今中小學教師職稱政策改革仍在不斷開展著,我在想假如能讓教師像公務員一樣晉級晉檔,那就好了。或者,將職稱與教師的待遇分開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